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7125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9.严中平主编:

《中国近代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0.王绍坊著:

《中国外交史》(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1.丁伟志等:

《中西体用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2.龚书铎著:

《中国近代文化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3.翦伯赞、郑天挺: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中华书局1980年版

14.《中国近代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版

15.《中国近现代史论著目录总汇》,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6.《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述评》,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7.林代昭等:

《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重庆出版社1988版

18.《中国历史学年鉴》

19.人大资料《中国近代史》《历史学》《经济史》《中国哲学史》等

20.《近代史研究》《历史研究》(期刊)

21.《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丛刊)

第一章鸦片战争(20学时)

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近代化历程开始的特殊性在哪里?

3.鸦片战争前后中西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西方(4学时)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明清之际中国的领土、人口、耕地面积。

明清之际中国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特点及文化特色与成就。

二、鸦片战争前的西方

1500年以后西方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新世界体系的逐步建立。

东西方社会发展势差的转变。

近代欧洲各国人口。

三、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关系(本章重点)

1.第一阶段:

1500年以前。

中西交往基本上是和平的,商业与文化交往,西方对中国的影响远不及中国对西方的影响。

2.第二阶段:

1500-1750年。

这一时期西方人把军事袭扰、商业投机与传教事业交织在一起,中国与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冲突叠起。

3.第三阶段:

1750-1840年。

西方人的鸦片贸易策略与武装挑衅。

清政府的闭关政策。

中西矛盾加剧,关系紧张。

第二节鸦片战争的爆发(4学分)

一、鸦片贸易与禁烟问题

鸦片问题的起源。

鸦片贸易及其发展。

烟毒泛滥的社会后果。

清廷禁烟政策的演变。

林则徐与禁烟运动。

二、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40年6月—1840年11月。

英军自中国东南沿海北上,进犯天津,要挟清廷。

第二阶段:

1840年11月—1841年8月。

中英在广东谈判,英军攻打虎门炮台,《穿鼻草约》,清廷宣战。

《广州和约》。

三元里抗英斗争。

第三阶段:

1841年8月—1842年8月。

英军再度北犯。

清廷求和。

《南京条约》,战争结束。

鸦片战争中国失利的原因:

1.中英社会发展水平与战争实力差距;

2.清廷信息闭塞,决策失当;

3.清廷战和方针不定,投降派渐占上风;

4.清廷不能以长击短,掌握战争主动权。

第三节不平等条约的签定(2学时)

一、《南京条约》及续约的主要内容。

二、《望厦条约》、《黄浦条约》、《伊宁条约》。

第四节鸦片战争的意义及其影响(本章重点)(2学时)

一、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二、中西关系发生质变;

三、中国近代化历程启始;

四、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变化。

第五节五口通商时期的发展特点(本章难点)(2学时)

一、中外通商贸易的新格局;

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第六节第二次鸦片战争(6学时)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与原因

西方工业品在华倾销受阻,英、法的修约要求。

“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三个阶段:

英军攻占广州;

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瑗珲条约》的基本内容;

教学实习:

赴虎门炮台及鸦片战争博物馆进行教学参观;

参考书目:

1.陈胜粦: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论稿》(增订本),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陈胜粦:

《对西方挑战的首次回应——鸦片战争》(图录),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3.《鸦片战争档案史料》(1-7),天津出版社1992年版

4.《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1-6),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1-6),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6.《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咸丰朝)

7.肖致治主编:

《鸦片战争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历史地位。

2.农民革命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3.怎样评价洪秀全。

4.太平天国运动挫败的原因。

第一节拜上帝会与革命的酝酿(3学时)

一、洪秀全早期思想的演变

洪秀全早期经历。

《劝世良言》、《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百正歌》。

二、拜上帝会的创立

洪秀全、冯云山的宣传发动工作。

杨秀清的作用。

《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

第二节金田起义与胜利大进军(2学时)

团营、金田起义、圣库制度、永安建国。

太平军攻占两湖,东取金陵。

太平军的进军战略与定都之策。

各地农民起义。

太平军的北伐与西征。

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及其特点。

第三节太平天国的革命理想与实践(本章重点)(3学时)

一、《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编》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与意义。

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特色。

《资政新编》与洪仁玕。

《资政新编》的近代化色彩。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编》比较。

二、太平天国的革命实践

太平天国的政权建设。

太平天国的土地与农村经济政策、城市工商业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法律与社会政策

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

第四节太平天国的悲剧(本章难点)(2学时)

