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技巧文档格式.docx
《历史课堂教学技巧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课堂教学技巧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备课的方法、过程和步骤
1、了解社会形势与环境
当代社会,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
所以知识单一的教师如何面对正在全面发展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社会,充实自己,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知识储备。
使所讲授的历史知识能为学生分析、解释社会现象服务。
2、研究课程标准
课标是备课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的指导文件。
只有研究并熟悉课标,才能把握教材,统观全局,抓纲带目,才能了解各项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地位和作用。
3、解读超越教材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
教师不是教材的传声筒,而要钻进教材,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
还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抛弃唯教材是教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已经滞后的内容,即使吸收鲜活的素材,融于自己的教学中。
4、研究学生的方式、方法和要求
要了解学生的主要特征:
(1)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
(2)学生的知识基础。
(3)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技能基础。
(4)要根据学生所在的班级情况备课。
(5)要对自身所在的教师团队进行充分研究。
5、制定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教学目的”不同。
教学任务是教师要完成的教学工作;
教学目的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提出的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标准。
前两者是针对教师的工作,后者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尤其定位与后者,所以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方面是突出了学生在教学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关注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6、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策略是备课高层次的内容,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钻研教材只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了解学生只是解决“对谁教”的问题,要真正上好课还要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即教学方法的问题,这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甚至整个教学的成败。
选择教学策略就是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划分课时、考虑教学目的、贯彻教学原则、选用适当课型、安排教学步骤与方法、准备教具、板书设计、计划每个环节所雪用的时间等等。
7、教学流程安排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流程的和连拍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
课前准备、倒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新课,每个环节如何衔接,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既是教学设计的难点所在,更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集中体现。
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的探究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8、教学测量的设计要求
练习题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的知识讲授结束后,要靠练习来巩固与提高,因此练习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遵循①目的性原则,练习题要从既定的教学目标出发,为巩固所学的教学内容服务;
②整体性原则,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出发,不能把练习当成课堂教学的“补丁”;
③层次性原则,练习要有梯度,一般分为三个梯度:
简单带有模仿性的题目(全体学生,知识的内化、熟化);
带有综合性、灵活性的题目(知识的同化过程);
思考性、创造性的题目(知识的强化、优化过程)。
五、教案的构成要素和编写格式
1、教案的基本要求
(1)项目力求规范
教案的项目①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②教材分析:
A、新旧教材的变化比较及认识;
B本节课在章节中的地位;
C教学重、难点;
D重、难点突破的设计;
E新的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的选择①教学媒体的选择;
②教学过程:
A、倒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B、学生作业的设计;
C板书的设计。
③相关资料的附录④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2)教案的整体要和谐
教案的整体要体现内容扼要、格式鲜明、层次分明、文字精炼、书写清楚、方法可行。
(3)教案的形式要灵活
由于教材和学科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程的类型不同,教案没有固定统一的、完美无缺的“标准模式”,教案不能墨守成规、强求统一。
形式有提纲式、剧本式、简明式、图表式。
(4)教案的运用是关键
既要发挥教案的指导作用,又要随机应变,不能被教案束缚手脚。
六、备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对课堂的头尾、结构、过程、板书、问题的设计上在“优化”“创新”上下功夫。
第二、要处理好教师的“已知”和学生的“未知”的关系;
知识、能力与人格培养的关系;
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第三、要注意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集中备课与课前备课的关系。
