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仪器设计规范电子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3328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井仪器设计规范电子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测井仪器设计规范电子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测井仪器设计规范电子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测井仪器设计规范电子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测井仪器设计规范电子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井仪器设计规范电子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测井仪器设计规范电子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井仪器设计规范电子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井仪器设计规范电子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幅面格式按国标执行。

4.1.1

4.1.1.1层次清晰、文字简明、易懂;

正文字体采用小4号宋体,元器件代号采用6--7号宋体。

4.1.1.2功能块划分尽量小;

各功能块之间应用箭头表示信号流程;

4.1.1.3相关功能块应用虚框框出,并以文字描述其作用;

4.1.1.4图纸标准化时,功能图应作为总电原理图。

4.1.1.5单块印制板和箱体的电原理图超过两张时必须绘制功能图。

4.1.2电原理图设计绘制

4.1.2.1设计原则

1)电原理图应详细表达电路原理和功能,作为最主要的电器图纸,它应精确表示各元器件的种类、数值大小和计算关系。

2)整体布局应合理、清晰,正文字体采用小4号宋体,元器件代号采用6--7号宋体。

4.1.2.2绘图要求

1)元器件图形符号应按国标正确绘制。

电路垂直或水平绘制时,图形符号应横向或纵向对齐。

2)为助于识图,信号特性或波形一般应绘制在信号线上方,且不应与信号线接触或交叉;

若位置受限,波形可绘制在离信号线适当距离的封闭圈内,圆圈通过指引线指在信号线上。

3)每一个元器件的图形符号旁应标注其代号(例R1、C1等)。

当符号的连接线是水平布局时,代号应标注在符号上面;

当符号的连接线是垂直布局时,代号应标注在符号左边,标注时代号应取水平方向。

《元器件常用代号列举表》

代号

元器件种类

代号

元器件种类

C

电容

K

开关

R

电阻器

ST

温度传感器

W

电位器

SP

压力传感器

L

电感

SD

密度传感器

D

二极管

SF

流量传感器

Q

三极管

SH

含水传感器

Z

稳压管

SG

自然伽码传感器

V

气体放电管

U或IC

集成电路

CP

针形插件

J

继电器

CZ

孔形插件

T或B

变压器

X

接线柱、测试插孔

RT

热敏电阻

F

保险丝、保险管

CT

热敏电容

TP

测试点

E

本表未规定的器件

TM

接线柱

4)电路图中所有元器件应标注其电参数及单位,当连接线为水平布局时,标注在图形符号的下端,与元器件代号相对称;

当连接线为垂直布局时,标注在元器件代号的正下方。

参数及单位标注时不应与图形符号相接触或交叉。

5)端子代号靠近端子符号标注。

当端子符号被省略时,应标注在靠近被省略处。

端子代号应位于水平连接线的上边,或垂直连接线的左边,且取向应与连接线一致。

对于垂直连接线,端子代号也可以水平取向。

6)功能相关元器件的图形符号应靠近绘制,以便清楚地表达它们的关系;

同等重要的并连通路应依主电路对称地布置。

7)多个同样的支路并联时应用标有公共连接符号的一个支路来表示,同时应标注全部项目代号和并联的支路数。

8)电路图中多个相同的电路,可以只详细绘制一个,其余的用点划线围框代替,并在围框内加注必要的说明。

9)两条引线的相交点应使用黑点表示。

10)地线的表示应区分摸拟地和数字地(如下图)。

在电原理图设计时,两种地应在最终一点或外壳接地。

11)需要调试更换的元器件,应用*号特别注明,如R12*。

12)元器件附加注明:

a)钽电解电容应注明其耐压值;

b)1W以上大功率电阻在阻值旁注明功率值;

