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65752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精选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精选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精选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精选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精选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粤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①济南位于哪条河的河畔?

②济南降水各月分配有什么特点?

③海河水系大致成什么形状?

这个形状对河流水量和入海有什么影响?

【点难拨疑】

本区大部分为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每年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两月,并常以暴雨的形式出现,河流排泄不及,容易泛滥成灾。

以海河为例,水系成扇状分布,集水区域广,出水口却很小,过去只有一条入海口(在天津附近),每当雨季到来,灾害就不可避免了。

3.新中国成立以来兴修水利所取得的成就。

黄河的治理在总论部分已经讲过,这里重点讲治理海河。

绘制一张“海河骨干河道治理工程示意图”,让学生找出各大支流的众多水库,如北京附近就有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十三陵水库等。

在下游找出众多新挖的入海新河。

六、“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是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内容,关键有二:

一是落实在地图上,二是注意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

1.各大能源基地的分布,大部分是总论部分已学知识,可通过填图加以巩固。

2.各大工业中心的分布和主要工业部门,在讲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时,也多接触过。

工业中心的形成大都与其周围的资源、能源、交通、科技

等条件有关,如鞍钢、唐山、首钢就是在其周围丰富的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钢铁中心;

大连是在其优良港口的基础上建立的造船中心;

天津是在附近的盐场和丰富的棉花产区的基础上建立的制碱和轻纺工业中心。

七、“首都北京”的面貌,学生大都比较熟悉,通过看电视、电影、画报等,已有不少认识。

这里主要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首都的主要职能。

北京背靠燕山,面向华北平原,处在南北交通的枢纽,离渤海不远,位置非常重要。

首都的职能讲了三点,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虽然经济、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但不能说成是首都的职能。

【反思教学】

一、黄土地和黑土地的主要农作物是要求记忆的知识,要能熟练记忆,首先应搞清它们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把知识学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东北平原产春小麦、大豆、甜菜等,春小麦即春季播种的小麦,这是由东北平原严寒的冬季气候决定的,作物不能越冬。

大豆、甜菜等则是由于其喜温凉的习性所决定的。

华北平原产冬小麦、棉花、花生等。

华北平原相对东北平原冬季气温要高些,小麦可以冬季播种。

棉花能适应较干旱的气候,花生则与疏松的土质有关。

二、北方河流多灾的原因是要理解的问题。

主要是气候原因,一年中降水过分集中,并多暴雨。

也有水系分布的原因,如海河的扇状水系。

还有历史和人为方面的原因,如植被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治理黄河、海河、淮河等正是针对这些原因而采取的。

三、关于能源基地,要求记住矿产、产地及在地图上的位置。

关于工业中心,要求记住城市名称、主要工业部门及在地图上的位置。

地理位置是最重要的,要搞清某地点的位置,一是注意其在省区轮廓中的位置,二是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

如哈尔滨位于黑龙江省的中南部,位于松花江畔和京哈线的端点;

长春位于吉林省的中部,有京哈线通过;

大同位于山西省北部,有京包线通过。

四、本节要求识记的内容有:

1.主要地形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2.主要农产品:

华北平原的冬小麦、棉花、花生;

东北平原的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黄土高原的小米。

3.主要能源基地:

山西煤炭能源基地;

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华北等著名油田。

4.主要工业中心和城市:

北京、天津、唐山、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连云港、西安、兰州、太原、石家庄、济南、青岛。

【引导实践】

我国北方地区的三大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情况:

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农产品。

 

第二节南方地区——温热的红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北方地区的特点的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南方地区的特点,并更好地掌握南北方地区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难点:

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及经济发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在此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南方地区。

新课讲授:

提问:

同学们,我们就居住在南方地区,在你的印象中,南方地区是怎样呢?

与北方地区对比,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

读图:

南方地区地形图。

学生活动:

读南方地区地形图,在图上找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岛、东海、南海、长江、珠江、洞庭湖、太湖、鄱阳湖。

(通过学生的读图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图中找到的这些地理事物可以说明南方地区有什么特点。

师生总结:

南方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

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沿岸及入海口处,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1、自然每件优越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2)地形:

以丘陵、山地为主——红土地

(主要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完成书本P.7活动2,观察图5.9中东南丘陵的土壤与北方地区土壤的不同,认识红壤的特征。

介绍:

红壤不同于北方地区的黄土和黑土,它是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发育形成的一种颜色较红的土壤,呈酸性,缺乏肥力,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耕作时,要适当增施有机肥。

南方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有什么优越性?