第四、克服以我为中心、显示自己的问题、克服以自己的兴趣为中心的问题;
克服关注个别优等生的问题。
第二讲课堂导入技能
导入是指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从非学习状态逐渐进入到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参与教学的程度及其学习的效果,都与教师的导入有很大关系,所以一堂课的成功与否,首先要看课堂导入是否精彩。
一、导入的功能与要求
(一)导入的功能
1、集中、定向功能
学生在课间休息时会进行不同的游戏或放松活动,无法在上课初始阶段对教学活动给予应有的足够的注意,因此教师在教授新课前,通过精彩的导入引起学生注意,唤起他们对新的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2、促进认知衔接的功能
导入环节需要教师运用各种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再现给学生,使学生在重温旧知识的同时,更快、更好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3、交流信息、精神互动的功能
一方面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中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所表现出的积极、得体、气质、情感、态度等,会给学生传递出强大的信息冲击波,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二)导入的原则与要求
1、原则:
第一、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一定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语。
第二、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导语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必要补充,要遵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违背科学性的导入,尽管非常热闹,但不足取。
第三、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
要顾及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以及认知、理解能力,使学生容易接受。
第四、符合不同课型的需要。
新课,要注意温故而知新、架桥铺路,前后照应、承上启下。
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
2、基本要求
第一、趣味性。
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二、新颖性。
越新颖、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导语,效果越好。
第三、启发性。
富于启发性的岛屿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
第四、艺术性。
艺术性的语言及其学生思维的浪花,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导语设计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但不能为生动而生动,也要注意不能千篇一律。
第五、简约性。
导入的时间一般在3分钟以内,时间过长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
二、导入的类型
1、复习法。
即通过复习旧课或缘由知识对新课进行教学导入的方法。
2、设问法。
就是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或疑问,在学生尝试回答之后引出教学内容的方法,或是不需要学生回答,教师自己总结后倒入新课的方法。
3、兴趣法。
教师的导语要简明,要有趣味,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找准切入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势进入新课的学习。
4、故事法。
结合学生特点,把优美的语言同精彩的故事相结合,充分挖掘教材,增加故事的精彩性。
5、诗词法。
要在数以万计的中外诗词中找到既能符合教学实际,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诗词,勾起学生儿时的记忆,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6、歌曲导入法。
歌曲导入法新颖、生动,容易激发学生的激情,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
注意在歌曲表演后,如何提出有效的问题倒入新课,不能为了过于渲染气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主题。
7、影视资料导入法。
把影视作品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内容和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历史。
8、节日导入法。
利用一些有特殊意义的节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导入,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素材能够体现全球史观。
9、对联、成语、典故导入法。
这些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脍炙人口,通俗易懂,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将课外知识和课内知识相结合,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轻松学习。
第三讲历史课堂语言技能
一、历史教学语言的要求与功能
(一)历史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1、要有历史特色。
要注意语言应该准确反映时代特色,不恰当的比喻、武断的臆想都会有损历史的真实性。
如把“赋税”说成是“交公粮”,把中日甲午战争前的西方侵略者说成“帝国主义者”等。
2、语言要生动。
历史教学语言要通俗、形象、幽默,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将晦涩的书面语言换成口头语言来表述历史知识,这样才会表达的自然、流畅、清楚,尤其是古代史中的古文字、词等,尽量白话化,使其通俗易懂。
3、语言变化要适当。
要注意语言的准确、音量的高低、节奏的快慢、语调及语速的变化。
4、面部表情要配合。
信息的全部效果=7%的语调+38%的言词+55%的面部表情。
所以,教师情感色彩及面部表情的变化也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5、心理节奏要考虑。
学校一般的历史课安排在上午第四节或第五节,学生不免精神疲惫,如果不进行相应的调整,学生不是昏昏欲睡,就是分心走神。
(二)历史教学语言艺术的功能
1、易于学生理解。
历史教师只有掌握并运用好语言艺术,才能使课堂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才能使艰难的知识和理论明白透彻。
