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62571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

①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2NaHCO3

Na2CO3+H2O+CO2↑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三、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爆炸还包括物理爆炸,它们是物理变化。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可燃性粉尘如面粉、煤粉等也能发生爆炸。

粉尘爆炸实验

【实验操作】取一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剪去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像右图那样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

从橡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现象】“砰”地一声响,伴随一团火光产生;

放热;

塑料盖被掀起。

【实验分析】面粉被吹起后与空气充分接触,又被蜡烛点燃。

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并放出大量热,产生的气浪将塑料盖掀起,说明可燃性的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能发生爆炸。

①面粉应该是干燥的;

②气囊的作用:

使面粉与空气充分混合。

③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接管可稍长一些,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以防危险。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等地方必须做的安全措施:

通风、严禁烟火。

第二节燃料和热量

一、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并且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煤——“工业的粮食”

煤中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

SO2、NO2、CO、烟尘等。

(SO2、NO2可导致酸雨)

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可以将煤干馏,即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有用的物质。

(干馏是化学变化)

石油——“工业的血液”

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

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以将石油分馏,使石油中各成分分离。

(分馏是物理变化)

由石油炼制的部分产品和主要用途:

溶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

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甲烷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甲烷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

CO2+2H2O(甲烷燃烧会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在我国农村,使用沼气的好处如下:

①可以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②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③提高肥效。

可燃冰:

科学家们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

可燃冰的优点:

能量高、热值大,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可燃冰的缺点:

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会造成更加严重的温室效应。

二、我们对待化石燃料的态度:

合理开采、减少使用、综合利用。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操作】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盐酸,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部。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镁条逐渐变小或消失。

【实验结论】镁条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

【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有些化学反应可以产生热量,如:

可燃物的燃烧;

铝、镁等金属和盐酸反应等。

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如一些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①加大空气的量;

②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实例:

将块状的煤加工粉碎成煤粉,或者制成蜂窝煤等。

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

①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

②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

①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

②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第三节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实验操作】向一个空集气瓶和一个充满SO2的集气瓶中各加入少量水。

分别将表中所列物质放入上述两种液体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见下表

加入的物质

现象

SO2加水

植物叶子或果皮

无明显变化

植物叶子或果皮变黄

镁条或锌粒

镁条或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

大理石或石灰石

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并且变得粗糙

【实验结论】酸雨呈酸性,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酸雨的危害:

①腐蚀大理石建筑、钢铁制品;

②污染江河湖海,使土壤酸化;

③影响水中动植物生长,破坏森林、农作物的生长。

④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使人死亡。

酸雨形成的反应原理: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来源:

含硫煤的燃烧、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氮、硫的氧化物。

二、防治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

酸雨的防治:

①工厂废气处理后排放;

②减少含硫煤的使用或使用脱硫煤;

③改善汽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

④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大力开发使用新燃料、新能源。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够充分燃烧;

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③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三、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

乙醇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易溶于水(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乙醇具有可燃性:

C2H5OH+3O2

2CO2+3H2O

乙醇的用途:

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

重要的化工原料;

制成车用乙醇汽油;

制造消毒剂;

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等。

车用乙醇汽油:

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形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好处:

①节省石油资源;

②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③促进农业生产。

氢气:

见第三单元

其他新能源: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A﹣I是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A、B、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G、H、I、F也是不同类别的物质;

A、B、C中含有同种元素,B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D可用作建筑材料,G是红色金属单质,E中含有钠元素,F有两种元素组成;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试推断:

(1)B、I的化学式为:

B_____;

I_____;

物质E的俗名是_____(写一个)

(2)反应D—F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若反应(C→B)为化合反应,则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

②反应G→H方程式为_____;

③反应F—I方程式_____。

【答案】CO2Cu(OH)2火碱(或烧碱、苛性钠)复分解

Cu+2Ag(NO3)2=2Ag+Cu(NO3)22HCl+Cu(OH)2=CuCl2+2H2O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B为CO2,D为CaCO3,G为Cu;

