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先导力促辽宁工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7692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 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先导力促辽宁工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6章 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先导力促辽宁工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6章 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先导力促辽宁工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6章 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先导力促辽宁工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6章 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先导力促辽宁工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章 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先导力促辽宁工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6章 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先导力促辽宁工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 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先导力促辽宁工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章 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先导力促辽宁工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348.17

3001.69

3147.86

3390.3

4249.5

采掘业和原

材料工业

总产值

283.53

582.71

1415.27

1537.49

1637.4

2226.9

构成(%)

39.65%

43.22%

47.15%

48.84%

48.30%

52.4%

加工工业

总产值

220.73

366.27

869.61

953.29

1058.1

1226.0

30.87%

27.17%

28.97%

30.28%

31.21%

28.85%

注:

1.根据《辽宁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2.表列中的加工工业是重工业中所属行业(下同)。

表1显示,1985年我省工业中,加工度为30.87%,5年之后即1990年,反而下降到27.13%,1995年略有回升,上升到28.97%,2000年又略有下降,为28.85%。

这一组数据说明,经过三个五年计划时期调整,我省工业虽然规模迅速扩张,实力有很大提高,但工业化深化程度几乎没有向前推进,仍然停留在工业化初级阶段。

而经济发展较快的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市,经过十几年的结构调整,工业加工度都有了明显提高。

(见表6-2)

辽宁与部分省市工业结构情况对比

表6-2      单位:

辽宁

采掘和原材料工业

加工工业

上海

40.2%

37.0%

29.97%

20.14%

20.58%

21.39%

加工工业

59.5%

63.0%

41.78%

36.93%

40.77%

39.71%

广东

14.83%

13.13%

10.64%

9.90%

9.29%

8.98%

19.28%

17.78%

27.96%

28.47%

31.88%

36.28%

浙江

19.06%

14.40%

17.34%

16.54%

19.63%

17.66%

27.06%

24.18%

25.79%

26.54%

29.69%

30.99%

根据各省市经济统计年鉴数据整理。

数据显示,广东工业加工度1985年为19.28%,2000年达到36.28%,十几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

浙江1985年为27.06%,2000年达到30.99%%,也提高了近4个点;

江苏1990年为27.10%,2000年达到34.79%,提高了7个多点。

上海的情况有点特殊,它本来的加工度已经较高,1985年为将近60%,后来建设了宝钢,总体看加工度有所降低,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上,为39.71%,比辽宁还高近11个点。

辽宁与沿海发展较快的几个省市工业加工度的一低几高,反映在地区竞争力上,就是辽宁处在被动境地。

经济效益也远远低于它们。

1998年是我省工业加工度最高的年份,我们选取这年末体现效益指标的数据对我省与沿海几省市作如下比较。

这年末,我省工业固定资产总计为2994.0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却为-10.68亿元(其中采掘业0.54、原材料工业-16.99、加工工业5.77亿元)。

而广东、浙江、江苏工业固定资产总计分别为3425.15亿元、1291.70亿元和2487.08亿元,实现利润分别是142.83亿元、198.31亿元和87.34亿元。

由于辽宁工业加工度低,产品质量和档次上不去。

“大路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在交换中得到的市场回报也少,效益自然就不会高。

当然,1998年存在一些不可比因素,那一年正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困难时期,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突破,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还在高峰期。

剔除这些因素,我省工业的整体效益水平也远远不及上述省市。

从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东盟诸国推进工业化的历史经验看,提高工业加工度是提升地区竞争力基础。

而提高加工度的基本措施就是加快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

在这里,投资结构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分析我省在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投资结构,可以看出我们对装备业的发展缺乏投资倾斜政策的支撑(见表6-3)。

辽宁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及构成情况

表6-3    单位:

全省基建投资总额

56.15

105.97

324.34

438.07

421.7

451.37

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

投资额

18.42

45.07

117.08

52.28

51.95

53.05

32.8%

42.53%

34.50%

11.93%

12.32%

11.75%

加工工业

6.95

20.02

20.11

29.06

22.53

31.94

12.38%

18.89%

6.20%

6.63%

5.34%

7.08%

全省技改投资总额

42.99

68.38

216.95

259.80

260.93

283.44

29.11

114.28

130.95

113.51

136.37

42.57%

52.76%

50.40%

43.50%

48.11%

25.84

22.06

39.55

44.45

53.15

37.79%

10.17

15.22%

17.03%

18.75%

根据《辽宁省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

表中显示,1985年,我省基建投资中,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投资分别占32.8%和12.36%,对材料工业的投资比对加工工业的投资多一倍还多。

