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防治01天敌昆虫的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33437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防治01天敌昆虫的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物防治01天敌昆虫的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生物防治01天敌昆虫的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生物防治01天敌昆虫的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生物防治01天敌昆虫的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防治01天敌昆虫的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

《生物防治01天敌昆虫的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防治01天敌昆虫的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防治01天敌昆虫的利用Word文件下载.docx

大量防治与散放天敌昆虫是利用本地天敌的一个方法。

通过大量繁殖与散放可以增加天敌的数量,特别是在害虫发生危害的前期,天敌的数量往往较少,不足以控制害虫的发展趋势,这时补充天敌的数量,常常可以收到较明显的防治效果。

目前,能够大量繁殖的天敌还不多,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人工繁殖释放天敌是增加自然界天敌数量的有效途径。

在使用上有两种方法—接种释放(inoculativerelease)和淹没释放(inundativerelease)。

两种方法的目的不同。

当然,外地天敌的引进也需要解决大量繁殖的问题。

接种释放仅释放少量饲养天敌于田间,主要是为了使释放的天敌通过田间繁殖达到长期控制害虫的目的。

而淹没释放是以造成害虫种群间接或直接死亡,不指望长期控制害虫,把它作为一种生物杀虫剂来使用,如赤眼蜂的散放。

实际上这两种方法并没有截然的区别,接种释放往往必须持续几周时间,这样累加释放量就大了,而淹没释放往往仅是某一时期的需要,只要能控制害虫的危害,有时释放量不一定很大。

如利用赤眼蜂作为一种生物杀虫剂的繁殖技术已在许多国家推广。

饲养条件需满足。

第二节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研究与利用

一、寄生性天敌昆虫概述

1.概念

昆虫的一个时期或终生附着在其它动物(寄主)的体内或体外,并以摄食寄主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存。

这种具有寄生习性的昆虫,称为寄生昆虫、寄生性昆虫或寄生虫Parasite。

如膜翅目的寄生蜂,双翅目的寄生蝇,还有少数鳞翅目和鞘翅目的寄生性昆虫及所有捻翅目昆虫。

寄生于昆虫的寄生性昆虫与一般寄生于脊椎动物的寄生昆虫,有许多区别:

1.个体发育的结果,会使其寄主死亡,对于一个种群的制约作用,更类似于捕食性动物;

2.在分类上,通常与寄主同属于昆虫纲;

3.仅在幼虫期附着于寄主上营寄生生活,而成虫期一般营独立生活;

4.个体大小与寄主近似;

5.不是异主寄生(heterocism),即此类寄生物顺利地完成年生活周期只需要单一的某个寄主种。

因为它能将寄主昆虫杀死,是其自然界的敌对物,所以,人们将这类寄生昆虫称为寄生性天敌昆虫。

也有人把天敌昆虫的寄生现象用拟寄生(Parasitoidea)来与通常的寄生现象加以区别,并称寄生性天敌昆虫为拟寄生虫(Parasitoid)或捕食性寄生虫。

2.寄生昆虫的类型类型的划分是根据生活在寄主体内的时间长短,生活在寄主体内的发育阶段多少。

(1)单期寄生:

寄生昆虫只寄生在其寄主的某一虫期并能完成发育。

卵寄生:

只寄生于卵内。

如赤眼蜂,产卵于寄主的卵内,其幼虫、蛹均生活在寄主的卵内,成虫羽化后在卵上咬一小孔出来。

用于防治害虫的优势。

幼虫寄生:

只在幼虫体内生活。

在寄主幼虫体内或体外摄食营养。

如螟蛉内茧蜂产卵于稻螟蛉幼虫体内,卵在其内孵化、化蛹及羽化,成蜂从寄主幼虫体内爬出。

蛹寄生:

只在蛹内完成发育寄生昆虫的卵、幼虫和蛹一般都在寄主的蛹内。

如凤蝶金小蜂寄生于凤蝶或菜粉蝶的蛹内,成虫羽化时咬小孔爬出。

无利用价值。

成虫寄生:

