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当代中国教师伦理中的两层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8489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述当代中国教师伦理中的两层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论述当代中国教师伦理中的两层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论述当代中国教师伦理中的两层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论述当代中国教师伦理中的两层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论述当代中国教师伦理中的两层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述当代中国教师伦理中的两层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

《论述当代中国教师伦理中的两层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当代中国教师伦理中的两层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述当代中国教师伦理中的两层关系Word文档格式.docx

它所导致的问题往往恶化为教师不知道尊重学生,学生也就不知道尊重教师。

双方都不知道互相尊重的重要性,而真正的问题当然首先是因为教师不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反感教师——它所导致的后果常常是那些能够尊重学生的教师也常常遭到学生的无端蔑视,毕竟他们年龄还小,不可能完全理性地区分此教师与彼教师,他们只是用自己的经验做出普遍判断,在教师处于强势,而学生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这样的全称否定,当然有其相当的合理性。

在教育问题上与其说要考虑如何教育学生,还不如说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培养教师。

中国的教师,不合格者几乎随处可见——而有趣的国情是,无数人却拥戴这些根本不配当教师的教师。

年初的“杨帆门”事件最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现象,那些教训我要宽容谁谁谁的人,他们又何曾懂得什么是宽容?

宽容是底线以上的多元,而不是底线以下的放纵,如果连这都没搞清楚,怎么讨论宽容?

难道一个教师不尊重学生的基本人格,对学生非打即骂,还要我去赞成他不成?

有没有基本的是非观?

我知道,还有无数人把教师看成是某种权力的拥有者,我要明确地说,教师没有任何权力,他们有权利——来自良法所承认的一切权利,然而,学生也一样,他们也有来自良法所承认的一切权利。

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以为根本不配谈教育。

毫无疑问,除了来自良法承认的权利之外,教师和学生之间还有各自来自自己的职业和成长阶段的特殊的师生地位关系(例如教师有在尊重学生人格基础上引导,甚至一定程度上以合理的奖惩规则为据的督学之举),但是这种师生地位再怎么特殊,也离不开基本的人格平等。

教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确立自己的职业精神,指导自己的职业行为。

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清晰地讨论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朋友。

以大学生为例,青春期的学生正是长身体、长心灵的阶段,他们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既有好奇心,又有畏惧感;

面对知识,他们既有求知欲,又有渴望速成的焦虑;

面对教师,他们既有模糊的敬畏,又有随机而发的不屑。

他们是热情的,也是骄傲的;

他们渴望成熟,却也可能还幼稚。

他们既有可能极其狂妄,也可能极为自卑。

总之一句话,他们需要帮助,他们需要大朋友。

而教师毫无疑问最适合成为他们的首选帮助者,最适合成为他们的大朋友。

所谓成为学生的大朋友,是这样一个概念,教师关心学生,但并不居高临下,跟学生可以推心置腹,甚至无话不谈。

这方面最重要的在于教师得扔掉臭架子,多读几本书,多写了几篇论文,多站过几天讲台,不是把自己放到屋顶上做雕像的资本,恰恰应该是成为学生们朋友的基础——不然学生们有什么必要让你做他们的朋友?

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就是小时候因为喜欢某个老师而把这门课学得很好,那是因为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欣赏。

因此,教师应该无时无刻地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不失时机地表现出诚心诚意地欣赏态度,这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

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无论多小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被赞扬被鼓励,被承认,这是任何种类人格的必然需求。

即使用卡内基的“人性的弱点”来阐述,人都是要听好话的,教师对学生无时无刻地欣赏也是极为重要的教育催化剂。

毫无疑问,赞扬学生不是无原则地虚夸,否则只会错误地助长其虚骄之气。

所谓的欣赏学生,是要欣赏他们身上优秀的部分——哪一个人身上一点优点都没有呢?

除了表达欣赏和赞扬,对学生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也要把握时机予以劝诫和帮助矫正。

要跟学生做朋友,仅仅靠课堂上这点时间显然是不够的,毫无疑问还需要额外花时间,也就是在课外与学生有真正的交流。

随机而来去自由、开放式的聚会、聚餐、远足,都是可以做的,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跟老师很随意地相处,即使最初的活动不能立刻达到这一状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流次数的增加,这种状态必然会出现。

脱离了课堂上那种过于拘束的环境,学生老师都会以一种轻松的态度,进入更为无形的无目的的交流状态中,这种状态使得身处其中的师生完全摒弃心理隔膜,敞开自己的心扉,充分交流。

除了这种人数较多的开放式交流之外,有些学生可能还会有跟教师单独交流的需求。

这个时候,教师也同样要尽量做到不让学生过多地感受师生关系,而是更多的友情关系,所谓亦师亦友。

君不见,古往今来,无数融洽的师生佳话,不都是这种关系吗?