2、易于调动学生。
历史教师只有掌握并运用好语言艺术,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与学有机结合。
历史教师只有掌握并运用好语言艺术,才能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合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感受语言美。
历史教师只有掌握并运用好语言艺术,才能充分发挥鲜明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学习语言产生积极影响。
(三)历史教学语言中的“常见病”
1、口语表达中的毛病。
有的教师在讲课时,经常夹杂一些口头禅,例如“这个”、“啊”、“嗯”、“是不是”、“然后呢”、“那么”、“好不好”等,显得教学语言不简练不利索。
2、课堂语言不准确。
主要是读音、用词、历史特色等。
历史名词必须注意准确读音,如龟兹、吐蕃、单于、阿房宫等等。
在用词上要准确,如发明和发现的含义不同。
历史特色上,有的人将中国和西欧的君主的权利都称为“皇权”,西欧只有国王,应该称“王权”;
例如明朝以前没有太监的叫法,只称宦官。
3、历史课堂语言的表达艺术掌握不当。
语速太快,表达不清楚,语言太过晦涩,语调太高太低等,都不利于课堂教学。
二、历史课堂讲授的类型
(一)复述。
就是在理解和熟读历史课文的基础上将历史知识的内容简要地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不是背诵课文,是按一定的要求对历史知识的选择和概括。
主要有详细复述、扩展性复述和简要复述三种形式。
可采用提纲式复述、板书式复述、看图式复述、填空式复述。
(二)叙述。
就是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对历史知识进行重构,使其具体地展现在面前。
要注意第一叙述是创设“历史”情境;
第二叙述要有趣味性;
第三叙述必须符合历史真实性。
(三)描述。
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历史细节具体逼真地“重现”、“复活”,帮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把握历史特点,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系历史。
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历史的科学性,不能绘声绘色地描述一段子虚乌有的历史。
二是严格的目的性,不能把野史、传说应用到描述中。
三是抓住历史的特点。
要生动、活泼、要有顺序,不能东拉西扯。
四是要注意取舍,要选取最有代表性、最生动的细节,服务于教学。
(四)概述。
是指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条理清楚地说明历史的各个方面。
(五)讲解。
就是教师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的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以一定的解释与说明。
第四讲历史课堂提问技能
一、历史课堂提问中常见的问题
(一)有效提问偏少
1、问题的不实际性。
教师提问的问题设计要以学生为本,遵循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2、问题的低水平性。
这种问题无法达到加深学生对问题理解的目的。
如“某个历史时间发生的时间”,“这种历史现象好不好”等等。
3、问题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充分准备。
先问什么,再问什么,要有目的、有技巧,层层递进,由简到繁地设计问题。
如果盲目发问,让学生无所适从,达不到提问启发的目的
(二)提问方式不当的主要表现
1、提问对象的片面性。
提问要照顾到全体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启迪。
2、提问方式带有惩罚性。
教师看见个别学生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往往借提问来进行惩治,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形成僵局,教师如果再用语言冷嘲热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课堂提问的作用
集中定向
反馈调查
交流沟通
发展思维
(四)课堂提问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
趣味性原则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1、直接提问式。
采用这种提问方式的问题一般难度较低,多为客观史实性问题,或是科学的主观性总结,适用于基础薄弱的学生。
2、兴趣启发式。
学习热情低迷是历史课堂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因而兴趣的启发是进行深层次教学的前提,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暗示性阐述,层层递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旧启新法。
又称“导入法”,用语讲授新知识前。
4、情境启示法。
用形象的语言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联想,其实对问题的理解。
初中学生对这种提问的兴趣很大,记忆也很深刻。
5、设疑置难法。
是指针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疑惑的知识点,故意设问,制造悬念,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6、讨论式。
讨论式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教学交流最民主的方法。
7、比较式。
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发现历史时间的异同点,从而找出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达到真正认识和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目的。
分为纵向和横向比较。
8、阶梯式。
教师将所要展示的内容设计为环环相扣,前后连贯,形同“阶梯”的问题组,让学生登上阶梯去寻根探底,直至问题完全解决。
9、评价式。
这种方式主要用在对历史人物和一些重要历史问题的评价和评论上,最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10、综合式。
对一些历史现象进行对比提问,不仅需要基础知识的记忆,还要分析、对比、归纳、综合的能力,会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问题的针对性也要强。
三、历史课堂提问设计要求
1、遵循历史课堂问题设计的优化原则
(1)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明确。
问题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灯塔”,任何问题设计的航船都不能偏离这座“灯塔”。
问题设计要关注教学重难点,避免本末倒置的问题,避免低水平、无效的问题,逼民太偏太难的问题。
(2)问题设计要新颖,激发学生兴趣。
(3)问题设计要适度,考虑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
