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生物学复习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大学生考试专用 生物科学专业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9440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0 大小:15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化生物学复习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大学生考试专用 生物科学专业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进化生物学复习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大学生考试专用 生物科学专业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进化生物学复习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大学生考试专用 生物科学专业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进化生物学复习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大学生考试专用 生物科学专业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进化生物学复习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大学生考试专用 生物科学专业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进化生物学复习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大学生考试专用 生物科学专业Word下载.docx

《进化生物学复习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大学生考试专用 生物科学专业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化生物学复习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大学生考试专用 生物科学专业Word下载.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进化生物学复习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大学生考试专用 生物科学专业Word下载.docx

A.爱因斯坦B.米勒C.爱迪生D.牛顿

13.最新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揭示整个生物界进化可归为三条主干分支,它们分别代表古细菌、真细菌和(A)。

A.真核生物B.原核生物C.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D.藻类

14.自我复制、调控、更新和(C)等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A.自我抑制B.自我繁殖C.自我突变D.自我利用

15.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C)的差异。

A.碱基的种类B.碱基的序列C.G、C含量的减少D.A、U含量的增加

16.硅化木属于(B)化石。

A.不变质的遗体化石B.变质的遗体化石C.遗物化石D.遗迹化石

17.下列哪些行为不属于利他行为(D)。

A.双亲行为B.不育的雌峰,雌蚁自己不产卵繁殖但却全力帮助蜂后,蚁后喂养自己的同胞

C.寄生在细菌体内的质粒D.两条毒蛇争斗时用头去碰撞对方而不是用毒牙去咬对方

18.真核细胞出现的生物学的意义是(C)。

A.为生物无性生殖打下基础B.推动生物向单元化化方向发展

C.使生态系统进一步简单化D.为生物有性生殖打下基础,推动生物向多细胞化方向发展

19.在马的进化历程中,最早的马称为(D)。

A.渐进马B.上新马C.中马D.始新马

20.动物下列行为不属于学习行为而属于先天性行的是(A)。

A.趋光性,趋热性,趋化性,趋地性B.当动物苴接靠近终点受到阻碍时绕道走到终点

C.鹦鹉学舌D.猴子骑车

21.个体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除了具有种群大、没有突变发生、没有新基因加入以及间的交配是随机的以外,还须具备下列哪一条件(B)。

A.捕食者数鲎少B.没有自然选择C.环境条件变化缓慢D.改变个体的摄食方式

22.地理隔离一般是指(A)。

A.无机环境因素对生物的阻隔B.有机环境因素对生物的阻隔

C.一个地区的不同方位D.以上都不是

23.蒲公英的种子像“小伞”窃衣的种子、果实上有刺;

飞猴有“翅膀”,这些说明了(D)。

A.遗传和变异B.地理隔离C.生存斗争D.生物的适应性

24.北极熊从棕熊进化而来,它的进化过程是(B)。

A.辐射B.分歧C.趋同D.平行

25.澳大利亚有袋类(如袋狼)和其它大陆的真兽类(如狼)形态和生活习性非常类似,它的这种现象称为(B)。

A.趋同B.平行C.辐射D.分歧

26.分子进化的特点之一是分子进化速率具有(C)。

A.不稳定性B.动摇性C.恒定性D.可塑性

27.人类的祖先可能是(B)。

A.腊玛古猿B.森林古猿C.女娲捏的泥人D.始祖南猿

28.下面哪个因素不是人种形成的几个因素之—(C)。

A.生产B.选择C.裂谷D.人种混杂

29.古代欧洲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是(A)。

A.上帝造人B.女娲造人

C.黑泥塑人D.怪鸟蛋孵化成人

30.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基因组大小呈现出(A)趋势。

A.增大B.不变C.减小D.不定

31.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所以它的鹿角发达。

按照拉马克的观点,鹿角发达的原因是(B)。

A.鹿角不发达的个体被淘汰,鹿角发达的个体被保留

B.鹿角经常使用的个体被保留,因而鹿角发达

C.鹿角的变异不一定能遗传

D.雄鹿中早就存在鹿角差异性变异

32.任何一个自发的过程都有一个总是朝着使体系越来越混乱、越来越无序的方向变化的趋势,这种变化使熵(D)。

A.不变B.减小C.不确定D.增加

33.真核细胞起源的内共生说较好地说明了(C)的起源。

A.高尔基体B.溶酶体C.线粒体和叶绿体D.内质网

34.能够确定生物的存在和属性的化石是(B)。

A.指相化石B.标记物化石C.标准化石D.小化石

35.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

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一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后,把后代分成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

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中选出强抗性的家蝇,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C)。

A.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基因突变的结果

B.家蝇的抗药性是DDT使其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C.家蝇的抗药性原来已存在,不是DDT诱导的结果

