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至二年级古诗词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70558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至二年级古诗词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一年级至二年级古诗词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一年级至二年级古诗词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一年级至二年级古诗词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一年级至二年级古诗词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至二年级古诗词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一年级至二年级古诗词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至二年级古诗词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至二年级古诗词汇总Word文件下载.docx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山村》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李白(701—762年),生于701年,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又称为“诗仙”。

 

[编辑本段]译文

  坐在井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

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春晓》

作者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汉族。

本名浩,字浩然。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世称"

王孟"

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译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

  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赏析

  孟浩然《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

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村居》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

  高鼎,字象一、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诗人。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

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

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

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

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杨万里

  (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

他的诗意境鲜明,富有生活气息,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的诗人。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南宋四大家”。

今译

  小池子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散文八大家。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代四大家”;

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

诗歌与黄庭坚齐名;

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

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季孙)的。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山行

  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

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

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

杜紫微"

、"

杜樊川"

【译文】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

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

回乡偶书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作者】: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少以文词知名,武后证圣元年(695)进士及第。

开元十一年(723)迁礼部侍郎,后为太子宾客,秘书监。

天宝二年(743)冬,因病请还乡,获赐镜湖剡川一曲。

次年正月起行,玄宗亲赐诗,太子以下百官赋诗饯行。

归后不久即病逝,年八十六,后赠礼部尚书。

他是"

吴中四士"

(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中仕途最得意者,其他三人都官小职卑,位沉下僚。

但他并非功名利禄之辈

【韵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

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诗中既抒发了久客伤老之情,又充满久别回乡的亲切感,虽为晚年(八十五岁)之作,却富于生活情趣。

赠汪伦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分析

  这首诗写的是汪伦(唱歌)来为李白送行的情景。

作者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两行诗极力赞美汪伦对作者的敬佩和喜爱。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春风一吹旧蓬勃生长。

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简析】这首诗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作品,也是当时传诵的名篇。

全诗结构严紧,格调清新,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宋朝杰出的诗人。

【译文】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杨万里为官清廉,曾遭奸相嫉恨。

被罢官后长期村居,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

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

身长七尺有余(约)。

【译文】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

  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以生动、逼真,写出了所见景色

《绝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

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好一片具有喜庆气味的生机!

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此清新的天际中飞翔,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澄,晴天丽日故可睹西山雪岭。

东吴门外停着万条船。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仿佛给人营造出一个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诗人失落多年的运用,使所表达的意境更广远。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意译

  秋风吹梧叶掉下有点寒意,江上的秋风触动我思念家乡的感情。

知道儿童到泥巴地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篱笆旁一盏灯亮着。

赏析:

  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常常想念家乡,而每逢欢庆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中的亲人。

我在遥远的异乡想象着,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个人。

[编辑本段]全诗评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1038~1102),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眉州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施,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唐朝诗人。

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

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

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

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xī)(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

[古诗注释]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

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学生结合全诗的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豀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

  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

  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此篇讽刺信神仙而求长生者。

以嫦娥为例,说她偷吃不死之药成仙以后,在月宫里永远品味着孤独寂寞的滋味。

诗人在讽刺虚妄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命哲学问题: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由这一问题牵连而出的问题是:

人应该怎样生活?

长寿甚至长生的目的是什么?

在爱和长生不老之间,现实的人应该选择什么?

作者显然并不赞成嫦娥那样牺牲现世的生活而换取长生不老。

他认为那样孤独寂寞的长生,实际上正是对生命的折磨和摧残。

与其如此,还不如人间儿女们那样有悲欢地热爱、有聚散地执着更有意义。

  这首诗的艺术技巧也很成熟。

全诗旨在揭示人生哲理,但完全不用概念化的语言,而是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启发人们去思考。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是著名的文学家·

思想家·

政治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直译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人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说明了一个道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汉族。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

  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座座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无路可行的时候,

  忽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

  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

  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柴门。

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

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唐朝

译文:

  春光灿烂,知心朋友扬帆启程,诗人站在楼上,凝望孤帆渐渐远去,直到它完全隐没在青天绿水之中。

最后只见滚滚江水流向天边,诗人的感情也随着江流而起伏。

前两句轻快流畅,意境优美。

后两句情景交融,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是千古传唱的名作。

表达了诗人与老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咸阳县的清晨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地上的尘土。

旅店门前的一排排柳树,显得更加新鲜。

  请再喝一杯酒吧!

西出阳关后就没有好的朋友了!

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矣。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

【释义】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

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无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唐)刘禹锡

总概括为: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这首山水小诗将洞庭湖描写得如此高旷清超,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今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江中的滚浪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三首词,从今时,忆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从洛阳到苏杭,从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时间,空间都有极大的跨度。

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翁卷

  

(1)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2)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3)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

(4)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绿油油的山,白亮亮的水,杜鹃声声叫,细雨蒙蒙下。

农村四月里,没有闲着的人,大家忙完了养蚕,又赶紧去插秧。

【中心】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