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7268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3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C.分子很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D.分子很小,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到

3.如果把分子看成是球形的话,那么一般分子直径大约是

A.几个埃B.几个微米C.几个毫米D.几个厘米

4.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A.热量B.温度C.比热D.质量

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不同的

A.温度B.内能C.质量D.热量

6.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对质量为m1、比热容为c1的物质A和质量为m2、比热容为c2的物质B均匀加热,物质A、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推断出正确的结论是(  )

A.若c1>c2;

则m1>m2B.若m1=m2;

则c1<c2

C.若c1=c2;

则m1<m2D.若m1<m2;

则c1>c2

7.如图,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入50mL的水,再注入50mL的酒精.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发现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总是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8.下列关于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热量越多

B.内能大的物体,具有的热量也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

9.下列物理现象或物理量,跟温度高低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热量B.热运动C.热能D.热传递

10.关于比热容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B.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C.砂石的比热容是0.92×

103J/(kg·

℃),它表示砂石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0.92×

103J

D.相同温度的不同物质,比热容一样大

11.人们经常利用水比热容大这一性质.下列事例中与这一性质无关的是

A.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B.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小

C.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

D.福岛核电站受损后灌注海水降温

12.九月的七实校园里到处都闻得到桂花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实验题

13.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实验中,某学习小组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装置如图所示,把质量和初温相等的水和煤油放入同一个大烧杯中加热。

这样改进除受热均匀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

实验过程需要记录的数据是_____;

_____现象可以支持水的比热容比煤油大这一结论。

14.如图所示,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气筒的上部筒壁只是略有发热,而气筒的下部筒壁,特别是底部附近筒壁的温度较高,甚至烫手.对于筒壁发热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a.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壁温度升高;

b.打气过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摩擦生热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但这两个使筒壁发热的原因中有一个是主要原因.

根据上述筒壁发热现象的描述:

(1)你猜想________是主要原因(填“a“或“b”);

(2)你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图甲是“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的实验装置,烧杯中装有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两种液体A和B,将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浸没在两种液体中,同时加热.用停表测出液体加热到相同温度时所用的时间.表一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

表一:

(1)组装器材时,应将温度计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不要碰到烧杯和________.

(2)加热液体A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s.

(3)上述实验中,加热时间较长的液体,其比热容较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4)小红想用与小明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则她在实验中应控制__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升高温度”)相同.

16.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

(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相同。

(选填“体积”、“质量”)

(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

(3)由于没有直接测童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4)根据表中数据箅出加热6min水吸收的热量为J。

(5)色拉油的比热容是J/(kg·

℃)。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三、填空题

17.在研究分子引力实验时,小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图甲中杯子的水未盛满,“舌形”塑料片中间有一透气小孔.把“舌形”塑料片盖在杯口,在伸出杯口的塑料片末端放一枚一角硬币,“舌形”塑料片就被压翻;

当杯内水盛满,塑料片与水充分接触时,在伸出杯口的塑料片末端放6枚一角硬币,“舌形”塑料片仍没有被压翻.这个现象说明了水和塑料片分子之间有________.

18.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容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2∶1,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物体的温度升高了10℃,则乙物体的温度升高了________℃.使1.5kg温度为10℃水吸收了热量6.3×

105J,水温将升高________℃.(1标准大气压)

四、计算题

19.由于太阳能具有安全、清洁、方便等特点,使得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它.已知某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吸收太阳辐射热量为2.52×

107J,如果这些热量的50%被水箱内质量为100kg温度为20℃的水吸收,可使这些水的温度升高多少℃?

(c水=4.2×

℃)

20.把汽油装在滴定管内,适当调节阀门,记录到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cm3,把其中一个油滴滴在水面上形成最大的油膜面积为3m2,试估算汽油分子的直径.

21.将500g温度为80℃的水兑入2.5kg温度为20℃的水中,假设没有热量的损失,那么平衡后的水温为多少?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任何分子之间都有空隙,“纳米纸”只是空隙较小,选项A说法不正确;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该选项B说法不正确;

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纳米纸”不能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选项C说法不正确;

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所以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自动结合成一滴,选项D说法正确.

考点:

分子运动论

2.C

【分析】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我们把它们叫做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用肉眼不能看到,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详解】

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故选:

C。

3.A

如果把分子看成是球形的话,那么一般分子直径大约是几个埃,(1埃=0.1纳米=

)选A

4.B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解:

当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时,它们之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现象;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热传递的条件的掌握.

5.A

解决此题要知道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物体的温度不相等,如果温度一样,则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热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当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时,热传递停止,不再发生热传递。

所以两个物体之间能够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个物体的温度不相等。

A。

6.D

由图象可知:

取相同的加热时间,即物质A、B吸收的热量相同时,B的温度变化值大。

所以根据Q吸=cm△t得cm=Q吸/△t知:

c1m1>c2m2,即:

A的比热容和质量的乘积大于B的比热容和质量的乘积。

若c1>c2,不能判断得出m1<m2,所以A错;

若m1=m2,可以得到c1>c2,所以B错;

若c1=c2,可以得到m1>m2,所以C是错;

若m1<m2,可以得到c1>c2,所以D正确,故选D。

比热容的概念

7.A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体积小,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隙。

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穿插渗透,进入彼此的分子间隔,所以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

故选A。

8.D

A、温度越高的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多;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是含有热量多,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B错误;

C、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做功和热传递;

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误;