学生回答:

气温一月0℃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之上,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热条件好,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热

结合书本P.8图,说一说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4)影响:

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茶叶、甘蔗、淡水鱼等主要产区。

读南方地区面积、人口GDP占全国的比例图,并提问这图反映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

2、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找出南方主要的城市和我国5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及所在的省份,并总结它们的分布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对发展经济有什么有利之处?

(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积极引进外资的先进技术,促进南方地区发展。

(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

为了促进南方地区更进一步地发展,带动内陆更多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南方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合作,那就是——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

(3)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

阅读“知识之窗”,了解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范围,了解不同省区各自的优势,并且完成书本P.10活动3。

板书设计:

一、自然每件优越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2、地形:

3、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热

4、影响:

二、经济大潮涌动的红土地

1、人口众多,经济活跃、发达

2、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最广泛

第三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教学目的:

1、掌握“秦岭到淮河”一线的位置及其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到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了解“秦岭到淮河”一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一、复习

二、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出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 

从图5.20、5.21中或利用已学的知识找出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的依据

(1)在地图中找出0℃等温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气温差异

(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一线的关系,理解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降水差异

(3)通过南北气候、降水,说说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

2、 

完成P11活动1

依据一:

(秦岭---淮河以北一月平均气温小于0℃,秦岭---淮河以南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

依据二:

(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依据三:

(秦岭---淮河以北是暖温带和中温带,秦岭---淮河以南是热带和亚热带)

3、完成P12 

活动2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温度带

干湿区

水资源丰歉程度

河流是否结冰

耕地类型

耕作制度

主要粮食作物

主要经济作物

主食

主要水果

民居特点注重

4、学生学习活动3 

分两组讨论 

“以到底南方好还是北方好”为题

三、小结

四、课堂练习

1、某山脉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

这山脉是( 

A、昆仑山 

B、秦岭---淮河 

C、大兴安岭 

D、天山

2、“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B、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界线

3、归纳五线合一

是( 

)的分界线。

五、作业 

练习册 

2、 

3、 

6、 

7、 

8、

一、秦岭与淮河的位置

二、“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三、五线合一

第四节 

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

第一课时 

1、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

2、主要的铁路线的发布

3、使学生掌握西部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如何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一、复习导入

我们学习了四大区域中的南方和北方,今天我们学习西北地区

二、新课教学

从纬度位置看,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部的边缘,属内陆地区,越往西距海越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

读地图册降水量的发布:

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至50毫米以下。

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在图5.22中找出:

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及塔克拉玛干沙漠。

说明本区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

(以高原、山地为主) 

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对照图5.22,在图5.24中新疆境内的主要山脉、说说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新疆的地形结构特征可概括为:

(三山夹两盆)

三山指:

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

两盆指: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4、完成P14活动第二题

5、在图5.22找出塔里木河。

观察本区河湖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原因是:

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量强烈。

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流湖,不能流入海洋。

6、因为本区气候干旱,水是多么稀少,所以水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水源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7、那西部地区主要适宜发展什么农业呢?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还可适当发展一些农业

8、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引黄河水、长江水,因而成为“塞外江南”的是宁夏平原

9、介绍坎儿井原理(课本图5.30 

5.31)

10、完成P16活动1. 

2题。

11、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发布图,请完成书本P17活动1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来,利用本区资源和特有的地理环境特点,大力发展相关工业,交通运输条件也等到了较大的改善。

12、 

西部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所以,在资源开发中必须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

13、了解历史古城——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并完成书本P17活动2

14、板书:

生态环境脆弱

15、小结

三、课堂练习:

1、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河。

2、我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和( 

)。

3、古代三大工程是指( 

)、( 

4、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四、作业

练习册:

1、3、4、5、6、

一、干旱的土地

1位置、范围——位于我国北部和西部边缘,深居内陆

2、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3、地表景观(由东向西):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二、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三、矿产资源丰富:

煤、铁、石油、天然气等

四、生态环境脆弱

第四节:

西北地区第2课时

1、认识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明确西部开发过程中,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资源与开发。

2、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

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明确这些工程的意义。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结合课本P62,知识之窗。

说说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

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西北地区投资和经济加快增长,就2000---2003年,西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了8.5%、8.7%、9.9%.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等也加快发展,而且在西部很多地区还布局了多项的重点工程并逐渐完成,如: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

2、结合课本P63案例一和图6.79,一起来讨论P64的活动1、2,明确西气东输工程的路线及其带来的好处。

(1)西气东输工程起点是新疆的轮南,终点是上海。

沿途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包括: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2)西气东输的建成,有哪些好处?

