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放线实施专项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44351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放线实施专项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测量放线实施专项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测量放线实施专项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测量放线实施专项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测量放线实施专项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放线实施专项方案Word下载.docx

《测量放线实施专项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放线实施专项方案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放线实施专项方案Word下载.docx

施工现场成立测量组,测量组由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测量工程师负责,同时配备测量员、司仪员、放线工等若干员。

各专业分包的施工测量工作由专业分包测量人员负责,并接受测量工程师的复核检查。

测量放线人员应对各专业图纸中的轴线关系、几何尺寸、高程等进行复核,并应及时了解与掌握有关工程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测量放线数据准确可靠。

测量人员均应经过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2、测量设备

名称

规格型号

精度

数量

用途

徕卡全站仪

TCR702

2″,有棱镜2㎜+2ppmD,无棱镜3㎜+2ppmD

2套

控制网接收;

坐标放样;

验线

GPS

HiPerPro

静态测量平面3㎜+0.5ppmD,高5㎜+0.5ppmD

2台

首级平面控制网测设;

投测点校验;

三维测量定位

徕卡经纬仪

J2

2″

角度测量;

次要轴线竖向传递

普通水准仪

DS3

3㎜/km

5台

标高控制

精密水准仪

DS1

1㎜/km

高程传递

DS05

0.5㎜/km

沉降观测

垂准仪

VISA

1/200000

内控制点竖向传递

徕卡小棱镜

常数:

-18

2只

特定条件下替代脚架棱镜

反射贴片

若干

弯管目镜

天顶观测、倾角观测

对讲机

5对

测量通讯

工程计算器

3个

测量数据处理

钢尺

50m

10把

短距离测量

吊锤

1Kg

10个

竖向垂直度检查

在施工测量及施工监测过程中,使用各类辅助设备,以保证观测精度,包括各类自行研制的辅助控制点转换装置、强制归心支架等。

各种测量仪器均按国家规定年检规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

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

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将及时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

3、对前期基准点的接受与校核

接受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基准点和水准点,建立现场测量控制网,对现有基准点与水准点进行必要的复核。

三、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测量控制原则:

“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精度到低精度,先控制后细部”。

首先在施工现场建立统一的施工平面控制网。

布网时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精度到低精度逐级加密。

测量控制网布网时,应覆盖所有施工区域,并重点突出主楼。

1、平面控制网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按测量网级别的高低及具体在本工程不同部位的应用,初步确定测量平面控制网共设置三级控制网,并应视周边环境及现场布置情况进行调整。

(1)首级测量控制网

在场地外开阔、通视条件好的地带构建首级测量控制网,由10个场外控制点组成,控制点应稳固、不受施工影响,在本工程建设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该控制网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静态技术观测,并辅助于高精度的全站仪进行复核。

复核无误后方可投入使用,作为测量的基准。

首级网应连测不少于2个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杭州市独立坐标系的高等级控制点。

根据工程的特点,建立施工现场坐标系,将复杂的城市坐标系换算成简洁的建筑相对坐标体系。

首级平面控制网

控制网级别

布网形式

测量等级

主要用途

首级控制网

卫星定位测量网

四等

总体控制、布设二级网

GPS四等控制网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接收机类型

仪器标称精度

观测量

卫星高度角(°

有效观测卫星数

观测时段长度(min)

数据采样间隔(s)

双频或单频

10㎜+5ppm

载波相位

≥15

≥4

15~45

10~30

(2)二级平面控制网

二级平面控制网以首级控制网为依据,用于为三级控制网的设立和恢复提供基准。

同时也可直接引用该级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测量重要或关键的测量工序。

除应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密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应由测量人员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工程各阶段平面布置进行设置,各区块统一建网,分区控制。

二级平面控制网技术参数

等级

平均边长

测角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一级

100~300

±

5″

≤1/30000

(3)三级控制网

三级控制网由控制轴线和竖向投影基准点组成,投影基点选择时,应尽量使各点能够通视,与楼层梁相避让。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网点进行校准,并做好围护对测量标志进行保护,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

2、高程控制网

(1)首级高层控制网

首级高程控制网点选取不受施工情况影响的场外的4~6个点,设在平面控制基准点的标石上。

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精度,以精密水准仪检测首级高程控制网。

考虑季节变化、环境影响以及其它不可知因素,定期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

(2)二级高层控制网

以首级高程控制网为基准,用闭合水准的方式将高程控制点引入场内,并设定固定点作为高程点。

因场内有受施工影响较大,应加密复测的次数。

四、施工测量方法

1、地下施工阶段测量方法

(1)平面控制轴线放样

直接使用二级控制网,间距过大时设置临时转点,将经纬仪架设在基坑边上的控制点上,利用控制点,通过计算,再采用前交会法和正倒镜法将所需的轴线投设到垫层上,坑内用全站仪坐标法测设出各控制轴线,测量出各地梁、承台等构造物的中心线或者边线。

