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苏州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服务贸易简介
服务贸易(InternationalServiceTrade)是指服务的输入和输出的一种贸易方式。
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服务出口或服务输出,购买他人服务的一方称为服务进口或服务输入。
服务贸易作为货物贸易的辅助项目是二战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崭露头角,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随着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多边贸易的谈判重点也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
2.1.1服务贸易的方式及特点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通过四种提供方式被定义:
过境服务(CrossBorderSupply),即从一成员方境内向另一成员方境内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
境外消费(ConsumptionAbroad),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消费者在另一成员方境内接受服务;
商业存在(CommercialPresence),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到另一成员方境内建立经营企业或专业机构提供服务;
自然人流动(MovementofPersonnel),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个人到另一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
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形式,服务贸易具有其鲜明特点:
第一,服务贸易是一种无形贸易,具有不可触摸性、不可储存性和不易运输性,因而导致服务出口方式多样化;
第二,服务贸易的生产与消费往往同时发生,所以服务的生产和出口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讲也就是服务的进口和消费过程;
第三,服务贸易的对象主要是智力,如专利、版权、法律和会计等,且贸易过程中通常不涉及服务所有权的转让,仅与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有关;
第四,服务贸易更多地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服务机构的跨国设置,都与资本、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密切相关;
第五,服务贸易的统计数据一般只在各国的国际收支表中显示,而在各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没有显示;
第六,对服务贸易的监控不能通过海关监督和征收海关关税的方式进行,而只能通过国家立法和制定行政法规来达到目的。
2.2比较优势理论
关于服务贸易的研究,最早的是比较优势理论。
从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服务贸易更关注竞争优势。
这主要是因为服务贸易是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而人力资本比其他要素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迈克尔.波特认为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
在国际分工的原则下,一国总是努力利用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并逐步获得竞争优势,所以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s,RCA)是美国经济学家Bela.Balassa于1976年提出的一个具有较高经济学价值的竞争力测度指标,它可用来衡量一国(地区)某类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该类产品出口量的比重;
将其用于服务贸易,则反映一国(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量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量的比重,表明一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其公式为:
RCA=(Xij/Yi)/(Xwj/Yw),其中Xij表示I国(地区)j类产品出口额;
Yi表示I国(地区)全部产品出口额,即包括商品出口额与服务贸易出口额;
Xwi表示世界j类产品出口额;
Yw表示全世界产品出口额。
在服务贸易中,Xij则为I国(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
Xwj为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其他符号的含义不变。
这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该产业的相对优势。
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地区)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如果RCA介于2.5-1.25之间,表明该国(地区)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如果RCA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该国(地区)服务贸易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
倘若RCA<0.8,则表明该国(地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弱。
2.3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
从全球来看,服务贸易已占贸易总量的1/5,服务业跨国投资也已接近全球跨国投资的2/3。
2001年至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不含政府服务)从719亿美元增加到3624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4%提高到4.6%,2010年达1702亿美元,从世界第12位上升到第4位;
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从2.6%提高到5.5%,2010年达1922亿美元,从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3位。
但中国服务出口占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周柳军表示,中国未来将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到2015年,信息服务、金融、文化等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将超过45%。
中国未来五年将建设若干服务外包基地,扩大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稳步开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
预计服务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超过11%。
在“第二届中国服务贸易大会”上,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亚历杭德罗.哈拉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服务业所经受的冲击远远小于商品贸易。
