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节目娱乐化和主持风格转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57941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电视节目娱乐化和主持风格转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电视节目娱乐化和主持风格转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电视节目娱乐化和主持风格转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电视节目娱乐化和主持风格转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电视节目娱乐化和主持风格转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电视节目娱乐化和主持风格转变文档格式.docx

《浅析电视节目娱乐化和主持风格转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电视节目娱乐化和主持风格转变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电视节目娱乐化和主持风格转变文档格式.docx

电视节目娱乐化现象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而众多类型的电视节目当中,新闻娱乐化成为了代表。

因为新闻节目的娱乐化给观众带来的冲击是最大的,也打破了我们传统思想中的新闻节目形式。

所以,说到电视节目娱乐化,首先要先研究新闻娱乐化。

国内最早涉及这一概念的,是2000年李良荣在《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中首先提出了娱乐化的概念。

李良荣认为:

“新闻的娱乐化是指犯罪新闻、名人的风流轶事、两性纠葛。

”也就是说李良荣将新闻娱乐化直接定义为几类新闻主题;

而林晖则强调了新闻向娱乐靠近的动态过程:

“从最初的纯娱乐消闲的娱乐性节目和内容的大幅上升开始,最终则发展为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那部分媒介内容——新闻,向娱乐强行拉近,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即所谓的新闻娱乐化”。

林晖则是对新闻娱乐化作了进一步探讨,并最终将新闻娱乐化描述为:

“一方面,娱乐化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的流行,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

另一方面,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使硬新闻软化。

内容上,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技巧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林晖的这段话在国内学界对新闻娱乐化表征可谓是最经典的叙述之一,很多学者对这一定义表示认同并在著作中广泛引用。

目前,还存在一种更为简洁的定义:

“新闻娱乐化就是媒体按照快乐原则和多数法则来选择和处理新闻的文化行为。

(2).电视节目娱乐化在发源地——美国的发展现状

电视节目娱乐化最早在美国传媒中出现,在美国便士报时期,娱乐化就是其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手段。

比如在1833年由本杰明·

戴创办的《太阳报》,其取材都是无足轻重的琐事,主要是当地发生的事与暴力事件,但读者却对其非常感兴趣。

凭着这一点,在六个月内,《太阳报》的销售量已达八千份左右。

目前电视节目娱乐化也是当前美国传媒的一大潮流。

这种潮流在美国媒体的表现不仅仅是指报纸、电视台、电台上的娱乐性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更重要的是表现为电视节目本身的娱乐性内容越来越多,即使是严肃性的新闻也常常用娱乐性来包装。

这其中最大的动因应该归结于受众。

美国媒体是围绕着受众的要求来运作的,在这个完全商业化的社会里,他们行为的一切目的是为了赚钱。

他们精心伺候受众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电视的收视率,由此来吸引广告商。

因此,在文化资本的驱动下,受众的兴趣一旦发生了变化,美国的媒体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

那么美国观众的口味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主要是两种因素起作用。

一种是冷战的结束,使美国人的紧张心理得到了松弛,他们认为世界其他地方已经不再重要了,由此只关心自己的事情。

另外一个因素则是美国经济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很繁荣,老百姓已满足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热衷于消费享受,对于娱乐的要求大大提高。

(3).电视节目娱乐化在我国的发展

1993年,作为中央电视台全力推出的节目,《东方时空》问世并且很快在观众当中引起反响,获得了观众和业界的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

其全新的节目形态、主持人风格等等,不仅改变了中国老百姓早上不看电视的习惯,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新闻栏目——电视新闻杂志在中国的兴起。

《东方时空》节目的主旨是真诚面对观众,这是中国电视媒体对电视传播新闻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也是新闻节目走向生活化的开始。

1996年,凤凰卫视中文台成立,从创立开始就坚持“娱乐立台”的方针,推出娱乐节目。

它的节目形式多样,内容及时、权威、题材广泛。

凤凰卫视节目特点之一就是娱乐化,节目编制人员主张要使受众在收看电视节目时也能够感受到轻松、愉悦,因此,画面的很好视觉效果和灵活的表现形式以及主持人所体现出活泼、轻松、前卫的特色等等这些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电视观众的关注。

