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既没有进行有效的文字训练,又没有让孩子们受到热爱大自然的熏陶。
和孩子们学完这课,感慨颇多。
虽然我们是不太年轻的老师,但是,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亮着一双童贞的眼光,这样我们能发现更多的美好,更能让我们的课堂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课堂是生活的浓缩,可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独特的见解的。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教学又告一段落,回顾这单元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这教学工作如下:
上完《詹天佑》一课之后,我陷入了沉思,由于课文长,课堂的容量大,为了实施教案,深深感到有很多的地方只是匆匆而过,引导的还不到位,留下很多的遗憾。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教学环节是不扎实的。
我带着孩子们跑啊跑啊……我上课的时候急什么呢?
应该踏踏实实走好每个教学环节啊!
学习《怀念母亲》时,我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没有做好。
在精读课文时,我采用了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体会作者失母之“恨”、思母之情、梦中寻母。
由面过渡到点这是正确的。
但是学生找出体会最深刻的语句后,我在引导学生读时,却不够深入。
这也许是课堂容量过大导致课堂教学中的沟通合作、再次朗读感悟等方面有些欠缺。
另外,本单元是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
《詹天佑》一课后面就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也布置学生回去搜集资料,开展活动。
由于我没能好好的组织、引导,加之学生对中国的历史了解的甚少,后面口语交际与习作的演讲稿需要这些具体的事例,学生引用起来就比较困难。
也让我感受到语文教学不能光光局限与课本,应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在教学方式和方法这方面,我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字词句篇开始,点点滴滴打下基础。
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表现的就不够端正。
主要表现在作业方面。
一部分学生作业虽然能按时按量完成,但书写较差,更谈不上作业的正确率。
及时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与家长联系过,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其次,课堂上学生听课的有效性较差。
很多时候我发现班上有很多一部分学生上课听得不认真。
虽然,这些学生中并不全是思想开小差的,很多都是不积极参与的,感觉课堂与他无关。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这个单元以人间真情为主题。
学生通过学习本组课文,感受到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同时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心灵。
并让学生积累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句子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特别是同学们在“辩论:
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的辩论赛中,表现积极踊跃,课前准备了大量材料。
正方和反方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说明了理由,有的用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有却用名人名言来做论据,还有同学针对对方说的内容进行反驳。
言辞激烈,常常争辩得面红耳赤,也博得同学们阵阵掌声。
通过一场口舌战让他们明白做人要讲诚信,但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如:
学习《穷人》一课后,我让学生续写《穷人》,并一再要求主题不可以变,一定要反映穷人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可是学生在续写时,他们没有考虑到当时托尔斯泰写穷人时的写作背景,沙俄时代穷人生活穷困潦倒。
有的学生大胆的想象,什么老板要建海景房啦,需要拆迁等等,没有通过具体的事例去写,只是用自己的语言在那里叙述,不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以及环境进行描写,一点也不感人。
我分析一下原因,在要求学生续写时我指导不到位,《穷人》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虽然我在上课时也和同学们说了,但在续写的时候没有做强调。
另外与学生的生活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即使告诉他们,他们也很难想象当时的情况。
我在指导他们续写时,虽然一再强调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环境的描写,但没有说要通过具体的事来写。
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一定要指导到位。
应考虑到学生在本次作文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情况,做认真的指导。
另外有的时候你光是泛泛地说一下也是不行的。
不要怕麻烦,学生在写的时候,教师应加以巡视,发现他们普遍存在问题,可以扫描到大屏幕上进行评讲,我想这样的作文质量会高一些。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要学生多读多积累。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围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一主题。
《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让学生以自读自悟、交流学习心得的方法来读懂课文,还学生课堂的主权,他们能自己学懂的就让他们自己去感悟。
相信学生,把他们课堂的主权交给他们自己。
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我觉得整个环节前松后紧,没来得及充分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构建的主题课堂变成了资料的穿插利用,课的最后,在对热爱土地的情感进行了扩展时,我处理得比较仓促。
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我未设置相应的情境。
本单元的测试,我发现让学生找整体认读音节、前鼻音、后鼻音、单韵母、复韵母。
他们找不出来。
教学时通过一些资料来补充说明也是必要的,但是不可喧宾得主,应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感悟含义深刻的句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拓展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相反《青山不老》一课,我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到老人创造奇迹的语句以及环境险恶的语句,如能利用电子白板出示一些图片,学生更利于理解。
找不出来这些音节,大多数学生是时间长了忘了的缘故,
在《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最后,如果能把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睛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拓展进去就能更深刻的唤起环保意识了。
而《青山不老》一课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以后在写教学设计时应根据课文的特点进行精心的设计。
对于汉语拼音我有必要和他们一起进行复习,因为六年级了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内容都要掌握。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近鲁迅,通过几篇课文的学习以及课外阅读他们对鲁迅有了基本的了解。
身穿牙黄色长褂,身材瘦小,头发竖直,“一”字型的胡须。
特别是通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鲁迅先生是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同时学到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及通过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来刻画人物的特点。
我在带领学生学习《一面》一课时,上课之前我认真拜读了教师用书。
教师用书中这样帮我们解读课文“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紧紧扣住一个字──“瘦”。
全文共六次写“瘦”:
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
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激活想象,感悟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说实话,我觉得说从人物的外貌中去领悟人物的气质还是有些牵强。
鲁迅先生长得很瘦,难道就一定是工作太劳累太劳累了?
