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50524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环境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建筑环境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建筑环境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建筑环境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建筑环境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环境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建筑环境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环境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环境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气透明度及大气层质量

13风:

大气压差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

13、风的主要成因:

地表增温不同——大气压力差——风

14、风的分类:

(1)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原因:

赤道得到太阳辐射大于长波辐射散热,极地正相反。

地表温度不同是大气环流的动因,风的流动促进了地球各地能量的平衡。

(2)地方风:

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引起的

16、地方风:

a、海陆风的成因:

在白天,陆上的空气温度比同一纬度海上的空气温度高,热气上升,海上的冷气流就吹向内陆。

在夜间,此过程相反。

b、山谷风的成因:

白天靠近山坡表面的空气较同等高度的自由大气所受的热量多,热气上升,空气流向在白天为沿山坡向上

在夜间此过程相反,风向则沿山坡向下。

17、室外气温定义:

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18、影响地面附近空气温度的因素

a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

(起着决定作用。

)空气对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热;

地表面以导热、对流和长波辐射形式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或冷却以对流为主。

b地面的覆盖物:

不同地形及地表覆盖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特性均不同,所以地面的增温不同。

c大气对流,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空气流动

19、日较差:

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年较差:

一年内最冷月和最热月的月平均气温差。

20、逆温层定义:

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气体层。

逆温原因:

a.夜间长波辐射;

b.附近有较低温的海风吹来;

c.过渡逆温层

21、有效天空温度影响因素:

a云量。

云量多,Tsky高;

b水蒸汽量。

水蒸汽量多高,Tsky高;

c海拔。

海拔高,Tsky低;

d空气温度、地表温度等。

22、地温变化规律:

地表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对天空的长波辐射,可看作周期性的温度波动;

温度波在向地层深处传递时,有衰减和延迟。

23、地温分布规律:

A、1.5m之前,需要考虑地温日变化;

B、恒温层(深层,一般大于15m),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可忽略,但受地热影响。

C、1.5m到恒温层(浅层),日变化和地热影响可忽略

24、

相对湿度与气温变化相反

26、微气候(建筑室外)定义:

指在建筑物周围地面上及屋面、墙面、窗台等特定地点的气温、湿度、压力、风速、阳光、辐射等

27、城市微气候的特点:

a风场与远郊不同,风向改变,风速较低

b温度较高,热岛现象

c云量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辐射照度小

28、不当小区风场的危害:

a冬季造成热负荷增加;

b夏季自然通风不良;

c污染物和室外热量不易散发;

d出现旋风,导致垃圾积聚;

e室外高风速影响人员行动、热舒适

28、研究风场的方法:

风洞实验、CFD数值模拟

29、热岛现象:

由于城市地面覆盖物多,发热体多,加上密集的城市人口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大量人为热,造成市中心的温度高于郊区温度,且市内各区的温度分布也不一样。

绘制出的等温曲线与岛屿的等高线极相似,这种气温分布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现象。

30、热岛强度定义:

热岛中心气温减去同时间同高度(距地1.5m高处)附近郊区的气温的差值。

单位:

31、城市热岛的成因:

(1)自然条件:

a下垫面的的影响:

对短波反射率和长波发射率小、蓄热大、储水能力低、蒸发量小。

b风速:

城市风速小,不利于散热;

c云量:

市区云量大,大气透明度低,夜间地面长波辐射散热小,夜间市郊温差比白天大;

(2)人为影响:

交通、家电、炊事、空调采暖产热

33、影响日照与建筑物的配置因素:

纬度:

决定太阳高度角和日射强度

建筑布局:

决定遮挡情况

34、日照间距和日照间距系数

A、日照间距:

对于行列式或组团式的建筑,为了得到充分的日照,南北方向相邻建筑的楼间距不得低于一定限值

B、日照间距系数:

建筑间距与前面遮挡的楼高的比值

35、5个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五个区:

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

主要指标:

累年最冷月(1月)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

辅助指标:

累年日平均温度≤5℃和≥25℃的天数。

36、7个建筑气候区划分区:

(七个一级区,若干二级区)

