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路径需要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7401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路径需要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改革路径需要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改革路径需要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改革路径需要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改革路径需要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改革路径需要反思.docx

《改革路径需要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路径需要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改革路径需要反思.docx

改革路径需要反思

改革路径需要反思!

06年炮口指向谁?

郎咸平

《新世纪》周刊

“我绝对不反对改革,公平怎样衡量?

就是要以最广大民众的认可为标准。

但我呼吁一定要重新树立起以公平为核心的价值观,任何改革都应当以公平为前提。

《新世纪》周刊:

最近有一种说法是出现了倒郎风暴,很多经济学者出来对你有批评,有些言辞还很激烈,你对此怎么看待?

郎咸平:

我一直以来对于学者都是相当尊重的,对他们提出的理念,我不会忽略,都认真倾听过。

但我必须把这么多年的学术积累,用我认为适当的方法阐述给社会大众听。

与他们分享什么才是正确的治国理念。

我不会跟进行人身攻击的所谓学者辩论,谁对谁错,社会大众会做判断。

当然,我也是有一些失望的。

所有的批评者都是在看了、听了我的言论和观点之后而发的,所以似乎都是明白我在说什么。

但是,当我仔细读完这些批评后,却发现少有人真正把握我的思想核心,因此他们要么攻击一点,不计其他;要么大而空洞,上纲上线。

坦率地说,是一场文不对题的批评。

《新世纪》周刊:

对于这场争论,你觉得已经超出了学术的范围?

其他学者的意见没有一些可取之处吗?

郎咸平:

当然已经不仅仅是学术问题的讨论了。

我也必须对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学家表示一些肯定。

肯定什么呢?

当时国有企业确实没有效率,国家的包袱确实重,对于很多年轻人的父母那一代,能够吃一碗饺子就挺高兴,买一盒火柴,有一半以上可以划得着就很高兴。

当时我们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使我们的民生改善,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变得比以前充足了。

这些经济学家是有贡献的,而且当时全国的百姓还是很满意这种开放的形式。

但是二十多年下来,我们的基尼系数已经到了0.5。

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所得收入分配的指标,国际标准为0.4。

一般超过0.4就是危机,因此我反对各种形式伤害剥削大众的例如国企负责人MBO那样的“伪改革”。

《新世纪》周刊:

你好像反对最激烈的就是MBO等“国企改革”。

郎咸平:

美国的职业经理人的信托责任是资本主义的精神之一。

而我们的国企改革是怎么体现这一点的呢?

就是把西方资本主义一些表面的现象拿进来,把它掺和在自己的想法中胡乱进行改革。

我甚至不敢想象,我们这个社会连一点起码的是非判断标准都没有,国企老总可以这样不负责任。

你们有没有想到,国企老总做的不好,反而可以将国企纳为己有,而那些做得好的国企老总呢?

他们是不是就活该做得好呢?

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连最起码的判断都没有了?

我接到几千个投诉,就有八个大字的感觉--“触目惊心、痛心疾首”。

我举个例子,某地方的国企,经营没有效率,因此进行了简单的民营化。

这个民企老总买了国企之后,贱价买断职工工龄,把下岗的职工一下子全部推向社会,由谁负担呢?

由失去了国有企业的政府和我们社会大众负担,他们拿着国有资产,赚取所有的利润;还有更过分的,把国有资产全部铲平,就地建高楼,赚的钱呢?

全部归自己,这就是我说的改革的利益归于自己,改革的社会成本由全社会来负担的现象。

《新世纪》周刊:

很多人说你是“反改革”,说你忽略了邓小平先生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道理,你觉得是这样吗?

郎咸平:

这类批评对我来讲,已经是司空见惯。

我绝对不反对改革。

邓公说过一句话: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非常鼓舞人的,全国老百姓是一致支持的。

而且我提醒大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面是有潜台词的,就是,可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是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这就是原则。

我们引进西方思潮,但是我们把西方的信托责任也引进来了吗?

甚至让我们觉得可笑的是,你拿了不属于自己的国有资产,还敢上台来大谈产权改革的经验。

我们这个社会连一点最起码的判断标准都没有。

看看我们的工人呢?

为了工厂辛苦打拼30年,到了最后工厂成了你厂长的了,而我下岗了。

你说工人如何能够想得通?

