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理论》测试题七有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605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理论》测试题七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理论》测试题七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理论》测试题七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理论》测试题七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理论》测试题七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理论》测试题七有答案.docx

《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理论》测试题七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理论》测试题七有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理论》测试题七有答案.docx

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理论》测试题七有答案

中小学教师考试《教育理论》测试题(七)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提出的教育思想。

             (   )

2.“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提出的。

           (   )

3.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   )

4.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元认知策略。

(   )

5.教师素养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

                          (   )

6.苛勒的顿悟与桑代克的试误说是相互独立与排斥的。

          (   )

7.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是心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

8.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   )

9.终身学习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   )

10.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    D.教学目标

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强调(   )

A.理论联系实际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循序渐进

4.依照法规,必须保证实施的国民教育是(   )

A.高等教育     B.职业教育C.义务教育     D.中等教育

5.“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长期性C.连续性       D.创造性

6.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班会

C.共青团活动          D.班主任工作

7.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好孩子”属于(   )

A.习俗水平            B.前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前运算阶段

8.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9.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D.事例或案例

10.一题多解属于(   )A.聚合思维 B.分析思维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11.高智商与高创造性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智力者其创造性也高B.高创造性者必有高智商

C.低创造性者其智商可能高也可能低D.创造性与智力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线性关系

12.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不良行为在班集体中得到抑制,属于班级心理的(   )

A.规范            B.相容C.舆论            D.凝聚力

14.儿童心理发展先具体后抽象属于儿童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5.埃里克森提出人的社会心理发展渐成说,其中他将0~17岁分为(   )个阶段。

A.四   B.五    C.六   D.七

1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属于(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心态

17.楚国伍子胥在一夜之间须发全白了,这属于(    )

A.个性失调      B.情绪调节失调 C.饮食心理失调  D.焦虑症

18.2008年,国务院发布公告,将(    )定为全国哀悼日。

A.5月12日至14日   B.5月18日至20日

 C.5月18日至21日   D.5月19日至21日

19.(    )在其《教育漫话》中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思想“白板说”。

A.洛克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0.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是(    )

A.《论语》       B.《大教学论》C.《学记》   D.《普通教育学》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

1.班级发展的阶段(    )

A.松散的群体      B.合作的团体C.集体            D.小集团

2.意志的品质特征包括(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3.人身心发展的特征(   )

A.顺序性          B.阶段性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发散思维的特点(   )

A.流畅性          B.灵活性C.独创性          D.指向性

5.人格差异的理论有(   )

A.特质理论        B.类型理论C.整合理论        D.共同要素理论

6.影响教师威信的因素有(   )

A.教师的作风  B.教师的教学能力C.教师的人格魅力  D.教师的教学态度

7.新课程改革从哪三方面进行整合性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教师与学生

8.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新型师生关系特点包括(   )

A.民主平等        B.教学相长C.心理相容        D.尊师爱生

9.2008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有(   )

A.王忠诚          B.徐光宪C.邓稼先          D.袁隆平

10.“神七”航天员有(   )

A.杨利伟          B.刘伯明C.翟志刚          D.景海鹏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一个小学生打破玻璃被老师发现后批评一顿,家长得知消息打了孩子,而后该生沉默寡言,经查实该生得了焦虑症,该生属于(   )

A.素质焦虑      B.境遇焦虑C.遗传焦虑      D.器质焦虑

2.一位老师在教学《阿Q正传》的时候,说: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出现了一篇震惊中外的文章,当局者都以为是写他们自己的,也被翻译到国外,这就是《阿Q正传》。

”这位老师用了哪些教学原则(   )

A.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3.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时,老师问:

“谁是最可爱的人呢?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老师我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啊?

”老师说:

“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你是可爱的人,如果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上课积极发言,那么你也是最可爱的人。

”该师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   )

A.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B.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在《力的作用》教学中,老师问:

“什么是力?

”众生茫然,于是,老师出示“人提水,起重机吊东西,”学生们立即说开了,“脚踢球”“风吹红旗”……学生们讨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该片段包含教学过程的哪些基本阶段(   )

A.激发学生动机      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5.班上一些有很多学生迷恋网络,班主任组织了一个主题班会,题目是“我与网络”,班上同学们积极发言,深刻认识到了网络的有点和弊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请问主题班会的选择应注意哪些事项?

(   )

A.适合性   B.创造性    C.趣味性   D.知识性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判断题1.A【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育思想的重要名言。

2.B【解析】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提出的。

3.A【解析】略。

4.A【解析】对认知的认知是元认知。

5.B【解析】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科教学和德育。

6.B【解析】苛勒的顿悟与桑代克的试误说是相互联系的。

7.A【解析】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不能独立存在。

8.A【解析】略。

9.A【解析】略。

10.B【解析】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包括教师的观念等。

二、单项选择题

1.B【解析】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动力色彩的成分。

【命题立意】考察品德心理结构的知识掌握。

【错因分析】理解不清或审题不明。

2.A【解析】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方针。

【命题立意】考察对教育方针的理解【错因分析】混淆教育方针与目的,不知道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上位概念。

3.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教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命题立意】考察对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的理解。

★★★

【错因分析】对题干的理解不清。

4.C【解析】依照法律规定,必须保证实施的国民教育是义务教育。

【命题立意】考察对义务教育性质的认识。

★★

【错因分析】常识性错误。

5.A【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察对教师劳动的特点的知识掌握。

★★★★【错因分析】对教师示范性的认识不够。

6.A【解析】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命题立意】考察对德育的途径的认知。

★★★

【错因分析】审题不清或记忆不准确。

7.B【解析】“好孩子”还处于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

【命题立意】考察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错因分析】将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混淆。

8.C【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命题立意】考察对强化的认识和对正强化、负强化的区别。

★★

【错因分析】易与正强化相混淆。

9.C【解析】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因此更具有迁移价值。

【命题立意】考察对迁移的理解。

【错因分析】对“有广泛迁移价值”理解不清。

10.D【解析】发散思维是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命题立意】考察对思维分类的认识。

【错因分析】对发散思维的定义理解不透彻。

11.D【解析】创造性与智力是相对独立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又存在线性相关。

【命题立意】考察对创造性与智力关系的理解。

★★

【错因分析】逻辑思维不严密。

12.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命题立意】考察对道德意志的认知。

【错因分析】对道德意志的控制作用理解不清。

13.A【解析】班级集体规范能有效抑制班级中的不良行为。

【命题立意】考察对班级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