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朝皇帝掌握行政、司法和军事大权,故B项错误;
秦朝三公之间相互牵制,便于皇帝大权独揽,故C项正确;
秦朝主要是通过郡县制对地方进行控制,故D项错误。
3.张衡《南都赋》中有“冬稌夏穱,随时代熟”句,据《集韵》解释:
“稌,糯稻也”,“穱,稻下种麦”。
这表明汉代( )
A.引进并推广了新农作物B.出现一年二熟的稻麦轮作复种法
C.政府注重农业技术推广D.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已发展到顶峰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
【解析】材料主要介绍了稻米种植情况,并未出现新农作物,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稌,糯稻也”,“穱,稻下种麦”说明当时出现了稻麦轮作复种法,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农业技术的关注,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因此说耕作技术发展到顶峰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B
4.“隋朝统一以后……把州、郡并做一级。
唐朝也沿其制,而于其上再设一个道的区域。
一道之中,是没有长官的。
中宗复位的这一年,分天下为十道,每道各设巡察使。
”由此可见,唐代的道( )
A.是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B.是中央为控制地方而设立的监察区
C.其设立标志着地方行政转变为三级制D.其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地方制度
【解析】根据材料“一道之中,是没有长官的”可知,道不是中央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中宗复位的这一年,分天下为十道,每道各设巡察使”可知,唐代的道是中央为控制地方而设立的监察区,故B项正确;
根据材料中“隋朝统一以后……把州、郡并做一级。
唐朝也沿其制,而于其上再设一个道的区域”说明当时地方并不是三级制,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地方政治制度,与君主专制无关,故D项错误。
5.唐代诗人杜牧说: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
“草市”的出现( )
A.突破了政府对商品交易地点的限制B.促进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C.改变了城市中原有的坊与市的布局D.促使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唐代的“草市”
【解析】根据材料中“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说明我国突破了原先的城市进行商品交易的限制,故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地方割据势力,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江淮地区出现草市,不是改变坊市布局,故C项错误;
我国古代政府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
【答案】A
6.淳化元年(990)九月诏:
江浙等路,民多流亡弃其地,遂为旷土。
宜令诸州籍其陇亩之数,均其租,每岁十分减其三,以为定制,仍复给五年,召游民劝其耕种。
”这表明宋统治者( )
A.“不抑兼并”以发展农业生产B.鼓励垦荒以促进经济恢复
C.减轻人民负担以缓和社会矛盾D.奉行养兵政策以稳定社会
【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宋代鼓励垦荒的政策
【解析】材料中未涉及“不抑兼并”政策,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宜令诸州籍其陇亩之数,均其租,每岁十分减其三,以为定制,仍复给五年,召游民劝其耕种”说明政府鼓励垦荒,减少租税,以促进经济的恢复,故B项正确;
材料中减轻人民负担是为了恢复农业,故C项错误;
材料中未涉及养兵政策,故D项错误。
7.“明朝自成祖以后,历代皇帝嗣位,多由皇太后主持其事,但继位的皇帝出自阁臣的提名,则是前此所未有”。
上述材料表明明代内阁( )
A.阁臣的权位曾一度极度扩大B.阁臣逐渐演变为实职的宰相
C.逐渐取代皇帝成为实权人物D.曾一度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内阁
【解析】根据材料中“继位的皇帝出自阁臣的提名,则是前此所未有”说明明代内阁的权力一度扩大,故A项正确;
明朝内阁大臣始终是皇帝的顾问机构,并未演变为宰相,故B项错误;
内阁并未掌握实权,故C项错误;
我国的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机构,故D项错误。
8.1858年11月,清政府同英、法、美三国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进出口货物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
这一规定( )
A.某种程度上利于抵制外来侵略B.便利了列强对华的商品输出
C.在一定时期内保护了中国市场D.有利于增加中国的海关收入
9.下表是对81家早期民族资本工矿企业主要创办人原有身份统计的结果,该结果反映出( )
人员分类
拥有企业数目
占总企业数的百分比(%)
买办及买办商人
29
35.80
官僚地主
30.86
一般商人
15
18.52
华侨商人
6
7.41
手工作坊主
A.早期民族资本家多由官僚及买办转变而来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地域分布具有不均衡性
C.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额较少
D.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解析】根据材料中早期民族资本工矿企业主要创办人原有身份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当时很多早期民族资本家多由官僚及买办转变而来,故A项正确;
材料中未涉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地域分布,故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中国早期民族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额,故C项错误;
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项错误。
10.史学家蔣延黻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
“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中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
”他所说的“旧式的民间运动”主要是指( )
