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农村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5542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农村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乡农村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乡农村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乡农村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乡农村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乡农村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

《城乡农村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农村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乡农村建设工作总结Word格式.docx

2010年全乡实现农业增加值5242万元,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4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7元,完成地区性财政收入391.6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培育特色产业,发展都市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按照“服务城市、发展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的要求,充分发挥我乡邻近县城的优势,始终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进一步优化布局,培育特色产业,着力发展都市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一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按照“抓龙头、育产业、强基础、拓市场、促增收”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充分利用砂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涝池、砂岗、老鹳村西甜瓜产业,共种植西甜瓜11420亩,其中优质无公害富硒白兰瓜3000亩。

充分发挥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激励作用,精心培育和打造“皋兰金枣”特色品牌,在涝池、砂岗等村巩固发展枣树间套金银花产业,新栽植1200亩,总面积巩固在12000亩以上。

实施设施农业新建改建项目,投资80万元,在燕儿坪村新建高架大棚200亩;

积极争取资金172万元,在老鹳村改良高架大棚180亩,项目建成后,全乡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2600多亩,初步形成了以长川200亩日光温室为中心的“千亩设施农业园区”。

依托同泰、禾丰种业有限公司,争取核桃苗木1.4万株,在砂岗村栽植核桃树200亩。

二是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推广。

加强科技培训工作,针对全乡各村农牧业发展特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开展定向式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累计共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15期,培训农民达1200多人(次)。

(二)统筹各项事业,发展乡域经济,新农村建设成果得到巩固。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特色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深化呈现交通一体化建设,完成涝池大拐子至永登平岘村、长川至文山桥、109线至燕儿坪村,砂岗、涝池等8条46.4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基本实现了全乡道路硬化村村通的目标。

组织实施了砂岗、涝池等村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共衬砌渠道97公里,新建蓄水塘坝5座,维修机井6眼,倒虹吸1处,完成人畜安全饮水一期、二期管道铺设工程,人畜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95%。

投资9.8万元,在全乡新建垃圾台35个。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率已达85%,实现集中收运处理全覆盖。

砂岗、涝池、燕儿坪、老鹳四个新农村供水、供电、排洪、通讯、环卫、文体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

二是城乡充分就业不断促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不断加强城乡新型社区就业服务指导工作,整合乡村(社区)、企业及社会力量,加强就业培训,抓好岗位推介,重点抓好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三年来举办劳动技能培训12期,有效输转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

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农村参合率达到98%以上。

顺利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到92.7%。

建立健全帮困助学、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就业再就业援助、法律援助等扶贫济困机制,广泛开展智力扶贫、产业扶贫,搞好城乡弱势群体的帮扶,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推进。

三是文教卫生和计生工作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发展和名师帮教工作深入开展,“两免一补”范围持续扩大。

在4个试点新农村中开展传唱兰州鼓子、秦腔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艺团体活动,不断促进“文明镇村”、“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乡村(社区)卫生、计生站所建设如期建成,我乡计划生育工作连续5年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综合考评连年名列全县第一。

四是多元化服务机制初步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

立足农民参与型、农户需求型,重点抓好农村经济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兽医管理体制、农业技术推广、全程代理服务等体系建设,面向市场需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经营大户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积极探索承包型、互助型的社会化服务新路子,农村社会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创新工作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城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探索建设新机制。

围绕土地整理、拆迁安置工程等,进一步拓展和创新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载体,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项目策划、包装、遴选、储备和上报、推介工作,大力引进和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重大项目。

二是探索经营新机制。

积极探索“村企合一”、股份农业等新型农业组织形式,在发展壮大产业支撑、延伸产业链条中,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实现农民收入的最大化。

建设千亩设施农业基地,带动土地规模经营和持续农民增收。

三是探索领导新机制。

进一步总结借鉴兄弟乡镇的成功经验,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靠实责任,严格目标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部署,加快充实完善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推进专门机构,增强了工作合力,有力促进了各项重大工作有序开展。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责任。

乡上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政府乡长、乡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它领导和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水阜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办、产业办、基础设施建设办、社会事业发展办等办公室,各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按照分工负责、统筹兼顾的原则开展工作。

村上也相应成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抽调村社干部负责各项目建设工作的落实。

村支部、村委会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对工作任务进行再分解,再细化,量化了目标,做到了乡村社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压力,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深入宣传发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一是多种形式宣传。

三年来,4个新农村试点村累计出黑板报60期,广播宣传累积30小时,张贴标语2000多张,悬挂横幅7条,入户宣讲400多户,召开各类座谈会15次,征订100份《兰州晚报》,发放学习资料3500份以及文化部资源共享工程信息化等多种措施,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和根本目的,消除了部分群众认为新农村就是由国家出资修建新房的简单、片面和狭隘的认识,提高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

二是实地考察学习。

在乡包村领导的带领下,村社干部、党员代表、户代表赴榆中定远、冯家湾、青城等地参观考察,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增长了才智,坚定了信心,鼓足了干劲。

三是资金扶持引导。

在县乡指导下,村上出台了发展设施农业、主导产业补助标准,住宅、沼气池建设补助标准等,把国家专项资金和部门整合资金落实到了农户手里,落实到了具体项目上,群众需求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建设各类项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形成了政府推动、村民主体、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加强督促指导,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督查落实工作。

县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及成员多次亲临项目建设现场,督促指导工作,协助村上定方案、解难题、促进度,有力地推动了各个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村级两委班子分工负责,坚持每天都到项目建设现场,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检查、抓落实,保证了各个建设项目保质保量的按时完工。

二是加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对道路、广场建设等工程量较大的基础建设项目,从签约、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有村民代表参与、监督,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进度,又给了群众一个明白。