没有这种平等,就不可能有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个学生之所以对某人尊称一声老师,不完全是因为这位教师的职业,更重要的在于这位教师身上有教师必须拥有的基本素养,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如果一位教师,学问靠抄袭或枪手,日常生活则蝇营狗苟、猥琐卑鄙,学生不知道则罢了,要知道了,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决计不会称伊为老师的。

做学生的朋友,当然是不容易的,年龄、代沟、个性,这些东西可能都会成为障碍,所以做教师的唯有自己率先敞开自己的心灵,接纳学生,无论是你认为正确的值得鼓励的,还是需要纠正的,第一步就是要接纳学生,无偏见、无阶级、无尊卑地接纳学生,其次才是以自己真实的人格去帮助他们、影响他们。

除了年龄、代沟,有时候性别也会成为师生交流的障碍,就有学生问过我,如何面对异性学生的愛慕,我说:

“任何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异性学生的仰慕乃至愛慕,这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有问题;

如果教师滥用了这种人格魅力,那是职业道德有问题。

”面对异性学生的敬意乃至愛意,一个教师的正常做法,我以为首先应该是感激,要有感恩之心,要知道天底下没有那么多东西是一个人该得的,对于每一份诚挚的感情,无论什么样的感情,只要是善意的,都应该给予足够的尊重;

其次,面对异性学生的愛慕,教师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打消学生因愛慕而导致的对自己的虚美倾向。

虽然我并不教条主义地反对师生恋,但我原则上反对师生恋。

确实因为相愛而发生的师生恋情,至少应该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双方都是单身男女(对于师生之间的同性恋,我是绝对反对,虽然我并不反对一般意义上的同性恋),二是师生之间不存在任何学业上的利害关系。

师生恋通常会引发恋情关系之外学生的不公平感,严重影响教师在其他学生中的形象,解构基本的师生伦理,从而对教师职业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因此原则上应该反对师生恋,如果两情深挚,等不及学生毕业或者摆脱学业利害关系,那么教师先辞职了再来恋。

与此相关的问题是,教师与学生做朋友,至少在比较公开的场合,一般而言,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对某个学生或者某些学生的偏愛,虽然这常常是难免的,偏愛某人或者偏愛某些学生也是教师的基本人性,但做教师的还是要尽量注意到这个问题,以免造成对其他学生的心灵伤害。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当然都会一点点意识到的。

在一次开放式交流中,一位学生玩笑说:

“萧老师,我觉得你有个‘阴谋’,就是要把美愛精神的种子下到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笑说道:

“这可不是阴谋,这是阳谋。

我相信,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是认同我的观念的,因为我对他们别无所求,只是希望他们幸福,作为一个教师,倘若学生们能够幸福,难道不是教师的幸福吗?

而我对自己于他们关系的定位,只是一个愿意做他们大朋友的人,这是在课外,我不是教师。

虽然,我感觉到要做学生的朋友并不那么容易,有无数的问题可能都需要面对,例如许多时候学生的内心痛苦,你未必帮得了忙,有些顽固的性格,也不是教师做了他们的朋友就能够成功地良性引导的。

但是,不管怎样,做学生的朋友,并不是成为他们的保姆,重要的只是在他们人格和学业成长过程中能够助上一臂之力。

我想,做教师不必也不该有别的愿望,除了以授课的形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就是希望自己教过、接触过的学生能够一生幸福。

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有可能获得职业上的幸福感。

7777

再论逃课是自由的象征

萧瀚

2007年12月23日,我在自己的新浪博客追遠堂发表了《逃课是自由的象征》,阐述了为什么应当允许大学生逃课。

不意,这篇文字遭到很多误解和曲解,原因何在?