尽管金融业、交通业和旅游业在危机初期受到了较大影响,但其余服务业在各国国内经济以及国际服务贸易当中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经验证明,在经济低迷的时期,服务业的恢复要比其他行业迅速,而服务业的复苏将带来生产力的提高。
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维诺德.托马斯的观点是,服务贸易恢复快于货物贸易,主要是因为服务贸易对货币流动性的要求较小、较少依赖于外部资金,服务贸易领域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也要少于货物贸易领域。
因此,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此外,服务贸易也是经济发展多样化的重要推动力,能促使各经济体的经济模式更加灵活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贸发会议副秘书长佩特科.德拉加诺夫指出,服务贸易对调整经济结构作用很大,服务贸易为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提供了通道,它使得发展中经济体能够从全球技术研发中获益,知识和技术的转移将帮助这些经济体发展通信、零售、银行业以及IT行业。
在提高生活质量人们方面,服务业在很多方面比传统工具具有更多的优势和竞争力。
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3.苏州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3.1苏州现代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2011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超过44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2.6%,旅游总收入1191亿元,增长17%,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80亿元,增长25%。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02亿元,增长24.4%,其中,服务业投资2600亿元,增长27.2%,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超过57%。
3.2苏州服务业及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2011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达4,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3%。
2010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28.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79亿元,比上年增长4.1%;
第二产业增加值525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第三产业增加值38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7:
56.9:
41.4。
3.3苏州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交通物流和城乡客运较快发展。
全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99亿元,其中公路建设投资71.6亿元,港口建设投资21.6亿元。
全市完成公路、水运客运量4.53亿人次,客运周转量196.45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5.1%和17.0%;
完成货运量1.34亿吨,货物周转量123.74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8.0%和19.9%。
现代物流规模显著提升。
苏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3.3亿吨,比上年增长33.5%;
集装箱运量364.4万标箱,比上年增长34.1%。
金融存贷款均衡增长。
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金融机构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均衡适度增长,有效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4225.49亿元和10831.6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774.96亿元和1799.34亿元。
在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3621.33亿元,中长期贷款6221.03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646.7亿元和1242.3亿元。
证券机构继续增加。
全市共有证券营业部60家,2011年新增12家。
全市证券交易开户总数111万户。
证券机构托管市值总额1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2%。
全年股票、权证、基金成交金额17944亿元,比上年增长0.8%。
保险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整体市场运行稳健。
全市新增保险机构5家,年末全市共有保险机构56家。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93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2011年,苏州市进一步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服务外包企业不断增加。
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苏州市完成接包合同额和离岸执行额分别为35.7亿美元和20.13亿美元,增长57.4%和58.6%。
2011年底,苏州市服务外包企业达1718家,其中通过CMM/CMMI3级以上国际认证的企业86家。
以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研发环节转移为特征的世界经济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在高速发展,服务外包产业面临难得发展机遇。
3.4苏州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苏州服务贸易是在我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与我国整个国际服务贸易面临同样的问题:
起步晚,发展虽然较快,但总体水平落后,国际竞争力不强。
苏州服务贸易发展存在以下不足:
1.发展速度快,但整体水平低下,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化进程缓慢。
2.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江苏服务贸易行业结构中,所占份额较大的是商业、旅游和运输,依赖的是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对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地位重视不够,市场份额较小。
目前中国仅能提供40多种服务,苏州就更少了,其中大部分为传统的消费性服务,如旅游业、商业、餐饮业等,生产性服务还不发达,许多种类的服务尚难以提供,尤其在一些资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产业上。
从总体上看,苏州服务业的基本特征是:
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企业居主导地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所占比重低。
3.国际市场占有率低。
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是:
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即国际市场占有率。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2010年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排名第4位,国际市场占有率为4.6%。
江苏省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就更低了。
除了旅游业和运输业等具有相对竞争力的产业,其他行业如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信息等知识和资本密集型服务的出口份额更是微乎其微。
4.服务贸易人才短缺。
现代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之争,谁拥有了现代科技人才,谁就有取胜的资本。
由于服务贸易涉及的大多是软技术,服务质量的好坏和人员家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相比物质生产行业,人力资源更具有重要性。
服务贸易人才的短缺是当前制约苏州市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外语、计算机基础好,掌握某项专门技术、经营学、工商管理知识及熟悉国际贸易惯例的高素质人才。
5.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竞争力有待提高。
服务贸易的发展基于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基础竞争力包括要素资源环境竞争力和产业关联度,是城市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的基础和保证,如果基础竞争力不强或没有优势,那么城市的服务业整体竞争力的发展将受到阻碍。
2008年,苏州市服务业的基础竞争力的优势不突出,尤其和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比,显得更为落后。
在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排名中,苏州在商务服务方面未进入前10位。
这反映出苏州在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或者说存在现实条件的制约。
4制约苏州服务贸易长效发展的因素
苏州服务业和国际服务贸易所呈现的不足,既有部分属于服务业和服务业贸易自身发展过程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4.1经济因素
苏州服务业落后制约了服务贸易发展,尽管苏州服务贸易相对增长较快,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份额在不断扩大。
但苏州服务业落后直接导致服务出口缺乏竞争力,从而造成苏州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于货物贸易。
苏州服务业落后是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等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必然导致较低水平的服务需求。
相对于国民收入水平而言,苏州服务业产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低。
发达国家城市的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60%,美国城市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了72%,有些发展中国家城市的比重也达到了64%(巴西),而同年苏州的这一比重只有33.2%,2010年也只达到41.4%。
4.2政治性因素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由此确立的政策,导致服务业许多领域处于国家垄断、政府管制的状态。
许多行业过分依赖政府投入,成了政府全额或部分资助下的社会事业单位,而一些有就业需求的服务领域,一方面政府无力兴办,另一方面社会力量想办却不让办。
服务业所有制结构与投资结构不合理。
由于体制、策的原因,苏州市的一些重要服务行业所有制结构与投资主体仍以国有和集体为主,外资和民间资本等多元经济成分的参与度不高,服务业的开放程度相对滞后,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比较突出。
苏州市服务业企业法人的实收资本中,国有资本占34.2%;
集体资本占17.8%。
所有制结构的单一,造成服务业部门资源流入的不足,要素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弱化了竞争机制在行业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制约了企业经营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3客观性因素
服务业从业人员存在结构性问题。
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
第一,服务业从业人员总量偏低。
第二,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制约着服务业层次的提升。
苏州市在现代物流业、融保险业、讯信息技术服务业、理咨询业、会展业、商务服务业中人才资源缺口形成行业发展的最大制约;
第三,每年新增劳动力的流向显示制造业的市场发展机遇要优于服务业。
苏州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的途径更多的是依赖迅速扩张的第二产业,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趋缓。
最终消费率偏低影响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发达国家城市的消费率平均保持在75%以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消费率达83.7%、加拿大为79.5%、本为70%,同期我国的消费率在50%左右,而苏州市仅为34.2%,与国内外发达城市相比,苏州市目前的消费率偏低,对本地服务业以及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都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偏低。
5.加快苏州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措施
5.1深化服务业体制改革,提高服务业市场化水平
市场化程度不高是目前苏州服务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提高市场化水平的关键在于:
(1)重塑服务市场主体。
由于产权的高度公有化,使目前服务业的经营主体呈单一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强。
因此应大力推动产权制度改革,促使公有产权逐步从竞争性服务领域退出,重构多元有效的竞争主体。
当前,除了少数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或不宜市场化的特殊服务业(如事关国家安全的光纤通讯业等)仍应由政府控制外,对于其它竞争性服务行业,政府要通过拍卖、股份制等产权交易形式积极吸纳包括个体民营资本、法人资本和外资在内多种资本形态,形成多元化服务企业市场主体竞争的格局。
(2)完善服务市场体系。
有效的市场竞争离不开完善的市场环境。
要逐步消除当前不利于服务市场的价格信号和竞争机制发挥效能的各种体制制度性壁垒;
制定相关市场监管制度,整治当前存在的少数服务企业违规竞争、恶性竞争等行为,保障市场秩序,构筑公平的服务市场环境。
5.2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苏州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苏州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不高,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苏州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