这一种让全国的老百姓来负担社会改革成本,而让少部分得利的国企改革,不但是我不能接受的,你们也不能接受,因为它严重地违背了邓小平的改革理念。

《新世纪》周刊:

你最近强调公平很多,请完整阐述一下你在此刻强调公平的思路是怎么样的。

郎咸平:

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的基础是法治化和信托责任的建立,保证起点的公平。

现代资本主义的福利经济学中“帕累托改进”,讲的就是一部分人财富增加不能建立在对他人的掠夺之上。

但公平概念在现代社会中、特别是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中的重要地位,却是得益于社会主义的开山鼻祖马克思。

原始资本主义是没有考虑公平问题的,只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冲击下,才逐步引入公平的概念,并在法律中得到具体的体现和实施。

中国现阶段忽略了公平,只追求效率。

因此,我呼吁一定要重新树立起以公平为核心的价值观。

任何改革都应当以公平为前提。

公平怎样衡量?

就是要以最广大民众的认可为标准。

只有民众认可的改革,才是公平的改革和成功的改革。

《新世纪》周刊:

你最近一直强调民间的声音和观念很重要,有人质疑这和你强调的大政府主义有冲突。

郎咸平:

强调民间和主张大政府主义根本是两个层面的东西,不存在什么对立的关系。

社会到了一定的程度会僵化,需要反思。

以前我用案例的方法来提出这种思维,但是很多人已经不再关注具体的问题,进而关心制度的变革。

对于医改、教育改革的关注就是如此。

我非常喜欢网络,网络上一样有很多深入分析中国社会现状的人,他们经常能够提出很多精彩的见解。

有人骂我、批评我,有人赞同我,而网络给不同观点的人提供了空间,让大家在一个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意见。

我们以前的思想太僵化太惯性,对于这么复杂的经济现象,我们需要各种不同思维的冲击,只有网络才能让整个社会的民众参与思考和讨论,我认为应当鼓励这种攻击。

一个人提出的想法是对是错,需要大众的判断。

社会在不断进步,社会公平在民间。

《新世纪》周刊:

有哪些例子令你感觉到民间的深刻、理性和建设性?

郎咸平:

我注意到有人提出一个非常有洞见的观点,这篇文章就是《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作者杨先生明确提出:

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公众需要一个高效廉洁、平等参与、公平透明的公共领域。

由这个事情我更加深深体会到,其实社会上还是有人认真研究社会问题,我希望所有人都把注意力转到这个范畴,真正解决社会固有的一些严重问题。

《新世纪》周刊:

你最近开始强调你关心的不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有声音质疑你作为一个公司财务专家,为什么要对社会各个层面指指点点,是否有点不务正业?

郎咸平:

很多人认可我对个别企业的分析,而且和我一样都希望避免同类悲剧的再发生,但是他们却不能容忍对大环境的质疑,反击我的言论也不从大环境的角度着手,而拘泥于具体某一事件的对错。

中国人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思维--任何事情大方向都是对的,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是个别现象。

这是惯性思维,也是滥用辩证法的结果。

我一直很奇怪的是,为什么不能认真地想想,中国公司出了这么多问题,究竟只是偶然,还是从根本上就错了,所以才导致这样必然的结果呢?

我们并非一定要等到事情变得糟糕,才回头反省。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所付出的成本会小的多,何况问题已经变得十分严重!

首先我要说,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人,我有权利评论任何我认为值得关注的事物,尤其是涉及国计民生的事物,这是宪法赋予的权利,与我的教育背景没有关系。

其次,依靠对方所学专业来评价其观点的方法,最不值得提倡。

按照这种论调,难道只有学医学的人方有资格谈论医疗改革,难道你没有学教育学就不能讨论中国教育问题吗?

我想提醒诸位,每个人的专业方向,都只是他的积累的开始,一个真正的学者,就应该是不断深入,不断进步。

更何况,我的主业公司治理就是跟法律政治牵涉极深的。

过去数十年的市场经济认识告诉我,其实往往是社会出了问题,经济才会跟着有问题。

《新世纪》周刊:

有经济学者盛赞现在是五千年最好的时代,而你觉得有很大问题,你的判断是因何而来?