垫层上控制轴线测设完成后并校验合格后,用墨线弹出各细部轴线,用红油漆以三角形式标注清楚。

(2)高程控制点的传递

以首级高程控制点为基准,向基坑边引测标高基准点,引测时采用新三角高程法,先将高程引至基坑边的临时水准点,再用挂钢尺法测至基坑内。

也可以用塔吊利用固定的围护构造物进行二次传递。

不论是哪种传递标高方式,一定要多点复核,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2、上部结构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

当基础与一层结构轴线、高程系统完成后,运用内控外复的方法在相应位置设立室内测量投影基准点,在施工至某一层时,采用垂准仪由首层投影基准点垂直传递到该层,在首层控制网的各点位置上架垂准仪,通过预留的测量观测孔,向上垂直投影控制点至施工楼层的相应位置。

测量观测孔为200×

200,不进行测量时用盖板封闭,使用时再打开。

使用全站仪和GPS对投测上来的点进行复核,满足误差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因该工程控制精度较高,且地面投影基准点的使用频率也高,为防止对中误差,同时为了方便全站仪的天顶高程传递,投影基准点布设成强制归心形式。

(2)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传递前,首先应对场内的地面高程点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引则到施工楼面上,每个楼面引测4~6个标高控制点,各点之间进行校核,传递的标高误差小于3㎜时,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施工层的标高基准。

高程用水准仪按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引测至各施工区的结构柱上,采用挂钢尺或全站仪天顶法传递。

层内构件高层控制时,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对个别无法观测点或超出尺长的位置,使用钢尺进行传递。

使用悬挂钢尺进行高程传递时,将钢尺一端固定在临时支架上,钢尺下端坠标准重物,以保持钢尺铅垂。

使用两台水准仪上下同时读数。

观测值需加尺长改正、温度改正、拉力改正等。

采用全站仪天顶法向高程直接传递,全站仪加弯管目镜,需固定一只螺丝及每次检测视准轴水平视线高,接收处使用反射贴片或棱镜。

也可利用边柱且用塔尺作垂直测量,在楼层用水准仪测设,并对各点进行校核,减少误差。

(3)平面轴线测放

根据投测到各楼层的平面控制点,用全站仪以坐标放样的方法放出各构件的控制轴线,再用钢卷尺进行放出各构件的控制边线。

也可采用经纬仪放出主要轴线,再利用钢卷尺进行引线,分别放出各柱、剪力墙等构件的控制边线。

轴线间距允许偏差值

主轴线长度L(m)

L≤30

5㎜

30<L≤60

10㎜

60<L≤90

15㎜

90<L

20㎜

细部轴线

2㎜

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门窗洞口线

五、沉降观测

我单位除了负责沉降观测点的埋设工作外,也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结构沉降的施工监测。

1、观测精度要求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本工程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施测。

2、水准点选择

水准基点应选择在受工程影响范围以外,水准点不应少于3个,距离本工程不宜太远,以保证观测精度,首级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也可以作为本工程的沉降观测基准点。

3、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当设计有具体规定时,按设计要求进行设置;

当设计无具体规定时,可按以下原则设置。

(1)建筑物角部,沿外墙每10~20米或每隔2~3条轴线;

(2)后浇带外等部位;

(3)建筑高低交界处;

4、观测仪器与周期

竖向沉降观测采用0.5㎜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首层施工完毕即观测一次,以后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竣工验收时观测一次,竣工验收后,第一年不少于4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一次,直至下沉稳定为止。

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

5、数据处理和资料提供

所有观测数据都要进行严密平差后,才能形成观测成果,填写沉降测量成果表。

在工程竣工后,应向业主提交下列资料:

(1)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单位工程垂直度观测记录表、观测点、水准点平面布置图和平面坐标数据;

(2)根据观测结果绘制的变形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及变形量分布曲线图;

(3)工程竣工后,应移交永久性观测点及其标高、坐标等数据。

六、施工测量的协调配合

施工测量工作总体上由测量工程师负责,测量员与各专业分包测量人员进行分工合作,施测过程中,所有原始记录和测量成果均由相关测量人员互相核对后签字认可,由测量工程师复核,这样形成相互交叉的测量质量控制制度。

专业分包单位施工前,由总包测量人员移交测量基准点线给分包单位,双方进行相互检查无误后,形成交接资料。

在分包工程施工中,总包测量人员对专业重点部位的施工测量进行跟踪复核。

七、测量放样注意事项

1、水平轴线控制测量

①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坐标控制点,采用极坐标计算方法定位轴线,在施工现场四周围墙上及基坑外便道上纵横向设置轴线控制布置点,为投放底板及基础轴线组做好准备。

同时不定期对控制点进行复测;