他的胡子和头发就能看出他坚毅刚强的性格?
因为是阅读课文,我在教学中也没有过多的追究孩子们,也没有给他们提出更多的要求,更没有把教师用书上的内容灌输给孩子们。
所以教学效果并不好。
通过教学我深有体会,到底采用什么方法才更有实效,还值得我认真探索。
诸多问题都还有待解决。
我们有些教辅书上的作业还保留不少传统教学方式的内容,有时测试也会出现。
如何保留传统教育的精髓,再揉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一种现代化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我是一位老教师我也存尝试过。
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今后,我要不断尝试、创新,使自己的教学取得更大进步。
综合性学习教学反思
这次走进六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诗海拾贝》,我就想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让更多的学生来写诗。
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利用语文课和课余时间搜集了大量诗歌,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
这次综合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增长了诗歌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能力,成效是多样的。
“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活动建议,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活动建议,引导学生按照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如果按教参落实,学生真的可以拓展很多课外的诗、词等相关的知识。
但我班学生手中的的材料屈指可数,大部分学生家里又没电脑,所以这单元操作起来还挺伤脑筋的。
困难有很多,但这都不能成为忽视本单元教学的理由,我应该另辟教学途径采用激励评价的方式。
搜集资料最多、小组成员最团结协作的、通过本组学习收获最大的----把资料分类整理成册、每组成员能背一首以上课外诗并懂其诗意。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这组课文的主题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
《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
纵观本课教学过程,体现了哪些预设理念,达到了怎样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留下了多少经验教训,课下我细细品味反思。
我认为,主要还是紧紧抓住了“情”这一点,充分挖掘了文本的情感。
课文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昵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
教学这部分,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老人与海鸥的和谐画面,然后让学生来描述画面,并畅谈自己的感受。
情感不是作品的附属,而是深深地渗透在作品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和每一个句子之中的。
于是我抓住了老人喂海鸥的重点段落,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有声有色地齐读,帮助学生展开想象,使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老人与海鸥的那份和谐快乐,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无私的爱。
《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00字。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
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的繁琐。
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在《老人与海鸥》教学中,我教学时间把握不准,前松后紧,导致拓展延伸没有到位。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如:
课后小练笔,我指导不够到位。
我如能引导学生们思考:
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
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
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
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既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也落实了读写训练,夯实了基础。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在教学中,我通过诵读、体验、对话、联想等,走进这场悲剧,引领学生体会知音难求的人生写照,从而珍惜现实生活中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月光曲》是一篇精读课文。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
并能够抓住重点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景象;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从而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劳动的人民音乐家。
在《伯牙绝弦》这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关注度还不完全,特别对于那些个别差异较大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还是给予少了点,这也是我个人比较急切完成教学任务所导致的。
另外,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中,自己的情绪还没有完全进入角色,还未能渲染出那种“痛美”的气氛,感染学生情绪。
《月光曲》课堂上,由于急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个别地方朗读不够到位。
这篇课文景美情深,朗读时应该是徐缓、抒情的基调,只有个别地方,如描写风起浪涌的语句,语调是激昂的。
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把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层次表现出来。
比如盲姑娘想听贝多芬演奏的急切心情,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隐隐痛楚,贝多芬说明来意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等,都应该读出其中蕴含的感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改进提高,以达到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