一、杨秀清与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的中央权力架构与杨秀清的突出地位。

杨秀清与其它领导人之间的矛盾。

天京事变。

二、石开出走

石达开与天京事变。

石、洪的新矛盾。

石达开出走及其影响。

三、洪秀全后期的失误

洪秀全脱离群众,少理朝政,任人唯亲,沉溺于宗教神话之中。

第五节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2学时)

以洪仁玕、李秀成、陈玉成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的形成。

西线战事。

三河大捷。

第二次西征半途而废。

列强的外交与武装干涉。

天京保卫战。

天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捻军与太平天国。

第六节太平天国的性质、意义及失败原因(2学时)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打乱了旧有的社会秩序,加剧了清政府统治的危机。

太平天国挫败的原因:

1.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

2.农民及其领袖自身的弱点。

农民问题与中国国情。

1.茅家琦:

《太平天国通史》(上中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罗尔纲:

《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年版

3.《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1-8),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4.简又文:

《太平天国典制通考》,简氏猛进书屋1958年版

5.《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6.简又文:

《太平天国全史》(1-3),简氏猛进书屋1962年版

7.王庆成:

《太平天国的文献与历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式

8.苏双碧:

《洪秀全》,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三章洋务运动(10学时)

1.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怎样评价洋务思想?

3.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较,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在哪里?

第一节洋务运动的由来(1学时)

一、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从“夷务”到“洋务”。

洋务运动的特定内涵。

一组与洋务运动有关的词汇。

二、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内外交困使清政府意识到严重的统治危机。

一部分官僚改变了以往对西方的看法,树立起“师夷长技”的观点。

“危机”与“比较”导致改革。

第二节洋务运动与中国工业化(3学时)

一、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企业

中国的早期工业化是以洋务派办企业为起点的。

洋务派办的军工企业。

洋务派办的民用企业。

洋务企业的作用与性质。

二、中国近代工业中的民族资本与工业资本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民族资本的重要企业。

外国在华资本的膨胀。

三、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特征

中国早期工业是由三种资本企业组成。

三种资本企业之间有矛盾与竞争,也有联系与依赖。

早期工业企业在经营方针与管理体制在有许多中西混合、新旧并存现象。

工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合理。

办工业除了赢利的经济目的外,还有自强的政治动机。

近代工业的薄弱。

第三节洋务运动与近代早期的思想文化变革(本章重点)(3学时)

洋务思潮与近代新观念

洋务思潮的三大理论支柱:

师夷长技论、富国强兵论、中体西用论。

中体西用论的意义。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论战。

论战焦点:

要不要变法改革?

要不要学习西方?

洋务派的文化教育改革举措:

办学堂、派留学生、改科举。

洋务运动时期的译书活动。

中国近代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早期维新思想家及其代表作。

早期维新思想的内容、特征及意义。

第四节洋务派与近代国防和外交(2学时)

一、洋务派改造与强化国家军事机器的措施与结果

洋务派对清军陆军的改革。

洋务派创建近代水师的努力。

北洋海军。

二、洋务派与近代外交

清政府外交机构的改革。

第一批驻外使臣。

最早的外交使团。

洋务派的外交路线:

和戎。

洋务派的三个外交主张:

避战求和、舍藩保国,以夷制夷。

洋务派外交路线的失败。

第五节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本章难点)(2学时)

一、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相似之处

两国改革时的历史背景与前提。

两国改革的方向、动力与步骤。

二、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差异

两国改革派的实力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同。

两国改革的范围与深度不同。

第六节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1学时)

判断近代中国改革的两个标尺。

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

开启了中国资本主义化的先河。

洋务运动的消极作用:

“补天”与“和戎”思想与近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主题相违背。

1.李时岳、胡滨:

《从封闭到开放》,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徐泰来:

《洋务运动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1-8)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4.《清季外交史料》,文海出版社1985年影印本

5.《洋务运动史研究叙录》,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6.夏东元:

《洋务运动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7.阮芳纪等编:

《洋务运动史论文选》,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第四章民族危机的加深与中法战争(6学时)

1.如何理解近代教案的双重性质?

2.列强是如何扩大其在华权益的?

