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与防治策略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5112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与防治策略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与防治策略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与防治策略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与防治策略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与防治策略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与防治策略分析Word格式.docx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与防治策略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与防治策略分析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问题与防治策略分析Word格式.docx

3.2.3建筑垃圾成分复杂,分类回收难度大8

3.2.4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周期长9

3.2.5建筑垃圾管理涉及的主体多,协调工作量大9

4、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优化策略分析9

4.1加强垃圾回收利用的科研工作9

4.2健全政策与法律制度的完善10

4.3制定且严格执行建筑垃圾数量排放的奖励或惩罚标准10

4.4制定建筑垃圾运输和初步分类的补贴标准10

5、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案例分析11

6、结语13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摘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这从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理论便可知晓。

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较为关键的便是城市垃圾的回收利用。

作为城市垃圾主要来源的建筑垃圾,它的回收再利用也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较为关键的一环。

因此,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已不可避免的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各种资源愈发紧缺的情况下,我国的建筑垃圾利用率低下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试图在分析我国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上,为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建议。

通过对我国现状的研究基础上,将一些较为先进的制度与技术应用于我国的发展进程中,争取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行情的特色道路。

关键词:

建筑垃圾;

回收再利用;

可持续发展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建筑垃圾是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之一,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也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较为关键的一环。

数目庞大的建筑垃圾本是一批能够合理利用的建筑材料,但是由于我国回收技术政策不健全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对大部分建筑垃圾采取露天堆放或是简单的填埋处理。

也因此占用了大量的征地,而未来解决这些建筑垃圾也将产生数目不小的费用。

再加上上世纪的建筑物本来就数目巨大,又即将面临大规模拆迁重建,未来几年,我国将产生数目极其惊人的建筑垃圾。

这些建筑垃圾的合理解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

已经产生的建筑垃圾,已经严重的污染了环境,也占用了大量的征地,除此之外还有数量更多的即将产生的建筑垃圾。

对于这些建筑来说,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不只是清洁了环境,也大幅度的减少了新材料的开采[2]。

这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是具有促进意义的。

但是逐年上升的垃圾产量标志着我国的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的不成熟,因此对于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急需提高,回收市场需要尽快建立,相应的政策急需健全,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紧迫,也是十分必要的。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国外起步较早,迄今为止,以美国加拿大德国为首的几个国家其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其效率也较高,相关的法律政策已经完善,其垃圾回收市场环境更是已经成型。

Scorpio根据对建筑垃圾的流通管理研究认为流通管理是最快和最有效的方式,但这个理论对建筑垃圾资源化、资源市场需要有更多的完善措施,也需要资源的交易环境是稳定的,所以此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

实现此理论要求也比较高,首先需要能够准确估算建筑垃圾的产量,其次,对资源化市场需要进行专业的前景分析。

接着需要准确计算循环处理过程的具体费用。

最后进行详细且准确的投资估算。

1.2.2国内研究现状

相反,对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在中国的理论基础起步较晚。

由于我国的回收利用制度尚不健全,市场也未稳固,因此我国的大部分研究仍处于政策机制的构建方面,相关技术和研究理论与发达国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但我国的相关理论发展较为迅速,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深度研究,期间也有不少学者提供了较为成熟的理论。

朱连波(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指出,引入竞争机制,建设废弃物回收市场,同时形成一定的市场价格可以有效促进建筑垃圾回收企业的良好发展,并提出施工企业和建筑废物回收公司进行采取合作机制的建议。

这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尤其是合作机制的研究,不但可以让垃圾处理企业获得经济收入,施工企业也能因此享受垃圾处理的效益,可以有效的促进循环经济的运行[5]。

秦月波系统的对建筑垃圾的垃圾成分、分类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指出了建筑垃圾资源化难以提升的三方面原因,一是建筑设计,二是建筑施工,三是建筑拆除。

同时也对我国相关的制度措施、法律机制提出了一定的参考意见。

并从三方面给出了建议,一是源头管理,二是资源化处理,三是信息公开,并对此三个建议进行了深入研究[6]。

唐沛,杨平通过对建筑垃圾的现状研究,预测了中国未来10年建筑垃圾的发展趋势,在总结了国外建筑垃圾的处理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道路,即走产业化的道路,并提出了若干意见[7]。