1990年,这一比例分别为42.53%和18.39%,1995年则是34.50%和6.20%,2000年分别为11.75%和7.08%。

总的趋势是对材料工业的投资远远高于加工业,有的年份(1995年)甚至达到6:

1的差距。

而在技术改造投资方面,1990年两者的比重分别为42.57%和37.79%,对材料工业的投资仍然高于加工业,这种趋势在以后历年的投资甚至更加扩大。

两者比重1995年为52.76%和10.17%,2000年为48.11%和18.75%。

加工业获得的投资一直偏小。

这种投资结构延续十五年的结果,在跨入新世纪时已经充分显现。

它造成了我省装备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疲态,也制约了其他制造业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归根结底是延误了工业化的进程,长期在工业化初中期阶段徘徊。

据统计,目前我国石化装备的80%,轿车工业装备的70%,数控机床、机械、大型工程机械等高技术设备的70%被进口产品占领,大量装备业产品进口,挤压国内市场,导致国内装备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原来就具有一定优势的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为生存而挣扎,开工率很低。

以至许多企业倒闭,工人下岗,这种严重情况,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现在到了大力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时候了,我们应当抓住新世纪初一、二十年的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期,以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为先导,缩短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持续期,尽快转向工业化后期发展,为全省经济在更高层次上的跨越式发展夯实基础。

2.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加快辽宁工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地区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十五规划提出经济工作要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这是适应入世和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要求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诚然,经济结构调整是经常性的任务,但主线的提法,是有特指内容的。

鉴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有产业基础,为在入世后提升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围绕我国经济在国际分工中的准确定位确定产业调整的急迫任务。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要求,我国目前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方向,仍然是加快推进工业化。

而各国工业化的经验证明,其主旋律就是以提升装备制造业为主线,尽管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战略任务。

因此,“十五”期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说到底是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尽快使之升级换代,以适应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尽管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结构调整的主线,但并不意味着各地面临相同的任务。

各地产业基础不同,结构调整的任务肯定有所区别。

我省曾经是全国先行工业化的地区,产业基础以重化工业为主,工业化指数较高,面临着发展组装工业以完成工业化的最后任务。

因此,我省必须抓住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历史机遇,重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资源,建立加快发展的新机制,抢先达到产业升级的新高度,为全国的产业升级再做新的历史性贡献。

装备制造业是指资本品的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投资类产品的行业总称。

按我国现行统计口径划分,装备制造业分为以下八大类:

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在工业化过程中,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工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工业经济结构合理化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意义上说,工业经济结构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作用,是通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体现出来的,工业生产工具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直接决定着工业的技术结构,决定着工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并进而影响工业产品的质量和结构。

同时,生产工业生产工具的装备制造业的重大革新,还会引起工业生产劳动组织形式结构的变化。

从国际经验看,当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向高加工度转变和以加工组装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工业的快速增长始终围绕着加工组装制造业这一主线展开。

以日本为列,1960—1973年,加工组装制造业的增长指数高达612%;

1973—1990年,加工组装制造业的增长指数为183%。

日本战后几十年的发展都是以发展装备制造业为主线的,才使得日本的经济发展为世界瞩目,立于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借鉴国外成功国家之经验,要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必须建立在稳固先进的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之上。

这是由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功能决定的。

首先,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度较高、需求弹性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较强。

装备工业不仅可以拉动机械加工业,还拉动材料、电子和机械零配件等加工配套行业。

我省装备工业的发展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装备工业还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现代化设备,从农业生产的机械到国防使用的武器装备,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装备工业。

因此,装备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我省整体竞争力。

我省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装备制造业的稳定增长是支撑和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支柱。

加强发展装备工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业现代化,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