3.近代早期中日关系的演变。

4.清政府外交政策的误点。

第一节教案与反洋教斗争(本章重点)(1学时)

近代西方在华传教特权的扩大。

文化传播、文化冲突和文化侵略。

几位著名的传教士。

广学会与《万国公报》。

教案的由来。

各地反洋教斗争。

官府对教案的态度。

第二节沙俄对中国西部边疆的侵略(1学时)

阿古柏军入侵南疆。

沙俄与英国在中亚地区的扩张与争夺。

沙俄染指中国西域。

沙俄出兵强占伊犁地区。

清政府内部的“塞防与海防”之争。

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失地。

中俄关于归还伊犁的谈判。

(《中俄伊犁条约》)。

沙俄对帕米尔地区的侵占。

第三节近代早期的中日关系与东部海防危机(本章重点)(1学时)

近代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

日本的通商要求。

《中日条约》。

琉球事件。

日本出兵进犯台湾。

《中日北京条约》。

日本吞并琉球。

日本对朝鲜的侵略。

江华岛事件。

壬午兵变。

甲申政变。

第四节英国在西南边疆的侵略(1学时)

一、马嘉理事件

英国在中国西南的探路意图。

马嘉理事件。

《烟台条约》。

二、英国入侵西藏

英国对西藏的企图。

英军武力入侵西藏。

西藏人民的抗英斗争。

第五节中法战争(2学时)

一、战前的形势

战前法国的扩张政策。

法国侵占越南。

《西贡条约》。

《顺化条约》。

黑旗军抗法斗争。

战前中法军队概况。

二、战争经过

中法军北圻对峙。

山西保卫战。

北宁三战。

马尾之战。

镇南关大捷。

《中法天津条约》。

1.王绍坊:

《中国外交史: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刘鉴唐:

《中国近代教案史》,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3.顾长声: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余绳武:

《沙俄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中法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6.《中法战争》续编,中华书局1996年版。

第五章中日甲午战争和甲午战后的民族危机(10学时)

1.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如何导致了甲午战争的爆发?

2.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3.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特点。

第一节甲午战争的爆发(2学时)

一、日本军国主义与甲午战争

日本近代的变革与发展。

军国主义与近代日本的国家特征。

军国主义发展的具体结果:

大陆政策与侵华侵朝阴谋。

二、朝鲜问题与日本侵华(本章难点)

朝鲜问题的由来及演变,中日朝鲜交涉。

《中日天津条约》的内容及其含义。

九十年代日本国内形势与战争准备。

东学党起义与中、日介入。

清廷外交努力的失败,日本正式发动战争。

丰岛海战、成欢之战与甲午战争的正式爆发。

第二节甲午战争的过程(本章重点)(3学时)

一、日军进犯朝鲜与中国东北

平壤之战与清军的退却。

黄海海战及其对中日战争全局的影响。

(重点讲授)

战火燃烧到中国境内,清军在东北战场的溃退。

日军进攻金、旅、辽阳、辽河下游等地及其与清军的相持。

旅顺屠城与日方对罪行的掩盖。

清政府的第一次求和,张、邵使日及其失败。

二、日军占领山东半岛与北洋舰队的覆灭

日军的战略企图。

清军在山东半岛的失败。

日本陆海军围攻北洋舰队。

北洋舰队的消极战略及其覆灭。

第三节甲午战争的结局及其影响(2学时)

一、伊、李和谈与《马关条约》(本章重点)

清政府的屈服与李鸿章使日。

日本停战的内外原因。

伊、李谈判经过。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日两国的影响。

二、三国干涉还辽

列强对《马关条约》的态度。

俄、德、法三国干涉的原因与行动,日本的对策与让步,《中日辽南条约》的签订。

三、反割台斗争

“割台”经过。

反割台爱国运动的开展。

台北、台中、台南的抗日斗争。

台湾沦于日本之手。

第四节甲午战后的民族危机(3学时)

一、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本章重点)

德国与山东德国对山东的觊觎。

巨野教案,中德交涉与《胶澳租界条约》。

俄国与东北李鸿章与《中俄密约》。

沙俄租借旅大,《旅大租地条约》,《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法国与云南、两广法国在云南、两广的经营。

外交换文与《广州湾租界条约》。

英国与长江流域及九龙、威海英国在长江流域的特权。

《订租威海卫专条》与威海的租占。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日本与福建。

其他列强的侵略活动。

美国第一次“门户开放”宣言与对华政策。

清政府的“以夷制夷”幻想的破产。

二、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及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奴役性贷款俄法洋款、英德洋款、英德续借款

中国铁路修筑权的丧失芦汉铁路、津镇铁路、粤汉铁路借款及有关条约。

列强在华设厂与商品输出。

对中国民族工商业的打击。

1.《中日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1——8),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2.戚其章:

《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孙克复、关捷主编:

《甲午战争人物传》,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戚其章:

《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日)藤村道生:

《日清战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6.《甲午百年祭:

多维视野下的甲午战争》,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

第六章戊戌维新运动(重点章)(16学时)

1.近代中国第一次启蒙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2.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思想和活动

3.“百日维新”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4.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其失败原因

