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综合检测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507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综合检测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综合检测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综合检测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综合检测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综合检测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综合检测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含答案.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综合检测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综合检测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综合检测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含答案.docx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综合检测四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练习含答案

单元综合检测(四)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是一座城市的雕塑:

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它应该是在(  )

A.虎门      B.福州

C.上海D.南京

解析:

“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指销烟。

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在广东开展禁烟运动,并将缴获的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故选A。

答案:

A

2.1909年5月,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四艘老旧的舰船,缓缓驶出三亚榆林港,开始对西沙群岛进行巡阅。

这是沉默多年的中国海军重返南海的一次努力,也是晚清时期一次意义深远的主权宣示行动。

近代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始于(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B、C、D使中国主权遭到破坏的程度越来越深。

故选A。

答案:

A

3.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降低了关税,同时与法国等国家签署了减免关税的双边协议。

这一政策也推广到欧洲以外,用武力强迫中国等东方国家减免关税、开放市场。

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要求中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要求中国大幅度降低关税

C.打开中国的市场

D.把中国变成英国的殖民地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C符合题意。

A、B均从属于C。

D不符合史实。

答案:

C

4.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开放五个口岸B.要求设立公行

C.规定五口通商D.中国自开商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根据材料中“贸易通商无碍”,可判断C项正确。

B、D两项与材料无关;A项说法不够全面准确。

答案:

C

5.一场战争前,英国在中国的利益遍于南北。

此战后,情势大为不同:

东北与长城内外、黄河流域、西南和福建分别为俄、德、法和日本的势力范围。

此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根据所学,19世纪40~60年代,侵略中国的国家主要是英法两国,其次为俄美。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日加入,特别是甲午战争后,到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故选C。

答案:

C

6.如图是20世纪初西方报刊上的一幅时局漫画《慈禧太后跑路》,关于这一时局的正确说法是(  )

A.西方列强随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殖民者的气焰

C.反映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D.其结果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

解析:

据材料“20世纪初”“慈禧太后跑路”的漫画内容,可知这是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随后,以推翻清朝统治为任务的资产阶级革命兴起,D项正确。

A项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后,B项发生于1851~1864年,C项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A、B、C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答案:

D

7.《台湾通史》认为:

“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

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

‘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

”这在本质上表明(  )

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解析:

由题干材料“素由中国竭力保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从政治角度来看,国家主权遭到破坏,帝国主义日益干涉内政,清政府维护外国列强在华利益,表明了B项。

答案:

B

8.《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国民革命运动

解析:

太平天国在全盛时期建立农民阶级政权,仍然保留封建特权和等级,没有实现运动初期的平等口号,与题意相符,故A项正确;B项没有出现特权阶级,故B项错误;C项没有平等许诺,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也没有形成特权森严与平等许诺的反比,故D项错误。

答案:

A

9.太平天国1852年发布檄文:

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

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  )

A.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B.主张挽救民族危亡

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代表先进历史潮流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太平天国认为,天下是上帝(即西方的上帝)的天下,满洲人原为野蛮之人,祸乱中国(中夏),“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故选A项。

答案:

A

10.黎仁凯在《洪仁玕的历史定位》中指出:

对于作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的洪仁玕,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这说明史学家对洪仁玕的定位较高,主要是看重了他(  )

A.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核心领导了防御战

B.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D.主张学习西方,推行洋务运动

解析:

由材料中“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可见题干材料中的史学家对洪仁玕的关注并不是军事领域的角度,A项错误;利用西方学说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与题干材料中“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定位较高”等信息相符合,C项正确;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

C

1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

”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  )

A.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和中日甲午战争

C.洋务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解析:

“求富”“求强”体现的是洋务运动的口号,“卅年”是洋务运动持续的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造炮成船”说的是洋务运动的内容,学习西方物质文明;“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说的是洋务运动失败,标志性事件是中日甲午战争,故B项正确。

答案:

B

12.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

“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

B.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彻底粉碎

D.促进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

解析:

根据所学史实,“剧变”指社会性质和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戊戌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3.史学家费正清曾这样写道:

“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

”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

A.中国完成了近代化B.皇帝制度结束

C.中华民国成立D.清政府垮台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结合所学可知这场兵变是武昌起义。

B、C、D三项都是武昌起义带来的结果,不符合题意。

中国完成近代化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4.下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

新军将领

革命党

咨议局议长

巡抚

布政使

提督

督练公所总参议

13

3

3

1

1

1

1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B.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

解析:

据材料革命政府人员组成可以看出,新政府成员主要以新军将领为主,辅以部分革命党人、封建官僚,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项错误;新政府吸收了部分封建官僚,反映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性,故B项正确;材料中革命政府人员组成情况,不能反映资产阶级性质革命,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民主革命不是自上而下,故D项错误。

答案:

B

15.有人评论义和团:

“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

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

”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  )

A.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

B.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

C.参与者具广泛性和全民族性

D.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

解析:

从“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可知,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既具有爱国性,又具有非理性、盲目性,故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革命任务是反抗外来侵略,没有反对清政府,故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爱国运动,不是全民族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A

16.“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

”材料应出自(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改订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

根据题目中“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结合所学知识,《辛丑条约》规定,惩办反帝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答案:

D

17.清末知识分子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从呼唤体制内的修补,到颠覆性改造。

“颠覆性改造”指(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解析:

洋务运动没有进行“体制内的修补”,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不主张进行“颠覆性改造”,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主张推翻清王朝统治,进行“颠覆性改造”,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从思想层面进行改造,而且也不符合题干中“清末”的时间,故D项错误。

答案:

C

18.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  )

A.颁布《资政新篇》

B.掀起义和团运动

C.主张“中体西用”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

关键信息:

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

从时间上看,A、B、C、D项都是在晚清民国时期,但《资政新篇》具有空想性,义和团运动是盲目排外,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仅是学习器物,不符合题意的政治民主化的特点,故A、B、C项排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符合题干的政治民主化特点,D项正确。

答案:

D

19.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

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推翻君主专制是作用而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限制和削弱总统权力,没有确立总统制,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辛亥革命揭开政治民主化的开端,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