c)稳压二极管应注明典型稳压值。

d)变压器应用*号注明同名端。

e)电感应在电感值旁注明电流值。

f)变压器引线应注明线色。

13)IC器件的管脚应注明管脚号以及其标准定义,如时钟端注明CP等

4.1.3元件明细表编写

4.1.3.1电原理图中所有元器件均应列入元器件明细表,表格用A4纸另页填写,其格式按附表5.1.1《元器件明细表》,字体采用小4号宋体。

4.1.3.2元器件应分类按代号顺序依次填写,型号、规格、参数相同时,应在第一序号中填写总数量,其他序号数量一栏为空格。

4.1.3.3每种元器件的材料、型号、规格、参数、精度等应详细准确填写,进口和指定品牌的元器件应在备注栏内注明生产厂家、部件号、封装形式。

4.1.3.4应特别注明IC器件、二、三极管等的尾缀。

4.1.3.5调校的元器件应在备注中专门注明。

4.1.4接线图设计绘制

4.1.4.1一般规则

1)项目的表示方法

项目(元器件、部件、组件等)在接线图上一般采用简化外形或图形符号表示,并应标注与电原理图相同的项目代号。

项目代号一般标注在简化外形或图形符号旁,也可以标注在简化外形内。

2)端子的表示方法

在接线图上端子一般用图形符号和端子代号表示。

当端子在项目的简化外形中能清晰识别时,应只标端子代号。

如果需要区分接线端子是否可拆卸时,则应在图中划出相应的图形符号。

3)导线的表示方法

在接线图上导线一般采用连续线表示,当用中断线表示时,则应在中断处标明其连接关系,如图所示:

a)在接线图上线束(或电缆)一般用单线表示,需要时可用加粗单线表示。

导线汇成线束时,在汇合处以斜线表示其汇入或离开的方向。

b)当图内有多根线束(电缆)时,则应用线缆号作标记,标记采用数字或字母表示。

c)在接线图中,导线一般用线号作标记,标记可采用数字和字母表示。

当需要时也可以用颜色字母代码(见附录5.2.1)作为导线的标记,或作为导线标记的补充。

d)导线、线束(电缆)的标记应与导线、线束(电缆)的方向一致,并书写在其上方。

e)在接线图中的导线应提供其种类、截面积、绞合、屏蔽、颜色和特殊敷设方法等信息。

4.1.4.2接线图的绘制方法

2)接线图布局采用位置布局法,即应正确地表示装接面上各项目的相对位置和端子接线的实际位置。

3)接线图应选择能清晰地表示项目、端子和布线最多的一面作为主视图。

当从几个方向布线时,可绘制多个视图。

也可以主接线面按一定方向展开,并在展开面旁标注展开方向。

4)接线面背后的项目或导线,在绘制时应以虚线表示。

5)接线图中所有直接装接的项目和材料,应列入明细栏,其格式如下表:

序号

代号

名称

型号与规格

材料

备注

4.1.5元器件位置图绘制:

4.1.5.1一般情况下按1:

1比例绘制。

4.1.5.2元器件位置图要求用元器件图形符号详细、准确的体现每一个元器件的相对位置及尺寸,并就近标注元器件代号。

元器件代号按印制板长度方向横向书写,纵向书写的应以横向书写方向为基准逆时针旋转90°

,一个版面仅允许有此两种文字书写方向。

4.1.5.3元器件双面布置时,主面位置图形符号用细实线绘制,次面位置图形符号用细虚线绘制;

如元件面不分主次则应绘制为两张图。

4.1.5.4在贴片元件的相关位置上,应注明贴片元件引脚的焊接允许时间以及其他相关要求。

4.1.5.5元器件位置图用于指导印制板焊接,因此,个别元件在安装和焊接方面有特殊工艺要求的,应在技术要求上注明。

4.1.5.6使用Protel99se软件设计印制板自动生成的元件位置图可直接作为生产工艺图使用。

4.1.6印制板加工图绘制

4.1.6.1应实际反映每个焊盘的孔径,不应出现同一元件多种孔径尺寸的情况。

4.1.6.2应附加说明设计底图无法体现的加工工艺等特殊信息。

4.1.6.3标注印制板外形尺寸及板厚要求,注明单、双面或多层板。

4.1.6.4印制板一般加工为铅锡合金,如有镀镍金、镀银(全部或局部)等特殊要求应注明;

要求阻焊、丝印、热风整平等工艺也应注明,高温印制板要求镀镍金。

4.1.6.5地面系统的印制板总线插头端不需要打通的,应在设计底图上将孔芯填实,同时在加工图上框出并特别注明“此处不打孔”。

4.1.6.6印制板边沿均要求用铣床加工成形。

4.2印制线路板绘图规范

4.2.1生产测井下仪器

4.2.1.1印制板外形(如下图所示)

井下仪外径

φ22

φ26

φ30

φ38

φ43

印制板宽度(B)

14

19

20

25

30

印制板标准长度(L)

100

120

150

180

注释:

1当印制板为多块设计时,每单元印制板长度L应小于规定标准长度,特殊情况单板长度不得超过规定长度的1.1倍,否则应设计成两块或多块。

2贴片元件印制板长度详见《贴片元件设计及焊接标准》。

4.2.1.2印制线条设计

1)任何线条与印制板边缘间距应大于0.5mm,高压电源线与印制板边缘距离应大于3mm。

2)电源线和地线的线宽为1mm--2mm;

其它线条的线宽为0.5mm--1mm。

3)大电流条件下线宽、电流和温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0.035mm覆铜板)

温度(℃)

4)线宽和供电电压之间的关系详见下表。

5)线条之间的距离应大于0.5mm,高压线与焊盘及与其它线之间的距离应大于3mm;

高压线条拐弯处应呈弧形;

高压电源线通过的地方,在印制板的另一面不能再平行布线或交叉布线,尤其是不能布地线,以避免将印制板击穿。

(如图4.2.1.2-10)所示)

6)有可能将元件面焊盘覆盖的元件,如管座、电容、电位器、BI823功放器件等,禁止在元件面焊盘引线,以防元件将焊盘压住后无法焊锡!

事实上,元件将焊盘压住后,由于烙铁无法伸到焊盘上焊锡,则高温时焊盘通化孔有可能破裂,造成开路故障。

若因焊接面线条太多,无法在焊接面引线,则在元件面引线时,应在焊盘附近元件压不到的区域将焊盘过渡到焊接面,(如图所示)由于过孔两面都能焊上锡,故可有效避免通化孔开裂的故障;

a)错误的布线方法

焊接面元件面

b)正确的布线方法

焊接面元件面

7)AT89C2051等芯片若有空引脚应进行接地处理。

8)元件面要少布线,工艺过孔应尽量少。

9)对于模拟信号频率大于1M的电路印制板设计,要进行地线包络线设计。

10)合理的分布电源和地线,如图所示;

a)错误的布线方法

b)正确的布线方法

11)合理的布线,使的布线和安装螺钉间保持一定间距,如图所示;

12)合理的布线,使的布线和测量接线柱间保持一定间距,如图所示

4.2.1.3焊盘和孔径设计

1)电阻:

如图所示

a)常规电阻焊盘外径2.5mm,内孔φ0.8-1mm,阻焊φ3mm;

b)大功率电阻(1W以上)焊盘外径φ3mm,内孔φ1.2~1.5mm,阻焊φ3.5mm;

c)电阻居中,L为2~2.2mm,不得小于2mm,大功率电阻L2.5~3.0mm;

d)电阻规格和尺寸详见附表5.2.2.1《电阻规格及焊盘设计一览表》。

2)无极性电容

直脚弯脚轴向

a)三种形式的焊盘外径为φ2.5mm,内径为φ0.8-1mm;

b)直角和弯角电容的焊盘间距应和实际电容的间距相等;

c)轴向电容间距L同电阻间距要求。

d)电容外形尺寸大于φ8×

20mm,则焊盘间距L为3.0mm~4.0mm;

3)电解电容:

径向轴向

a)径向电容多为铝电解电容,仅限地面仪线性电源滤波时使用,设计时尽可能选用直径大,高度低的电容便于安装;

若设计要求只能选择直径小,长度大的电容:

则应卧式安装(如图所示)

不正确正确

b)焊盘外径φ2.5mm~φ3mm,内径φ1mm,阻焊φ3.5mm;

c)径向电容焊盘间距和引脚间距相等;

d)轴向电容正极性端间距L1为5~6mm,负极性端L2为2.5mm;

e)径向电容外径大于φ25,高度大于50mm时应安装电容卡子,轴向电容外径大于12mm时,应安装电容卡子,设计时应注意电容卡子安装位置在元件面不应有焊盘或线条。

4)二极管:

a)小功率二极管焊盘为φ2.5mm,内径为φ0.8-φ1mm,阻焊盘为φ3.0mm;

b)大功率二极管、稳压管(2W以上)焊盘为3.0mm~3.5mm,内孔为φ1.2~1.5mm,阻焊为4mm;

c)正极性端焊盘间距L1为5~6mm,负极性端L2为2.2mm(大功率二极管为3.5mm);