2、建筑垃圾相关基本概念介绍

2.1建筑垃圾的定义

从广义方面来说,依据国家颁发的部分法律文件,再结合部分专业人士的意见以及建筑垃圾本身的特性,本文对建筑垃圾进行了如下定义:

建筑垃圾是指建筑物在施工拆除或是改造重建的过程中所产出的多余的固体废弃物。

从狭义方面来说,部分专业人士认为应当按照建筑垃圾的直接来源进行定义,即认为建筑垃圾就是拆除的建筑物多余出来的工程材料。

拆除的建筑垃圾是所有比例中占据份额最多的,如此认为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本文所探讨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问题中所指的建筑垃圾应为该狭义定义,即旧建筑拆除垃圾和建筑施工垃圾。

2.2建筑垃圾的组成分类

建筑垃圾按施工活动的性质可分为三类:

建筑施工垃圾,建筑拆除垃圾,装修垃圾。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针对产量相对较大的建筑施工垃圾和建筑拆除垃圾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图表如下:

表1建筑垃圾成分

建筑垃圾成分

所占比例(%)

施工

拆除

混凝土

54.11

14.82

石块、碎石

11.73

23.68

泥土、灰尘

11.89

30.65

6.33

5.31

沥青

1.72

0.15

竹、木屑

7.43

1.85

金属

3.41

4.41

沙子

1.47

1.79

玻璃

0.22

0.57

其他

1.69

4.17

合计

100

数据来源:

2018年建筑垃圾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3、建筑垃圾的为何与回收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建筑垃圾产生的危害

3.1.1对土地的污染

未做任何处理或者处理过于简单的建筑垃圾在露天堆放以后,会逐渐发生自然分解发酵作用,污染附近土壤,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土壤结构,无论是耕种用土还是工程用土都受到了严重限制。

在此同时也占用着国家大量的征地,甚至包括一些规划用地。

3.1.2对水域的污染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由于自然作用,淋雨发酵等一系列原因,会不断分泌有毒有害物质,比如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

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会第一时间污染地表水,且随着渗透作用污染地下水。

其渗透液水质成分极为复杂,处理起来也极为困难,花费不菲。

3.1.3对空气的污染

建筑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会发生自然分解作用,有机物部分分解,产生有害气体。

腐败了的垃圾散发刺鼻的腥臭,垃圾中的病菌粉尘随风飘散,对空气造成污染。

部分建筑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产生有毒的致癌物质,将对空气产生二次污染。

3.1.4破坏城市环境

建筑垃圾由于产量巨大,堆放的面积也较大,这对城市形象影响较大。

且工程建设过程中未能正确处理转移的建筑垃圾往往都是难以清理的城市卫生死角。

混有生活垃圾的建筑垃圾遇水更是脏水污物四溢,气味刺鼻,城市细菌的集中营。

3.2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回收再利用技术较为落后

与国外相比,在中国提高建筑垃圾处理水平低下,回收设备落后,没有相应的技术支持,没有新的工艺,这造成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无法进行回收利用。

且我国以现场作业为主,因此我国的建筑垃圾回收分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操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而技术员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了我国建筑垃圾的回收分类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3.2.2缺乏必要的市场法律体制

政策以及制度的不健全是导致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因素,政策制度的不健全直接造成了建设单位没有相应的提高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的意识和动力。

施工企业是为了盈利,在没有强制约束的情况下,当然优先选择方便自己盈利的办法处理建筑垃圾,而不是从国家和长远立场上考虑这些建筑垃圾[17]。

由此可知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健全对于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3.2.3建筑垃圾成分复杂,分类回收难度大

根据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对建筑垃圾成分的分析,不管是哪种主体结构,建筑垃圾都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混合物。

