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实用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心理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精神分析强调内部因素和行为主义注重外部因素相比,人本主义更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13.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
强调环境的作用)。
第二章
1.卡特尔的16种根源特质中包括(稳定性,
支配性,世故性
2.卡特尔研究人格结构采用的方法是(分类学)。
3.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4.奥尔波特的人格问卷,可以测量哪些价值观取向(经济的,政治的,
理论的,
艺术的)。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
自我"
,遵循的是享乐主义原则
错误
5.大五人格结构理论具有很强的文化适应性答案:
6.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7.下列属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三大理论支柱的是(
人格结构理论,早期的潜意识论,本能论)。
8.G·
奥尔波特的人格定义包括(人格的整合性,人格的层次性,人格的适应性,人格的独特性
9.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局限性有(主观唯能论,
适用于非常态的人群
10.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包含(
外倾,神经质)维度
11.陈仲庚的人格定义
在奥尔伯特人格概念基础上,我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陈仲庚教授进一步发展了人格的定义,并且把它和自我和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联系起来,认为人格是"
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
12.与古希腊四种气质类型说相应的人格理论是(
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
13.陈仲庚的人格定义,把人格和自我以及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联系起来。
14.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如果把人格当作一座冰山,则占体积最大的是(本我
15.奥尔波特人格理论的研究方法是(
书信分析
16.请简要说明什么是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用分类学的方法研究人格结构,认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元素就是特质。
在他看来,特质就是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一致的行为型式。
他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把众多的人格特质合并为35个特质群,并称之为表面特质。
之后又进一步分析出了16种根源特质,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代表行为属性和功能。
这些特质包括:
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支配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和紧张性。
17.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中,认为人有哪些特质(枢纽特质,
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第三章
1.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
L·
Ross称之为(基本归因错误
2.人们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印象形成就是指把一个人若干有意义的特性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一般来说,我们先是根据有限的信息对其形成第一印象,然后再收集相关的信息,并经过整合形成整体印象。
当然,我们的认知过程不可能完全准确,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
(1)第一印象
在与陌生人交往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被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中最重要、最有力的是评价,即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讨厌对方。
Osgood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第一印象中我们评价他人的三个维度是:
评价:
从好与坏方面加以评定。
力量:
从力量的强弱方面加以评定。
活动性:
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
(2)整体印象形成的模型
人们在知觉他人的时候往往会获得许多有关他人的信息,信息加工处理的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他人印象的认知。
平均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以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
累加模型:
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的而非加以平均。
加权平均模型:
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
(3)印象形成中的偏差
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
慈悲效应:
也称正性偏差,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负性效应:
指人们在形成整体印象时,对负性信息比对正性信息给予较大的权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负性特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比正性特质大。
3.社会认知对健康有何影响?
答案要点:
(1)社会认知与寂寞;
(2)社会认知与焦虑;
(3)社会认知与生理疾病。
4.研究发现,美国人在和他人交往的时候选择较大的距离,而拉丁美洲和阿拉伯人选择较小的距离,这反映(
文化规范
)决定着人们的距离偏好。
5.社会心理学家Jones总结出的6种自我表演的策略是(自我抬高;
显示,
逢迎;
谦虚,恳求;
恫吓
6.简述图式化处理的重要性以及不足。
图式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有助于我们快速而经济地处理大量信息,它能帮助我们:
(1)解释新信息,从而获得有效的推论;
(2)提供某些事实,填补原来知识的空隙;
(3)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的预期加以结构化,以便将来有心理准备。
但是图式化的处理也有不足之处,它使人们觉得不需要去详细分析与解释特质。
7.人们在形成整体印象时,对负性信息比对正性信息给予较大的权重,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负性特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比正性特质大。
这叫做负性效应。
8.非语言的视觉线索有(距离,
身体姿势,
目光接触)。
9.个人知觉
当我们刚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要根据有限的信息对这个人形成印象,即这个人是否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或他的性格怎样等,这个过程被称为个人知觉。
10.谈谈如何提高自尊?