原因在于还有许多人所理解的自由含义以及大学教育的功能和特征,与我所理解的有很大差异。

看来有必要再费点笔墨谈这个问题。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自由。

一个最简单的解释,自由就是在不侵犯他人权利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并且承受因此而来的后果。

毛泽东先生那篇《反对自由主义》的雄文,将自由看成是毫无约束的放纵,这在中国数十年的历史中一直占据了主要舞台,至今依然影响很大。

我要说毛先生对自由主义的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是今天的我们探讨自由——何为自由——时必须摒弃的观念,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宪法》所承认的公民各类自由和权利。

也无法与国际对话,如果你用毛先生的自由概念去和西方人交流,如何能理解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论呢?

(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恐惧、免于匮乏的自由)

我曾多次强调,大学生是成年人,教师只有建议权,没有监护权,这是宪法和法律保护作为公民的大学生的基本权利,任何一个教师无论用什么样的理由都不可以破坏,不可以侵犯大学生的学习选择权。

这一学习权就包括了听课的权利和不听课的权利。

以伯林先生对两种自由的区分,即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前者是做什么的自由,后者是不做什么的自由,从大学教育的目标来看,听课是积极自由,逃课是消极自由。

如果消极自由更代表自由的本质可以获得共识,那么我说逃课是自由的象征,在大学语境下,就没错。

有人一定有疑惑,会说要是允许大学生逃课,那学生不好学怎么办?

大学不是育婴堂,大学是成年人学习的地方,是成年人就得懂得自律。

教师只要认真授课,严格按照职业要求做好自己的本分,同时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宽容但不纵容,愛护但不溺爱,以自己较高的师范去影响学生,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才是教师该做的,如果一个教师的人格在学生那里已是一文不值,他的教育能起作用吗?

这个时候任何强制学生学习的做法都不能收到效果。

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导致的反面效果,学生因为讨厌某个教师,而连带着讨厌他上的这门课,这种课要是被逼着上,学生岂不是活受罪。

教师们如果不能反思自己,即使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也应该允许学生逃课——如果学生真不愿意上。

还有人会说,那么有些课的老师上得很好,学生还是不愿意听课,他要逃课也该允许吗?

我的答案是,该允许。

因为课上得好不好,虽然有一些客观标准,但还有一部分纯属主观评价,因此,很多人觉得这课上得好,但就是有人觉得不好,哪怕别人听得多么津津有味,对他而言还是如受刑般难受,那为什么要逼他听课?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即使老师上课上得很好,有人还是不愿意听。

我在北大上研究生的时候,课基本上都逃掉了,就是朱苏力教授上得这么好,我也只上过一节课,后来再没去过(不过进北大前倒听过他一些课,也很喜欢)。

有人一定会说,那样的话,逃课学生的损失太大了,你这种论调太不负责任。

我说过,教师的责任不是逼着学生上课,而是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与学生切磋学问。

教师对学生没有权力,只有职责。

以前的所谓“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于现代教育而言,是一种错误论调,因为它是居高临下的,与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理念相悖。

教师正确的做法,就是与学生之间,在互相尊重基础上基于交流的论道、传播知识、增进各自的人格,

是的,我的观点看起来很极端:

就是毫无理由的逃课,教师也要容忍。

为什么?

我再说一遍,大学生是成年人,他们不听课,由他们自己去承担后果。

因为不听课而没有学到知识,结课的时候,这个问题自然会显露出来,那就按照他的学业效果公正地给他成绩好了,这就是尊重自由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年,我选朱苏力教授的课,只听了一堂课,但这课程的成绩,他却给了我很高的92分,为什么,我并没有因为逃课就不学习,如果不学习,交不出像样的作业,那就得承受低分甚至不及格的后果。

一个有自律能力的人,如果觉得这课本身很重要,他自然会去学习,如果觉得这课不重要(大学里这样的垃圾课还少吗?

