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目《一步一个脚印》之《小石潭记》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目《一步一个脚印》之《小石潭记》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目《一步一个脚印》之《小石潭记》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文翻译、文学常识和考试重点翻译句子圈画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水流声,这声音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对此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小路(走过去),顺势往下走便可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
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坻.屿.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岸上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
忽然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犹如在同游人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那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在潭边,四面有竹林和树林环绕合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旁人,那幽深悲凉的氛围,令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真是寂静极了。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去游玩的人:
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随从跟着来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中心:
本文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同时代的韩愈发起古文运动。
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山水游记多篇,其中《小石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等八篇,合称《永州八记》。
文章借景抒情,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幽美的景色和凄清的环境,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重点字词、句子和文学常识中心检测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环绕合抱),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重点句子翻译: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中心思想:
本文作者,唐代文学家,之一,他和同时代的发起。
他曾被贬为,写下山水游记多篇,其中《》《》等八篇,合称《》。
文章,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含蓄地抒发了
。
课文综合训练
【巩固检测】
一、默写
1.____________,明灭可见。
2.____________,悄怆幽邃。
3.___________,下见小潭,____________。
4.日光下彻,,佁然不动……
5.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____________。
二、词语解释
1.明灭可见灭:
2.伐竹取道取:
3.不可久居居:
4.全石以为底全: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之:
指代篁竹
B.不可知其源其:
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
因为
D.乃记之而去乃:
于是,就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B.不可知其源/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C.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D.以其境过清/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句子翻译
1.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四、内容理解
1.文中与“伐竹取道”前后呼应的句子是
(1);
(2)
2.表现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叙述,如“”,又有侧面描写,如:
(1)
(2)
3.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写作方法主要有:
点面结合,如写石:
“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远近交错,如写潭:
“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动静结合,如写鱼:
“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虚实相生,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
五、常识填空
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
2.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小石潭记》等八篇山水游记,被公认为山水游记中的佳作,合称《____________》。
【实战演练】
1.本文作者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人名),在教材中我们还学过他的一篇寓言是《______》。
(测量目标:
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发现经过、概貌和气氛。
B.第二段写出了作者观鱼时内心的一丝欢乐。
C.第三段写岸势的曲折表达作者内心的迷惘。
D.第四段作者把环境的寂静深入到心神中去。
(测量目标:
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作者抓住小石潭的特点,抒发了自己被贬后的感受。
能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中考真题精选
中考真题精选
(1)
小石潭记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2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4分)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译文: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1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中考真题精选
(2)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8.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
日光下彻.()以尽吾齿()
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是进亦忧退亦忧
B.谨食之,时而献焉食之不能尽其材
C.若毒之乎皆若空游无所依
D.殚其地之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分)
(1)俶尔远逝,
(2)犯寒暑
11.填空、简答。
(3分)
(1)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甲文段运用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
乙文段运用对比、烘托手法,使
形成强烈反差。
中考真题精选(3)
小石潭记柳宗元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同游者: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伐竹取道()②下见小潭()
9.翻译下列句子。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10.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中考真题精选(4)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代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7.解释加点词在句子里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俶尔远近()
8.用选文中的句、段回答下列问题。
(1)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
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2)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蒋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段落是第()段。
9.读了选文,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什么感觉?
中考真题精选(5)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心乐之。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有删节)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十年春,齐师伐我
B.参差披拂参差不齐
C.全石以为底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D.乃记之而去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每句2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佁然不动;
10.作者抓住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特点,写出了自己_______________的感受。
中考真题精选(6)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B.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以塞中谏之路(《出师表》)
D.其真无马邪(《马说》)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2.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
⑧动静结合。
如写鱼:
“影布石上”是静,“”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实为写,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中考真题精选(7)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2)往来翕忽()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伐竹取道②齐师伐我B、①乃记之而去②停数日,乃去
C、①不可知其源②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D、①以其境过清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9.第②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是。
(3分)
中考真题精选(8)
小石潭记(节选)
4.本文作者是____(朝代)发文学家____(人名)。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节选部分的景色按照作者的游踪来写,在游历山水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____的。
(将节选文字中的关键字组成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语来回答)(2分)
中考真题精选(9)
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2分)
(1)水尤清冽()
(2)悄怆幽邃()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
(1)伐竹取道
(2)齐师伐我
B.去
(1)乃记之而去
(2)停数日,乃去
C.其
(1)不可知其源
(2)其真无马邪
D.以
(1)以其境过清
(2)属作文以记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
中考真题精选(10)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伐竹取道()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心乐之(之:
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
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
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
于是,就)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1.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课文综合训练答案
一、1.斗折蛇行2.凄神寒骨3.伐竹取道水尤清冽
二、1.暗,看不见2.开辟3.停留4.完整,整个5.A6.C
三、1.(就)听到了水流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悦耳),(我)心里感到很高兴。
2.(岸上)清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3.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4.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四、1.
(1)隔篁竹
(2)四面竹树环合2.水尤清洌
(1)潭中鱼可百许头两句
(2)日光下彻两句3.全石以为底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鱼水
五、1.柳河东集唐2.永州八记
【实战演练】1.柳宗元黔之驴2.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3.A(未写气氛)4.幽静幽深冷寂,孤凄悲凉(或:
难以排遣的忧伤凄苦)
中考真题精选答案
11.
(1)鱼的影子。
(2)忧伤(的样子)。
2分,各1分。
12.
(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每小题只要意思表达基本符合原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各2分,共4分)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全写对给1分,写对1个或书写有错不给分,共1分)
日光下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