有效教学读后感.doc
《有效教学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读后感.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
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帮助中,他便学会关心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亲情、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
《有效教学》读后感
寒假里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读了这本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以前也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中看到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调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可是更多的流于理论上的说教,让人无法真正了解课堂教学的有关细节的琢磨与把握。
而这本书尤如在我从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尤其是对我这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教师而言,的确是受益多多。
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作为教师,我们知道,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舞台。
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能够平等交往、高质互动的真实的课堂,是师生能够充分展现个性魅力与智慧、演绎生命价值并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师生能够感受幸福,共享智慧,充满诗意,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的课堂。
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有准备的课堂。
如今从教快三年了,每次上课前我都仔仔细细地阅读教材,严格按照教材顺序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教案设计。
但是还是看到学生的作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说,备课备课,原来并不容易。
1.理解用好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编写者是从一个普遍适用的角度去规划编排体系和呈现形式的,对于不同的地区资源、不同的学生状况、不同的教学个性,肯定不是最适合的。
因此,首先要有这样一种态度:
尊重、理解并用好教材,这是备好课的前提,在尊重基础上发挥与创造,在理解基础上补充与改变,这是备好课的需要。
确定重点,找准难点并精心设计教学策略,是备课的重心所在,稍有偏离就可能导致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
2.了解学生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
“如果我们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们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关于这个方面要谢谢师傅和有经验的老师们,对于不同知识接受能力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问题,比如一些简单的字词问题,就设计一些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来回答,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而难度大的问题,就要叫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回答,用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培养。
3.准确定格自我。
备课必须以自己能依此上好课为前提。
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个性品质、思维品质以及经历、经验都自有特点,生搬硬套或盲目仿效必将事与愿违,教师必须有一个完整和清晰的自我认识,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形成适合自己的风格,进而发挥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最大作用。
比如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讲起来就会有不同的风格,记得部里曾经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每个老师对教材不同的解读,加上独特的个人风格,让一节课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4.重视课后反思。
三、教学反思——有效教学的保障
思考是一种好习惯。
我们教师值得、也更应该去思考。
考尔德希德说:
“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这一公式让我们看到了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反思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
诚如赵国忠老师在《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一书中如是说: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它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
近年来,不少研究者认为,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那么,我们教师究竟应该在哪些环节上反思,如何反思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呢?
值得我们反思的环节随处可见。
上课之时,根据课堂情景,即时发现教学问题,检测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批改作业之际,梳理学生出现的问题,看看教学过程中有没有遗漏和疏忽,作业布置的难易程度、量的多少;听课之后大家一起说说,评评;看到一些文章,想想自己的教学,人家的理论是否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人家的方法我是不是可以用,用了有什么新发现,还可以作怎样的改进。
教学反思于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有,随时可行。
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法中的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最终可生长出新观念、新教法、新措施,使原来的教学走向有效教学,以此引领学生最佳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的反思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持续不断。
我们要将思考变成一种习惯,弥漫于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只有将反思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读思结合。
对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是单纯的冥思苦想,而是以书籍作为思考的后盾。
第三、以写促思。
教师不仅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还要能及时将所思所想写出来。
停留于头脑里的思考,往往是零碎的、紊乱的,这就需要教师拿起笔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在写作、整理的过程中,教师会有新的发现和认识,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清晰和深刻。
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
这不仅需要我们去解读、探索新的教法、学法,开发新的教育资源,而且还要运用新的理念去活化自己的角色。
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值得我们不懈追求的核心问题。
我坚信:
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去研究有效教学,我们就一定会营造出一个个充满快乐、师生气氛和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绿色课堂!
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将会达到最优化!
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
通过批判性的眼光和建设性的思维重新审视教学流程,从理论的高度重新认识一些教学现象,明优缺知得失,谋求改进提高。
5.不忘育人关怀。
课堂是学生成就道德的一块园地,让学生在学好知识、增进能力的同时,收获理想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备课的重要方面。
备课中,我们要根据知识点和课堂情境特点有意设计,有机渗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讲台哲思
1、导入设计:
“万事开头难”。
说书有开讲,小说有开篇,相声有引子,戏剧影视有序幕。
那些巧妙合理、引人入胜的开讲、开篇、引子、序幕,一出现就能抓住听众和读者的心,激起人的情趣,很快使人集中了注意力。
上课开始有一个好的开头,能够启发思维,一下子就把学生“抓”住。
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开头”的方法尽管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结语设计:
民谚有云:
“编筐织篓,全在收口。
”既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有恰到好处的收尾,才是完整的一堂课。
精彩的结尾会对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
以前我在上课的时候也不十分注重课的“开头”和“结尾”,不仅没有在课堂的开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也没能让孩子们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现在才知道那是犯了很大的错误。
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养成有“头”有“尾”的上课习惯,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语言魅力——逆话顺说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作为互勉自励的箴言,一直被人们所称道。
大凡药类,恐怕以味苦者居多。
但即使药再苦,对于懂得“利于病”的大人们来说,也能屏气皱眉地吞下去。
但于孩子们却不然,哪怕病势再重,一尝药苦,便百般不吃。
结果呢,或哄、或灌、或骗,药虽吃了,却折腾再三,很不舒服。
为了改变药之苦味,不知从何年何月起,汤剂调以红糖,丸剂封以蜂蜜,散剂装入胶囊,片剂镶上糖衣。
于是,苦药变甜,成人和孩童皆可坦然下咽。
甜且治病。
老师批评学生的用意都是好的。
学生一旦有了毛病、犯了错误,老师从对事业、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坦诚告诫,单刀直入,备陈厉害,使被批评者脸红心跳,热汗淋漓,心悦诚服,这当然不错。
然而在有些时候,尽管老师苦口婆心,入木三分,可听者不仅无动于衷,甚至还产生对立情绪,毫无效果可言。
从上述“药”的实际事例当中我们不难想到,批评学生也要讲求方法。
当然,耳提面命、大声疾呼有时是必要的,而更多的时候则应是和风细雨,婉言相劝,疏导启发,恰如良药未必都“苦口”一样,忠言也不必皆“逆耳”。
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我的课堂往往很吵闹,我的性格比较急,如果学生没在我设想的时间答出问题,我会用很严厉的声音让其坐下,然后再找下一个,一直到答出这个问题,但是渐渐有些学生变得不敢说话,课堂变得沉闷。
后来师傅吴老师指出我的问题,于是我学着放慢速度,对用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即使回答错误也给予一个肯定的鼓励的眼神,现在孩子们大多很喜欢回答问题,课堂也慢慢变得融洽起来。
有效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和成就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
三、育人妙谛——课堂教学“管”什么?
教师要成为课堂的管理者和学习的引导者。
在课堂中努力做到——有疑问,创设问题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有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的任务是积极引导、热情鼓励、及时点拨;有惊讶,释疑学生的迷惘,轻轻点拨后茅塞顿开,惊讶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之情;有笑声,气氛轻松愉快,学生思维活跃,教态亲切,学态自如,在幽默与笑声中完成教学任务。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学记》曰:
“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对于我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
我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因此,在学习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学习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
教学是让学生高尚和聪明的艺术。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成为教学艺术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在“三尺讲台”上尽情展示艺术才华,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提高修养、探求知识、陶冶情操的艺术殿堂。
读书,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可以说是读书让我明白了一个教师的伟大,明白了教书育人的乐趣。
相信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会不断地读书,用读书来充实我的教学,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