我们应当看到,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兴起,具有愉悦身心,舒缓心情的正效应,但同时也有麻醉精神、降低审美鉴赏力和文化水平的负效应。

最早开播的《综艺大观》、《正大综艺》曾一度让人兴奋不已;

湖南卫视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创办的大众性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集游戏、表演、竞技和搞笑于一体,令无数青年男女为之疯狂;

随后中央电视台推出娱乐益智节目《开心辞典》、《幸运52》,吸引众多眼球;

之后真人秀节目日益风行,以《超级女声》为代表,掀起了电视节目娱乐化的狂潮,中央电视台推出《非常6+1》、《梦想中国》、上海东方卫视和新娱乐推出的《创智赢家》、《加油,好男儿!

》、《舞林大会》等一系列娱乐栏目,可不仅仅只是这样,现在许多电视栏目都已经走上了娱乐化道路,例如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是严肃类型的电视新闻栏目,科教类型栏目,谈话类型栏目等等都已经打上了娱乐的标记。

随后几年中,电视节目娱乐化一次次将事件推向高潮:

非典(2003年)、张国荣跳楼自杀(2003年)、皇马访华(2003年)、马加爵事件(2004年)、“周老虎”事件(2007-2008年)。

二:

造成电视节目娱乐化趋势的原因

虽然现在电视节目娱乐化给电视节目带来了新的理念,丰富了节目样式,满足了广大观众娱乐消遣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电视娱乐节目又因其面孔的雷同、创意的缺乏以及品位的低俗而饱受争议。

尤其商业化的今天,一味的追求收视率以及广告效益,电视娱乐节目逐渐成为了“愚乐”节目。

节目内容夹杂着取笑、嘲弄等一些低俗下流的东西。

尽管这些节目常备受争议,大众媒体对此褒贬不一,但似乎越是低俗的节目收视率越高,似乎是因为其满足了人们纯娱乐消遣以及放纵发泄的需要,因而造成了低俗化的现象开始风靡我国电视娱乐节目。

然而我们已经看不到当年《正大综艺》那样自然愉快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无底线的游戏,泛泛的节目流程与主持人过分夸张的互动串畅。

这些不禁让人深思——造成电视节目娱乐化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呢?

(1)媒体市场化竞争。

随着我国传媒市场的发展,各种媒体之间的竞争也相继展开,由最开始的抢线索、抢新闻,到现在以各种娱乐化方式吸引受众眼球,收视率已经成为了衡量媒体成功与否的唯一因素,竞争固然是好事,娱乐也不算坏事,但是以各种不健康甚至是刺激、黄色、暴力的节目吸引受众观看就不是好事了。

(2)媒体的盈利模式。

在国外,多元的市场盈利模式使他们的电视节目大多健康积极,而在我国,单一的盈利模式使媒体不得不使媒体人花更多的精力去拉广告拉赞助,导致的后果不言而喻。

据悉,一个每天节目播放量10至15小时的电视频道,全年运行少说也得两到三千万。

钱从哪里来?

绝大多数频道都没有拍摄、发行电视剧的能力,惟一的筹资管道是广告收入。

而在任何区域广告市场的增量总是有限的。

在这种生存背景下,一些经济拮据的频道走投无路,只好为某些财大气粗的企业老板量身订做娱乐节目。

老板们说境外某某搞笑节目挺好玩的,频道总监便立马附和、跟进,组织专门的克隆班子,将其迅速推上荧屏。

在“有奶便是娘”的环境中,何谈节目的质量、品位和格调?

