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论证书泰州教研室.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5218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题论证书泰州教研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结题论证书泰州教研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结题论证书泰州教研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结题论证书泰州教研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结题论证书泰州教研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题论证书泰州教研室.docx

《结题论证书泰州教研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题论证书泰州教研室.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结题论证书泰州教研室.docx

结题论证书泰州教研室

 

泰州市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

(2011)年度第(7)期

结题论证书

 

课题编 号TZJYS2011070

课题立项时间二〇一二年二月二日

课题名称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

课题负责人郎宏琪

负责人所在单位江苏泰州兴化新垛中心校

结题时间二〇一四年四月   

 

二一四年制

一、课题组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此页不得分页)

序号

姓名

年龄

职务

职称

工作

单位

课题研究

任务分工

1

韩明圣

41

初中部校长

中学高级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

2

姚华建

41

教科室主任

中学一级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负责资料的收集

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3

陆同扣

32

总务处主任中学一级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负责经费管理

资料的分析整理等工作

4

赵建国

27

班主任

中学二级

安丰初级中学

对留守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安丰初中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5

李之龙

50

班主任

中学一级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对留守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本校初一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6

韩丽华

30

班主任

中学一级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对单亲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本校初二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7

吴翠玲

50

班主任

中学一级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对困难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本校初三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8

郎翠娟

26

班主任

小学一级

安丰中心小学

对单亲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安丰小学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9

何文琴

31

班主任

中学二级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对困难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本校小学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10

李仁明

32

中学二级

新垛中心校初中部

对留守家庭子女进行研究

收集本校小学特殊家庭子女资料

核实无误

 

第一主持人所在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第一主持人所在单位公章

2014年4月5日

二、成果简要说明

我们的课题《农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从申报到现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已所能,积极钻研,认真探索,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又达到了预期效果。

在本课题结题阶段里,我们不断地总结,认真地收集整理资料,务求给本课题的研究画上圆满的句号。

(一)开展多种形式调查摸底,了解了农村特殊家庭教育现状和其子女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课题组结合我校实际,通过观察、谈话及问卷的方式,先后开展过三次调查,内容包括特殊家庭学生的人际关系,情绪反应,学习态度,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的教育方式及对子女的学习态度的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的处世方式、内心世界等。

通过调查,准确摸清情况,并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教育档案,以便跟踪辅导。

调查告诉我们农村特殊家庭子女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1.思想认识不够,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

据调查,特殊家庭子女的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家庭只占15%。

85%的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有的家长和代理监护人甚至说:

“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

”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

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

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

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们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教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2.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

由于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后,这些学生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

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或其他代理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

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这些学生出现许多问题。

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上网,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赌博、看黄色录像、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

不少家庭的老人有迷信、打牌、饮酒等行为,对孩子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

如果只有父母一方在家,要承担所有家务和田间劳作,也无法顾及孩子的健康成长。

更有部分父母外出打工从事非法活动,影响子女健康发展,这部分家长对此心里虽然非常清楚,但他们不但没有对孩子作任何矫饰,反而认为这是生财的一条捷径;更有甚者,每当寒暑假来临时,把孩子接到所务工的城市去,让孩子耳濡目染一些非法行为,甚至让孩子直接成为自己的帮手,做着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3.亲情缺失影响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

特殊家庭子女由于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足,造成不少学生孤独、自卑、封闭、虚荣、过于敏感、过分自尊、盲目交友等,甚至让个别学生产生仇视心理。

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拿钱方面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

这部分学生中多数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

同时有部分单亲、贫困、残障、表现差等特殊家庭由于亲情的缺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4.教育内容单一,普遍存在重智轻德习惯。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大部分家长和学校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成绩,而在他们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习惯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

有的家长甚至用暴力“逼”“压”孩子学习,更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读书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家里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还往往暗示孩子少参加集体活动,少承担班级集体工作,使孩子变得自私、冷漠、不关心集体,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十分严重。

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没有把“学会做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思想品德素质较差。

少数孩子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农村小学生中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时有发生。

5.学校教育措施不力。

特殊家庭的家长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有的班级50、60人,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特殊家庭子女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特殊家庭子女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予特殊家庭子女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特殊家庭子女难以管理。

再加上特殊家庭子女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有的学校人数比例小,没引起重视;有的学校虽人数比例较大,但缺乏有效的措施。

6.社会对特殊家庭子女关注不够。

农村学校教育相对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特殊家庭子女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电影、录像、影碟、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有的为了追逐市场卖点,牟取暴利,渗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对缺少亲情关爱、性格孤僻、苦闷无聊的特殊家庭子女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也使一些特殊家庭子女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二)提炼矫治特殊家庭子女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的教育对策,构建符合当地实际的特殊家庭子女教育模式。

  

通过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和具体实施,我们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已所能,积极钻研,认真探索,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策略研究,从中提炼出矫治农村特殊家庭子女不良品德、学习、生活习惯的教育对策,构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特殊家庭子女教育模式。

我们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社会方面

(1)社会各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发挥合力,大力宣传特殊家庭子女教育的重要性,营造良好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如广播、有线电视、宣传专栏、印发家庭教育知识小册子、举办形式各异的家庭互动实践类活动,如亲子活动、家庭运动会、家庭艺术节、孝敬父母好儿童、教子有方好家长报告会等等,使家庭教育实现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统一。

(2)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形成乡镇、村庄、学校的三级家教组织网络,建立家教领导小组、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母亲课堂”等家教组织,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3)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家长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抓好示范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对这些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同时要加大对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培训的投入,保障家长学校的培训经费,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从而保证家长接受家庭教育知识,引导教育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

(4)加大投入,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加强学校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建设等,让更多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有可去之处。

社会各方面要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氛围,提供场地和各方面的条件,组织开展一些健康有益、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家长及学生共同参与,帮助孩子搭桥铺路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让学生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从而实现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5)加强对网吧、电子游艺等游乐场所及音像制品、出版物的管理,创作生产、推荐一批健康科学的、有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图书、音像制品,努力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不断优化农村孩子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

2.学校方面

(1)建立信息袋及时发现问题

建立特殊家庭子女的信息袋,掌握学生家庭和家长的有关信息,如家中人数、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工作单位或地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及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等,以便能及时对症下药地向学生家长或家庭人员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有关信息。

在教育社会化的现在,影响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更加复杂化、多样化。

比如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直接影响着特殊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和人格的发展。

再者人们往往对特殊家庭学生另眼相待。

这么多的因素交织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积极关注特殊家庭子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特殊家庭子女出现了心理上的种种问题。

(2)心理辅导工作要做到面向全体又关注个别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上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有发展自我的潜能,主张每个学生都应该受到公平的对待。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