D、热量总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因此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它们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

9.A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是指发生热传递时,传递内能的多少,而温度高低是一个状态量;

故热量与温度没有直接关系;

故A符合题意;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可见热运动与温度有直接关系;

故B不符题意;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具有的热能就越大;

可见热能与温度有直接关系;

故C不符题意;

热传递是发生在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时产生的物理现象,与温度有直接关系;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A

(1)质量是1kg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吸放热的多少、质量、体积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故A正确;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比热容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故B错误;

C、砂石的比热容是0.92×

103J/(kg•℃),它表示1kg砂石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0.92×

103J,故C错误;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各自的比热容值,与温度是否相同没有关系。

故D错误。

11.A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由Q=CmΔt可见,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水温变化量较小。

B、C、D选项都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不符合题意。

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利用了病人体温高于冷水温度,发生热传递,病人放出热量,冷水吸收热量,而且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还会吸收热量,使发烧病人体温下降。

所以没有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性质,A选项符合题意,选填A。

水的比热容较大性质应用,热传递,蒸发致冷。

12.A

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不但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还体现了分子之间有间隙。

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其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A、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A错误;

B、扩散现象本身就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故B正确;

C、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快,扩散就越明显,故C正确;

D、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所以扩散现象还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故D正确。

13.水和煤油相同时间吸热相同时间和温度吸收相同热量时水升温比煤油低

图中的装置既能使两个试管中的液体受热均匀,还能让两个试管中的液体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等的热量;

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中,加热相等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比较两种物质比热容大小可采用吸收相同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

因此该实验需要记录时间和温度,水升高的温度小于煤油升高的温度时,说明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

比热容

14.a气筒下部筒壁温度较高,是压缩空气做功;

如果是摩擦生热则气筒的筒壁各部分温度接近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一是做功,克服摩擦做功、压缩空气做功,都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二是热传递.

本题要根据热的部位确定改变内能的方法.

答:

(1)猜想:

a是主要原因;

(2)因为摩擦产生的热是传给整个筒壁,气筒的筒壁各部分温度接近.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将热传给筒壁,使气筒下部筒壁温度较高.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改变内能两种方法的掌握能力,给自行车打气后筒壁变热是学生亲身体验的现象,学生有兴趣去分析回答.

15.电加热器80大加热时间

(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要求,测量温度时,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当然更不能碰到加热器;

(2)如图:

小圈中单位是分钟,大圈中单位是秒,所以读数为:

80s;

(3)因为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所以加热时间较长的液体,其比热容较大;

(4)可以方便的改变实验方法,控制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的温度即可。

16.

(1)质量;

(2)加热时间;

(3)温度;

(4)2.1×

104;

(5)1.9×

103.

(1)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即保持不同物质的初温和质量相等;

(2)实验过程中应用到转换法,把物质吸热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

(3)实验中用加热相同时间来表示吸收相同的热量,通过比较物质温度的变化量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4)6min水吸收热量Q=cmΔt=4.2×

103J/(kg·

℃)×

0.2×

(45℃-20℃)=2.1×

104J;

(5)因在相同时间内水的温度变化量与色拉油的温度变化量之比为25:

55,故水的比热容与色拉油的比热容之比为55:

25,可得色拉油的比热容c色拉油=(25/55)×

4.2×

℃)=1.9×

℃)。

17.引力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根据题中现象可知,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舌形”塑料片在硬币的压力下可绕杯子的边缘转动。

图甲中杯子的水未盛满,当一端受到硬币的压力时,“舌形”塑料片不能平衡,说明没有受到分子的引力作用;

当杯内水盛满,塑料片与水充分接触时,在伸出杯口的塑料片末端放6枚一角硬币,“舌形”塑料片仍没有被压翻。

说明另一端也受到向下的力的作用。

这个力就是分子的引力。

所以这个现象说明了水和塑料片分子之间有引力。

18.6090

(1)知道甲乙两金属质量、比热容、吸收热量的关系,利用吸热公式

求两物体升高温度的比值;

知道甲金属的温度升高值,可求乙金属的温度升高值;

(2)利用公式:

计算水升高的温度。

(1)由题知,m甲:

m乙=2:

1,c甲:

c乙=3:

1,

甲、乙两金属吸收的热量:

Q甲:

Q乙=1:

得,两种金属升高温度之比:

由题知,△t甲=10℃,所以△t乙=60℃;

(2)根据

得,水升高的温度:

由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水只能升高

19.30℃.

根据题意知道,被水吸收的太阳能的热量是:

Q吸=50%×

2.52×

107J=1.26×

107J;

由Q吸=c水m△t知道,水升高的温度是:

△t=Q/c水m=1.26×

107J/4.2×

103J/(kg•℃)×

100kg=30℃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Q吸=cm△t的掌握和运用,难度不大,需要注意区分温度升高△t与升高到的不同。

20.3.3×

10-10m.

根据“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cm3”可计算得出一滴汽油的体积,又知道一滴汽油所形成的面积,可计算汽油分子的直径。

把汽油分子大致看作球形,油膜的厚度就是油分子的直径。

根据“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cm3”可得,一滴汽油的体积:

知道油膜的面积为S=3m2,则汽油分子的直径为:

21.30℃.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最后温度相同。

知道热水的质量和初温、冷水的质量和初温,又知道水的比热容,利用热平衡方程

求水混合后的温度。

根据题意可知,不计热量的损失时:

,结合

得:

即:

解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