(3)受众生活压力。

媒介向来是传播的主动者,决定公众选择新闻的范围,但受众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自己需要的信息,毫不犹豫地抛弃自己不需要的信息。

在受众的约束下,媒介在传播中主动影响受众,不能不以信息的质量使受众满意为前提。

信息传播的大众化的具体表现,就是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

当今世界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从电视节目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一天都会接受不同的各式各样的新鲜信息。

那么,对于信息时代的受众来说,受众对于信息的取舍直接影响了电视节目的娱乐化。

在纷繁的电视节目中,受众更多的会去选择一些有助于轻松接受信息的电视节目,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新鲜的信息。

所以,电视娱乐化便随之产生了。

但是电视娱乐化并不代表说要整个泛娱乐化,也谈不上娱乐化就是恶搞等。

崔永元在《解放日报》一则《保卫良心》的采访报道上曾提到:

“并不反对娱乐节目,但是反对娱乐我们整个社会的全部生活。

”这也就说明,电视节目不能全部娱乐化,总体趋势的发展不能代替一些严肃性节目的必然存在。

尽管当下很多电视娱乐节目不令人满意,但电视娱乐节目的释放功能、宣泄功能,减压功能是其他无法代替的。

人们对娱乐节目的既骂且爱的矛盾心理,恰恰说明一方面我们不能缺少娱乐,另一方面目前的娱乐节目的确还不尽人意。

那是不是中国电视娱乐就无法走出低俗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节目娱乐化的同时是可以通俗化的,这是社会现实所决定的,是从初级阶段国情出发的,大众通俗文化所蕴含的工业文化精神、商业文化意识以及世俗文化追求,对于推进中国社会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而且这种文化的务实精神,对过去那种故作深沉的守旧文化心态和空泛许诺的文化思想,也是一种有益的冲击和否定,使某种过时的“贵族文化心态”出丑,应当说这也是一种进步。

三、电视节目娱乐化要有“度”

新闻节目作为一个重要的节目形态,它以向公众提供迅速准确、公正的信息为主要目的,已经越来越被各级电视台予以重视,因为大家都渴望自己能够获得“大事的关注权”,在事件发生后能够作出自己的评论,发出自己的声音。

一个电视台实力的重要体现,或者说受众对它的认可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新闻节目的质量。

因此对新闻娱乐化热现象要有一个冷思考:

新闻就是新闻,过分的娱乐化往往会失去新闻的严肃性,如果超出应有的“度”,则会转化为低俗化,造成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的大众媒介里充斥着娱乐,尤其是新闻节目里也偏重于新闻的娱乐功能,那么就会给受众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人们虽然在哈哈一笑中解除了疲劳,但同时也开始沉溺于这种欢乐中而不能自拔,人们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逐渐对社会现实产生麻木的心理,进而丧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快乐的媒介培养了受众的顺从心理,削弱了他们的辨别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

其次,致使受众感性欲望的诱发与泛滥。

当新闻的娱乐化充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极易造成受众精神层面的失落、价值尺度的消解、功利性的活跃与上升以及深层价值体系建构的冷寂与沉沦。

而且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

青少年处于未成熟阶段。

他们的知识面不够广,还没有能形成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媒体。

尤其是电视。

而娱乐化新闻尤其是娱乐新闻因为其独特的通俗性,趣味性。

很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娱乐新闻。

他们对于“超级女声”的痴狂。

过度的青睐娱乐新闻,势必会影响青少年对自己学业的关注。

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明天。

也有一些从事电视新闻的工作者在编辑新闻报道和标题制作上挖空心思地寻找“娱乐性”,热衷于搜集道听途说的材料,放大事实,歪曲观察角度等等,把求真务实的职业精神丢弃到一边,违背了一个新闻工作者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

四、如何应对我国电视媒体泛娱乐化倾向

曾经有个调查显示,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孩子们理想大都是当一名科学家,而到了90年代末至今的孩子们理想却都是成为大明星。

过去的孩子们是“学习雷锋好榜样”,现在的孩子们却成了“我是明星我怕谁”。

再问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们都要当明星而不要当科学家?

孩子们几乎都是统一语言:

“因为明星又舒服又有钱,科学家又苦又没钱。

”孩子们从小就受到了拜金主义的教育,这是谁之过?

父母之过?

学校教育之过?

这些都不是,正是传播面最广,效率最高的电视传媒之过!