寄生于成虫,寄生昆虫的幼虫以寄主成虫为营养。

如金龟子寄生蝇产卵在日本金龟的成虫体外,孵化时以末端钩齿刺破卵壳及寄主体壁而钻入体内寄生,成长幼虫在金龟子体内化蛹,羽化时以额囊伸缩顶破蛹壳及寄主腹部节间膜而外出。

(2)跨期寄生:

寄生昆虫需经过寄主的两个或三个虫期,才能完成发育。

卵—幼虫寄生:

产卵于寄主的卵中,寄主卵孵化为幼虫后,寄生蜂卵才孵化,在寄主幼虫体内完成发育。

如姬蜂、茧蜂、小蜂、细蜂的一些种类。

卵—幼虫—蛹寄生:

寄生昆虫产卵于寄主卵内,但直至寄主的蛹期才完成个体发育。

如潜蝇反颚茧蜂寄生于某种潜蝇体内。

幼虫—蛹寄生:

寄生昆虫开始寄生于寄主的幼虫,但寄主仍可化蛹,寄生昆虫在寄主蛹期完成发育。

一般都在体内寄生。

通常所见从蛹内羽化出来的寄生昆虫,实际上多数是幼虫—蛹寄生类型。

如广黑点瘤姬蜂产卵于稻苞虫等老熟幼虫体内,直至寄主化蛹后,寄生蜂幼虫才完成发育,在其内化蛹,羽化时从蛹前端咬孔外出。

3.寄生现象

(1)根据寄生昆虫在寄主上取食的部位不同分为

外寄生Ectoparasitism:

寄生昆虫的卵、幼虫和蛹都生活在寄主体外。

外寄生昆虫多以生活在与外界隔开的茧、孔道、巢房等处的幼虫为寄主,一般产卵在寄主体表或被覆物内,幼虫期寄生的寄生蜂在产卵之前往往先注射毒液,使其麻痹不食不动,但也不腐烂,任其取食。

如螟黑纹茧蜂寄生于水稻螟虫幼虫。

内寄生Endoparasitism:

寄生昆虫有一个或两、三个虫期生活在寄主体内,其关键是幼虫的生长发育是否在寄主体内生活的,至于卵是否产于体内、老熟幼虫是否在体内化蛹不是标准。

螟蛉绒茧蜂产卵和幼虫生活都在稻螟蛉或粘虫幼虫体内,蜂幼虫成熟后钻出寄主,在附近结茧化蛹,此现象在姬蜂和茧蜂中普遍。

蚕饰腹寄蝇产卵于桑叶上,家蚕食叶时吞入体内,蝇蛆孵化后在体内生活,成熟后爬出化蛹。

捻翅虫是以从受精卵中孵出的有3对足的一龄幼虫爬行,进入寄主体腔中营寄生生活,至第一次脱皮后变为无足的蠕虫型幼虫。

老熟时头胸通过节间膜伸出寄主体外,然后化蛹、羽化。

但雌成虫仍附着在寄主体上,直至第一龄幼虫孵化后才与寄主同时死亡。

(2)根据寄主体上寄生昆虫的种类多少,分为

独寄生Eremoparasitism:

寄主体上的寄生昆虫只有一种。

大部分寄生情况如此。

大部分属此。

共寄生SynparasitismorMultiparasitism(见注):

一个寄主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昆虫同时寄生的情况。

较少见。

这些不同种的幼虫同在寄主上取食,其发育结果有4种情况:

a:

同时存活。

b仅一种存活,其余种类被取食掉或因生理的抑制作用而间接死亡。

C:

聚寄生的种类部分存活,部分死亡。

D:

都不能存活。

国内有将Multiparasitism称为复寄生的,但考虑到1.国内一些资料,尤其是讨论赤眼蜂繁殖的文章,常把赤眼蜂在一寄主卵上重复多次产卵,因子蜂太多、营养不足,不能完成发育或发育不良的过寄生情况,叫复寄生;

2.据Sweetman(1958)对于Multiparasitism的解释为:

一个寄主被一种或一种以上寄主昆虫侵袭一次以上的现象,其着眼点似在于寄主被侵袭的次数不止一次,而是一次以上,至于种类是一种还是几种未强调。

其结果可以是多寄生,也可以是过寄生或共寄生。

为避免混淆,故建议用共寄生Synparasitism.

