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344风景园林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5989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344风景园林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考研344风景园林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考研344风景园林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考研344风景园林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考研344风景园林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344风景园林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考研344风景园林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344风景园林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344风景园林题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专类公园。

是指具有特定容和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1)儿童公园是指独立的儿童公园,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少年儿童及携带儿童的成年人。

用地一般为5hm2左右。

园中一切娱乐设施、运动器械及建筑物等,首先要考虑安全,有合适的尺度,明亮的色彩,活泼的造型,栽植无毒无刺的植物。

其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

如海伦路儿童公园、儿童公园等。

(2)动物园是集中饲养和展览种类较多的野生动物及品种优良的家禽、家畜的城市公园的一种。

主要供休息游览、文化教育、科学普及、科学研究之用。

大城市一般独立设置,中小城市常附设在综合公园中。

(3)植物园是广泛搜集和栽培植物种类,并按生态要求种植布置的一种特殊的城市绿地。

植物园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多种植物材料,并引种驯化,定向培育,品种分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另一个任务是向群众及学生普及植物科学知识,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的示基地,促进城市园林事业的发展。

如,植物园、的华南植物园、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园等。

植物园按其性质可分为综合性植物园和专业性植物园。

(4)历史名园是指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或是一种以革命活动故址、烈士陵园、历史名人旧址及墓地等为中心的园林绿地,供人们瞻仰、及游览休息的园林,如陵及雨花台,黄花岗、杜甫草堂等;

或是一种有悠久历史文化,有较高艺术水平,有一定保存价值,在国外有影响的古典经园名胜,主要是供休息游览。

 

(5)风景名胜公园是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围,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6)游乐公园是指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

为提高游乐场所得环境质量和整体水平,并将游乐场所从偏重于经济效益向注重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方向引导,特规定绿化占地比例65%以上的游乐公园才可划入公园绿地。

(7)其他专类公园是除以上各种专类公园外具有特定主题容的绿地。

包括雕塑园、体育公园、盆景园和纪念性公园等,其绿化占地比例也应大于或等于65%。

4、带状公园。

结合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建设,是绿地系统中颇具特色的构成要素,承担着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

带状公园的宽度受用地条件的限制,一般呈狭长形,以绿化为主,辅以简单的设施。

带状公园宽度上虽无规定,但在带状公园的最窄处必须满足游人的通行、绿化种植带的延续以及小型休息设施布置的要求。

5、街旁绿地。

是指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要求绿化占地比例不小于65%。

街道广场绿地是我国绿地建设中的一种新类型,是美化城市景观,降低城市建筑密度,提供市民活动、交流和避难场所的开放空间。

与道路绿地中的广场用地不同,街道广场绿地位于道路红线之外,而广场绿地在城市规划的道路广场用地(即道路红线围)以。

2.园林设计工作程序。

P152

一、园林设计的前提工作

二、总体设计方案阶段

三、局部详细设计阶段

3.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含义、任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在城市用地围,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

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

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4.园林设计方法。

p33

轴线法、山水法、综合法

5.园林立意及主题表达p8

园林布局的形式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园林布局,即在园林选址、构思(立意)的基础上,设计者在孕育园林作品过程中所

进行的思维活动。

主要包括选取、提炼题材;

酝酿、确定主景、配景;

功能分区;

景点、游赏路线

分布;

探索所采用的园林形式。

●立意,即主题思想的确定。

主题思想通过园林艺术形象来表达,主题思想是园林创作的主体和核心。

立意和

布局,其关系实质,就是园林的容与形式。

只有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形式充分地表达

容,表达园林主题思想,才能达到园林创作的最高境界。

6.园林地形、植物、建筑、道路等要素设计.p20

7.园林布局基本原则和方法。

P51

构园有法,法无定式:

主景与配景、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

功能明确,组景有方:

因地制宜,景以境出:

掇山理水,理及精微:

建筑经营,时景为精:

道路系统,顺势通畅:

植物造景,四时烂漫:

8.园林使用功能设置

9.园林景观营造手法及其特点

1.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五个发展时期及其特点

2.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及其特点

3.中国古典园林按性质分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北方园林以顾和圆,圆明园为代表,其实也被称为皇家园林.江南园林主要分布在、扬、沪、宁、杭、嘉一带地区,以园林为典,又称为私家园林.岭南园林分布在,,等地区,以的可园,徐荫山房为代表,是比江南园林更显得开放公共的私家园林. 