2017年建筑垃圾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图2施工建筑垃圾中各成分占比

建筑物本身构成的成分种类很多。

在施工或拆除建筑物的过程中,就造成建筑垃圾的成分复杂且混合在一起。

在目前的实际中,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难度大。

3.2.4建筑垃圾管理涉及的主体多,协调工作量大

拆迁企业,运输单位,回收利用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等。

这些都是参与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相关主体,我们也知道设计主体越多时间就越复杂。

如此多的主题就注定了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工作的繁琐性。

在回收过程中,各个主体之间必然会因为自身的利益与其他主体发生一定矛盾。

如果每个主体都坚持自身所持有的利益,那必然会对我们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流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干扰,甚至整个回收体系可能因为某个主体的原因发生脱节,导致整个流程的崩溃。

4、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优化策略分析

4.1加强垃圾回收利用的科研工作

在对回收技术加强研究的同时,逐步引进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如有必要可以适当引进一些基础设备,政府对于这个方面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只有技术和设备跟得上,行动上才不会拖后腿,将其先进的理论技术与我国的现状进行结合,建立拥有我国特色的建筑垃圾回收体系。

4.2健全政策与法律制度的完善

在健全相应法规政策和制度方面应当以“谁产生谁负责”为基本原则,应当做到对每个项目产生的建筑垃圾都能明确追究到第一责任人,谁生产谁负责,上文也提到,建议实施建筑垃圾保证金制度,对于未处理的大量建筑垃圾,相关单位有权利拒付垃圾保证金[20]。

这对于我国的建筑垃圾回收体系的建成具有重要意义,施工企业为了利益可以拒绝建筑垃圾的后续处理回收过程,那就从利益方面制止施工企业对于建筑垃圾不作为的态度,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4.3制定且严格执行建筑垃圾数量排放的奖励或惩罚标准

政府部门首先要分为拆迁和施工两种情况,收集建设单位采取减量化的措施及未采取任何措施时,按照每平米建筑面积,建筑垃圾产生的数量区间的数据。

然后研究建设单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能够减少建筑垃圾的数量以及大概需要投入的成本。

接着政府需要制定一个建筑垃圾的排放标准,如果施工工地超过这一标准,政府要惩罚,如果低于这一标准,给予奖励。

最后,政府制定了建筑垃圾的排放标准后,需要采取措施来保证建设单位实行。

4.4制定建筑垃圾运输和初步分类的补贴标准

任何企业的经营都是为了获取利润。

相对于其他方式,直接补贴也是企业最乐意接受的形式。

政府通过调研,计算出一个补贴标准,按照每吨建筑垃圾每公里补贴的金额对外发布,增加运输企业的积极性。

为了节约整个社会的消耗,鼓励建筑垃圾尽早分类。

5、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加强,城市新陈代谢的速度也日益加快。

一方面大量旧建筑的拆除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另外一方面新建筑的全面开工,造成建筑材料的短缺,价格日益攀升。

试想,如果能把建筑垃圾回收全面重点铺开,一方面解决了建筑垃圾污染环境的世纪难题,另外一方面又缓解了建筑材料短缺的市场困境。

带着这个问题,本文特意选取家附近的两个正在施工中的大型建筑项目,通过现场实际走访、项目施工情况公示等渠道做了相关了解。

以期在这两个项目里面找寻到有关答案。

昌平沙河高教园区,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首都教育事业发展,实施高效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措施。

沙河(罗顿商品房部分)作为沙河高教园区的重点配套设施,建设方案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高教园区教职工、以及周边居民的广泛关注。

根据该项目公示:

该项目建筑面积1228882.33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827696.89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77622.29平方米,办公建筑面积0.00平方米,其他建筑面积323563.15平方米,共分七期开发建设。

计划建设周期长达16年。

建筑面积大、时间跨度长是这个项目的两个显著特点。

由此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以及堆放建筑垃圾产生的征地,持续影响着环境。

根据估算,该项目整体预计产生建筑垃圾50000吨到75000吨。

建筑垃圾主要由混凝土、砂浆、渣土、碎石等废料组成,按照75000吨建筑垃圾折算,该项目预计产生建筑垃圾情况如下:

表3罗顿商品房建筑垃圾成分

施工产生垃圾(吨)