因F为两种元素组成,且“A、B、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得到F不为氧化物和盐,碱含3种元素,单质含一种元素,因此F为HCl;

E含钠元素且与酸反应,与反应,得E为NaOH;

I为蓝色沉淀,即为Cu(OH)2;

C可生成Cu,C可能为CO或CuO,再经“A、B、C中含有同种元素”推知A为O2;

能生成I的H肯定含Cu2+,为铜盐,且可以经Cu一步生成,H为Cu(NO3)2

【详解】

(1)B为CO2,I为Cu(OH)2,E为NaOH,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D为盐,E为酸,酸与盐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3)若C→B为化合反应,则C为CO,反应的方程式为

G→H是Cu一步反应成Cu(NO3)2只学习了Cu置换Ag,方程式为Cu+2Ag(NO3)2=2Ag+Cu(NO3)2;

F为HCl,I为Cu(OH)2,反应的方程式为2HCl+Cu(OH)2=CuCl2+2H2O

故答案为CO2;

Cu(OH)2;

火碱(或烧碱、苛性钠);

复分解;

Cu+2Ag(NO3)2=2Ag+Cu(NO3)2;

2HCl+Cu(OH)2=CuCl2+2H2O

【点睛】

突破口:

该题突破口在于题目中的三个重要信息“A、B、D、E、F是不同类别的物质;

C、G、H、I、F也是不同类别的物质;

A、B、C中含有同种元素”这三句话。

掌握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标准及各物质的化学性质就可以进而推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物质

3.如图是一个“珠漏”,A首先漏下,A﹣F分别代表6种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

氧气、木炭、碳的某种氧化物、铁、四氧化三铁、硝酸铜。

珠子漏下的规则:

①相对分子质量第二大的第一个漏下;

②先漏下的珠子带动下一颗相互间能反应的珠子漏下,从而实现按A﹣B﹣C﹣D﹣E﹣F的顺序漏下。

(1)上述“碳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

(2)A与B反应的现象是____。

(3)物质C的用途是____。

(4)E与F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答案】CO固体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2C+Fe3O4

3Fe+2CO2↑

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木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是56,四氧化三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2,硝酸铜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8。

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因为相对分子质量第二大的第一个漏下,故A是硝酸铜;

先漏下的珠子带动下一颗相互间能反应的珠子漏下,硝酸铜能与铁反应,故B是铁;

铁能与氧气反应,故C是氧气;

氧气能与一氧化碳反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D是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四氧化三铁反应,故E是四氧化三铁,碳具有还原性,能与四氧化三铁反应,故F是木炭。

(1)上述“碳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O。

(2)A与B的反应是:

Fe+Cu(NO3)2=Fe(NO3)2+Cu,反应的现象是固体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3)物质C是氧气,氧气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4)E与F发生的反应是四氧化三铁与木炭之间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Fe3O4

3Fe+2CO2↑。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A~E分别是由钙、铜、铁、碳、硫、氢、氧七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有相邻边的物质间能反应,对顶角物质间能转化)。

请回答: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D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

(2)写出E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____。

(3)写出C+D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B物质在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取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气体)。

【答案】铁CuSO4

复分解反应H2(或氢气)

B是酸,根据所给元素的种类,B是H2SO4,碱C和盐D有相邻的边,则碱C能与盐反应,所以C必须是可溶性的盐,C是Ca(OH)2。

盐D能与Ca(OH)2、单质A反应,则A是金属单质,结合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及所给元素的种类,D是CuSO4,A是Fe。

氧化物E能与稀硫酸反应,且能转化为Ca(OH)2,所以E是CaO。

(1)A是铁,D物质的化学式是CuSO4。

(2)E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

(3)C+D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4)B物质是H2SO4,在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取氢气。