北方园林的特点:

1.为历代朝代的皇帝所建,富丽堂皇,严谨庄重,空间布局上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 

2.带有浓厚的政治和色彩. 

3.建筑用重檐,红柱黄瓦,雕梁画柱,显得纷繁华贵,壮观和瑰丽.建筑和装饰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显得皇权的尊贵. 

4.一池三山,多是真山真水的自然风貌,园林规模宏大. 

代表元素:

轴线对称.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三交六窗花等。

植物上用松、柏、槐等。

堆石上用青石、房山石等。

江南园林的特点:

1.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规模比较小,布局却精巧.

2.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灵活多样 

3.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 

4.建筑色彩素雅,以黑白为主色调. 

植物以常绿的阔叶树如樟,竹,桂等为主,还有落野树种种如柳,桃,海棠等.景观中多采用亭榭廊槛,以桥坊石运用较多.与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构成一致,融合为一体. 

岭南园林的特点:

1.为岭南一带的商贾所建,多是与住宅结合为一体的宅院形式,规模小. 

2.建筑材料以青灰色的砖瓦为主, 

显得阴凉清淡. 

3.更加讲究点景,借景和意境的升华. 

4.具有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特色,同时有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子.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使岭南园林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代表的元素:

植物以木棉,棕榈为主,终年常青,高大挺拔,五彩缤纷.兰花在布景和字花中应用广泛.建筑 

有碉楼、船厅、廊桥等地方建筑类型.装修量运用木雕砖雕,瓷灰塑等民间艺术.

一、简答题 

1. 

金谷园的基本容和特色有什么?

【答案】

(1)基本容金谷园为晋六朝时期私家园林的代表,为西晋石崇所建。

金谷园是一座临河的,地形略有起伏的天然水景园。

关于这座别墅园,石崇的《思归引》、《金谷诗》和岳的《金谷园诗》皆有介绍。

石崇经营金谷园的目的,是为了下野之后安享山林之乐趣,兼作服食咏吟的场所。

(2)特色金谷园有前庭和后园之分,亭台楼阁备极华丽,建筑外金碧辉煌。

园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有许多“观”和“楼阁”,有从事生产的水稚、鱼池、土窟等,从这些建筑物的用途可以推断金谷园是一座巧妙利用地形和水系的园林化庄园。

人工开凿的池沼和由园外引来的金谷涧水穿梭萦流于建筑物之间,河道能行驶游船,沿岸可供垂钓。

湖水清澈甘甜,菱荷竞美,鱼跃蛙鸣。

园树木繁茂,植物配置以柏树为主调,前庭的沙棠,后园的鸟稗、石榴,柏木林中点缀梨花等。

2. 

简述圆明园的营建过程。

【答案】圆明园坐落于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1)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

(2)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

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每个景区,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

在雍正朝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完成。

(3)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4)嘉庆年间,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5)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不足,道光皇帝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