A.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B.以宗教理论为指导的运动
C.以追求平等平均为目标的运动D.承担反封建历史任务的运动
【考点】1840至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中太平天国作为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必然失败,故A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太平天国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
材料仅仅说明太平天国的失败,并未涉及其革命纲领《天朝天亩制度》的特点,故C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太平天国的革命任务,故D项错误。
11.1895年,清政府谕令各省:
“招商多设织布、丝绸等局,广为制造”。
其做法意在( )
A.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B.扩大税源以解决财政危机
C.改善中国的经济结构D.完善机构以适应社会发展
【考点】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甲午战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材料中未体现设立织布局是为了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故A项错误;
结合实践1895年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张“设立织布、丝绸等局,广为制造”主要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故B项正确;
中国的经济结构并未改善,故C项错误;
材料中未体现完善机构的信息,故D项错误。
12.近代中国,在英美等国提出要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后,“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都视电报为洪水猛兽,说铜线与中国毫无所益,更有甚者则认为电报等西洋奇器惊民扰众,变乱风俗”。
这表明( )
A.西方铺设电报线的行为带有侵略性质
B.农业文明对外来侵略具有顽强的抵抗力
C.封建士大夫仍然具有浓重的落后意识
D.清政府把抵制电报作为抵制侵略的手段
【考点】近代中国通讯工具的进步——电报
【解析】材料主要阐述了中国对西方建设电报的态度,未说明西方的侵略目的,故A项错误;
材料主要反映了清朝的官吏对电报的态度,因此不能说是农业文明对外来侵略的抵抗,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清朝官吏将电报视为洪水猛兽,说明封建士大夫思想落后,故C项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出通过反对电报成为抵抗西方侵略的手段,故D项错误。
13.郭廷以认为中国近代某运动“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该“运动”( )
A.以维护清廷的统治为核心目标B.是迫于八国联军侵华的自发抵抗
C.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D.客观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为义和团运动,不是以维护清廷统治为核心目标,故A项错误;
义和团运动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之前,故B项错误;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因此并未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故C项错误;
义和团运动给八国联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故D项正确。
【答案】D
14.中华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在中国服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的服饰变革凸显了人性化、个性化和近代化的时代特征。
影响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制度的变迁B.审美观念的变化
C.物质生活的改善D.大众传媒的推动
【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解析】根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时期,我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因此这一时期服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制度的变化,故A项正确;
审美观念、物质生活的改善及大众传媒的推动都是在社会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发挥作用,都不是最主要因素,故排除B、C、D三项。
1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
A.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D.爱国学生团体纷纷建立
【考点】五四运动
【解析】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打着民主共和的旗号,实行的仍是封建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五四运动之后,因此不是其条件,故B项错误;
五四运动前,随着资本主义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五四运动中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领导阶级,与辛亥革命不同,故C项正确;
爱国学生团体建立不是两者的不同,故D项错误。
16.1945年12月,苏、美、英三国外长的莫斯科会议发表公报,在中国问题上,一致同意“必须在国民政府之下建立个团结而民主的中国,国民政府的各部门必须广泛地由民主分子参加,并且内战必须停止”。
三国的态度表明他们( )
A.虽反对内战但仍支持国民政府
B.虽支持国民政府但强烈要求提高共产党地位
C.明确反对共产党及进步力量
D.明确地把国共两党置于平等地位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必须在国民政府之下建立个团结而民主的中国,国民政府的各部门必须广泛地由民主分子参加,并且内战必须停止”可以得出主张停止内战,但认为国民政府是合法政府,故A项正确;
材料中未涉及强烈要求提高共产党地位,故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明确反共及进步力量,故C项错误;
材料中明显支持国民政府,两党地位并不平等,故D项错误。
17.民国末期,上海市民经常拥挤在米店门口抢购大米,有人抱怨说:
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
甚至有报刊以醒目标题《六十亿元值几何?