(3)根据寄生昆虫与寄主的寄生关系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可分为

原寄生Protoparasitism:

直接以昆虫等为寄主,此种寄主与寄生昆虫的关系单纯,上述各种寄生现象均属此类。

又称为初寄生或第一级寄生Primaryparasitism.也有称为直寄生Haploparasitism的。

重寄生EpiparasitismorHyperparasitism:

以寄生昆虫为寄主,即一种寄生昆虫寄生在另一种寄生昆虫上。

有二重寄生(次寄生或第二级寄生)、三重寄生(第三级寄生)。

如稻苞虫被广黑点瘤姬蜂寄生,这是原寄生。

稻苞虫体内的广黑点瘤姬蜂又可被横带沟姬蜂寄生,此为二重寄生。

以横带沟姬蜂来说,广黑点瘤姬蜂是其第一级寄主,是直接寄生,稻苞虫为第二级寄生,是间接寄生。

横带沟姬蜂又可被稻苞虫兔姬小蜂寄生,此为三重寄生。

(4)根据寄主范围的大小,可分为

单主寄生:

寄生昆虫只有一种寄主。

如苹果绵蚜小蜂,即日光蜂,只在苹果绵蚜上寄生。

单主寄生的,在自然条件下,在寄主经常不中断的环境中寄生率容易提高。

但对寄主容易脱节的种类,寄生率难以维持在高的水平。

寡主寄生:

寄生昆虫只能在少数近缘种类上寄生的现象。

一般认为这种寄生既不考虑寄主动缺乏,又比较容易提高寄生率。

多主寄生:

寄生昆虫可在许多寄主上寄生。

如广大腿小蜂,寄主很多,有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共26科113种,这种寄生昆虫寄主种类多,在自然界很容易维持生存,但因分散寄生力量,寄生率不高。

(5)根据寄主体上育出的一种寄生昆虫的数量

单寄生Monoparasitism:

一个寄主上只育出一个寄生昆虫,如长腹黑卵蜂在1个三化螟卵内,只育出一头蜂。

也称为孤寄生。

聚寄生Gregariusparasitism:

一个寄主可育出2个或2个以上的寄生昆虫,如1个松毛虫卵内,可育出松毛虫赤眼蜂多个。

(6)根据寄生昆虫完成发育的情况

完寄生Hicanoparasitism:

寄生昆虫在寄主上能顺利完成发育。

过寄生Hyperparasitisn:

寄生昆虫在一寄主上因子代个数过多,寄主体内营养物质不能满足需要,导致部分或全部寄生个体死亡。

或发育极其不良,失去繁殖后代的能力。

可能是一次产卵太多,更常见的是同种的不同个体在一寄主上多次产卵所致。

目前国内常把这种现象亦称为复寄生。

在赤眼蜂的人工繁殖中,应控制好蜂卵比。

4.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目和科

较重要的有以下科

膜翅目:

姬蜂科、茧蜂科、蚜茧蜂科、小蜂科、金小蜂科、赤眼蜂科、瘿蜂科、细蜂科等,通称为寄生蜂

双翅目:

寄蝇科、食蚜蝇科。

二、赤眼蜂Trichogramma

赤眼蜂属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是赤眼蜂属Trichogramma昆虫的总称。

在生产上大量应用,防治害虫。

(一)赤眼蜂的研究历史

应用赤眼蜂防治害虫的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它利用广泛,成效卓著,可称为害虫生物防治最有名的实例之一。