),他就对付一下,这是他的自由。

如果有些课本身挺重要,学生没好好学,那在他承担这后果之后,他会意识到应该好好学习。

如果挂科很多,到一定程度,这学生就得退学,这依然得由学生自己承担后果。

如果学生暂时不想念大学,那也得由他自己去思考这个问题,其他人,无论老师、父母,只能是给他建议,而不是逼迫。

当然,这些建议和批评也都应该在事情尚未发展到很严重的时候,就尽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另外,学生们在出了校门之后发现,大量的课程在现实工作与生活中都是屠龙术,学得好不好根本不重要。

如果某些课程确实很重要,但在校期间没好好学,工作以后才发现很重要,那他们就是重新去学习,也与在学校期间被逼着学的效果完全不一样。

后者有效率,而前者只能消磨人的精神。

总之,一句话,大学生们,他们的一切学习性行为最终都要自己去买单,没有人能为他们买单。

教师们与其把时间花在无聊的强行逼迫上,远不如敬业正己,给学生树立榜样来得有效。

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具体接触,给学生以真实、细节的心理关怀。

无法感召学生努力向学、向往高尚人格的教师,最多还能算个普通教师;

自己无能,却要逼迫学生学习的教师,那就只能算个气急败坏、不及格的教师了。

再说,这种不尊重人的逼迫行为到底真的是为了学生好,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只有教师们自己心中清楚。

说实在的,我不太相信一个不能认真对待上课的教师,居然能对学生负责任。

不过,有些教师确实很认真负责任地备课、上课,同时也强行逼迫学生听自己的课,这样的教师可能也不少,对于这些教师,我以为他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宪法,学习教育心理学,不懂基本人权,不懂教育心理的人,建议不要从事教师职业,干点别的什么都好,只要不是教育。

事实上,大学在培养人方面真正的贡献,恰恰不是多少知识性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开阔视野——不但是知识的,也是人格的。

大学是一个以自学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的地方,不能再是打开脑颅灌水的地方。

一个好教师,不是好在他能管住多少人表面假学习,而是好在他有一种敬业精神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生对一切高贵人格的向往,从而获得终生受益的自我教育能力。

大学只有四年,加上硕博连读最多也就十年,如果打开脑颅灌水,那也就是十年,而从教育心理学上看,这十年的灌输可能起到的作用最多只是被动的接受,一旦形成这样的定式,这个人就被成功地培养成奴隶或奴才了。

而一个好老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懿范,感召学生一生都处于主动地充满活力的,不断更新式的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成长为自由人,而不是奴隶或奴才。

人和人的本质性差别很小,优秀和平庸只有在一点上有差别,就是有没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个人有自我教育能力,会越来越优秀,而且必然会是一个充实、幸福、心中充满阳光的人,没有自我教育能力者就只能是一个各方面都平庸、难以获得幸福的人,这里没有任何玄妙的道理。

还有一种反对我的观点看起来会很有道理,这种观点说,你的想法和提法从教育学角度讲完全正确,但是中国的大学生都是从错误的中小学教育模式中长大的,学生们尚未懂得什么是自由,还没有自律能力、自我负责能力,所以你的教育理念一旦实行,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

我们不能因为中小学教育中没有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就认为只能在大学继续下去。

按照我的教育理念——这只是正常的大学教育理念中的常识,或许在最初的时候会产生一些混乱,但我说过,这必须由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感召学生,因此,只要是将学生放在教育的核心地位,那么就要多尊重学生作为成人的感受,而教师则更多地从职责和义务方面做好。

从奴隶到自由人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大学都不能开始培养自由人,那这个国家和民族还有什么希望。

因此,再艰难,也得咬着牙走上这一荆棘遍野却阳光普照的大道。

所有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逃几堂课算得了什么?

难道一个人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像关押在铁笼中一样的生活,还要延续到大学吗?

如果苛刻一点讲,从制度角度看待,中国的教育,至少在大学教育之前的教育,那根本不能算是教育,最多只能算是豢养动物。

还是从制度意义上说,大学之前的学校,是扼杀孩子们天性,扼杀孩子们创造力,扼杀孩子们想象力,扼杀人格,几乎是扼杀一切美好品格、主动学习能力的地方。

只有那些神经顽强、家教不错的孩子们才能逃过那一道道关卡,也只有那些对学生存有愛心和有社会良知的教师们努力,以及近年来一些地方教材改革之后,才不至于让这种错误的教育模式全面得逞。

没错,学校教会了孩子们认字、某些知识,但人不是机器,不是只要认得几个字就算有文化了,也不是掌握了几个数学、物理公式就算有知识了,试问那么多的谎言教育是把人培养成正直的人还是虚伪的人?

没有哪一种力量有权把人不当人来培养!

然而,不幸的是,大学之前的教育模式也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甚至可以说,制定教育政策者并没有在观念上区分过大学和中小学,于他们而言,大学无非是大一点的中小学而已。

宏观的大学行政管理如此,微观的具体教育方式也常常如此。

许多家长还是把大学生子女当作小孩子,当成必须听从自己的“精神奴隶”,许多教师也这样想、这样做,美其名曰“为你好!

