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优秀备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柳永词两首优秀备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永词两首优秀备课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
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两课
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常识简介
时期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
约艳婉丽
温庭筠、李煜、晏殊
北宋中叶到南渡
婉约、豪放并举
苏轼、柳永、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
1、词的起源:
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
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一轮诵读,知人论世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
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
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旧有小令。
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
《望海潮》相关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二轮诵读,因声求气
(1)把握节奏。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阙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
词句短小。
“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④学生朗读体味。
(2)疏通字词
四、三轮诵读,缘景明情
(一)上片:
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
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
“形胜”。
“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
“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
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
描写了两个方面:
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
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
“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二)下片:
写杭州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
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
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三)、小结
.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目的是什么?
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目的:
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五、
四轮诵读,吟咏诗韵。
(一)品味语言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
(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堪称千古丽句,加以赏析。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
“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
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二)、
把握技法。
(1)善用“点染手法”。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
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
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两句就上二句意染之。
“点染之间不得有其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
”“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望海潮》运用了点染手法,请加以说明。
①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
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
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
“形胜”、“繁华”四字点出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
接着,“烟柳”等句作染,通过具体的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大都市的风采。
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此乃“繁华”也。
②“重湖叠巘清嘉”是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
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2)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铺陈:
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六、拓展阅读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
2、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词。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段绘景文字,不少于100字。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第二课时
讲析
《雨霖铃》
一、一轮诵读,知人论世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
《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与情人话别之作。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二、二轮诵读,因声求气
1、把握节奏
范读《雨霖铃》。
学生划出节拍,按教师范背的提示标出韵脚,然后诵读。
韵脚:
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
2、疏通字词
三、三轮诵读,缘景明情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选择什么意象)?
有什么作用?
意象:
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柳、风、月
作用:
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2.哪些句子直接抒写了作者的感情?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结:
上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长亭骤雨—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伤感(融情入景)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清秋冷落—愁意浓浓
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惨不成欢(以情带景)
四、四轮诵读,吟咏诗韵。
1、品味语言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寒蝉”三句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气候(骤雨初歇),这三句不只是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是情景,融凄苦之情人景,暗寓离别之意。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如何表达感情的?
“都门”二句是情事,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将人物置于矛盾这样集中的情境之中。
进出“执手”一句,语言极为通俗,感情也极真挚,伤极痛绝之情态毕现。
至此,写的是实景实事实情。
⑶“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词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作分析。
用了“虚景实写”的艺术手法。
“念去去”二句是他的内心独白,“念去去”三句读时要一字一顿,声断气不断,这二句是别后想象之景,茫茫辽远的空间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在半虚半实间突出了离愁的深切。
下片是虚写。
⑷“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自古”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清秋节更让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
下片开头“多情”一句承接巧妙,是对上片的归结,写人间离别伤感是普遍现象,“更那堪”又转入现实,“冷落清秋节”既照应首三句,又以景寓情,更深地开拓了诗境。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⑸“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
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跟“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为什么特别动人呢?
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广幅鲜明的画面。
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菩萨蛮》)关于风,曹植也曾写过:
“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
”(《七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
李清照《念奴娇》云:
“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
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
2、把握技法
写作特点一:
情景交融
写作特点二:
虚实相生
五、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两首词,体悟词中意境。
2.完成“系统集成”相关练习。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