累年最冷月(1月)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7月平均相对湿度

年降水量、累年日平均温度≤5℃和≥25℃的天数、

37、low-e玻璃:

将具有低红外发射率(吸收率)、高红外反射率的金属(铝、铜等),使用真空沉积技术,在玻璃表面沉积一层极薄的金属涂层,这样就制成了Low-e玻璃。

38、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推导:

定义:

考虑了太阳辐射的作用对表面换热量的增强,相当于在室外气温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

是为了计算方便推出的一个当量的室外温度。

简化:

如果忽略围护结构外表面与天空和周围物体之间的长波辐射:

39、得热定义:

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叫做该时刻的得热。

房间的范围:

护结构内表面包络的范围,包括室内空气、室内家具以及围护结构内表面。

或者说得热就是在外部气象参数作用下,由室外传到外围护结构内表面以内的热量,或者是室内热源散发在室内的全部热量。

40、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的热过程特点:

热过程特点:

由于热惯性存在,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和温度的波动幅度与外扰波动幅度之间存在衰减和延迟的关系。

衰减和滞后的程度取决于围护结构的蓄热能力。

41、透光玻璃板壁的传热量

42、通过标准玻璃的太阳辐射得热SSG

a标准太阳得热量SSG定义:

以某种类型和厚度的玻璃作为标准透光材料,取其无遮挡条件下的太阳辐射得热量

b其它玻璃种类或有遮阳设施时,遮挡系数和遮阳系数SSG进行修正.

c遮挡系数Cs:

太阳辐射通过某种玻璃或透光材料的实际太阳得热量与SSG的比值.反映玻璃本身对太阳辐射的遮挡作用

d遮阳系数Cn:

设置了遮阳设施后通过透光外围护结构太阳辐射得热量与未设置遮阳设施时的太阳辐射得热量的比值。

反映遮阳设施对太阳辐射得热的影响。

43、通过透光围护结构的太阳辐射得热量

实际照射面积比(反映外遮阳的作用)

玻璃的遮挡系数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反映内遮阳的作用)窗的有效面积系数

44、通过透光围护结构的总得热公式:

透光围护结构得热=传热得热+日射得热量

45、室内热湿源组成:

照明、电器设备、人员(空气渗透带来的得热HGinfil)

46、影响空气渗透量的因素:

室内外压力差(主要由风压和热压所致)

a夏季:

室内外温差小,风压是主要动力

b冬季:

室内外温差大,热压作用往往强于风压,造成底层房间热负荷偏大。

因此冬季冷风渗透往往不可忽略。

47、风压作用产生的空气渗透的工程计算方法:

缝隙法、换气次数法

48、冷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的范围时,在单位时间内从室内除去的热量。

组成:

包括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两部分。

如果把潜热负荷表示为单位时间内排除的水分,则又可称作湿负荷。

49、热负荷定义: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在一定要求的范围时,在单位时间内向室内加入的热量。

50、负荷与得热的关系

(1)潜热得热、渗透空气得热:

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

(2)通过围护结构导热、通过玻璃窗日射得热、室内显热源散热

a对流得热部分立刻成为瞬时冷负荷

b辐射得热部分先传到各内表面,再以对流形式进入空气成为瞬时冷负荷,因此负荷与得热在时间上存在延迟。

(3)冷负荷与得热有关,但不一定相等

51、负荷的大小与热量去除或补充方式的关系:

a常规的送风方式空调需要去除的是进入到空气中的得热量。

b冷辐射板空调需要去除的热量除了进入到空气中的得热量外,还包括部分贮存在热表面上的得热量。

52、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辐射板空调的负荷比送风空调负荷大还是小?

分析:

以夏季为例,外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降低——导致室外向室内传热增加

室内表面(家具、墙面)温度降低——空调系统需要带走的热量增加

结论:

在维持相同的室内温度的情况下,一般辐射板空调的负荷偏大。

53、决定得热与冷负荷的关系的因素

(1)空调形式

送风:

负荷=对流部分

辐射:

负荷=对流部分+辐射部分

(2)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3)房间的构造(角系数)

(4)热源特性:

对流与辐射的比例是多少?

注意:

辐射的存在是延迟和衰减的根源!