3.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比较。

【答案】

(1)功能与面积 

①皇家园林主要修建在京城周围,其目的是供帝王及皇宫贵族休息、娱乐或进行其他各种活动。

皇家园林的规模一般都很大,园设有用于听政的离宫及其他各种设施。

②私家园林多是第宅的扩大与延伸,是官僚地主和富商为满足生活享乐而建造的,面积一般都不大。

(2)建筑风格 

①皇家园林建筑风格相较于宫殿建筑小巧,但与私家园林相比,则是堂皇而壮丽的。

大木构件比例基本是官式做法,常有庙宇布置在园中,成为重要的风景点或构图中心。

②私家园林的建筑体量小,其基本风格是活泼、玲珑、通透、典雅,建筑以厅堂为主。

(3)园林造景 

①皇家园林景区围大,景观丰富。

以真山真水为造园要素,所以更重视选址,造园手法近于写实。

皇家园林规模大,所以花木配置相对而言规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

②私家园林因规模和选址等条件的限制,多采用以山石造山的手法来追求山水意境;

还擅用邻借、远借园外景物来弥补园中不足。

因其规模较小所以花木布置以单株欣赏为主。

5. 

列举中国园林建筑中屋顶造型的主要种类。

【答案】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建筑的外观一般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个部分,历史上称为“三段式”,因此构成的建筑外型有独特风格。

屋顶形式是富有艺术表现力的一个重要部件。

园林建筑艺术贵在看顶,造型多变,翼角轻盈,形成我国园林建筑玲珑秀丽的外形,是构成我国园林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屋顶的造型有庞殿或四阿、硬山、悬山、歇山、卷棚顶、攒尖顶、弯隆式等。

(1)庆殿,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略有弧度,又称四阿式,多用于宫殿(寺观亦用) 

(2)硬山,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3)悬山,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屋面双坡,两侧伸出于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 

(4)歇山,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是硬山,房殿式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垂脊下端处折向的俄脊四条,故又称九脊式 

(5)卷棚顶,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孤形砌面 

(6)攒尖顶,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之一,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见于亭阁,塔等 

(7)弯窿式,屋顶形式之一,屋盖为球形或多边形,通称圆顶。

此外,用砖砌的无梁殿,室顶呈半圆形,亦称弯窿顶。

6. 

试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阶段及主要特征。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为止,在三千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的漫长的演进过程,相当于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封建大帝国从开始形成而转化为全盛、成熟直到消亡的过程。

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是封建时期中国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份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

(1)生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商、周、、汉。

商、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小变的统治地位。

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筋,也是享家园林的前身。

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2)转折期(公元220~589年)即、晋、南北朝。

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

在意识形态方面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思想活跃的局面。

豪门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

形成造园活动从生成期到全盛期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3)全盛期(公元589~960年)即隋、唐。

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为健全、完善。

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

从这个时代起,园林的发展相应地进入盛年期。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4)成熟时期(公元960~1736年)即两宋到清初,继隋唐盛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农村的地主小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为传统封建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封建文化的发展虽己失去汉、唐的阎放风度,但转化为在日愈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

相应地,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5)成熟后期(公元1736~1911年)即清中叶到清末,清代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

道、咸以后,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封建社会盛极而衰,逐渐趋于解体,封建文化也愈来愈呈现衰颓的迹象。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

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此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1.简述清代造园著作(一家言》作者、园林方面的主要容和观点。

【答案】《一家言》全名《性翁一家言文集》,又名《闲情偶寄》,作者渔,字性翁,钱塘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

渔是一位兼擅绘画、词曲、小说、戏剧、造园的多才多艺的文人,平生漫游四方、遍览各地名园胜景,颇以自己能作为造园家而自豪。

先后在江南、为人规划设计园林多处,晚年定居,为自己营造“芥子园”。

《一家言》共有九卷,其中八卷讲述词曲、戏剧、声容、器玩。

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

渔认为“幽斋磊石,原非得己;

不能致身岩下与木石居,故以一卷代山、一勺代水,所谓无聊之极思也”,即人们不能经常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乃退而求其次,摹拟大自然而创为园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熔铸、反映园主人或造园家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感受。

因此,“主人雅而取工,则工且雅者至矣;

