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60812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面对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这一近几年凸显的问题,了解其现状并分析其深层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方案,成为国家、银行和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甚至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本文主要对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进行讨论,并分别从政府、银行、高校和学生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文章提出了解决造成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问题及原因的措施和对策,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校大学生“借贷还贷难”问题,希望能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国家助学贷款的理论前提

1.1国家助学贷款的含义

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是相对于一般商业性贷款而言的,是指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的由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贴息,用于借款人本人或其直系亲属、法定被监护人在内高等学校就读全日制本、专科或研究生所需学杂费和生活费用的贷款,是一项以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为目的的福利性政策。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财政和高校共同给予银行一定风险补偿金,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

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

1.2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

1.2.1经济性

国家助学贷款的经济性是针对于银行而言的。

银行作为追求收益最大化的企业,他们在经营过程中势必会追求低风险和高收益。

作为贷款者,当前银行主要的放款对象仍然集中于表面风险较小的国有企业。

但实际上,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形式和管理模式常常导致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巨大风险。

面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压力,银行必须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控制风险,必须在更大程度上拓展业务。

实施助学贷款本身就是银行创新、拓展的业务之一。

目前,国家助学贷款由教育部牵头,银行竞标决定。

虽然助学贷款的所有放贷资金均由银行自己筹集,风险也由银行承担,但是随着征信系统的进一步完善,银行对贷款人的信用评级也日益科学化;

同时,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日益加大,在校困难生也日益增加,因此银行对此项业务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加上助学贷款利率与商业贷款利率一致,银行的盈利相当可观;

其次,政府对助学贷款给予极大的支持,除了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贴息之外还给予银行贷款总额15%的风险补偿,对助学贷款免利息收入营业税等,这些都表明助学贷款业务对银行而言存在极大的经济性。

1.2.2福利性

助学贷款的福利性是站在政府与学生的角度上分析的。

对政府而言,实施助学贷款是实现科教兴国、加速人才培养、为国家积累人才的一项政策。

与此同时,这项政策的受益者是一些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综合素质较强、就业前景好、预期收入高的人群。

他们的这些特点保证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所带来的人才培养以及人才积累的边际收益最大化,能够有力地保证未来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的加速进步。

而对于受益者而言,国家助学贷款设立专门的账户进行管理,国家对利息进行部分补贴,即贷款者在校期间所发生的利息由国家财政补贴,毕业前还清所贷款项不用支付任何利息。

毕业后开始计算利息,并在毕业后6年内还清即可。

这对于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当前福利水平。

据调查显示,有99%的人赞成助学贷款政策。

1.3国家助学贷款的功能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特别是使经济困难的优秀青年得以深造的重大决策;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利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进一步完善了高等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缓解了高校资助经费不足的矛盾;

帮助学生树立了自立自强观念,鞭策学生勤奋学习、努力上进,有力地推动了高等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改革;

为公民获得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提供了社会保障机制。

2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高校普遍实行了收费制度。

同时,为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更多人有机会上大学,加快人才培养,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也推出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目前,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指由中国工商银行等4家国有商业银行开办,国家财政贴息50%,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含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的助学贷款。

2.1国家助学贷款的沿革

自1999年起,我国高校普遍经历了一次扩招热潮。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底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06年:

中国社会形式分析与预测》,1999年~2004年期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增长了2.2倍。

为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199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了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实行)》,决定从1999年9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等八个城市进行国家助学贷款的试点工作,并于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行,这标志着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形成。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具体分为:

担保助学贷款、信用助学贷款、新信用助学贷款和改革完善这四个阶段(如表1所示)。

表1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历程表

Table1:

ThecourseofdevelopmentofChina'

sNationalStudentLoanForm

阶段

起止年月

主要特点

优势

劣势

1

担保贷款

1999.09~2000.01

必须有担保人

经济困难的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

苛刻的

担保制度

2

信用贷款

2000.02~2000.08

信用担保方式

终止不利条款

引发银行贷款风险

3

新信用贷款

2000.09~2004.05

调整试点范围、

期限及优惠政策

介绍人和见证人的确定更容易

贷款风险继续膨胀

4

改革完善

2004.06~至今

对助学贷款相关运行机制进行系统调整

国家助学贷款

工作逐步完善

贷款风险问题尚需深入解决

2.2国家助学贷款的规模

目前,在国家各相关院校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经初见成效。

全国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执行情况显示,2007年至2011年,我国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资助规模逐年扩大,资助金额逐年增长,基本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资助人数与金额数倍增长。

2007年至2011年,全国累计资助普通高校、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4亿人次,累计资助总金额3526.17亿元。

资助学生由2006年的2525.19万人次迅速增长至2011年的7874.08万人次,增长2.12倍。

资助金额由2006年的191.16亿元迅速增长至2011年的980.14亿元,增长4.13倍(如图1所示)。

图1:

2006—2011年全国资助学生数

Figure1:

The2006-2011subsidizethenumberofstudents

政府投入占主。

2007年至2011年,财政投入资助资金2431.71亿元,占五年全国累计资助总金额3526.17亿元的68.96%。

财政资金中,中央财政1305.98亿元,占财政资金比例53.71%;

地方财政1125.73亿元,占比46.29%。

财政投入资助资金由2006年的52.97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685.1亿元,增长11.93倍。

其中,中央财政投入增长19.19倍,地方财政投入增长7.82倍。

财政投入占当年资助总金额的比例由2006年的27.71%增长至2011年的69.9%。

其中,中央财政占比由2006年的10.02%增长至2011年的39.48%,地方财政占比由2006年的17.69%增长至2011年的30.42%(如图2所示)。

图2:

2006年资助资金来源分布2011年资助资金来源分布

Figure2:

The2006Fundingsourcedistributionandthe2011Fundingsourcedistribution

虽然资助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国家助学贷款离“应贷尽贷”还有差距;

同时在地区、学校类别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教育部2006年第16次新闻发布会公布的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底各项详细信息表明不同类别、不同地区的院校在贷款中所处的地位是不相同的,如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比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学生更易贷到款;

综合性大学、重点大学的学生比一般大学的学生容易贷到款(如表2所示)

表2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助学贷款相关排名

Table2:

studentloan-relatedrankingsinJune2004-June2006

排名序号

银行审批贷款合同金额(按省)

金额(亿元)

获得贷款的在校生数占在校生总数比例(按省)

比例(%)

银行审批贷款合同金额(按学校)

获得贷款的在校生数占在校生总数比例(按学校)

湖北

8.74

云南

22.19

吉林大学

1.98

中国石油大学#

30.18

山东

5.8

21.97

山东大学

1.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9.23

河南

5.69

贵州

20.88

武汉大学

1.37

东北师范大学

26.12

安徽

4.97

西藏

18.99

四川大学

1.15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24.23

5

江苏

4.79

青海

18.65

华中科技大学

1.14

华中农业大学

23.85

6

山西

4.3

14.56

武汉理工大学

1.08

兰州大学

23.34

7

辽宁

4.25

13.61

1.02

合肥工业大学

23.06

8

广东

3.96

上海

12.84

湖南大学

0.9597

江南大学

22.77

9

重庆

3.58

浙江

12.18

0.9113

22.63

10

3.31

福建

11.6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0.8975

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22.55

资料来源:

教育部2006年第16次新闻发布会#中国石油大学为华东区

3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助学贷款自1999年开始试点,2000年在全国推行以来,规模,范围不断扩大,贷款发放总额不断增加,解决了一大批来自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并成为高等学校教育资助体系中的主要方式,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国家助学贷款自实施以来,经历多次调整,其中2004年出台的政策被称为新政策,新政策从财政贴息方式、还款年限、经办银行的确定等八个方面对原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最为重要的是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通过设立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给予经办银行适当补偿;