5)圆形封装三极管

圆形封装三极管如TO-5、TO-18、TO-39、TO-72封装三极管,设计焊盘要求

a)TO-72和TO-18封装焊盘外径为φ2.5mm,内孔径为φ0.8~φ1mm;

b)TO-39和TO-5封装要求使用IC插孔,则此时焊盘外径为φ3mm,内径为φ1mm;

c)阻焊外径均为φ3.5mm。

6)TO-220封装三极管:

a)焊盘为2×

3mm椭圆焊盘,内孔为φ1.2mm;

b)焊盘间距L1=L2=2.54mm,L3为17~18mm;

c)虚线空白区在元件面上禁止设计焊盘或布线条;

d)其它非常规封装,如SOT-93,TO-202等,三极管的焊盘设计可以TO-202设计为参考,并对相关尺寸做适当调整。

7)TO-92封装三极管:

a)竖直安装,如图所示:

正确不正确

b)卧式安装,如图所示:

c)焊盘为2×

8)IC器件

IC器件有圆脚和双列直插两类,设计时地面仪器要求使用IC标准插座,而井下仪器则要求使用单芯插孔,焊盘设计要求:

a)双列直插要求标准焊盘,内孔为φ1.0mm;

1.b)圆八脚要求如图所示,为椭圆形焊盘,内孔为φ1.0mm;

c)圆10脚焊盘选择标准焊盘,内孔φ0.8并使用10针高温管座(选用单芯插孔无法排列)。

9)叉型接线或王型接线柱插孔

a)常用叉型接线柱有φ2mm和φ3mm,两种规格前者焊盘外径为φ3.5mm,内孔为φ2mm,后者焊盘外径为φ4mm,内孔为φ2.5mm。

b)接线柱在印制板上安装分为无焊盘安装和有焊盘安装,前者直接将接线柱铆在印制板上,要求铆接紧固。

而需要焊接的接线柱,按如图方式铆接,留用鱼孔便于可靠焊接。

c)有焊盘的接线柱铆接鱼孔应使用专门的铆接工具,铆接效果如图所示:

10)接线插针

a)接线插针是本公司为井下仪器设计的专用插针(如图所示):

b)接线插针安装和焊接方式如图所示;

插针分为大小2种:

大、下插针焊盘内孔均为φ1.6mm,而焊盘外径均为φ3.0mm。

11)工艺通孔

工艺通孔基本上为过线孔,井下仪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减少过线通孔,工艺通孔外径φ1~φ1.2mm,内径为φ0.5mm。

12)穿线工艺孔

穿线工艺孔为井下仪器穿线专用孔,孔径为φ2mm,不需要设计焊盘。

13)螺钉安装孔

安装孔为φ3~3.5mm,焊盘外径为φ5~7mm。

14)大功率管

大功率二极管、三极管、专用电源模块等按技术要求均要求设计安装相应的散热片,其焊盘要依据引脚的间距和直径进行设计;

a)螺钉安装孔要备有相应焊盘;

b)元件面散热片安装区域内不能有线条或过线工艺通孔;

c)若因空间限制必须在元件面过线或布孔,则应在印制板和散热片之间按如图方式安装隔离板。

15)E型变压器、电感线圈

E型变压器(电感线圈)应使用以下2种安装卡子,以便能安装在印制板上。

卡子按如图所示方式安装:

a)E5-E6粘接卡子安装内孔φ3.5mm;

b)E5-E6螺钉卡子安装内孔为φ3.5mm,焊盘外径为φ8mm,焊盘间距L为32mm(E6为34);

c)变压器在印制板安装区域内,尤其是变压器铁芯覆盖区域内不能设置焊盘或线条;

d)粘接卡子使用高温环氧胶粘接;

e)大于E6的变压器或电感不允许在印制板上安装;

f)E4型变压器安装尺寸相应减小;

g)变压器引线采用插针方式焊接,引线在变压器周围布线,不易将引线设计的过长。

15)环形变压器、电感线圈

环形变压器和电感线圈按如图方式安装:

a)环形变压器外径为φ8~30mm选用M3安装螺钉,外径为φ30~50mm,选择M4螺钉,而外径大于φ50的则不易在印制板上安装;