54、常用的负荷求解法

a稳态算法:

不考虑建筑蓄热,负荷预测值偏大

b动态算法,积分变换求解微分方程

两种基于积分变换的负荷计算法:

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不同:

对边界条件进行傅立叶级数分解:

谐波反应法;

对边界条件进行时间序列离散:

反应系数法

c计算机模拟软件

55、辐射式空调系统的显热负荷表达式

结论:

因此无论送风空调还是辐射空调,在室内空气温度维持恒定的条件下,房间的显热冷负荷均等于热源、渗透风、透光围护结构三项显热得热加上通过非透光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显热量.

56、稳态计算法定义:

不考虑建筑物以前时刻传热的影响,只采用室内外瞬时温差或平均温差,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传热面积的积,求负荷值。

特点:

简单,可手工计算;

采用瞬时室外温度时,未考虑围护结构的蓄热性能,计算结果偏大

应用条件:

蓄热小的轻型简易围护结构;

室内外温差平均值远远大于室内外温度的波动值

57、人体的基本生理要求维持体温基本恒定

58、热平衡方程

M-W-C-R-E-S=0

59、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组成:

a显热交换:

对流散热、辐射散热

b潜热交换:

皮肤散湿:

出汗蒸发、皮肤湿扩散;

呼吸散湿。

60、平均辐射温度定义:

一个假想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61、服装的热阻Icl

一般指服装本身的显热热阻

clo(代谢率的单位met:

1met

=58.2W/m2即成年男子静坐时的代谢率。

服装热阻的影响因素

⑴运动时:

人运动时由于人体与空气之间存在相对流速,会降低服装的热阻。

⑵坐姿热阻:

椅子给人增加0.15clo以下热阻⑶湿润服装热阻:

62、环境温度和活动强度对人体散热、散湿量的影响

a全热(代谢率、发热量):

主要决定于肌肉活动强度,受其它因素影响在应用上可以忽略。

肌肉活动强度对代谢率起决定性的影响

b显热:

受环境温度影响,随温度上升而减少。

c潜热(散湿):

受环境温度影响,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63、皮肤湿润度(皮肤实际蒸发散热量与在同一环境中皮肤完全湿润而可能产生的最大蒸发散热量之比,相当于湿皮肤表面积占人体皮肤表面积的比例)

64、体温调节方式

a散热调节方式:

血管扩张,增加血流,提高表皮温度;

出汗

b御寒调节方式:

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降低表皮温度;

通过冷颤增加代谢率

65、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前部主要促进散热来降温,后部促进产热抵御寒冷。

66、热感觉定义:

人对周围环境“冷”“热”的主观描述。

“中性”的定义:

不冷不热,人用于体温调节消耗的能量最小。

67、热感觉的影响因素:

冷热刺激的存在;

刺激的延续时间;

人体原有的状态

68、热舒适定义:

主观感觉满意的热环境为热舒适环境

69、热舒适与热感觉的关系

舒适产生于不适的消除过程中。

“舒适”比“中性”更主观。

71、影响热舒适的物理参数因素

a空气湿度:

皮肤湿润度增高——皮肤黏着性增加——不适b垂直温差

c吹风感:

气流的速度、温度和人自身的热状态都会影响吹风的感觉

d辐射不均匀性

72、热舒适方程前提条件

a人体处于热平衡b皮肤平均温度具有与舒适相适应的水平c人体具有最适当的排汗率

73预测不满意百分比PPD是通过概率分析确定某热环境条件下人群不满意的百分数

73、PMV指标适用范围

a只适用于接近热舒适的状态,因为采用的tsk和Ersw是接近热中性条件下的皮肤温度和出汗量——在偏离热中性的条件下PMV的预测值与人体的真实感受偏差比较大。

b由于PMV取决于人体热负荷——PMV只适用于稳态热环境的热舒适评价。

74、有效温度ET定义:

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数值。

它在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75、新有效温度ET*定义:

通过对身着0.6clo服装、静坐在流速0.15m/s空气中的人进行热舒适实验,并采用相对湿度50%的空气温度作为与其冷热感相同环境的等效温度而得出的。

即同样服装和活动的人,在某环境中的冷热感与在相对湿度为50%空气环境中的冷热感相同,则此环境的ET*就是后者的空气干球温度。

76、标准有效温度SET*定义:

身着标准热阻服装的人,相对湿度为50%,空气静止不动,空气温度等于平均辐射温度的等温环境下,若与他在实际环境和实际服装热阻条件下的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相同,则必将具有相同的热损失,则该温度就是上述实际环境的SET*。

77、过渡活动状态热舒适指标

相对热指标RWI:

针对较热环境

热损失率HDR:

针对较冷环境

78、在具有热失调危险的、远偏离热舒适区的状态下:

典型指标

高温环境:

热应力指数(适用于热环境),WBGT(适用于室外炎热环境,考虑了室外炎热条件下太阳辐射的影响,广泛用于评价户外作业热环境)

低温环境:

风冷却指数(适用于寒冷环境)

80、激发-效能的关系

激发决定了工作效能

81、环境温度-激发的关系

昏昏欲睡的环境?

82、效能与温度关系曲线

T0为最小激发温度,接近、略高于热中性温度。

当人们从事复杂困难的工作时,希望环境温度接近最小激发温度;

当人们从事简单枯燥的工作时,环境温度适当偏离最小激发温度能够获得更高的劳动效率。

简单工作复杂工作

83、室内空气质量产生的原因

a强调节能导致的建筑密闭性增强和新风量减少b新型合成材料在现代建筑中大量应用c散发有害气体的电器产品的大量使用d传统集中空调系统的固有缺点以及系统设计和运行管理的不合理e厨房和卫生间气流组织不合理f室外空气污染

84、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的危害

a危害居住者健康:

病态建筑综合症、建筑关联病、多种化学污染物过敏症

b降低劳动效率

85、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

良好IAQ是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浓度指标,并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¾

¾

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结合。

86、室内污染物的种类

化学污染:

CO2;

有害燃烧产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甲醛;

氨;

烟草烟雾;

臭氧;

物理污染:

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

氡;

生物污染(病毒、细菌、尘螨)

87、室内空气污染途径

室外来源:

燃料的燃烧、交通工具、工业企业、城市垃圾等造成的:

NOx、SOx、H2S,悬浮颗粒物、烟雾等,地层放射性污染,被污染的水

室内来源:

生产工艺工程;

人员活动;

设计或管理不良的空调系统;

化学品污染

人体生物污染

88、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

方法1:

暴露水平评价——客观评价

包括两方面:

对人体暴露进行定性评价和对进入机体的有害物剂量进行定量评价

方法2:

主观问卷调查——主观评价

主要靠嗅觉

89、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的三种方法

a源头治理:

消除室内污染源;

减小室内污染物散发强度;

污染源附近局部排风

b通新风量稀释和合理组织气流:

保证足够的新风量或通风换气量,稀释和排除室内气态污染物。

这也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基本方法

c空气净化:

空气过滤;

吸附方法;

紫外灯杀菌;

臭氧消毒灭菌;

光催化净化法;

等离子放电催化;

利用植物净化空气

90、新风量的确定方法:

a以室内CO2容许浓度为标准的必要通风量

b以O2为标准的必要通风量

c以消除臭气为标准的必要通风量

d满足室内空气品质国家标准的必要换气量

91、通风的定义:

指把建筑物室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或净化后排至室外,再把新鲜的空气补充进来,从而保持室内的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92、气流组织的定义

广义:

一定的送风口形式和送风参数所带来的室内气流分布

93、室内空气环境的基本要求

保证室内人员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保证室内人员的热舒适

保证室内污染物浓度不超标

94、常见的营造方法: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95、自然通风定义:

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

a不消耗动力或消耗很少的动力、节能b可用充足的新鲜空气保证室内的空气品质c受建筑设计和气候条件限制,难以控制

96、自然通风驱动力:

压差(热压,风压)

97、热压:

取决于室内外空气温差所致的空气容重差和进出气口的高度差。

98、余压:

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

99、中和面:

内外压差为零,作为压力基准面。

101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

建筑物迎风面,气流受阻,部分动压转化为静压,静压升高,风压为正;