主人俗而容拙,则拙而俗者来矣”。

在“房舍”一节中,渔竭力反对墨守成规,抨击“亭则法某人之制,榭则遵谁氏之规”,“立户开窗,安廊置阁,事事皆仿名园,丝毫不谬”的做法,提倡勇于创新。

在“窗栏”一节中,指出开窗要“制体宜坚,取景在借”。

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实,独虚其中,而为便面之形”,这就是所谓“框景”的做法,渔称之为“尺幅窗”、“无心画”,并举出他自己设计制作的数例。

“山石”一节尤多精辟的立论,渔非常重视园林筑山,认为它“另是一种学问,另有一番智巧”。

他主叠山要“贵自然”,不可矫揉造作。

此外,在“山石”一节中渔还谈到石壁、石洞、单块特置等特殊手法,并从“贵自然”和“重经济”的观点出发,颇不以专门罗列奇峰异石为然。

他推崇以质胜文,以少胜多,这都是宋以来文人园林的叠山传统,与计成的看法也是一致的。

3. 

简述留园特点与成就。

【答案】留园在阁门外,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徐泰时的东园,其假山为叠山名手周秉忠所筑。

清朝嘉庆年间,留园归恕所有,予以改造,称为寒碧庄。

光绪初,归官僚豪富盛康,更加扩大,增添建筑,改名为“留园”。

(1)布局 

全园大致分为四部分:

中部是徐氏东园和寒碧庄的原有基础,经营时间最久,是全园精华所在。

东、北、西三部分,为光绪年间增加。

全园面积约50亩。

中部又分东西两区,西区以山池为主,东区则以建筑庭院为主。

(2)西区 

山池一区大体西北两面为山,中央为池,东、南为建筑。

这种布置方法,使山池主景置于受阳一面,是大型园林的常用手法。

园山林森郁气氛,假山与土石相间西部土山上有云墙起伏,墙外更有茂密的枫林作为远景,层次丰富,效果很好。

(3)东区 

①庭院自曲溪楼东去为东区,有庭院几处。

这几处庭院大体保存寒碧庄时期的旧貌。

自此东去,是一组以冠云峰为观赏中心的建筑群。

冠云峰在各园湖石峰中尺度最高,旁立瑞云、山由云两峰石作陪衬,相传这是明代徐氏东园旧物。

石峰南隔小池,有奇石寿太古—池南有林泉硕之馆。

石峰以北有冠云楼作为衬托和屏障,登楼可以远眺虎丘,是借景的一例。

②建筑此园建筑空间处理最为突出,空间大小、明暗、开合、高低参差对比,形成有节奏的空间关系,衬托了各庭院的特色,使全园富于变化和层次。

建筑之间另有短廊或小室作为联系与过渡,尺度低小,较为封闭,进一步加强了小中见大的效果。

4.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主要成就。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全胜时期在隋唐时期。

隋唐园林在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我们可以把这个全盛时期的造园活动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大致概括为以下六方面: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作为这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皇家气派”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皇家气派是皇家园林的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而予人的一种整体审美感受。

它的形成,与隋唐宫廷规制的完善、帝王园居活动的频繁和多样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政治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唐代已涌现一批文人造园家,把儒、道、佛禅的哲理融会于他们的造园思想之中,从而形成文人的园林观。

文人园林不仅是以“中隐”为代表的隐逸思想的物化,它所具有的清沁淡雅格调和较多的意境含蕴,也在一部分私家园林创作中注入新鲜血液。

这此,使得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又进一步深化,为宋代文人园林兴盛打下基础。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世俗文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和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建设与风景建设在更高的层次上相结合,促成了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山岳风景名胜区普遍开发的局面,同时也使中国所特有的“园林寺观”获得了长足发展。

(4)公共园林己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两京,尤其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

公共园林、城市绿化配合宫廷、邸宅、寺观的园林,完全可以设想长安城的那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造园用石的美学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园林中的“置石”已经比较普遍了。

“假山”一词开始用作为园林筑山的称谓,筑山既有土山,也有石山(土石山),但以土山居多;

园林的理水,除了依靠地下

扩建后的圆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