b)环形变压器引线采用插针方式焊接,引线在变压器周围布线,不能将引线设计过长。

16)其它要求

a)常用元器件孔径和焊盘明细

元器件孔径焊盘

IC孔(单芯插孔)φ1.0mm2×

3椭圆形或标准焊盘

阻容件、二三极管φ0.8mm-1mmφ2mm-2.5mm

大功率电阻、稳压管φ1.2mm-1.5mmφ3mm-4mm

TO-220封装元件φ1.2mm标准焊盘

工艺孔φ0.5mmφ1mm-1.2mm

接线插针孔φ1.6mmφ3mm

穿线工艺孔φ2mm无

插形接线柱孔φ2mm-2.5mmφ3.5mm-4mm

安装孔φ3mm-3.5mmφ5mm-7mm

2.b)22mm仪器因印制板较窄,元器件的焊盘应在上述基础上适当减小。

3.c)元器件焊盘间距应与元器件管腿间距匹配设计。

常用(电阻、电容)元器件焊盘间距设计具体参照附录5.2.2《常用元器件焊盘间距一览表》。

4.d)大电解电容、可调器件的焊盘间距应设计为适合于多种规格的元器件装配,即其中一焊盘设计为双焊盘。

5.e)双列直插、圆3脚、圆8脚等元器件插接均使用φ1mm进口单心插孔。

推荐使用的厂家为:

ADVANCED、AECINC.

6.f)圆10脚器件、竖直安放的电容、电位器、继电器、管座安装后已覆盖住元件面上的焊盘,在元件面上如果其中一焊盘有连接引线,则此焊盘应设计为外延的双焊盘,即将元件的引线通过工艺孔过渡到焊接面,在元件面上外延焊盘不能被元件覆盖住,外延焊盘和元件焊盘在焊接面连接。

详见4.2.1.2-4条。

7.g)阻容贴片元件的焊盘应大于片状焊接引极宽度;

IC贴片元件的引脚焊盘应大于引脚长度,间距应和引脚间距相等(如下图)。

4.2.1.4印制板上外接引线布置

8.1)印制板间的引线应遵循以下原则:

1.a)合理布局印制板上的印制线条,尽可能的减少印制板间的引线;

b)应就近在两块印制板间设计引线,避免长距离引线和交叉引线;

9.c)如必须长距离引线,则引线就应在印制板上敷设:

其办法是在印制板上使用跨接线,跨接线长度应小于一个标准电阻的安装长度(如下图);

d)为便于仪修调试和缩短连线长度,两块平行安装的印制板间的连线应放在一边(如下图);

10.2)印制板上外接引线要求使用接线插针,先穿过工艺孔再焊接的方式。

(如下图)

11.3)地线应在靠近印制板的两端引线,并使用专用接地螺柱连在线路连接头上,模拟地和数字地应分别在电子仪骨架上接地,如图所示:

正确不正确

4)传感器的引线须引到距传感器安装位置最近的印制板一端,同时要求引线尽量靠近。

如图所示;

5)正负15V电源引线常使用双扭线,因此要求两电源接线位置不易相隔太远。

如图所示:

6)屏蔽线和地线接线柱应尽量靠近或地线直接在线路骨架上。

4.2.1.5材料及加工工艺

12.1)超高温(175℃以上)印制板要求采用镍金镀涂加工工艺,其板材必须采用经评审确认的进口高温(聚酰亚胺)板材,板厚1.6--1.8mm,未经评审确认的进口和国产板材均不得擅自使用。

推荐使用的厂家:

DUPOUT、NELCOPARKINC.

13.2)高温(150℃)印制板要求采用铅锡合金加工工艺;

使用平面贴元件的印制板采用镍金镀涂加工工艺,板材必须采用进口或国产高温(聚酰亚胺)板材,板厚1.5---1.7mm。

14.3)要求采用热风整平、阻焊、丝印全工艺。

150℃仪器要求使用进口高温(聚酰亚胺)板材,板厚1.6--1.8mm。

4.2.1.6版面布置和元器件安装

15.1)圆柱形、长方形元器件一般应按印制板依顺长方向排列布置,直径8mm以上的极性电容、IC器件、厚膜电路必须按印制板依顺长方向排列布置。

IC器件字符朝上或者1脚必须放在元器件的左下方,竖直排列的元件的1脚左上方。

2)接线插针孔应布置在印制板两端,其孔中心距印制板外沿应大于12mm。

3)元器件超大已超过机械给定半径尺寸,可在印制板上相应开孔下沉布置,但应注意可靠固定。

16.4)钽电解电容的焊接应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金融投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