从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感应系数与带动系数可以观察到这一点。

带动系数是某个部门增加单位最终产出需要各个部门都增加的总产出,与各部门都增加单位最终产出需要它们平均增加总水平的对比关系。

该系数用来反映国民经济各行业对整个经济的带动作用。

说明该部门增加单位最终产出时,能够带动其他各部门更快的发展,该系数越大说明该行业带动性越强,该部门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部门。

带动系数D的计算公式如⑴式所示:

=

⑴⑵

式中,

为列昂节夫系数,表示每生产一个单位的部门的最终产品,需要

部门生产的总产量。

从计算结果看出,辽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带动系数几乎都大于1,说明装备制造业对其它行业的拉动作用较大。

在结构调整应当加快发展,才能使整个工业结构得到优化。

感应系数是各个部门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出要求某个部门提供的总产出,与各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出需要各部门增加总产出的平均数的对比关系。

该系数用来反映国民经济各行业对其它除自身以外行业的制约作用。

感应系数大的部门应该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才不致成为其它行业发展的瓶颈。

也就是说,国民经济发展对它的依赖性较大。

感应系数G的计算公式为⑵式所示。

从辽宁的情况来看(见表6-4),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金属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感应系数大于1,这些行业的发展将为其它工业部门的发展创造条件,应当先行加快发展。

从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情况看,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带动系数为1.31,感应系数为0.69。

说明辽宁整个装备制造业对其它行业发展,既有拉动作用,也有制约作用。

发展装备制造业确实事关全局。

辽宁装备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的影响

表6-4

行业

带动系数

感应系数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1.83

3.25

金属制造业

1.73

2.67

专用设备制造业

1.6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8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1.36

0.96

普通机械制造业

1.25

0.81

电气机械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1.14

0.78

0.97

0.69

根据《辽宁经济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

第二,装备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物化的基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

装备制造业是科学技术物化的基础,任何“新经济”、高新技术,诸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发展必须依托于一个载体,必须由先进的制造手段来生产。

尤其有些装备工业本身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如大型计算机及其配件制造、航天航空器制造,电信设备制造等等,本身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也对其它制造业发挥着关键影响,国家提出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就证明了这一点。

装备制造业的这一特性决定了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落脚到装备制造业的技术保证能力。

装备制造业为各行业提供现代化设备,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现代化,离不开装备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装备工业的发展水平反映着国家在科学技术、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造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特别是一些技术难度大、成套性强、需跨行业配合制造的重大技术装备能力,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实力。

谁抓住了装备制造业,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抢得先机。

世界工业强国无一不是装备制造业强国。

我省要成为经济大省和经济强省,重新找回“共和国装备部”的地位,必须依托50多年建设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我省装备制造业基础加快发展,才能争得抢先发展的比较优势。

第三,先行发展装备制造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装备制造业不能满足国内技术进步需要,使新增设备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大,尤其是新增大型成套设备大部分依靠进口,就是明证。

据统计,1990—1998年我国设备购置费约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1%—26%,其中国外设备购置费占65%--67%。

如此巨大的市场容量,为我们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只要我们在技术上、规模上把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好,我们就有能力与国际装备制造业分享这块巨大的奶酪。

第四,发展装备制造业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企改革中的下岗职工和新增劳动力需要再就业,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从全国看,制造业对就业增长贡献率是最高的。

1999年装备制造业领域从业人员1366.25万人,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的23.6%。

沈阳机床等8大装备制造业企业全部开工,就可多创造16万个就业岗位;

而围绕骨干企业配套的众多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还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可以说,装备制造业,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筹码。

二、把装备制造业发展成先导产业,辽宁既有巨大优势,又存在若干制约因素

把装备制造业发展成先导产业,必须依托现有产业基础。

清醒地把握现有产业的巨大优势,科学地分析制约因素,是我们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的前提。

看到优势,可以增强信心,找准瓶颈,可以明确努力方向。

1.把装备制造业发展成先导产业,辽宁优势巨大,潜力无限

重化工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是辽宁工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在我省装备工业有较强的比较优势,有良好的人才储备和雄厚的产业基础。

2000年,国家科技部正式确定沈阳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试点城市”,在全国树起了沈阳乃“中国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旗帜,为沈阳乃至辽宁的装备制造业的再次崛起提供了有利契机。