为东部和沿线地区提供能源,缓解东部能源短缺的压力,天然气资源可减少环境污染;

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带动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东西部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3、 

西部很多地区沙漠广布,在这些地区修建公路,怎样才能防止公路被沿线的沙丘掩埋呢?

课本图6.77和图6.78,说明工程之浩大,筑路工人的艰辛和智慧。

4、 

西北地区开发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

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动物资源滥捕滥杀等等,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5、 

我们应该怎样做。

应该注意什么呢?

阅读P65-P66资料,讨论、掌握保护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1) 

合理放牧,禁止过度放牧。

(2) 

多种草,保持水土不流失。

(3) 

开发建设过程中,注意保护西部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

(4) 

因地制宜,根据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等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等等。

6、 

讨论:

P67的探究性专题活动,共同思考、讨论。

三:

小结

四:

课堂练习:

1、“西气东输”的源地是(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西部大开发的首要问题是( 

A、脱贫致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B、改善生态环境

C、粮食基本自给 

D、修建交通通信设施

3、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是( 

A、柴达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塔里木盆地 

4、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是( 

A、胡杨林 

B、红松 

C、藏羚羊 

D、孔雀

5、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大型油田是( 

A、克拉玛依油田 

B、大庆油田 

C、胜利油田 

D、辽河油田

五、作业

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面临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1)生态环境脆弱:

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动物资源滥捕滥杀等等

(2)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第五节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明确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特征

3、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难点: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目标

(二)、复习导入新课

1、根据什么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单元?

2、北方地区被称为“”和“”。

农作物熟制为一年或。

地形以为主。

3、南方地区主要指我国以南,以东的区域,地形以为主,农作物熟制为或。

4、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新疆的地形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

5、四大地理单元中,海拔最高的是地区。

(三)、自学指导:

(小黑板出示)

通过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第18——21页,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完成任务)

1、读图说说青藏地区的位置。

2、完成P18活动第2题。

3、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海拔的大高原,有“”之称。

4、青藏高原的“”和“”是主要的自然特征。

5、青藏高原特有的畜种是,被称为“”。

6、读图P18、5.34,世界最高的山峰是,最高的山脉是。

7、我国最大的地热发电站是。

8、世界最大的峡谷是。

9、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是铁路。

10、被称为“日光城”的是。

11、青藏地区常年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12、青藏地区包括省、自治区、省的西部和的南部。

13、青藏地区的地形是以、为主。

14、完成P21活动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归纳本节主要内容)

五、分层练习:

(小黑板)让学生通过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六、作业:

(略)是课后的延伸,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第一节环境独特的地理区域——东北(第1课时)

让学生认识东北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环境等。

掌握东北冷湿气候的原因。

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有关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一、导入新课

通常我们吃得人参,出产最多的是哪里?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它位于哪个区域?

二、新课教学:

自学提示:

读图6.1说说东北的地理位置特征

东北在我国的最东和最北角

东北包括哪些省份?

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被称为“东北三省”

看课本P24图6.2结合24案例,说说为什么东北地区气候寒冷?

因为东北平原所在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少、所以形成冷湿的自然环境。

这种冷湿的地理环境对东北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什么影响呢?

下列说法合理吗?

并讨论课本P25活动第2、3题。

冷湿的地理环境不仅影响东北人们的生活还影响到人们的生产。

所以,人们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发展本地有特色的经济收入。

你会唱《松花江山》这首歌吗?

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的农业发展.

指导学生读图6.5,找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并完成P27活动1、2、3、题。

7、 

我国最大的森林资源宝库发布在哪里?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8、 

东北不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还有许多珍贵的动物和药材

9、 

介绍东北林区的“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10、 

东北平原主要有哪些农作物?

玉米、春小麦、水稻、大豆、甜菜等。

11、讨论P29“北大仓”是否又会变成“北大荒”呢?

认识“三江平原的变迁”,引导学生对湿地的保护。

1、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

A、东北林区B、西南林区C、东南林区D、“三北”防护林

2、东北平原的主要粮食是()

A、高梁、大豆、春小麦B、玉米、冬小麦、水稻

C、玉米、春小麦、水稻D、冬小麦、甜菜、棉花

3、东北的哪一种矿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