概述:

维新运动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

第一节维新思潮(本章重点)(6学时)

一、康有为的早期活动与变法理论

康有为的早期经历与思想演变。

上清帝第一书。

今文经与康有为的思想。

在广州、桂林

的讲学活动。

变法理论体系的建立: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的现实意义。

《大同书》与大同学说。

其他变法著作。

二、严复与《天演论》的译介

严复在甲午战争后的启蒙宣传活动。

译介《天演论》的意义

三、谭嗣同的政治活动。

谭嗣同与《仁学》,《仁学》的哲学与政治理论。

四、梁启超的启蒙活动与民权思想。

梁启超的早期宣传活动。

梁启超与《时务报》,梁启超在时务学堂的理论宣传。

五、总结:

维新思潮的基本内容与时代特征;

维新思潮与近代文化。

六、对维新思潮的反动:

《劝学篇》与《翼教全编》

张之洞与《劝学篇》的思想倾向及其评价。

《翼教全编》的保守主义及其根源。

第二节启蒙运动与维新活动的普遍开展(4学时)

一、《公车上书》的背景与社会效应

二、学会与报刊的普遍创立

《万国公报》。

强学会与《强学报》。

《时务报》在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各种学会的兴起。

教育改革的初步尝试。

三、湖南的维新启蒙运动

湖南维新力量的集聚。

湖南时务学堂。

《湘学报*湘学新报》。

《湘报》。

南学会。

四、康有为的上书活动与保国会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六、七书。

保国会及其引起的风潮。

第三节百日维新(4学时)

一、戊戌新政(本章重点)

《定国是诏》与光绪帝的锐意改革。

帝党与新政。

康有为的奏议。

康有为与光绪帝。

百日维新的内容及评价。

二、新旧对抗

清廷统治集团力量分析。

维新派力量的薄弱。

慈禧太后的权术对新政的态度。

激烈的新旧对抗。

维新派的对策。

三、戊戌政变(本章难点)

政变阴谋的策划。

光绪帝与维新派的挣扎。

政变的发生。

有关戊戌政变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2学时)

一、维新运动的历史地位:

介绍有关学术争鸣

二、维新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及失败原因分析,维新运动与各国改革的比较

赴南海康有为故居及读书处进行教学参观。

1.《戊戌变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1——4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2.《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汤志钧:

《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汤志钧:

《戊戌变法人物传稿》(增订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

5.孔祥吉:

《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6.王式:

《维新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萧公权:

《近代中国与新世界:

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耿云志:

《梁启超》,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第七章义和团运动(7学时)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历史特点。

2.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的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3.义和团运动与近代国情。

4.如何看待义和团运动的排外主义?

第一节义和团运动的兴起(2学时)

一、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西方教会侵华活动。

近代教案与反洋教斗争特征。

余栋臣起义及其意义。

十九世纪末华北农村社会的变动。

天主教势力在华北及全国各地的膨胀。

华北地区的灾荒。

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义和团的来源及有关学术争论。

义和团名称的确定与义和团在山东的崛起。

冠县犁园屯“十八魁”与朱红灯、心诚和尚领导的义和拳起事。

山东义和团的发展及其挫折。

直隶义和团的兴起与京津地区义和团的活动。

义和团的组织形式、成份、纲领口号及其特色。

义和团的“灭洋”与排外的评价问题。

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矛盾态度及其原因。

剿与抚的问题(本章难点)。

第二节反抗八国联军的战争(本章重点)(3学时)

一、八国联军侵华与清政府宣战

列强对清政府交涉与压力。

使馆驻军。

西摩联军及其失败。

八国联军攻占大沽,正式

发动战争。

清政府的对外政策辩论与西太后的“宣战”。

“宣战”的原因。

二、津、京地区的战争与沙俄侵略中国东北

清廷战争的措施失当。

天津义和团与清军的抗敌斗争。

天津失陷与“天津都统衙门”。

北京义和团的“灭洋”活动。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与清廷的西逃。

八国联军在津、京地区的暴行。

清政府下令“剿办”义和团。

沙俄对中国东北的军事侵略。

海兰泡与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三、“东南互保”与南部中国局势

南方大吏对清廷宣战的态度。

列强对南部各省的政策。

“东南互保”的策划过程,《中外互保章程》及其扩大。

南方的义和团运动。

唐才常与中国国会、自立军起义的流产。

第三节《辛丑条约》的签订与义和团以内动的失败(2学时)

一、中外谈判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美国与“第二次门户开放宣言”。

英德协定。

列强对华政策的协调与确立。

李鸿章北上与谈判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