早在1882年,已开始了应用赤眼蜂防治害虫的研究,但缺乏大量繁殖的虫卵,而一直停留在试验阶段。

1927年美国用麦蛾卵繁殖赤眼蜂成功,迄今国际上仍用麦蛾卵作为工厂大量生产赤眼蜂的寄主。

其后许多国家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粘虫、黄地老虎、棉红铃虫、菜青虫、甘蔗螟虫、稻纵卷叶螟、松毛虫等多种农林害虫,但效果不一,有的甚至认为不能在生产上应用。

40年代中期以后的20年,由于有机氯等有机合成杀虫剂的相继出现和广泛应用,使整个生物防治处于低潮,因此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很少有人问津。

赤眼蜂只是处于研究中。

70年代以来,由于化学杀虫剂的3R问题,同时随着赤眼蜂种、种型及生物学、生态学、繁殖应用技术研究的深入,赤眼蜂在一些国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又重新引起了注意。

我国的情况:

赤眼蜂的研究始于1934年。

蒲蛰龙首次(50年代)发现了蓖麻蚕卵(南方)是繁殖某些赤眼蜂的良好寄主。

70年代后,在东北等地发现柞蚕卵(北方)可以作为中间寄主卵繁殖赤眼蜂,同时(20世纪70年代)有的地区开展了用米蛾卵繁殖玉米螟赤眼蜂的研究,现已可用人工寄主卵繁殖赤眼蜂。

这是赤眼蜂研究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二)赤眼蜂的形态及种类

赤眼蜂(Trichogrammaspp.)属膜翅目,纹翅小蜂科(或赤眼蜂科)。

成虫体小,体长0.2-1.0毫米。

体色黄或黄褐,复眼和单眼均呈红色,故称为赤眼蜂。

触角曲肱状,雌雄异型。

雄性触角具长毛,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柄节长,梗节稍短与柄节常呈膝状弯曲。

在雄性成虫中,通常索节和棒节愈合不分。

索节、棒节上常有条形、锥状感觉器及刚毛。

雌性触角在鞭节基部有分成二微小的环状节、两节索节和端部的棒状节。

赤眼蜂的前胸短宽,中胸发达,后胸和第一腹节紧密连接称为并胸腹节。

翅脉简单,自翅基前伸,分别是亚缘脉、缘前脉、缘脉和痣脉。

翅面密被纤毛列。

是典型的卵寄生蜂,分布广泛。

被赤眼蜂寄生的寄主卵,至后期卵壳呈现黑褐色。

寄主卵不能孵化出正常的幼虫。

目前世界上已知有70多种,中国24种赤眼蜂。

其中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的三种是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

山东还有舟蛾赤眼蜂、舌突赤眼蜂、粘虫赤眼蜂。

其它分布较广的是稻螟赤眼蜂、广赤眼蜂。

(三)赤眼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要充分发挥赤眼蜂的作用,必须对其生物学有所了解。

1.生活史和习性

赤眼蜂的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自卵至成虫的整个发育过程都在寄主卵内完成。

赤眼蜂是典型的卵寄生蜂。

大多数种类以鳞翅目昆虫的卵为寄主,寄主范围较广。

同一种赤眼蜂可以以多种昆虫的卵为寄主;

在同一种害虫中,也可发现多种赤眼蜂。

赤眼蜂对寄主卵一般都有选择性。

但在某一种寄主卵上连续繁殖若干代后,能形成对该寄主卵的偏嗜性,而对其它寄主卵不大喜爱。

世代数随着季节和气温变化。

成都每年可发生18-19代,广东可发生30代,广西南宁赤眼蜂可终年繁殖。

在室内控制适宜的温湿度,全年可繁殖50代左右。

越冬:

在寄主的卵内,以蛹、幼虫越冬。

发育历期:

受温度影响很大。

繁殖方式:

两性繁殖为主,也进行产雄孤雌生殖。

赤眼蜂成虫在田间的活动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

在20℃以上特别在30℃左右时,成蜂十分活跃。

赤眼蜂的成蜂表现为正趋光性。

但在强光下,因过渡活跃,常会消耗大量能量,容易死亡。

个体发育历期:

研究方法以松毛虫赤眼蜂为材料,以蓖麻蚕卵为寄主。

赤眼蜂产卵后,将寄主卵定期固定、观察发育进展情况。

固定时间:

赤眼蜂产卵后20分、40分各固定1次,此后在1-12小时内每小时固定1次;

12-72小时内每4小时固定1次,直至羽化,饲养是在26-28度条件下进行。

结果是赤眼蜂全发育期为6-8天,其中卵期1天,幼虫期1-1.5天,前蛹期2-3天,蛹期2-3天。

2.环境因素对赤眼蜂的影响

营养条件:

赤眼蜂的幼虫是以寄主卵的卵质为营养物质的。

卵质几乎全部被其吸收,没有食物残渣被寄生蜂幼虫排出体外。

赤眼蜂直到成虫期,中肠与后肠才真正相通,才发现排粪。

赤眼蜂对营养的要求比较高。

营养物质的组成对幼虫后期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同一个寄主卵内赤眼蜂幼虫的数量过多时,会相互残杀,大型卵内赤眼蜂幼虫过少会不能继续发育,这与赤眼蜂的室内繁殖技术有关。

通过调节母蜂和寄主卵数的比例,创造寄主卵内母蜂均匀分布的条件,调节每一寄主卵平均出的成蜂数量,将与各代的繁殖倍数有关。

其中柞蚕卵以平均每卵出蜂50-60头为宜,蓖麻蚕卵则每卵出蜂30-40头为宜,松毛虫卵则以每卵出蜂20头为宜,米蛾、麦蛾卵每卵仅出蜂1头,其母蜂与寄主卵的比例主要决定与每一母卵可能寄生的卵数。

赤眼蜂成虫能取食被刺寄主卵溢出的卵质,这些卵质中的蛋白质提供了成蜂生殖和寿命的需要。

此外再补充一些糖水作为补充营养,可增加产卵量、延长产卵期和成虫的寿命。

温度:

温度是影响赤眼蜂个体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和不同品系的赤眼蜂对适温的要求、和对高温、低温的适应能力也有差异。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赤眼蜂的发育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加快。

在低温条件下,其代谢减弱,发育缓慢。

若温度低于或高于一定的发育温度范围,发育将停止。

在一定范围内,赤眼蜂成虫的寿命,一般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延长。

在相对湿度为85%的情况下,稻螟赤眼蜂的适宜发育温度范围为20—31℃,最适温度为27℃。

拟澳洲赤眼蜂与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宜发育温度范围为20-27℃,最适温度分别为23℃和27℃。

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09℃、11.01℃和110.34℃,有效积温分别为134.34日度、155.85日度和161.36日度。

湿度:

湿度对成虫的活动影响较明显。

在寄生状态下,如湿度太低,则可能引起被寄生的寄主失水,而对赤眼蜂子代的羽化发生影响;

湿度过高,容易使寄主卵生长霉菌而引起死亡。

相对湿度低于70%,已不利于三种赤眼蜂的寄生和羽化,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发育适宜相对湿度范围为70-100%,拟澳洲赤眼蜂为80-100%。

光:

赤眼蜂成虫有趋光性,在室内常向光线的方向飞。

在田间黑光灯附近的卵块,寄生率也较高,在强光下特别活跃,但消耗能量也大,寿命也短,有时在1-2小时内,即因活动过甚而死亡。

故在繁蜂时,切忌阳光直射。

在阴暗的环境里,成虫活动缓慢,但寿命长。

在间,天气晴朗,对成虫活动较为有利。

故晴天放蜂,其寄生率会显著提高。

风:

赤眼蜂虫体细小,飞翔力弱,常随风力传播。

因此,田间放蜂点的设置要考虑风的方向和风速。

当风须在为1-2米/m秒时,顺风方向不仅传播较远,而且寄生率往往比逆风方向高1-2倍以上。

因此,上风田块放蜂点的蜂量较下风田块大。

降雨:

将于会影响赤眼蜂的活动,甚至引起赤眼蜂成虫的死亡。

所以在将于后,特别是暴雨后不宜放蜂,否则其寄生率常明显下降。

农药对赤眼蜂的影响:

化学农药的大量应用,对赤眼蜂种群的存活和数量变动可造成极大的影响。

3.赤眼蜂的寄主范围

赤眼蜂的寄主范围很广,但不同种类的赤眼蜂寄主范围有差异。

松毛虫赤眼蜂的寄主卵有:

苹果小卷叶蛾、桑毒蛾、柞蚕、棉小造桥虫、绿尾天蚕蛾、拟小黄卷蛾、甘薯麦蛾、甘蓝夜蛾、杨扇舟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落叶松毛虫、马尾松毛虫、杨枯叶蛾、梨小食心虫、烟青虫、棉花铃虫、舞毒蛾、甜菜夜蛾、亚洲玉米螟等(夜蛾、卷叶蛾、灯蛾、天蚕蛾、螟蛾、刺蛾、弄蝶、舟蛾、尺蛾、毒蛾等)。

共计64种寄主。

生产繁殖常用的寄主卵有柞蚕卵、松毛虫卵及米蛾卵等。

拟澳洲赤眼蜂的寄主卵有:

夜蛾、天蛾、灯蛾、小卷叶蛾、细厄、螟蛾和弄蝶等。

生产繁殖常用的寄主卵为蓖麻蚕卵和米蛾卵,也有用柞蚕卵和松毛虫卵的,但适应性较差。

稻螟赤眼蜂的寄主卵有:

螟蛾、小灰蝶、夜蛾、弄蝶等24种昆虫,该赤眼蜂只发生于稻田中。

生产上繁殖常用米蛾卵,因其不寄生于蓖麻蚕、柞蚕和松毛虫卵中。

玉米螟赤眼蜂的寄主卵有:

玉米螟、黄刺蛾、柑桔卷叶蛾、甘薯麦蛾、杨扇舟蛾、二化螟、米蛾等11种害虫。

米蛾卵繁殖。

螟黄赤眼蜂寄主50种。

凤蝶赤眼蜂的寄主只有一种凤蝶。

(四)蜂种的采集和培养

采集和培养蜂种,是大量繁殖优质蜂群,提高防虫效果的基础,必须切实做好。

赤眼蜂种类较多,不同种的赤眼蜂和同种赤眼蜂不同地理宗生态型,对其寄主卵均有明显的选择性。

根据这一特性,在采集和培养蜂种时,应根据防治对象选择适当的蜂种。

1.采种的途径:

要防治某种害虫,蜂种的采集应在本地进行,其途径有两个:

一是从该种害虫的卵中采得,二是从它种昆虫卵中采得。

在防治某种害虫之前,最好采集被寄生的该种害虫的卵,以获得蜂种,经繁殖后再用来防治这种害虫。

如防治玉米螟,就应在玉米田间采集被赤眼蜂寄生的玉米螟卵块,经过人工大量繁殖后获得蜂群,用以防治玉米螟。

这样蜂种来源和防治对象相吻合,才能得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但是,自然界赤眼蜂随季节和寄主来源的改变,寄生对象也相应发生变化,即不断地转换着新的寄主。