建筑物的侧面和背面产生局部涡流,静压降低,风压为负。

室外扰流引起的建筑周围压力分布的不同,形成的开口处压差称为风压。

102、机械通风定义:

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

a可控制性强。

可通过调整风口、风量等控制室内气流分布b需要消耗能源c初投资和运行费都比较高

103、机械通风气流组织形式:

混合通风;

置换通风;

个性化送风

一.1.建筑的功能:

2.建筑物必须满足的要求:

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3.学习《建筑环境学》的任务:

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

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

二、太阳1..影响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因素:

赤纬、时角、地理纬度2、落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量由三部分组成:

所谓太阳总辐射照度一般仅包括前两部分。

3、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度的因素:

(1)地球上的法向表面太阳直射辐射照度IN=I0Pmm=1/sinb

(2)大气透明度P(3)大气层质量m(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度取决于:

大气透明度及大气层质量4.太阳高度角越高,紫外线及可见光成分越多;

红外线则相反。

三、风1、风的主要成因:

地表增温不同——大气压力差——风2、分类:

大气环流和地方风:

3.

(1)大气环流原因:

2)地方风:

由于地表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引起的。

b、山谷风的成因:

白天靠近山坡表面的空气较同等高度的自由大气所受的热量多,热气上升,空气流向在白天为沿山坡向上在夜间此过程相反,风向则沿山坡向下。

四、室外气温1、影响地面附近空气温度的因素:

(1)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起着决定作用。

(2)地面的覆盖物:

(3)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空气流动。

2.逆温层

(1)影响:

污染物不易扩散

(2)原因:

夜间长波辐射;

附近有较低温的海风吹来;

过度逆温层。

3.有效天空温度影响因素:

(1)云量。

云量多,Tsky高。

(2)水蒸汽量。

水蒸汽量多高,Tsky高。

(3)海拔。

海拔高,Tsky低(4)空气温度、地表温度等

五:

地温1、地温变化规律:

(1)地表温度的变化取决于太阳辐射和对天空的长波辐射,可看作周期性的温度波动;

(2)温度波在向地层深处传递时,有衰减和延迟。

2、分布规律:

1)1.5m之前,需要考虑地温日变化;

2)恒温层(深层,一般大于15m),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可忽略,但受地热影响3)1.5m到恒温层(浅层),日变化和地热影响可忽略

六:

湿度:

1.相对湿度日变化趋势与气温日变化趋势相反。

2最热月的绝对湿度最大,最冷月的绝对湿度最小

七.城市微气候1、城市微气候的特点:

(1)风场与远郊不同,风向改变,风速较低

(2)温度较高,热岛现象(3)云量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辐射照度小。

2.不当小区风场的危害:

冬季造成热负荷增加;

夏季自然通风不良;

污染物和室外热量不易散发;

出现旋风,导致垃圾积聚;

室外高风速影响人员行动、热舒适。

3.研究风场的方法:

风洞实验;

CFD数值模拟

八、城市热岛的成因:

1)自然条件:

a.下垫面的的影响:

b.风速:

城市风速小,不利于散热c.云量:

市区云量大,大气透明度低,夜间地面长波辐射散热小,夜间市郊温差比白天大2)人为影响:

九、日照与建筑物的配置1.影响因素:

a.纬度:

决定太阳高度角和日射强度;

b.建筑布局:

十.气候分区:

1.5个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1)主要指标:

累年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

(2)辅助指标:

累年日平均气温≤5℃和≥25℃的天数(3)划分五个区:

严寒(最冷月平均气温≤-10℃,日平均气温≤5℃的天数≥145天)、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10~0℃,日平均气温≤5℃的天数为90~145天)、夏热冬冷(最冷月平均气温0~10℃,最热月平均气温25~30℃,日平均气温≤5℃的天数为0~90天,日平均气温≥25℃的天数为49~110天)、夏热冬暖(最冷月平均气温>

10℃,最热月平均气温25~29℃,日平均气温≥25℃的天数为100~200天)、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0~13℃,最热月平均气温18~25℃,日平均气温≤5℃的天数为0~90天)2.7个建筑气候区划分区

(1)主要指标:

累年一月和七月的平均气温,七月平均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