②控制点的精确性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测量精度。

控制点设置时满足稳定、可靠、通视三个要求,精度应控制在2mm之内,并做好明显的标志和必要的保护措施;

③为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破坏或其他情况,另建一组辅助控制点来确保轴线投放正确。

2、垂直度测量

①在施工±

0.000楼面时建立控制点,控制辅助轴线的布置应与轴线有一定关系,诸如平行偏移1000mm等,还可做上部轴线控制点的投放之用;

②上部结构的轴线控制测量

采用天顶法原理测定主楼控制轴线基准点。

在每个施工层开洞200mm×

200mm,留出通视孔,在首层地面处架设经纬仪配合90°

弯管向上垂直投影至施工面;

③作为上部轴线控制点,各组控制点以“□”形设置,为防止产生平行四边形状的偏差存在,需再测量对角线距离来保证控制点位置准确;

④根据对投放至施工面的垂直、轴线控制点,检测无误后,按其与轴线间的方向、数值关系,依次投放施工层其他轴线位置,便于施工人员定位梁、柱;

⑤为防止高层坠物对测量人员及仪器的伤害,应在控制基准点上方搭设防护装置;

⑥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会使基准控制点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相互之间距离会缩短。

因此要定期校核纠正;

⑦我项目部采用的测量方法,无论从仪器还是外界环境等因素考虑均能满足一次投放的要求,保证规范要求之精度,故控制点不做二次转移。

3、标高控制

①以现场附近的国家水准点为引测依据,指定标高控制点。

使用不低于DS1级精密水准仪,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对标高控制点进行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根据各部分工程施工的需要,有的放矢地选择部分安全稳定的控制点兼作标高控制点,使整个平面高程控制网达到既经济合理又实用可靠;

②标高控制首先是水准基点的控制,形成一个水准基点控制网,每次引测测量时进行水准基点复测。

上部楼层标高测控时,利用边柱且用塔尺作垂直测量,在楼层用水准仪测设,并对各点进行校核,减少误差;

下部地下室施工时,可以用塔吊利用固定的土钉墙面、围护桩或者其它的构造物进行二次传递。

不论是地上还是地下传递标高时,一定要多点复核,确保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③为确保建筑物整体平面和高程相对位置的正确性,经常对控制点进行必要的检核,检核时可利用全站仪能直接测定坐标、高程功能。

由于控制点要经常使用,为防止被碰动造成测量误差,施工现场对控制点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4、沉降观测

①设置沉降观测点,按设计确定的沉降观测点数量与位置埋设好观测点,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要求进行观测,以事先布设的标高控制点为基准按要求进行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使用不低于S3级水准仪,采用闭合法观测,观测次数和精度要求按设计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执行;

②结构施工的同时设置沉降观测点,具体设置应按设计图纸布置,并做好保护措施。

在一层结构的柱侧模拆除后,即进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并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水准仪不少于3次的测量来定其初值;

③每施工结构一层即观测一次,结构封顶以后根据需要测量其沉降量,并做好记录。

八、主要质量保证措施

1、使用GPS和高精度全站仪精确复测移交的场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当所有复测精度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下步工序。

2、测量采用分组布网、逐级控制的方式进行,对观测结果进行严密平差,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3、主要电子仪器到达现场后,应按仪器内置程序进行自检,并在使用过一段时间后,按阶段进行自检,以保证仪器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同时测量设备和器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影响其精密度,测量设备和器具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校验和鉴定。

4、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仪器适时进行补偿调整。

对于季节温差,可采取设定标准温度(20℃),全站仪观测应加温度气压改正。

5、高空架设仪器及棱镜困难,且稳定性差,设计和制作适用于该工程的测量辅助装置和设施,以满足测量操作及精度控制需要。

6、每次放样完成后,检测相互关系,做到步步校核,环环相扣。

所有放样数据及校核的计算资料,均应提前在内业工作中完成,经两人对算和人机复算无误后,方可现场使用。

7、选择夜间或清晨合适时间进行基准控制点的测设等手段,来减小日照对仪器精度的影响。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摸索规律,采取相应的对策。

在施工过程中,拟采取监测由日照引起的结构温度变化,以及结构的实时变形,作为施工测量控制的辅助手段。

8、测量人员的安排

在测量工作中,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水平,是引起测量误差的关键因素。

在本工程中安排具有丰富测量经验的专职优秀测量工程师一名,测量员及测量辅助人员若干。

组成一支高素质的测量小分队。

9、测量工作的管理与测量复核

轴线、标高的测量工作由测量小分队进行,其它任何人员不得擅自进行;

所有测量设备和器具由测量小分队人员收管,未经许可,任何队外人员不得私自使用测量设备和器具。

所有轴线、标高测定后均要经过多次复核,复核结果要小于国家规定误差的一半时,才能定线。

测量和复核均应做好记录,并保存存档。

主要轴线和标高必需经测量工程师复核并鉴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