三是培训指导村民。

县乡村技术人员多次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教授栽培、种植、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手把手地教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提高了农民科技兴农意识,推动了农村主体产业的发展。

四、主要成效

1、农民增收得到了较快发展。

建成高架大棚900座,亩均收入达5000元,日光温室30座,发展高原夏菜1000亩,亩均收入2000元,栽植红枣间套金银花1200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巩固发展汽车运输车辆143辆,每辆年收入3万元。

年劳务输转人员2750人(次),年人均纯收入12000元。

培育了高原夏菜、皋兰金枣、汽车运输、劳务经济等四大支柱产业。

从事三大产业的农户已达90%以上,三大产业占全村收入的90%以上。

2、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初步改善。

新建砖木和钢混结构房屋531院,使农村住房条件有了大的改善;

铺设自来水主干管网7.1公里,新建村卫生所一处,配备了医疗设施,医务人员都是经过正规培训,持有医师资格证书,使全村小病基本不出村,大病医务人员也都能给病人指明就医医院;

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村农户参合率达98%以上;

维修配套建设了村小学,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3、文明村风初步形成。

新建7间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配套书架、书籍、桌椅等设施齐全。

新建3300平方米的科技文化体育广场一处,组织开展社火表演、秦腔演出、篮球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充分利用鼓子、秦腔艺术,将新农村建设的有关内容编成鼓词,广泛传唱,形成了邻里和谐相处,家庭尊老爱幼的纯朴民风。

认真组织村民学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各率达标。

积极培训提高农民,全村参加各类科技文化培训的人数达到总劳力的70%以上。

充分发挥民调、治保组织的作用,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各种隐性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化解,加强“三户联防”工作,全村近几年未发生羊只、农用车被盗事件,全体村民遵纪守法,村内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刑事、治安案件发生率下降为零,群众安居乐业。

4、村容整洁基本形成。

充分发动群众,新建垃圾台10个,集中整治了乱堆乱放乱倒垃圾的现象,脏、乱、差环境得到改变,达到了无饮水污染,卫生整洁的要求。

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示范村的要求和村庄绿化实施方案,积极发动乡村干部和党员、户代表参加义务植树、绿化美化家园活动。

严格执行《砂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建了符合本村规划的新农宅。

在村委会外墙上开设了党务、村务公开栏,在广场上新建橱窗12个,开设了新农村二十字方针、二十项具体要求、廉政文化等宣传栏,同时悬挂了村庄规划效果图、村门景观效果图、产业发展规划图等。

全村初步达到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建设要求。

5、民主管理初见成效。

制定完善了《村党支部工作职责》、《村委会工作职责》、《村财务管理制度》、《村级事务议事制度》等16项体现民主管理,规范村党支部、村委会及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行为的规章制度。

村党支部带头模范执行各项制度,遇事多和群众商量,群众赞成就办,不赞成就不办,近三年召开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等会议24次,讨论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及村委会、卫生所、文化科技广场、道路、管网建设等重大问题。

同时对村务收支、重大项目建设等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定期不定期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了村级事务的透明度。

积极筹建了高原夏菜协会、科技示范推广协会等10个群众自治组织,并召开会议,选举了各协会组成人员,讨论制定了协会章程,协会组织运转正常。

村级阵地建设的达标,党务、村务活动的经常开展,两委班子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思路明确、部署周密、检查落实到位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赞同和认可。

村民对村务公开满意率达85%以上,对村级班子满意率达85%以上,对新农村建设的满意率达90%以上。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尽管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二是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乡村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困难,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四是新产业发展方面,设施农业受水的条件制约,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五是新村庄建设方面,易地搬迁项目经统一规划,统一安置形成整齐划一的村容但部分村庄整齐划一的难度很大,因为其砖木结构房屋占80%以上,重新整改,成本很大,浪费也很大。

六是新农民、新风貌方面,农村从业人员、富裕劳动力急需培训,但因资金等因素制约,一时难以满足需要,改变老百姓早已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也需要一段时间。

七是班子建设方面,主要是村干部报酬低且养老保险无法落实,导致其有后顾之忧,工作积极性不够高;

其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八是部门整合资金到位滞后,对各项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影响。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不断发展新产业。

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着力将三大产业做大做强。

第一,以改善环境、发展生态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五年内使红枣产业达到5000亩;

第二实施好整村推进项目,重点发展设施农业高架大棚200亩。

争取红墙公司特种食用油品种植基地项目,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五年内高原夏菜巩固在2000亩左右;

第三,加大劳务输转力度,使村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其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通过培育三大支柱产业,五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5%,达到6460元。

(二)加快建设新村庄。

按照新村庄“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把新村建设与旧村整治有机统一起来,下大力气抓好村庄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住宅建设,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村庄建设治理“七个三”工程,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五年内把砂岗村建设成为全县样板村。

(三)继续培育新农民。

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每年分批分类确定培训重点,加快培育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实现全村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同时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科技状元”的作用,组织他们开展自我服务,促使信息互通,技术互补,市场互动,加快“四有”农民的培育步伐。

(四)着力塑造新风貌。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强乡村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组织实施“文明和谐村”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营造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文明村风。

(五)努力建立新机制。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促进土地使用权的规范有序流动,做到土地无乱占,住宅无乱建。

加大对全村“四荒”地的开发利用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从事农业开发性投资。

不断健全和完善科技推广协会等10类农民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新机制激发新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六)力争创建好班子。

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五个好”标兵村党支部,结合“三级联创”、“双培双带”、“争双强、解双困”等活动的开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加大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每年吸收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为新农村建设输入新鲜血液,努力培养一支有本事、靠得住、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党员队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