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课考研大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70028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课考研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课考研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课考研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课考研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课考研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课考研大纲文档格式.docx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课考研大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课考研大纲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课考研大纲文档格式.docx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与中介。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的本质。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相互关系。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

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论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

生产关系的含义和内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的内涵。

上层建筑的含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阶级斗争的含义和作用。

阶级分析方法。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

科学技术的含义。

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二重性。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

人的本质。

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的原则。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个人与社会历史。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剩余价值的含义。

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含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的本质。

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

资本有机构成。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产业资本实现循环运动的基本条件。

资本周转。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关键因素。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利润和平均利润。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深化。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3.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和对外职能。

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实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垄断的形成及本质。

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和作用。

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极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后果。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社会阶层、社会结构的变化。

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政治制度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七)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的改革。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

(八)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主要经验。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经验。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

社会和谐和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七)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改革的全面性。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4.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型国家。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统筹区域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发展教育和科学。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2.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巩固和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

建设巩固的国防。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

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械设计基础》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是讲授机械产品设计中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为适应现代自动化机械设计在机构与结构创新设计与强度计算方面的要求,本课程着重考核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简单的设计方法,机构选型与零部件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的原则,创新设计的思维方法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

2.答卷时间:

3.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

常用机构的特点分析计算与设计,机构平衡与动力学设计 

45%

常用零部件的类型、受力分析、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 

综合应用 

10%

4.题型比例

概念题 

计算题 

40%

设计题 

综合题 

5.参考书目

(1)《机械原理》,杨家军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机械设计(第二版)》,钟毅芳、吴昌林、唐增宝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彭文生,杨家军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1.机械系统与机械组成的基本概念

2.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平面四杆机构设计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4.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盘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

5.渐开线的特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和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基本参数及尺寸计算,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啮合传动、直齿锥齿轮机构的特点,变位齿轮传动

6.周转齿轮系及复合齿轮系传动比计算

7.间歇运动机构的基本概念,其他机构的特点与应用

8.机构平衡的基本方法与机构的动力学设计

9. 

机构的创新设计原理与方法

10. 

机械设计中的强度问题,载荷及应力的分类

11.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载荷,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2. 

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13. 

挠性传动的特点及设计方法

14. 

轴的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方法

15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及液体摩擦滑动轴承设计中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概念

16. 

滚动轴承类型、选择、受力分析、寿命计算及支承部件的组合设计

17. 

联轴器、离合器、键联接、弹簧的基本特点

18. 

螺纹联接的类型及特点,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

806机械设计基础内容考试比例:

常用机构的特点分析计算与设计,机构平衡与动力学设计45%;

常用零部件的类型、受力分析、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45%;

综合应用10%

题型比例:

概念题 

10%;

40%;

10%

参考书目

(1)《机械原理》,杨家军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机械设计(第二版)》,钟毅芳、吴昌林、唐增宝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彭文生,杨家军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

806 

机械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设计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水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基础1999-2013、2015年考研真题;

2、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基础1999-2012年真题答案;

3、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必考内容详细整理笔记;

4、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原理考前辅导题;

5、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基础模拟题和答案(考研辅导班发的,非常重要);

6、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辅导班上发的对历年题型和重点的分析讲义,内容包括重难点、典型例题等;

7、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重点填空题(出题老师给出的,很重要,里面很多原题);

8、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出题老师的上课的课件;

9、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本科试卷和答案;

10、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原理出题老师的上课的课件;

11、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原理本科试卷9套和答案;

12、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常考内容;

13、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考前辅导题;

14、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重点选择题(出题老师给出的,很重要,里面很多原题);

15、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和机械原理作业习题;

16、华中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出题老师例题。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械设计基础二》大纲

一. 

机械设计基础是是研究机械性能与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讨论机械传动、常用机构与零部件在机械产品设计中共性问题的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适应现代自动化机械设计中对机构选型与零部件强度设计方面的要求,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着重考核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特性与设计方法,结构设计、机构选型与强度计算的原则。

常用机构的特点分析计算与设计 

常用零部件的类型、受力分析、结构设计 

20%

30%

1、 

《机械设计基础》杨家军,张卫国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机械设计机械原理考研指南》.彭文生,杨家军,王均荣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1.机械组成的基本概念;

2.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平面四杆机构设计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4.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盘形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特点、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

5.渐开线的特点,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和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基本参数及尺寸计算,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啮合传动、直齿锥齿轮机构的特点;

6.周转齿轮系及复合齿轮系传动比计算;

7.其他常用机构的特点及应用;

8.机械设计中的强度问题,载荷及应力的分类;

9.齿轮传动中轮齿的失效形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10.具有中间柔性构件的机构(带)的特点与失效形式;

11.轴的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方法;

12.滚动轴承类型、选择、受力分析、寿命计算及支承部件的组合设计;

13.联轴器、离合器、键联接的基本特点;

14.螺纹联接的类型及特点,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螺栓组联接的受力分析;

15. 

机械设计的过程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工程硕士 

《生产与运作管理二》大纲

一、考试性质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我校工业工程及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可选考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其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生产运作理论基础。

考试对象为参加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答卷方式:

(二) 

答题时间:

150分钟

(三) 

题型比例

问答题 

(约30%)

(约40%)

案例分析题 

(四) 

1. 

陈荣秋,马士华编著.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一、基本概念:

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