这就可能使一种赤眼蜂同样喜欢寄生多种昆虫卵,养成多择寄生习性。

如舟蛾赤眼蜂在淮北地区,中秋前后,杨扇舟蛾是它的主要寄主,从杨扇舟蛾卵中可得到大批舟蛾赤眼蜂。

但是,在秋末冬初时,杨扇舟蛾卵已很难找到,该蜂便必须转换他种寄主,其中很大一部分便转寄柳毒蛾卵,从柳毒蛾卵中同样可以获得大批舟蛾赤眼蜂。

这种从柳毒蛾卵中获得的舟蛾赤眼蜂,对原寄主杨扇舟蛾卵具有同样的嗜好。

也就是说,如要防治某种害虫,蜂种也不一定就仅仅局限于必须从单一寄主卵中得来。

如果从他种虫卵获得同种赤眼蜂,也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这就是后一种采集赤眼蜂蜂种的途径。

上述两个采集蜂种的途径,前者普遍采用。

但在采集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某些害虫卵粒小而分散,产卵部位不固定,寄生卵很难寻找,这就给采到大批蜂种造成一定困难,必须从他种虫卵中获得蜂种。

因而,我们在采集蜂种时,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凡是能够从本种害虫卵中直接获得蜂种的,可直接采该种害虫的寄生卵,不易直接获得蜂种的,应考虑从他种虫卵获得。

对于采集它种卵蜂时,应需实现基本上了解赤眼蜂的转换寄主情况,有目标地采集。

凡从自然界采回的寄生卵,都可能混杂有其它蜂种,因此,羽化后还应进行筛选纯化工作,以达到蜂种与防治对象吻合的效果。

在未大量采集繁殖之前,首先应摸清蜂种类型,最好经过人工接种和田间放蜂试验。

2.采集的方法:

采集蜂种的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是直接采集,二是挂卵诱集。

直接采集即在害虫产卵盛末期,从田间采集被赤眼蜂自然寄生的卵块或卵粒,连同作物叶片一齐采下。

挂卵诱集是在防治某种作物害虫的田间挂寄主卵,引诱赤眼蜂寄生以获得蜂种,最好采用鲜寄主卵引诱。

两种方法各有特点,直接采集法适用于寄主卵密度较大,容易找寻的害虫卵,广被采用;

挂卵引诱比较麻烦,只是在虫卵不易采集时采用。

3.培养蜂种:

获得的蜂种,应妥善保管。

保管方法:

将寄生卵块或卵粒分放在玻璃杯内,杯口盖一层白纸。

用橡皮筋固定,相对湿度保持在70-85%。

注意蜂的羽化情况,羽化后将蜂转移到另一杯中,转移时利用蜂的趋光性,有虫卵的杯遮光。

这样的蜂称为赤眼蜂的原种。

将与蜂量相衬的卵箔放入杯中,接种。

这样繁殖的赤眼蜂为室内繁殖的第一代。

由于赤眼蜂具有多择寄生性能,同一种蜂可寄生多种寄主卵,同一种昆虫卵也可同时寄生有多种赤眼蜂。

不同种的赤眼蜂,甚至同种赤眼蜂不同生态型,在一定时期内对寄主种类、生活环境的要求和适应性不同,若把采得的各类蜂放在同意条件下混合繁殖,会引起种间竞争。

连续防治到一定程度,其中生活力最强的一种便后占绝对优势。

其余种类则较少,甚至会被淘汰。

所以应进行筛选和纯化蜂种。

即将人工繁殖的第一代寄生卵分开放置,待羽化蜂后进行种型分类,再把同种蜂合并繁殖,不同种蜂隔离饲养,严防种间混杂。

(五)赤眼蜂的大量繁殖

1.设备及用品

繁蜂室:

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繁蜂器:

种类较多,木箱、纸箱、纸盒等。

其它用具:

纸张、胶、镊子等。

2.根据赤眼蜂的种类,选择适宜的寄主卵,并做好寄主卵的管理与贮存工作。

蓖麻蚕的冰冻贮藏:

利用蓖麻蚕繁殖赤眼蜂以鲜卵最好。

但蓖麻蚕的大量生产于秋季和冬初,不能赶上当年繁蜂和放蜂的季节。

因此,一般于秋、冬初收茧璩卵,把卵放在水中结冰后于冰库内保存,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