郎咸平:

问题恰恰就在这里!

现在大量的所谓经济学者只是局促在经济范畴之中兜圈子,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私有产权改革,其实都不能解决社会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可以问一下很多商人和企业家,他们每天在经营问题和经济层面上花的时间不足30%,其他大量时间花在搞关系和保护自己利益上面,睡觉的时候,都怕有非市场因素来干扰他们做生意。

不适合的社会环境会抑止经济增长,社会问题是不能够用单纯的经济手段来解决的。

我对中国五年多的研究,越来越感觉到,异常经济现象的社会原因才是最关键的。

例如有人偷钱,有人偷窃国有资产,有人悍然剥削中小投资者,这些坏的经济现象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例如监管不严、社会道德标准失范。

这才是我为什么频频对于社会问题发言的主要原因。

我呼吁大家全社会睁开眼睛看看,呼吁所谓的学者跳出象牙塔,不能对社会各种不正常、不健康的现象假装视而不见。

全社会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一定要替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合理良性的环境。

而不能仅仅局限在经济范畴里面解决这个问题。

我本身是财务专家,我何尝不希望就是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里面把研究做得精致痛快?

但是我不能自欺欺人,就像看到有人盗窃而不能不大声喝止一样。

《新世纪》周刊:

那么说,2006年,你的愿望是呼吁公众共同关心社会问题,想方设法构建和谐社会。

郎咸平:

是的,我相信,这才是作为一个学者真正应该尽的责任,只有社会和谐,国家进一步发展才有依托能落实。

改革开放初期,活跃的经济因素太少,火种太少,所以呼吁经济发展。

但是到了今天,经济已经很活跃,反而是社会其他因素约束限制了我们的进步,这个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我希望所有和我交流辩论的人士,都明白这个道理,让我们一同为改变中国的大环境而努力,而不是为了一些末节问题争吵不休。

郎咸平:

炮口指谁

从单纯关注具体人、具体企业到研究重大的社会问题,郎咸平的“炮口方向”正在转移。

对于去年炮轰三大改革,他首次提出自己的矫正方案,并透露,“近期在大规模研究国内外知名流通业公司案例,三月份将有成果”

2006:

郎咸平打霰弹

由关注经济领域内的个体案例到研究社会重大问题,郎咸平的关注方向及研究领域正在扩展。

2006年,他呼吁跳出经济学范畴,更多关注社会问题

从2005年9月份到2006年4月份指导150个学生进行案例研究。

”在背山面海的香港中文大学校园中,郎咸平这样介绍自己的研究团队。

而他自己,也每周三天在他中文大学的办公室里面潜心研究。

由1994年起至今,他在这个略显凌乱的办公室里面已经进入了第12个年头。

澄清身份和收入

郎咸平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于1986年以创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近20年的职业教授生涯,他先后执教于多家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

“我现在的身份就是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的讲座教授,没有其他。

”郎咸平这样澄清。

对于现在一些媒体和网络浓墨渲染的其他身份,例如长江商学院讲座教授、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顾问等等,他表示,“这些都是过去式了。

”郎教授强调,“希望通过贵刊再次重申一点,我不是任何公司的顾问,也不担任任何公司的独立董事,和所有企业都没有关系。

”同时,对于媒体所关注的香港豪宅和奔驰汽车一事,他也想通过本刊做一澄清:

香港尖沙嘴的豪宅确实是700万港元买的,但其中5%的自备款,25%的两年期地产商无息按揭贷款,还有75%的15年按揭贷款;另外,奔驰E200型汽车在香港只卖30万元,是100%的按揭贷款,由于经常出跑两地,车子在2005年2月份已经卖掉,目前是搭大众运输工具上班。

“此外媒体报道我在长江商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薪水也是严重误导,由于在2003-2005年间是双方合聘教授,因此各拿一半薪水,总共大约是150万左右。

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全职教授,一年100多万。

”熟悉数字的郎咸平非常清楚地披露这些数据。

研究领域在扩展

郎咸平是2001年开始研究中国问题的。

从当初揭秘德隆系,到2004年质疑格林科尔,引发产权改革讨论,再到2005年抨击国企MBO,凭借其经济学和财务学功底,以一贯犀利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