D.家蝇抗药性是家蝇逐代对毒性强的DDT识别能力提高的结果

36.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37.空间隔离终将导致的隔离是(A)

A.生殖隔离B.时间隔离C.地理隔离D.环境隔离

38.特化式进化分为几种类型,下面哪个不是(A)。

A.渐变B.分歧C.趋同D.平行

39.哺乳类的鹿和狗适于陆地生活,松鼠和猩猩适于林中生活,蝙蝠和飞狐能飞翔,海豹水陆两栖,还有水中的鲸和挖掘的鼹鼠,它们的生性和形态结构差异很大,但它们有共同的祖先,这种现象称为(C)。

A.趋同B.平行C.辐射D.分歧

 

40.在生物进化过程中,DNA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A)的差异。

A.碱基的种类B.碱基的序列

C.G、C含量的减少D.T、A含量的减少

41.下列人种屮哪个描述不正确(C)。

A.印第安人种包括乌拉尔人

B.欧罗巴人种就是白色人种

C.尼格鲁人种就是黑色人种

D.澳大利亚人就是棕色人种

42.从生命起源至今,地球生态系统随着生物的进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大致可归为四个阶段,其中,(A)距今45亿到30亿年前,由原始异氧生物、原始海洋、原始大气圈和太阳辐射构成的还原型自然生态系统。

A.原始生态系统B.初级生态系统

C.次级生态系统D.人工生态系统

43.地质年代的划分冥古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其中古生代包括(A)

A.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B.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C.寒武纪、奥陶纪、第三纪、第四纪

D.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第四纪

44.染色体的进化进化包括(ABC)。

A.染色体数目进化B.染色体结构进化

C.染色体功能进化D.基因家族进化

45.化石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

化石按保存的特点分(A)。

A.遗体化石、模铸化石、遗物化石和遗迹化石。

B.大化石、微体化石、超微化石

C.标准化石、指相化石、标记物化石

D.遗体化石、模铸化石、指相化石、超微化石

46.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A)。

A.自然选择学说B.用进废退学说C.过度繁殖学说D.生存斗争学说

47.团聚体和(B)均为多分子体系的实验模型。

A.类蛋白质B.类蛋白质微球体C.微芽D.微粒

48.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场所是(A)。

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C.原始陆地D.原始海洋和陆地

49.进步性的进化和退步性的进化均以生物(C)为标准。

A.形态的改变B.机能的改变C.适应环境D.结构的改变

50.根据(A)化石可以断定当时地球的沉积环境。

A.指相化石B.微化石C.标准化石D.大化石

51.中性突变包括同工突变和(A)。

A.同义突变B.移码突变

C.频发突变D.非频发突变

52.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C)。

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B.桦尺蠖体色的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

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

D.克隆羊多利

53.蛔虫的进化属于(C)。

A.复式进化B.特化式进化C.简化式进化D.以上都不对

54.物种灭绝对生物进化既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对生物进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句话(A)。

A.完全正确B.有些正确

C.说不准D.不正确

55.分子进化速率是恒定的,每个氨基酸座位的进速率为(C)。

A.l×

10ˉ7B.l×

10ˉ5

C.l×

10ˉ9D.l×

10ˉ4

56.在很多情况下,蛋白质中结构域的重复都是由基因中的(B)重复造成的。

A.内含子B.外显子C.突变子D.重组子

57.关于人类起源的两种学说的描述哪个不正确(D)。

A.单祖论和系统说B.单祖论和迁徙说

C.多祖论和迁徙说D.多祖论和裂变说

58.在人类进化过程中(B)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生物学进化B.社会文化进化

C.环境的变化D.基因的进化

59.生态系统进化的动力是(AB)。

A.环境的变迁(灾变)B.新物种的出现(替代)

C.物种的灭绝D.隔离

60.现代人种的可分化(ABCD)。

A.黄种(蒙古人种)B.白种(欧罗巴人种)

C.黑种(尼格罗人种)D.棕种(澳大利亚人种)

二、填空题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生命活动与非生命物质的运动相比,生命活动至少体现了四个“自我”和一个“节律”:

_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自我调控,自我突变,生物节律

3哈代一温伯格定律是指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

迁移、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的现象。

4遗传系统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系统的变异可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差异,这种差异正是自然选择的材料。

因此,生物进化实质上是染色体的进化(细胞水平)基因和基因组的进化以及蛋白质和蛋白质组(分子水平)的进化,即生物遗传系统的进化。

5广义的分子进化包含两层含义,即生物进化和社会文化进化。

6智人分为早期智人(也称为古人)和晚期智人(也称为新人)。

7人类的文化创造活动是依靠思维、劳动和语言三个基本能力来完成的,这三种能力的载体脑、手和声带是生物学进化的结果。

同时,文化进化又作用于人的生物学进化,如理论、法律、生产等都将影响人类的生物学进化。

8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包括:

生物演变和共同起源,生物斗争和自然选择,适应是自然的产物。

从微观进化角度来看,无性繁殖的生物进化的单位是无性繁殖系,有性繁殖的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

9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几种途径。

10人类行为特征的变化主要包括前后肢分工与直立行走、工具的使用和制造、食性的进化、繁殖的进化、智力的起源和进化、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六类。

11人类起源的两种看法是系统说、迁徙说

12一个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其组成成员的全部的全部基因的总和称为该种群的基因库;

13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基因总数中所占的比率称为基因频率;

14某种基因型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率称为基因型频率。

15进化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括生物进化的历程,原因,机制,速率,方向。

16真核细胞的起源有两个学说,即:

内共起源说和非共起源说。

17新功能起源的基本方武包括功能的强化、功能的扩大和功能的更替三种方式。

18.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突变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9对于内含子的起源,主要有后起源和先起源两类观点。

20基因是核酸上具有指导蛋白质合成功能的片段。

21在生物的进化史中,环境条件的变化是引起生物进化的外因,引起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外乎是气候、地壳、海洋等三个方面。

2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自我”,即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自我调控,自我突变。

23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全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从有机小分子发展成生物大分子、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有多分子体系发展成原始生命。

24最早的细胞至少包含了光合自养型,光能自养型,异氧型生物。

25利他行为可区分为亲子间或家族成员间的利他行为和没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间的互惠利他行为。

26遗传系统的进化体现为染色体的进化以及基因和基因组的进化。

27人类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生产、突变与选择、隔离、迁徙和人种混杂。

三、名词解释

1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就是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而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并导致相应的表型改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改变导致生物总体对其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2内共生起源学说:

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质体来源于共生的真细菌,运动器来自共生的螺旋体类的真细菌,它们最早被原始的真核细胞吞噬近细胞内,与宿主进行长期的共生,而逐步演化为重要的细胞器。

根据这个学説,它们起源于内共生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原核生物。

这种理论认为线粒体起源于好氧性细菌(很可能是接近于立克次体的变形菌门细菌),而叶绿体源于内共生的光合自营原核生物蓝细菌。

3化石:

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生活的遗迹。

从时间上看,必须是从全新世(1万年)之前的地层中挖掘出的才可称之为化石。

4适应:

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

的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合的现象。

5盖亚假说:

英国大气学家洛夫洛克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认为地球表面的温度、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势及大气的气体构成等是由生命活动所控制并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得地球环境维持在适合于生物生存的状态。

包含5个层次的含义:

一是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有效地调节着大气的温度和化学构成;

二是地球生物影响了环境,而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着生物进化过程两者共同进化;

三是各种生物与自然界之间主要由负反馈环连接,从而保持地球生态的稳定状态;

四是认为大气能保持在稳定状态不仅取决于生物圈,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为了生物圈;

五是认为各种生物调节其物质环境,以便创造各类生物优化的生存条件。

目前对于前两个层次含义(常称为弱盖亚)一般没有争论而对后三个层次(称为强盖亚)还有争议。

6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界的系统发展,也包括某一物种或某一完整的生物类群的发展。

其重点是研究生物如何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等向高等的发展过程。

生物进化论是进化生物学的重要基础。

7争斗中的“有产者”原则:

在争斗中,资源(食物、空间、配偶等)占有者往往占优势。

这种情况可称为“有产者”原则。

即入侵者往往取鸽式打不过便逃走;

而占有者则往往取鹰式,也许是因为本能促使它不肯轻易丧失已取得的东西必须打到底。

因此,在许多动物中,资源占有权被作为解决争斗的一种“约定”的信号,也就是说,它可以左右争斗的结局

8分子系统树:

通过比较现在同一同源分子在不同生物间的差异以及其他信息来推断生物大分子的进化史,以此建立的系统树,称为分子系统树.

9红皇后效应:

在自然界,物种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后代与祖先、新物种与老物种灭绝的概率几乎是相同的。

万瓦伦(Vanvalen)用红皇后假说来解释这一现象。

Vanvalen发现,一个种群的对数形式的生存曲线是线性的,灭绝概率是相对恒定的。

种群生态学上的红皇后效应定义为:

在环境条件稳定时,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改进可能构成对其他物种的进化压力,种间关系可能推动种群进化。

10行为:

可分为动物行为和植物行为;

动物行为是指动物体感受信息后的有规律的适应性活动,包括能直接观察到的一切动物状态,如动物的活动形式、发声、身体姿势以及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假死、拟态等都属于动物的行为范畴;

植物行为包括植物的生长、分泌等,表现为向性,如根的像地性,茎的负向地性等。

11分子钟:

是利用已知的分子系统学数据和古生物数据建立的表示分子进化变化量与进化时间之间关系的通用曲线。

12古细菌:

一些生长在地球上特殊环境中的细菌。

最早发现的古细菌是产甲烷细菌类,后来又陆续发现较多的其它古细菌,如极嗜盐菌、热原质体、硫氧化菌等,现在已将其分类为目、科、属、种。

13灭绝:

又称为灭绝是指某一生物种或更高的生物分类单位的全部消亡。

绝灭是种形成的反面,是进化的负效应。

绝灭影响进化型式、进化速率和趋势。

在整个生命进化史上,绝灭亦如种形成一样作为进化的正常过程,以一定的规模经常地发生,表现为各分类群中部分物种的替代,即新生种取代老种。

这是常规绝灭。

在生命进化史上也曾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绝灭,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里大的分类单元、许多物种整体地消失了,这是所谓的集群绝灭。

由于随机的偶然因素引起的无区分的绝灭叫做随机绝灭。

由种间竞争、物种选择引起的区分性绝灭叫做非随机绝灭。

14中性突变:

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也即既无利也无害的突变,如同工突变和同义突变。

15宏观进化:

宏观进化研究的是种以上的高级分类群在长时间(地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

物种是宏观进化的基本单位。

16进化:

进化指事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过程。

广义进化是指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涵盖了天体的消长,生物的进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

17团聚体:

20世纪50年代奥巴林曾将白明胶水溶液和阿拉伯胶水溶液混合,发现混合后使原本澄清的液体变得浑浊了,取少许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小滴,把它们称为团聚体。

18微观进化:

是无性繁殖系或种群在遗传组成上的微小差异导致的微小变化。

19生物重演津:

生物发生律也叫生物重演津。

1866年海克尔(E.Haeckel)提出,生物的个体发育简短而迅速地重演系统演化的过程。

如,蛙的个体发育经历了受精卵、囊胚、原肠胚、蝌蚪、幼蛙(有腿、有尾)、成蛙等几个阶段,分别相当于系统进化过程中的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群体生物、腔肠动物、鱼类、有尾两栖类、无尾两栖类等阶段,这说明蛙的个体发育反映了蛙的系统发育过程。

20生态链效应:

生态系统的支持物种(例如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造礁珊瑚和造礁藻类,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木本植物,水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浮游生物,微生物席生态系统中的造席蓝菌)的绝灭或丰度下降,会咐起生态系统内相关的其他物种绝灭

四、比较题

1、拉马克学说和达尔文学说的异同

拉马克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学说)中心论点:

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

①器官用则发达,不用则退化②获得性遗传:

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下去。

对进化原因的解释---动物的变7异是由动物本身的意愿所决定的,而且变异是一直向前发展的。

长颈鹿由于经常努力地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高处的叶子,所以它的颈和前肢变长了。

长颈鹿的长颈和前肢是逐代一直向前发展而形成的

达尔文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中心内容:

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

对进化原因的解释---①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是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的。

长颈鹿的长颈和长的前肢,是由于自然选择并经过逐代积累形成的。

②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生存下来,产生后代;

而那些与环境不相适应的变异类型就被淘汰。

相同点:

生物是可变的,并支持进化论.1二者均认为物种是可变的,而是在自然界里,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变异,并且从一种生物类型变为另一种生物类型。

2二者均主张生物的进化史渐进的。

不同点:

进化的机制.1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主张物种演变和共同起源,他认为地球上现今生存的物种都是曾经生存的物种的后代,溯源于共同的祖先。

共同起源是生物进化一元论的观点,而拉马克则是认为最原始的生物源于自然发生,各系统或群体生物并不起源于共同祖先,是典型的生物进化多元论的观点。

2二者对适应起源看法比不同。

按照拉马克看法,用进废退或获得性遗传是一步适应,也称直接适应,即变异是定向的,“变异=适应”。

按照达尔文的看法,适应是两步适应,也称间接适应,第一步是变异的产生,第二步是通过生存斗争的选择,即变异是不定项的,“变异≠适应”。

3、拉马克学说是在同灾变论的斗争中创立的,达尔文学说是在同神创论的斗争中创立的。

2、宏观进化和微观进化

1)微观进化过程是宏观进化现象的基础,微观进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宏观进化现象,不存在与微观进化无关的独立的宏观进化过程。

2)微观进化的速率有快有慢,在一定情况下,微观进化速率也会很快。

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微观进化和

3)宏观进化是统一的,微观进化通过选择、隔离分化同样可以导致高速率的进化。

4)微观进化与宏观进化是不同层次上的进化,二者是相互关联的。

3、种族和民族

1.种族也称人种,是具有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

在生物学上,人类各种族都同属于一个物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