40582

8798

8918

4748

1290

5573

2556

1102

165

1268

75000

根据现场观察到的情况,建筑垃圾随意、未有效归类堆放问题严重。

而在此期间,这些建筑垃圾将持续不断的危害环境,同时也极大的造成资源浪费。

于此同时,另外一个项目昌平沙河2019年“留白增绿”项目之一的“昌平区沙河镇白各庄村城市休闲公园建设工程”却因为短缺建筑材料而处于实际停工的状态。

建设地点位于昌平区沙河镇白各庄村的城市休闲公园的建设项目,总建设面积约19.37万平方米。

建设内容包括:

土方工程、绿化工程、庭院工程、建筑工程(仅包含建筑物结构部分)、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

其中土方工程:

堆筑土山丘60509.95立方米,绿化换土22763立方米。

庭院工程:

填埋沙坑、塌陷5600立方米,车行透水砖道路4679平方米、人行透水砖道路13253平方米,混凝土平缘石17252米、混凝土立缘石1836米,沥青道路6881平方米,嵌草砖铺装720平方米、石材铺装1386平方米,木平台1551平方米,木质围树椅91米,矮墙座椅355米,水池143平方米,标识系统2套,休闲座椅87个,景架78米,八角亭1座,果皮箱74个,黄黑隔离柱16个,沙坑矮墙50米,铁艺围墙992米,木栏杆183米。

若我们将罗顿商品房项目建设中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加以回收利用,投入到白各庄村公园建设项目中,那么不但能解决公园建设材料短缺问题,还能减少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

罗顿商品房项目建设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可转化为公园项目建筑材料情况如下:

表4罗顿商品房可回收利用建筑垃圾明细

施工垃圾(吨)

定向利用(吨)回收率(%)

2136052.63%

319536.32%

593566.55%

-

85377.41%

3134341.79%

工程回填材料是建筑工程中消耗量最大的建材,将罗顿商品房项目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石块、碎石渣土等,按照一定流程进行碾碎筛分,按照一定的级配要求进行混合,完全可以替代回填土,利用在公园建设中的堆筑土山丘、填埋沙坑、塌陷等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如果将罗顿商品房项目产生建筑施工垃圾回收利用,那么累计转化建筑垃圾59400吨,转化为建筑材料31343立方米,同时也减少了因建筑垃圾处理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

6、结语

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水平较为低下,一般只是进行初步的回收和加工,且效率不高,这也导致了数量较大的不易回收的材料的浪费。

本文在对研究国内外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回收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了一定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也给出了一些有利的解决建议。

并对建筑垃圾大量产生的原因以及应用的途径进行了详细表述,也针对性的提出了一部分解决办法,希望借此对我国的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能够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秋义.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1.244-245

[2]JaillonL.,PoonC.S.,etal.QuantifyingthewastereductionpotentialofusingprefabricationinbuildingconstructioninHongKong[J].WasteManagement2009(29):

309-32

[3]CharlesKibert.SustainableConstruction:

GreenBuildingDesignandDelivery.2nded.[M].Hoboken:

JohnWilley&

Sons.2008.6—13.

[4]肖绪文,冯大阔等.我国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现状及建议[J].施工技术,2015,(10):

6-8.

[5]李聪,张欣.浅谈施工企业在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中的重要性[J].施工技术,2014,(S2):

534-537.

[6]刘玉建,金晓玲等.探讨芦山县灾后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途径[J].四川建筑,2014,(06):

245-247+249.

[7]张林琳.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J].现代妇女(下旬),2014,(06):

252.

[8]雷琼嫦.基于两型城市建设的建筑垃圾闭环物流系统研究[D].湘潭大学,2013.

[9]胡宏伟.建筑垃圾的回收与利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3,(15):

113-114.

[10]本报驻河南记者秦军舰《大河报》记者梁振挺.建筑垃圾制砖促进绿色城建[N].中国建材报,2013-03-04(008).

[11]杨德臣,闫兆斌等.长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中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方案研究[J].北方交通,2012,(12):

38-40.

[12]刘桦,雒新杰.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管理体系研究[J].建筑技术,2012,(04):

313-315.

[13]段荣生.低碳经济视野中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

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