为此,苏州应着力发展以下领域:
一是物流服务贸易,以区域物流为重点,以国际物流和市域物流为重要补充,以公路运输为主体,兼顾水运、铁路、航空等其它运输方式,加快构建与苏州区域经济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把苏州建成苏锡常都市圈的物流枢纽城市,江苏与浙江等南方省市物流交换的枢纽城市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辅助物流枢纽城市。
二是工程承包与建筑服务贸易。
增加附加值较高的总承包项目比例,以工程承包与建筑服务带动设计、咨询、劳务、机电设备等出口。
同时,以机电等设备出口带动制造业、服务业重点领域总集成、总承包形式的服务贸易发展,进一步增强苏州工程承包与建筑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三是旅游服务贸易。
推进旅游市场建设,提升整体旅游发展环境。
优化旅游产品体系,提升旅游产品质量。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市旅游品牌价值。
以休闲度假和高端商务旅游为重点,着力打造“文化苏州、精致生活”旅游品牌和“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城市形象,努力把苏州建成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规模和效益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四是科技服务贸易。
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贸易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展以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科技咨询、检测认证、技术贸易、知识产权服务等为重点的科技服务贸易。
加强先进技术进口,大力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开拓技术出口市场,把成熟和实用的技术推向国际市场;
继续大力发展软件及相关信息服务出口。
五是文化服务贸易。
以构建综合服务平台为手段,以市场化运作为方式,大力支持、培育和发展重点文化出口企业。
大力推进长三角区域文化出口协作,加快发展影视传媒、印刷出版、动漫游戏、演艺娱乐等服务贸易。
六是发展会展服务贸易。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会展设施优势,发挥电博会、太湖文化论坛永久坛址的品牌效应,积极承接各类国际展会、专业展会以及各类国际会议,打造一批集产品展示、商务采购、专业论坛、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会展业发展平台。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苏州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促使服务贸易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
5.3加速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
现代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之争,谁拥有了现代科技人才,谁就有取胜的资本。
服务贸易人才的短缺是当前制约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外语、计算机基础好,掌握某项专门技术、经营学、工商管理知识及熟悉国际贸易惯例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请进来和派出去的做法,举办研讨班、脱产进修班、短训班、出国进修和提倡自学等方式来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同时应转变旧有的人才选择、使用和培训机制,建立新型的人才晋升选拔机制,既挖掘内部潜力,又能吸引外部人才,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
5.4积极开拓国际服务市场,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依据美国经济学家Bela.Balassa的竞争力测度指标RCA,一国(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越大,其国际竞争力就越大。
所以在苏州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应增加服务出口,增强国际开拓能力,提高苏州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苏州服务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进而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
强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意识,在战略上高度认识发展、开拓国际服务市场的重要性,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加快苏州经济与国际接轨,拓展服务业市场空间,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加快进入服务贸易高端领域的步伐。
5.5整合行业资源优势,为服务贸易拓展海外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构筑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新平台。
苏州服务业、服务贸易的发展,必须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刨新求变,着力建立现代市场组织形式,引进现代交易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放松产业进入管制,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体系。
一是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快对内对外开放;
二是要消除体制性障碍,加快建立优化资源配置的竞争机制;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引导资金使用方式。
5.6充分发挥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优势。
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尤其在服务贸易发展的初期,政府行为的有效介入是必要的,它可以起到保护新生、促进成长、形成优势的重要作用。
要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政府必须担负起相应的重要责任。
1、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及服务业发展战略,引导服务业发展。
2、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引导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3、加强对服务业的组织领导,把服务业摆到与农业、工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形式,与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组织之间建立联系,紧密合作,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6.结束语
以上资料引用和分析有利于认识苏州服务贸易的现状,从技术层面到现实层面,从国内联系国外,了解苏州服务的特点和不足,找到苏州服务贸易不足的一些原因,从而能使苏州服务贸易在十二五之际为苏州经济发展迸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活力,为苏州转变成为国际服务贸易大国提供一些使用可行的办法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