答案:
自尊(self-esteem)是人的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它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
确定自尊有两条途径:
一是让个体有自己控制环境的成功经验,二是让他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
提高自尊包括学会用自我服务的方式去解释生活;
用自我障碍的策略为失败找借口;
使用防卫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的反馈;
学会向下比较以及采用补偿作用;
在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受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
11.心理学家根据不同的包含内容把图式分为(
个人图式,自我图式,团体图式,
角色图式,剧本
12.自我差异理论
由Higgins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知觉到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包含三个部分:
理想自我(Idealself)、应该自我(Oughtself)和实际自我(Actualself),当这三个部分产生冲突的时候,个体就会产生负性的情绪,并导致长期的不良效果。
13.试述Bem自我知觉理论。
Bem的理论主要涉及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即自我知觉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Bem认为人们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情绪、态度、特质和能力等,因此对自己的推论也是依赖于自己外显的行为。
也就是说,我们试图使用本质上相同的资料,以及相同的归因过程对我们自己的行为进行因果关系的推论。
Bem及其之后的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自己的态度、动机和情绪进行归因时的方式有一定的规律。
1.对自己态度的归因:
Bem认为人们所能知觉到的有关自己态度的内在线索很少,且模糊不清,因此,人们实际上是通过观察在不同压力环境下的自己的行为而了解自己的态度,并非经过对内在感觉的内省。
2.对自己动机的归因:
心理学家指出,最少的报酬将引发对工作最大的内在兴趣,因为个体将工作成就归于内在兴趣而非外在奖励。
3.对自己情绪的归因:
自我知觉理论及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之上的其他研究表明,情绪反应在性质上并无两样,人们能区分出高低不同的激起状态,但无法辨别出不同类型的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对生理激起的归因是产生各种各样情绪的根源。
14.通过行动或语言把自己的正性信息呈现给别人是自我提升的策略
15.累加模型是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的而非加以平均
16.自我障碍策略答案:
为了保持自尊,个体常常会使用一些策略,其中自我障碍策略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的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
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人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乏能力;
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17.Kelly认为任何事件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行动者,刺激物,环境背景
18.印象形成:
它是指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性进行综合、概括,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19.(自我图式
)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特殊信念,是指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的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
20.简述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
Kelly于1967年提出了自己的三维归因理论(cubetheory),也叫立方体理论。
他认为任何事物的原因最终可以归于三个方面:
行动者(actors)、刺激物(stimulusobjects)以及环境背景(contexts),在归因的时候,人们要使用三种信息:
一致性信息(consensusinformation)、一贯性信息(consistencyinformation)和独特性信息(distinctivenessinformation),另外Kelly还提出了在归因过程中人们会使用到的另外一个原则,即折扣原则(discountprinciple):
特定原因产生特定结果的作用将会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
21.某类物体的一个典型或理想的范例叫做原型答案:
正确
22.人们通过自我确认,使别人对自己有个高的评价,从而有助于个体自尊的建立。
23.通过行动或语言把自己的正性信息呈现给别人是自我提升的策略。
24.简述海德的归因理论。
该理论主要解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找出事件的原因。
海德认为人有两种强烈的动机:
一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
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
而要满足这两个需求,人们必须有能力预测他人将如何行动。
因此海德指出,每个人(不只是心理学家)都试图解释别人的行为,并都具有针对他人行为的理论。
海德认为事件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
一是内因,比如情绪、态度、人格、能力等;
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天气、情境等。
海德还指出,在归因的时候,人们经常使用两个原则:
共变原则和排除原则。
25.个人知觉答案:
26.简述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过程答案:
(1)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
(2)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
(3)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己;
(4)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我。
27.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征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征的过程称为对他人的知觉。
答案:
28.平均模型答案:
由Anderson在1965年提出来。
该模型认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我们以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
29.抑郁型归因风格的人常常忽视自己的健康,缺乏适当的营养、睡眠和运动正确
30.简述Jones和Davis对应推论理论。
Jones和Davis1965年提出对应推论理论,适用于对他人行为的归因,该理论试图解释在什么条件下我们可以把事件归于他人的内在特质(dispositionaltrait),即人格、态度、心情等。
Jones等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不一定与他的人格、态度等内在品质相对应。
在以下两种条件下我们能推论一个人的行为与他的内在品质相对应:
一是行为的非期望性与非顺从性;
二是行为的自由选择性。
31.自我检控是指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32.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有意义的交流导致了自我和社会现实的整合,自我就是一个人通过行为展现自己的使用的符号,自我概念就是一个人用来定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
这属于(
社会互动理论
)理论。
33.自我障碍策略答案:
第四章
1.心理学家根据交换双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把人们之间的冲突分为(零总和冲突,可变总和冲突
2.社会规范早已为许多人际关系制定了协调的方式,在所有的交换中,它都能提供特殊的指导原则。
3.影响从众的情境因素有(团体的规模,
团体的凝聚力,团体的社会支持
4.著名的囚犯困境认为最终的均衡解是(都认罪
5.French和Raven曾经提出的社会力量的来源中包括(奖赏的权力,压制的权力,参照的权力,专家的权力,
信息的权力
6.顺从
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的倾向
7.增加顺从的技巧有哪些?