2006年和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相继推出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办法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后,经过政府、银行、高校几年的共同努力,贷款金额和贷款人数迅速增加,进展比较顺利;

但同时,国家助学贷款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3.1额度偏低且方式单一

助学贷款的额度偏低且方式单一,还款期限短且还款方式不灵活。

教育部规定国家助学贷款的最高额度为高校学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而有些地区为减少银行贷款的风险,规定只贷学费且额度不超过6000元。

同时,按教育部规定,要求学生所借贷款必须在毕业后6年内还清,这种规定期限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相当困难的学生来讲显得太短。

从平均来看,我国高校的学费及住宿费、教材费等就在4500-6000元,再加上所需的生活费及其他生活必需支出,一般的总花费也应该在8000元左右。

因此,这种贷款额度的安排并不能够完全满足一些家庭经济特别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

同时,我国还规定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是学生毕业后6年内还清,即假如按每年最高贷款6000元计,四年内总共贷款2400元,学生在毕业后6年里每年需要还款4000元,再加上利息,大概在5000元以上,这对于目前的学生就业和工资水平而言是比较难以承受的。

3.2存在严重的效率损失

从1999年开始试点,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至今,国家助学贷款的办理工作经历了从最初的轰轰烈烈到目前的理性、审慎这样一个过程,尤其是在经历了自2007年金融危机至今,毕业生的还贷工作出现了各种问题,各经办银行惧贷心理加重,所以在具体办理过程中,银行对贷款对象的资格审查更加严格,宁肯少贷,不愿多贷。

同时,国家助学贷款单笔金额小,成本高,手续无法简化,涉及相关人员多,工作效率低。

另外,银行对大学生的信用程度期望值过低,尤其是对其毕业后四年内的还贷能力期望值更低,许多学生的贷款申请遭拒就不难理解了。

交易成本高,运行中存在着严重的效率损失。

从高校这一间接受益主体来看,也存在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

按规定,高校和财政需向经办银行支付一笔风险补偿金作为担保。

对高校来说这是一种不必要的额外负担,除时间价值损失外,还面临着由于学生违约而无法收回的或有风险。

此外,高校一般都设立专门的部门和组织专门人员来审查贫困学生的贷款申请,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并与经办银行沟通、反馈以及谈判等,其中的交易成本也是得不偿失的。

3.3贷款对象鉴别较困难

由于我国把助学贷款的资助对象确定为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并且在确定过程中只能根据学生交回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同学们的民主评议会上表决的名单。

但实际上因高校学生的分布不平衡,收入水平、物价及地区差别存在较大差距,贫困生界定十分困难,因此这一直都困扰着高校做好助学贷款工作。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按照由地方民政部门开出的贫困证明作为贷款对象认定的主要依据,而由于地方乡政府、村委会出于对无直接利益关系考虑,存在把关不严的现象,使得贫困证明失真。

同时,由于现在高校面向全国招生,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因此对困难学生的认定不可能对每个同学都亲自到其家庭所在地做一个系统、全面的调查,虽然大部分同学确实是由于家庭困难才申请助学贷款,但是也不否认有个别同学是看到别的同学不需要任何的担保和抵押便能贷到钱,也想通过贷款买电脑、炒股票等用于非缴纳学费、住宿费的用途。

3.4贷款本息回收难度大

3.4.1催促偿还贷款本息难度大

当学生们通过国家助学贷款的形式顺利地完成学业进入社会之后,由于学生毕业后面临着维系生计和偿还贷款双重压力,再加上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因此学生本人也是力不从心,无力偿还本金和利息;

还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毕业后忙于生计,忘记按时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

也有些同学毕业后感觉自己已经完成了学业,学校已无力控制自己,再加上生活的压力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确有困难,因此便把偿还贷款抛在了脑后。