孩子们不再想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来换取成功的果实,从而变的越来越浮躁,甚至产生不劳而获的幻想,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

当这些电视节目在浮躁的产生一夜成名这样的一个模版的时候,心态随之越加浮躁而导致所谓“泡沫意识”的产生。

这样带来的将是一系列的“泡沫生产”。

在这泡沫背后,隐含着这样一个严肃的迫问——电视娱乐节目应当负有怎样的社会责任?

娱乐所不可逾越的文化底线,以及娱乐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尺度是什么?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出路何在?

(1)坚守品味内涵,提升节目质量

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提供众多的娱乐产品,这是当代社会文化方面的一个现实。

但娱乐传播也需要文化内涵的支撑,电视绝不能从“只讲政治”这一极端走向“只讲娱乐”的另一极端,电视娱乐节目更要坚守电视的文化品格,坚守娱乐底线,致力于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品质和品位,做到“不肤浅、不流俗,有深度,有品位”,或说“通俗而不庸俗,用情而不滥情,娱乐而不愚乐,平凡但不平庸”。

门德尔松认为,普通人需要电视娱乐所提供的放松和无害的空想。

如果没有电视娱乐,人们也会寻找其他途径舒缓日常生活的紧张。

电视仅仅是比其他途径更容易、更有力也更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的这些需求。

这样,我们现在的电视人,就要抓住这个有利的传播媒介,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高品质的电视节目,从改善电视节目的内容开始,建立一个健康向上的视听环境,而不是纷纷追逐娱乐化的节目,而忽视了对受众的积极娱乐引导,做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良好契合点,从根本上解决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趋势。

(2)规范电视市场,创建和谐环境

在当今媒体竞争的时代,各电视台都在抢占视听市场,有时候甚至不顾及电视市场对受众的影响,使一些粗制的电视节目出现在荧屏上,这样就使和谐的视听环境遭到了破坏。

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是市场化运作的产物,我们在警惕其滋生低俗、平庸等不良倾向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在吸引受众、繁荣荧屏以及获取稳定收视率等方面的可取之处。

比如,它的灵活多变的形式,富有时尚气息的包装,广泛吸引受众参与的互动特色等,都值得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们进行研究与借鉴,积极推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对媒体工作者的实践进行科学引导。

如果我们有效地改进传统的节目制作方式,主动与国际流行的电视节目制作手法接轨,不仅会积极推进中国电视的产业化进程,还有助于本土文化的更好传承。

这样,我们才能规范电视市场,创建一个和谐的视听环境。

(3)实现受众本位,丰富节目内涵

众所周知,电视娱乐节目曾一度“目中无人”、“自娱自乐”,没有顾及观众的感受以及调动观众的参与情绪。

和任何大众传播一样,电视娱乐传播要赢得观众的喜爱,必须建立“受众本位”的传播观。

在以受众为本位的传播关系中,受众是传播者服务的对象。

电视娱乐传播亟须建立对受众的“服务意识”,在娱乐节目中“以人为本”,真正尊重受众,为受众着想,致力于满足受众的心理和审美需求,制作一些内涵丰富的电视节目。

在当下消费主义盛行、电视庸俗化日趋严重的环境中,电视娱乐传播只有不断创新传播策略,从追求“快感”迈向追求“美感”,致力打造富有品格内涵的“绿色娱乐”,才能开拓新的生存发展空间。

(4)挖掘本土特色,把握播放主动权

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国家已经批准了一批境外电视频道进入中国的电视市场。

客观地讲,以目前中国电视媒体的实力去参与全球化、市场化文化传播的竞争,结果只能是加剧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冲击。

在这样的实现情况下,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开发具有竞争实力的本土化节目,包括娱乐节目,集中精力培植精品节目,有效控制外购节目的播出比例,严格执行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有关文件,并尽可能加快整合速度,缩减频道,精办频道,对于严肃的科教节目要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牢固地把握播放的主动权,有效控制娱乐化范围。

五、娱乐化中的主持风格浅析

通过对当代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体态语风格、整体主持风格和与时俱进来分析,我们发现当前主持人以及节目本身所存在的优点和问题,有待分析与重新认识。

(1).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

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外在的包装会在短暂的时间内打造出来,但是自身的内在素养却是必须通过长期积累和熏陶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如文化、品位、气质、思想修养等。