(1)脚在门槛内技巧
(2)门前技巧(3)折扣技巧(4)滚雪球
8.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奖励、避免惩罚
9.举证说明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题要点:
Zimbardo认为去个体化行为的产生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激起,匿名性和责任分担。
(6分)而其他心理学家认为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匿名性和自我意识。
匿名性是引起去个体化行为的关键,团体成员越隐匿,他们就越会觉得不需要对自我认同与行为负责。
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第二个原因与个体自我意识功能的下降有关,Diener认为引发去个体化行为的最主要的认知因素是缺乏自我意识,人们的行为通常受道德意识、价值系统以及所得的社会规范的控制。
但在某些情境中,个体的自我意识会失去这些控制功能,从而导致去个体化行为的发生。
(10分)(注:
须结合适当的例子进行说明)
10.社会影响
指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Socialpower)在特定方向之上改变他人态度或行为。
11.文化如何影响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答案:
(1)文化会影响人们的自我概念。
(2)人们的社会关系也和文化有关。
如中国学生每天只与少数人交谈。
(3)文化也决定了人们对待孩子的方式。
(4)人们的社会沟通也与文化有关
12.Latane认为,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来自他人的社会影响的总量取决于(他人的数量,
他人的重要性,他人的接近性
)
13.社会规范早已为许多人际关系制定了协调的方式,在所有的交换中,它都能提供特殊的指导原则。
14.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许多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进程,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
社会交换和社会影响)
15.从众
Myers认为从众是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
16.社会交换理论的理论基础有(功利主义经济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
17.公平理论的假设有(
A.假设彼此有关系的一群人总是企图使他们的行为结果收益最大
B.假设团体会发展出一套如何将酬赏依比例公平地分配给所有有关人员的规则
C.假设当个体感觉到某一人际关系不公平时,会感受到某种压力的存在,促使他采取行动以恢复公平
18.酬赏答案:
指个体从人际交换里所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如被爱的感觉,得到经济上的援助等,Foa等人通过分析人际关系中的酬赏问题,找出了六种基本酬赏:
爱、金钱、地位、知识、物质、服务。
19.当一个足球队的球迷因为自己的球队输球而聚集在一起闹事的时候,他们往往做出自己平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比如烧汽车、砸商店,这属于(
去个体化
)心理学现象。
20.服从答案:
服从(Obedience):
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很多时候人们会服从地位高的他人或权威的命令
21.社会懈怠
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第五章
1.内疚感增加人们的助人行为,忏悔也能增加利他行为。
2.利他行为答案:
是指在毫无回报的期待下,表现出志愿帮助他人的行为
3.引起侵犯行为的因素有(受到他人攻击,遭遇挫折,归因方式,极端温度
4.简述挫折的定义及造成中国家庭挫折的原因。
挫折是指任何妨碍个体获得快乐或达到预期目的的外部条件,如果他人阻碍了我们做自己喜欢或想要做的事情,他人就是挫折。
在中国家庭中造成挫折的原因有:
儿童教养、金钱、社交活动、性生活。
5.属于影响助人行为的求助者特点的是(
是否受他人喜欢,是否值得他人帮助,性别的影响
6.心理学家分析了人们愤怒时的反应,指出人们常采用的方式有(A,B,C,D,E
A.口头或象征性攻击B.向第三方诉说或诅咒C.攻击无生命物体
D.平静活动E.就此了事不伤害无礼者
7.结合有关研究说明家庭暴力的社会遗传性。
1.惩罚往往使得受惩罚的儿童比平常儿童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