(1)辽宁装备工业在总量上实力超群。

2001年底,我省装备工业生产企业有1852户,占全省工业企业(下同)的31.7%;

从业人员73.8万人,占28.3%;

资产合计为1895.5亿元,占23.3%;

工业总产值为1186.3亿元,占26.5%;

实现工业增加值293.3亿元,占23.3%;

实现利税109亿元,占27%。

(见表6-5)

2001年辽宁装备制造业实力情况

表6-5

名称

指标值

装备制造业

所占比重(%)

全省工业

规模以上企业数(户)

5847

1852.0

31.7

从业人员(万人)

261

73.8

28.3

工业总产值(亿元)

4480

1186.3

26.5

工业增加值(亿元)

1257

293.3

23.3

总资产(亿元)

8377

1895.5

22.6

利税(亿元)

402

109.0

27.0

根据有关数据整理。

从以上资料不难看出辽宁装备工业实力超群,企业遍布于省内14个市,分属机械、冶金、电子、交通、铁路、城建、石化、轻工、纺织、煤炭和军工各系统。

(2)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作支撑。

在计划体制时期,辽宁借助国家支持,就建立了一批作为全国行业排头兵的重点装备制造业企业。

沈阳机床厂、沈阳变压器厂、沈阳鼓风机厂、沈阳水泵厂、沈阳气体压缩机厂、大连机床厂、大连重型机器厂、瓦房店轴承厂等,都是享誉全国的响当当知名企业。

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这些企业最早进入市场,率先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了经营机制,重新焕发了活力。

在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的今天,这些企业又在国际合作中领跑,闯出一条开拓国际市场的新路,在与国外对手较量中得到强身健骨。

(3)开发研制出一批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水平领先、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好产品。

在装备工业178个小类产品中,以1998年产销值评价,辽宁居全国前六位的有58类,占178小类的32.6%。

这些年,我省的装备制造业企业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已经开发出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好产品。

以沈阳为例,其生产的77种主要装备产品中有44种在技术水平方面居国内首位。

在输变电行业中,“风力发电机”、“组合变压器”均占国内市场份额的50%以上;

石化行业的“4m80系列氢气压缩机”、“4m50系列压缩机”、“离心压缩机”、“石化装置用泵”等产品均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以上;

机床行业“tk6511大型数控铣镗床”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

冶矿装备中的“水泥成套装备”占100%。

目前,我省装备制造业产品在全国居第一位的有冷冻设备、风动工具等7类;

居第二位的有机床、石油设备等9类。

沈阳机床厂开发的五坐标机床在上海磁悬浮工程国际竞标中一举中标,大连机床厂开发的五轴联动机床,打破了欧美国家对我国的技术限制。

(4)有较强的大型设备的成套能力。

我省装备制造业在大型设备成套能力方面,堪称国内第一,无人可以替代。

大型石化设备可以成套85%,冶金设备可以成套80%,汽车发动机生产线可以成套100%,水泥生产线可以完整成套生产。

辽宁的矿山设备制造业、石化及其他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环境保护机械制造业、计算机及燃气轮机制造业都位居前列。

不仅规模大、基础厚,有一批全国同行业的排头企业和驰名产品,而且具有重大技术装备成套的综合能力,在国内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辽宁装备制造业完全可以承揽90%以上的国内需要的大型设备。

(5)基本具有了开发高新技术和发展新兴产业的优势条件。

一批拥有开发设计机构的大中型企业,在人才、设备、经验等方面具备了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能力;

有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及训练有素的产业技术工人,这是研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人力资源;

全省有一批国家级的科研院所和具有科研开发能的大专院校,是促进装备工业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力量。

(6)辽宁已初步形成了开发式的引进高新技术产品的环境。

一是装备工业在不断扩大开放中发展技术、经济合作,造成了不断提高引进技术的水平和能力;

二是良好企业基础和设施也吸引一些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和企业来辽宁合资合作,生产高新技术产品;

三是辽宁相比全国而言,城市化水平高,以沈阳为中心的城市群各具特色。

大连、沈阳、营口、丹东等地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一批省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研园区,也为引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辽宁海岸线长,交通发达,省内有现代化的港口、机场、车站,省内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服务设施齐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