现在大众媒介的发展异常活跃与迅速,各大媒体的竞争也是空前的激烈,美女帅哥主持你有我有他也有,主持人如何在这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与其他人不同的特点、气质、素质,用思想与独特的气质吸引住你的受众,让他们可以因为你的吸引而被整个节目吸引,这才是一个现在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具有的潜能。

(2).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风格

体态语是可见的,所以体态语的表达也就只限于电视这种可见的表达渠道,尤其是娱乐节目主持人,他们的个性化表达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体态语。

电视节目主持人目光传递的亲和力都比较强,因为他们负责的是与现场观众和嘉宾的沟通,而眼神的交流是沟通的最好渠道,所以目光也就成为传递这种亲和力的最好的表达方式。

例如央视一套的《艺术人生》主持人朱军,他在节目当中会非常注意和嘉宾之间的眼神交流,同时也会用眼神在嘉宾和观众之间参与互动,所以他的节目观众看了之后会感到十分的温暖和亲切。

《鲁豫有约》的主持人鲁豫,同样也是给人非常亲和的感觉。

每到关键时候的一个眼神,也会让大家心领神会。

其次,表情也是重要的体态语表达,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表情可以适时地根据节目的需要表现得非常明显,甚至可以达到夸张的效果。

比如现在很多港台、日韩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表情异常夸张,甚至特意扮丑,做出奇怪和丑陋的表情以达到搞笑的效果,内地的电视节目也有效仿。

而姿态这种体态语的表达更是在近几年的节目中丰富不少,主持人的站姿和坐姿不再有固定的要求,动作变化多样,这在国外和港台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3).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理性把握

电视节目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对理性的把握是他自身内在素质的体现,在节目中如何判断和把握节目的整体基调,如何将电视节目这种“秀”做到凌驾于“秀”之上而不过于浮华,是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所应掌握的一种职业修养。

首先是对节目的驾驭能力。

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纽带和灵魂,他控制着整个节目的方向和进度,要有理性的观察和思考来把持着整个节目的命脉和尺度,或大或小都会影响整个节目的效果,它表现为对节目的整体把握,对嘉宾的沟通技巧,对突发事件的临场反应,从容地面对和解决任何情况下出现的问题。

热烈、热闹、轻松、自然是许多综艺节目主持人在节目气氛上的追求,为了达到活跃现场气氛的目的,开玩笑就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就是理性地把握尺度,掌握分寸,若玩笑开得过火会给人一种被耍弄的感觉,弄不好“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4).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与时俱进

过去我们所关注电视节目,只是想要了解电视节目中的内容,往往内容会让我们深入其中,流连忘返。

主持人仅仅是作为一个穿针引线抑或第三人称的旁白来讲述故事,这样的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太明显了。

许多观众往往会因为关注内容而忽视了主持人的存在。

当主持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时,一旦节目内容抓不住受众,那么这个栏目往往就会渐渐衰落,最终解体。

但是如果摆脱了老套的主持风格,让主持人全部赶时髦,只求标新立异,而忘记了节目内容,往往只能抓住主持人的粉丝作为受众,节目本身却没有真正的竞争力,如果节目内容每况愈下,反而效果会更加糟糕。

因此,两者有机的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不但要追求节目内容的新颖、内涵、可看性,同样主持人也要适时的大胆创新。

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类节目,印象中大多以时政国际要闻为主的栏目,但是现在我们常常能在节目中听到类似于“Hold住”“神马”“浮云”等等的网络流行词汇,这就是一种创新,同时主持人也能够生动的呈现给观众,这样的创新就是一种成功的行为,也更加满足受众需求。

结语

最后,受众应着力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提高自身的信息辨别能力,自觉抵制不现实、不健康的信息。

我们不能全盘否定电视节目和主持人风格的娱乐化,否则市场经济的强大力量必将以受众排斥电视文化作出回应。

但我们也不能让电视和主持人无限制地娱乐下去,否则全民的文化水平和审美水准都将大幅度下降。

我们应当给娱乐化设置底线,有限度地娱乐,最重要的是让娱乐与引导共生共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