要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特点、用途、常发生的化学反应,甚至反应条件。

5.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俗称生石灰,C是最常用的溶剂,C与F元素组成相同。

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能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

(3)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CaO做建筑材料CaO+H2O=Ca(OH)2

根据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生石灰,所以A是CaO,C是最常用的溶剂,所以C是H2O,C与F元素组成相同,F会转化成C,所以F是H2O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E是O2,氧气和水可以互相转化,D会转化成水、氧化钙,所以D是CaCO3,氧化钙会转化成的B会转化成水,所以B是Ca(OH)2,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根据推断A是CaO;

(2)D是CaCO3,它的一种用途是:

做建筑材料;

(3)A生成B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6.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Na2SO4、NaOH、CaCO3、BaCl2、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

请完成下列各题。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滤渣a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的名称);

白色沉淀b是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现象①②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它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无法确定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

【答案】引流碳酸钙、氢氧化镁BaCO3CaCO3+2HCl=CaCl2+H2O+CO2↑Mg(OH)2+2HCl=MgCl2+2H2O氯化镁

碳酸钙难溶于水,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水得到滤渣a1.5g和滤液,滤渣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生成无色气体0.44g,所以混合物中氯化钡和硫酸钠只能含有一种物质,一定含有碳酸钙,

生成0.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1g,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镁,样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和氢氧化钠。

由分析可知

(1)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滤渣a的成分是:

碳酸钙、氢氧化镁,白色沉淀b是BaCO3;

(3)现象?

涉及的反应是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Mg(OH)2+2HCl=MgCl2+2H2O;

(4)若现象?

“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它现象不变,则原样品中无法确定的成分是氯化镁。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7.A、B、C、D、E、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其中A、B是盐,且B中含有钠元素;

D是酸,C为白色沉淀。

它们相互之间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C+D=A+2F②2E+D=B+2F③A+2E=C↓+B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D____________,F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

反应③__________。

【答案】H2SO4H2OMg(OH)2+H2SO4=MgSO4+2H2OMgSO4+2NaOH=Mg(OH)2↓+Na2SO4(合理即可)

根据反应①C+D=A+2F,且D是酸,C为白色沉淀,A为盐,可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生成物中没有气体没有沉淀,则F是水,由于F的化学计量数是2,酸是二元酸硫酸,白色沉淀C为难溶性的二元碱氢氧化亚铁或氢氧化镁,则A可能为硫酸亚铁或硫酸镁;

根据②2E+D=B+2F,E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且E的化学计量数是2,那么E可能是一元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氨水,则B可能为硫酸钠或硫酸钾或硫酸铵;

将上述物质带入③A+2E=C↓+B检验,推断成立。

(1)由上分析可知D为硫酸,化学式为:

H2SO4;

F为水,化学式为:

H2O;

(2)反应①是难溶性的二元碱氢氧化亚铁或氢氧化镁和硫酸发生的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OH)2+H2SO4=MgSO4+2H2O(或Fe(OH)2+H2SO4=FeSO4+2H2O);

反应③是硫酸亚铁或硫酸镁和一元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氨水反应生成盐和白色沉淀,可以是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SO4+2NaOH=Mg(OH)2↓+Na2SO4(合理即可);

还可以是硫酸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镁沉淀;

还可以是硫酸镁和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氢氧化镁沉淀,同理硫酸亚铁也能和三种碱反应分别生成相应的盐和难溶性的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

8.某白色固体可能由CuSO4、Na2CO3、Na2SO4、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某同学完成探究,探究流程如图:

(1)该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__,可能有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CuSO4、Na2SO4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BaCO3+2HNO3=Ba(NO3)2+H2O+CO2↑

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能溶于稀硝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会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

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全部溶解,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钠,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

无色溶液加入足量的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所以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该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CuSO4、Na2SO4,可能有NaCl;

(2)反应①是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

(3)反应②是碳酸钡沉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NO3=Ba(NO3)2+H2O+CO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