不要以难道学生为目的。
2、掌握历史课堂问题设计的定点策略
(1)要在学生熟知的知识点中挖掘新问题。
(2)在新旧知识的关联点上舌吻。
(3)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易混淆点上设问。
3、历史课堂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注意提问的数量
(2)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要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第五讲历史课堂组织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未完成教学任务,采取一系列组织管理和调节控制措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并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和教学秩序。
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行为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
一、课堂组织技能的作用
1、组织课堂管理,激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
2、促使教学多样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现教学个别化,保护和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4、进行课堂管理,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5、提高教学效率,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课堂组织教学阶段分类
1、预备阶段的课堂组织。
预备铃响后要求教师站在门口,如果教室里吵闹不休,教师可在门外走动,给学生以“暗示”或“提醒”;
上课铃响后,教师还未安静下来,教师不要急于讲课,可以站在讲台上,用目光注视“浮动者”,待安静下来。
2、起始课阶段的课堂组织。
主要是考勤、检查作业、复习提问、阐明本节课的目的任务等,要求教师上课精神饱满,语言清晰、流畅。
3、新课授课阶段的课堂组织。
这是最重要的环节。
要尽量使用多种方法交替教学,如讲解、提问、板书、背诵、复述等,使学生不感到疲劳,激起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4、总结阶段的课堂组织。
要善始善终,一般不要拖堂,不耽误学生的课间休息。
三、课堂组织技能的使用技巧
1、变化吸引。
课堂中适当的变换节奏或者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产生明显的刺激对比效应。
一般停顿不宜过长,3秒为宜。
2、提问点拨。
提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点拨会激励学生的学习。
3、暗示纠正。
教师应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学生,使其情绪爱,愉快的投入学习。
4、竞赛刺激。
以调动学生能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课堂组织技能训练
1、历史课堂环节的组织
(1)设计教学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2)设计教学活动。
课堂的演进层次;
教学的主题层次;
每层的过渡承接;
师生的活动内容。
(3)设计教学时间。
一般为开课3分钟,中间30—32分钟,结束7—5分钟,做到开课时间不宜过长,重点部分应有保证,学生活动不走过场,课堂教学紧凑有序。
师生所用时间的当,各类学生时间得当。
2、加强课堂调控
主要有:
教法调控、激趣调控、语言调控、情绪调控、反馈调控、机智调控
3、关注学生生成
创设情境,酝酿生成
参与互动,促进生成
开拓视野,鼓励生成
引导总结,升华生成
4、活动训练
案例分析
个案讨论
角色扮演
交流评阅
第六讲历史课堂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指教师在一个教学内容结束或课堂教学任务终了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训练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对所学新课知识和学科能力进行系统强化,使之稳固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行为的技能。
一、结束技能的功能
1、条理化、系统化
2、巩固强化功能
3、激趣开智功能
4、教学过渡功能
5、及时反馈功能
二、结束技能的类型
1、教师概括式
这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总结方式。
(1)整理知识,构建结构,把握联系
(2)提炼结论
(3)图示法
(4)升华认识
(5)比较法
(6)新课铺垫
2、学生参与式
这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总结方式。
(1)答对式。
师生问答的方式进行总结
(2)讨论式。
(3)巩固练习法。
补充提纲,填空联系
第七讲历史课堂板书技能
板书,是教师上课时咋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符号以传递教学信息、教书育人的一种言语活动方式,又称教学书面语言。
一、板书的格式
1、提纲式板书。
是最常见的一种格式,适用范围最广几乎所有学科都可以使用。
这类板书以讲授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为线索,以不同的序号按教学内容本身的层次含义标示出相应的语句,从而以此体现教学信息的结构关系。
特点是层次分明,内容系统,便于学生提纲掣领地掌握知识。
2、重点式板书。
是将教材内容中最关键的历史知识加以概括、归纳、列成条文,按一定的顺序板书。
3、图示式板书。
以图形、图像、图表和箭头等作为符号形式,简明扼要地提示历史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特征。
可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较强的直观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想象力。
4、表格式板书。
具有鲜明的直观性,能化繁为简,对较为复杂的历史现象,通过演绎、归纳,进行对比、分析、综合,使之变得脉络分明,焦点集中,有助于观察、思维和记忆。
5、并列比较式板书。
借助比较法,使板书取得鲜明的直观效果。
6、纵横联系板书。
利用历史史实的纵横联系,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二、板书的造型
1、对称型。
又有单轴对称、双轴对称、综合对称、字数对称、字距对称、外框对称
2、偏正型。
又有张翼型、雁行型、阶梯型、自由型。
三、板位的安排
1、充分利用
2、布局合理
3、主次分明
第八讲历史课堂评价技能
历史教学评价主要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
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
诊断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