”,于是才会有所谓要求教师“管”学生的家长,也才会有靠摆架子、树威风“管”学生的教师。

这里的“管”不是正常的管理,而是束缚,学生必须听话,不管这话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不允许学生保留正当的自由和权利。

不客气的说,这些家长、教师,当家长不及格,当大学教师也不及格,自己当惯了奴隶或奴才,就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学生做自由人。

不过,如耶稣所言,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也应了德国神学家朋霍费尔的名言:

“愚昧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

”这在中国,很清楚,就是错误的教育制度造成的。

好在现在的大学生最小的都已经85后,别忘了,他们是在看米老鼠、看好莱坞大片中成长的,他们的权利意识、自由意识是许多家长和教师不懂不问的,而这恰恰是这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尚有希望的表征。

在这个转型时代,许多新知识、新学问的发生,勤奋好学的人稍慢一拍都会跟不上,更何况那些懒于精神活动、平时没有读书思考习惯的人们——至少这些人得明白指责很容易,但负责任的批评很难。

毫不夸张地说,大量问题,不是年轻人该向年长的人学习,而应该是年长的人向年轻人学习,不然,就会落入“老朽”、“老迈”甚至“老而不死曰贼”的尴尬境地。

世界教育学的发展表明,自从卢梭之后,教育的重心已经从施教者移到受教者,那种不管受教者需要什么只管施教者认为应该教什么的教育模式,被认为是不人道的。

教育学早已达成下述基本共识,真正好的教育头一件事就是要尊重受教者,施教者要能够对受教者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只有这样的尊重前提下,施教者才有资格建议受教者学什么以及怎么学。

如今,我们必须打破所有野蛮的不把人当人的教育方式,让愚昧不要再延续下去。

为此,我要再重申一遍:

逃课是自由的象征!

请尊重大学生的上课选择权!

2008年2月8日於追遠堂

已投稿到:

排行榜评论(168)|阅读(3037)|收藏(5)|分享|打印|举报

前一篇:

一些思絮:

交流及其他/萧瀚

后一篇:

新婚恋絮语之二:

博愛与愛情/萧瀚

评论谁影响了你的网络?

发表评论

快乐在心“愚昧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

我们必须打破所有野蛮的不把人当人的教育方式,让愚昧不要再延续下去

---------------------------------------------------------------------------

说得好!

(2008-11-2712:

27:

32)

博主回复:

()

新浪网友欣闻老鹤留守北大,顺祝萧兄安好!

31:

24)

新浪网友

46:

05)

天之蠢儿从小到大受奴隶教育,突然被告知你是一个人,不应该像奴隶一样做事,奴隶们确实不习惯啊!

48:

45)

woaikejia萧先生的文章有部分道理。

我也是一所院校的普通教员。

读大学的时候,我极少逃课,为此,我现在也感觉后悔,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去好好多读点书。

但是,有些院校,学生进入的门槛比较低,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极差,如果不要求到课率的话,那么大部分学生只能流连于网吧和床铺之间,图书馆根本就极少进入。

萧先生的话,是理想主义者的话,有着很美好的意愿,但是,如果你到了一些比较次的院校,就知道,不是大家不通人情,不懂这些道理,只是,事情很复杂。

任何一种简单的好和坏的二分法,都是不负责任的简单粗暴,需要从长计议。

总而言之,你的文章也表达了一方面的真理,看后是有收获的。

我一直也是不点名,愿者上钩,但是文科生和工科生也是有区别的,这问题太大了,有时间,我也要好好理理。

51:

07)

溪风好长时间只看不言。

工作太忙了。

问萧兄好。

您的涵养我相信已经影响了好多好多人。

53:

34)

新浪网友其实一直想冒昧得问下老师有没有想过去牛博也开一个博客?

呵呵

(2008-11-2713:

06:

新浪网友很欣赏萧老师的思想和文笔

08:

新浪网友同意

09:

37)

呵呵你的想法和提法从教育学角度讲完全正确,但是中国的大学生都是从错误的中小学教育模式中长大的,学生们尚未懂得什么是自由,还没有自律能力、自我负责能力,所以你的教育理念一旦实行,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