毕业后很多同学便与同学失去了联络,更换自己的联系方式后也没有及时地告知学校,当学校想提醒其还贷时也不能取得联系,这就更给贷款的学生毕业后的归还贷款增加了难度。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10万,今后若干年内,毕业生还将持续增加,每年都有数十万的增量,这对毕业生的就业来说,就业形势是越来越严峻,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一些大学生无法正常就业,或只能在低收入单位就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贷款学生的还贷能力。

3.4.2毕业生偿还能力不足

由于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许多大学生的就业和就业后的收入情况都不是很乐观,从而导致了贷款学生毕业后无力偿还贷款。

对本校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生活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借贷学生的工作去向及经济收入状况:

在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中,毕业后他们主要在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及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他们的工资水平大多集中在1000-2000元人民币之间,其中工资在1000-1500元之间的占36%,1500-2000元的占42%,工资在2000元以上的占15%,1000元以下的占7%。

这些数据说明地方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工资水平还是较低的。

个人开销情况:

借款学生工作收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般的日常生活开销、房租、通信、交际、娱乐等。

其中一般日常开销占全部工资的比例约为40%,房租支出大约占20%,通信、娱乐、交通费等占25%,剩余约15%左右。

从这些比例看出,食宿费用两项合计已达60%,这其中还没有考虑物价上涨及生活意外支出等情况,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这部分毕业生在每月的工资收入中除去开销已经没有太多的余额用于还款。

还款的态度:

在这部分毕业生中,有明确还款计划的毕业生约占85%,另有15%左右的毕业生还款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具体的还款计划。

在这部分人当中,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影响他们主动还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主观不愿意还款的,有诚信缺失的,也有客观原因如经济确实困难难以及时还款等(如图3所示)。

图3:

贷款学生情况分析图

Figure3:

TheChartofStudentLoanAnalysis

3.4.3学生违约风险依然较大

目前,由于我国助学贷款是一种低息的信用贷款,这种助学贷款在方便学生的时候却使银行增加了风险。

各经办的商业银行相当于是在没有任何保证的情况下将钱贷给仅以名誉担保的学生。

同时,因我国目前尚没有形成个人信用体系,因此在这种信用体系确实不完善的情况下,获贷学生容易出现逃避偿还的现象,加大了银行放贷过程中的风险。

此外,从我国学生的偿还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风险担心也不无道理。

从2005年开始,我国助学贷款已陆续进入了还款期,然而根据目前的偿还情况来看,已毕业学生的还款情况并不理想。

根据调查显示,各行进入还款期的毕业生中,有近50%的学生没有按时交纳应缴的国家助学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因此,贷款的偿还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国助学贷款继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4国家助学贷款操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4.1政府相关制度建设不配套

4.1.1基本制度不够完善

在目前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安排下助学贷款中获益各方的责权分配是不平衡的。

首先,作为助学贷款中受益最大的学生,由于无需提供任何担保和抵押,在风险分担机制中不承担任何的职责。

其次,作为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政府而言,是助学贷款的最大潜在受益者。

助学贷款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但其在助学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中的作用却十分有限,政府为助学贷款提供50%的利息补贴,同时承诺了对助学贷款贷坏账的核销。

从理论上而言,这样的制度设计极大地降低了助学贷款的风险,但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呆账、坏账并不是马上可以核销的,而要银行去追,追不回来要写书面报告,等待批准后才能核销,这样一来要等上好几年”。

由于缺乏核销的具体规定,政府对于助学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的有限作用大打折扣。

同时,全国范围的个人征信系统尚未建立,法制环境亟待改善。

助学贷款作为一种小额信用贷款,需要一个成熟、高效的法律环境相配合。

而在现阶段,由于人们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条款缺失、民事诉讼烦琐低效等,都会给信用贷款带来一定的风险。

另外,全国范围内的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由于技术手段滞后,人口众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