仅买七十七粒米》刊出相关报道。
这突出反映了( )
A.上海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B.不法商贩囤积居奇扰乱了市场
C.社会动荡造成米价居高不下D.国民政府的金融体系彻底崩演
【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国统区的通货膨胀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上海地区出现通货膨胀,并不是因为上海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故A项错误;
出现材料中现象是因为国民政府的政策,不是因为不法商贩囤积居奇,故B项错误;
材料中未体现出社会动荡对米价高涨的影响,故C项错误;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政策,导致通货膨胀现象,故D项正确。
18.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这意味着(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B.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C.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的转移
【解析】解放战争时期,我国只是在解放区进行了土改,因此并未完成土地革命,故A项错误;
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地位,故B项错误;
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展开的,故C项错误;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不适应新的形势,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出了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故D项正确。
19.从1950年起,我国对煤炭、钢材、木材、水泥等8种主要物资实行计划供应,中央统一调拨。
“一五”期间,统配物资由112种增至231种,部管物资由115种增至301种。
这表明我国( )
A.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B.物资供应不断丰富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出现严重经济困难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
【解析】根据材料中“煤炭、钢材、木材、水泥等8种主要物资实行计划供应,中央统一调拨。
一五”期间,统配物资由112种增至231种,部管物资由115种增至301种”说明我国当时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形成,故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由政府统一调配物资,说明物资供应不丰富,故B项错误;
材料中未涉及国民经济恢复的信息,故C项错误;
材料中体现的是政府调配物资,未说明经济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
20.美国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54—1955年采取的温和而缓慢的,但却是稳步的国内发展计划也反映在那时中国的对外政策中”。
“稳步的国内发展计划”在对外政策中主要体现在( )
A.推行“一边倒”B.主张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谈判与接触
C.坚持独立自主D.积极同亚非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进行遏制封锁,因此不可能是与其谈判,故B项错误;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实行的,故C项错误;
1953年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召开万隆会议,积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故D项正确。
21.1979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决定给予摘帽后的地方、富农分子人民公社社员的待遇,其子女的个人成分一律定为社员。
这种做法( )
A.全面纠正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B.以实际行动否定了阶级斗争存在
C.符合农村工作实际且有利于农村的发展
D.标志着拨乱反正任务的全面完成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解析】材料仅仅涉及对地主、富农分子的成分的纠正,并未全面纠正“左”倾错误,故A项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否定阶级斗争,故B项错误;
文革结束后,将地主、富农及子女的成分重新认定,有利于农村推行改革,符合农村工作实际,故C项正确;
我国的拨乱反正工作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推行,经历了长期的过程,故D项错误。
22.古代雅典,“在会议上采用漏壶计时,水从一个容
器的洞孔流出,每人发言时间六分钟,即五升水”。
这种方式从本质上( )
A.体现了雅典对公民自由的限制B.折射出直接民主的弊端
C.加强了公民内部的团结D.反映了雅典公民权利的平等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公民权利平等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召开会议时对公民发言进行时间限制,并未限制公民自由,故A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出对直接民主的评价,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对公民发言时间限制,不能加强公民的团结,故C项错误;
材料主要体现了保障公民能充分公正地行使权利,故D项正确。
23.“十二铜表法”规定了民事和刑事的审理程序及处理案件的原则,这些规定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主要是因为( )
A.审理程序和原则均以维护平民利益为出发点
B.审理程序和原则均由平民起草
C.成文法问世抑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行为
D.成文法的问世改变了司法习惯
【考点】罗马法
【解析】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因此不是以维护平民利益为出发点,故A项错误;
材料中未涉及审理程序和原则均由平民起草的信息,故B项错误;
结合所学,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主要是因为它作为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行为,故C项正确;
材料中未涉及成文法颁布对司法习惯的影响,故D项错误。
24.1870年9月,法兰西第二帝国倒台。
当时,法国临时政府内部最大的分歧在于( )
A.是否建立代议制的政治体制B.建立何种形式代议制体制