Straus等人的研究发现因模仿或者由于受罚者愤怒的增加,惩罚使得受惩罚者更具有侵略性。
2.这种侵略性可以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
研究发现不论男性女性,儿童期受到惩罚的人长大成人后更可能以暴力行为对待家人,父母可将其暴力倾向传给下一代,Straus等人称之为"
家庭暴力的社会遗传"
8.在Zimbardo看来,与去个体化行为有关的因素有(个体从群体中所获得的不败感,个体在群体中具有匿名性
9.惩罚只能抑制人们明显的侵犯行为,但同时可能导致更多隐蔽性的侵犯行为。
10.Franzoi认为媒体暴力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与以下一些原因有关(
A.看到他人的暴力行为会降低我们在类似情境中对自己暴力行为的抑制
B.儿童在观看暴力片的时候,会发展出一套侵犯性的剧本指导其行为
C.暴力片中的情境对侵犯行为有认知启动的作用
11.一些行为遗传学家用双生子研究的方法发现:
酗酒主要由遗传决定。
12.下列属于反社会行为的是(
D
A.二战时纳粹分子杀害了600多万犹太人
B.70年代中期,波尔布特政权控制下的柬埔寨,政府下令杀害了300多万高棉人
C.斯大林时代的苏联,政府开展的大清洗运动中成千上万人被"
清洗"
D.当街聚众斗殴
13.心理学家Brehm用归因理论解释逃避接受帮助的行为,认为人们总是希望自己有选择的自由,而接受来自他人的帮助会威胁到自己的这种自由。
错误
14.Ekman等人发现了人类情绪表达具有(普遍性,内在性,一致性)。
15.简述旁观者效应的原因。
心理学家Latanē和Darley认为,旁观者的存在成了助人行为缺乏的原因,当有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他人,其他人越多,帮助的可能性越小,同时给予帮助前的时间延迟越长。
这种现象叫旁观者效应。
产生的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责任扩散。
周围他人越多,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就越少,这可以降低个体的助人行为。
(2)情境的不明确性。
人们有时无法确定某一情境是否真正处于紧急状态,其他旁观者的行为就会影响到该个体对情境的定义,进而影响到他的行为。
其他人的漠视行为使得人们认为没有什么紧急的事件发生。
(3)评价恐惧。
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注视着自己,就会去做一些他人期待自己去做的事情,并以较受大家欢迎的方式表现自我。
试图避免社会非难的心态抑制了人们的助人行为。
16.结合有关研究说明家庭暴力的社会遗传性。
17.遗传的影响在生活的早期较大,而环境的作用在以后的发展中更大。
18.行为遗传学区分遗传与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家系研究,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
)。
19.同情性关怀答案:
指同情心及对他人关心等情绪,尤其是指替代性地或间接地分担他人的苦难。
20.下列支持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有(行为遗传学的观点,概率渐成论,遗传构建环境的观点)。
21.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酒精降低了人们对侵犯行为的控制,即"
去抑制"
22.简述挫折的定义及造成中国家庭挫折的原因。
23.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有(神经质,社会赞许倾向,羞涩,内向-外向,智力发展
24.子女面临的家庭共同性影响有(家庭的社会阶层,父母的教育水平,儿童教养哲学
2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华生在分析人类的社会行为时强调了关于遗传的本能因素
B.麦独孤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和性本能冲动有关
C.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塑造的
D.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26.社会生物学认为:
个人的行为不是由动机、本能、特质等内在因素决定,也不是由环境力量所决定,而是由个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27.社会进化论认为对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规范有(社会责任规范,相互性规范,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