C.是否承认普法战争中的失败D.对工人武装采取何种态度
【考点】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解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这点不会引起分歧,故A项错误;
1870年法国的共和派和君主派之间就建立何种政体存在分歧,故B项正确;
普法战争中法国失败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不可能存在分歧,故C项错误;
材料中未涉及工人武装问题,故D项错误。
25.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
他在《随使法国记》中记述道:
“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
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
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
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
”该史料( )
A.是研究巴黎公社的第一手史料,观点正确可信
B.有助于国人第一时间了解巴黎公社,促进中法交流
C.从中国立场和角度,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教训
D.受制于目击者的身份,未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
【考点】巴黎公社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张德彝的《随使法国记》中提到巴黎公社,因此不属于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
材料中是游记,不是新闻报道,且未涉及中法之间的交流,故B项错误;
材料仅仅说明了张德彝对巴黎公社的态度,不代表中国的立场和角度,故C项错误;
材料中认为巴黎工人起义是“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
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说明对巴黎公社的工人阶级政权性质并未真正理解,故D项正确。
26.列宁曾这样评价俄国某一时期的局势:
“一个是主要的、真正的、实际的、掌握全部政权的……政府……另一个是补充的、附加的、‘监督性的'
政府’。
”他评价的是( )
A.二月革命爆发前的局势B.二月革命结束后的局势
C.七月流血事件后的局势D.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局势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过程中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它形成于二月革命之后,故A项错误,B项正确;
七月流血事件之后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故C项错误;
十月革命胜利后,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由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故D项错误。
27.有人用现代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货币数量方程式“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量、货币、流通速度)解释西班牙萨拉曼卡学派提出的“价格革命”理论,通常T、V值被视为不变量,M值的变动影响P值。
据此分析16世纪的西班牙( )
A.M值减少,P值上涨B.M值减少,P值下跌
C.M值增加,P值上涨D.M值增加,P值下跌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的价格革命
【解析】材料反映的16世纪西班牙开辟新航路后,积极进行资本积累,因此16世纪西班牙的货币成增加趋势,导致白银等价格上涨,故C项正确;
A、B、D三项说法错误。
28.“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
的状况……这些成就促使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遥遥领先。
”这说明( )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较以往加快
B.德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C.德国科学研究领先世界
D.科技因素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材料强调的重点是“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说明德国发展比英、法迅速,不是为了说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故A项错误;
材料中未涉及德国成为经济霸主,故B项错误;
材料中仅仅说明德国科技发展速度,并未说明其领先世界,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遥遥领先”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法落后而德国迅速发展,说明科技发展导致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故D项正确。
29.从1947年开始,苏联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等社会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
就当时来看,这些协定主要是为了( )
A.对抗马歇尔计划B.构建社会主义阵营
C.传播苏联的经验D.促进东欧国家发展
30.第四次不结盟运动东道主、阿尔及利亚主席布迈丁指出:
“发起我们运动的由来,应追溯到万隆会议。
”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最本质的相同点在于( )
A.都由亚非国家发起B.都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C.都在倡导和平共处D.都旨在促进民族独立发展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
【解析】不结盟运动是新兴独立国家发起的,并不仅仅是亚非国家发起,故A项错误;
不结盟运动有西方国家参会,故B项错误;
两者都未强调和平共处原则,故C项错误;
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都是新兴独立国家发起的,目的都是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故D项正确。
第Ⅱ卷
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本卷共3小题,31题19分,32题24分,33题12分,共55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分)
材料一唐制,取士之科……大要有三:
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
……其天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