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信号电缆技术标准铁道部部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271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信号电缆技术标准铁道部部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铁路信号电缆技术标准铁道部部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铁路信号电缆技术标准铁道部部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铁路信号电缆技术标准铁道部部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铁路信号电缆技术标准铁道部部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信号电缆技术标准铁道部部标.docx

《铁路信号电缆技术标准铁道部部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信号电缆技术标准铁道部部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信号电缆技术标准铁道部部标.docx

铁路信号电缆技术标准铁道部部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标准

TB1472-83

综合护套、铝护套信号电缆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交流额定电压500V直流电压1000V及以下的室外固定敷设电缆。

1引言

1.1适用的温度条件

1.1.1线芯的长期允许工作温度应不超过70℃。

1.1.2电缆在温度–40~60℃时使用。

1.1.3普通护套在环境温度不低于–5℃耐寒护套不低于–10℃的条件下敷设时无须预热。

1.2屏蔽作用

1.2.1综合护套、铝护套均有屏蔽作用。

均适用于经过计算需要设置屏蔽电缆的电气化区段。

1.2.2综合护套带铠装的电缆,当护套上的感应电压为35~200V/km时,电缆的屏蔽系数小于或等于0.8。

1.2.3铝护套带铠装的电缆,当护套上的感应电压为35~200V/km时,电缆的理想屏系数小于或等于0.3。

1.3弯曲半径

敷设时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1.4适用的频率范围

1.4.1综合扭绞的扭绞线对适用于音频范围以内的设备,也可用于一般的工频以下或直流设备。

1.4.2普通型结构适用于工频以下或直流设备。

2品种规格

2.1综合护套信号电缆

2.1.1综合护套普通型信号电缆的型号如表1所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1983—03—05发布1983—10—01实施

1

 

表1

型号

名称

敷设条件

规格

PYAV

聚乙烯绝缘、综合护套、聚氯乙烯外护套信号电缆

敷设在槽、管中能承受一般的机械外力

3、4、5、7、9、12、14、16、19、21、24

PYAVH

聚乙烯绝缘、综合护套、耐寒聚氯乙烯外护套信号电缆

同上,适用于寒冷地区

27、30、33、37、42、44、48、52、56、61

PYAV29

聚乙烯绝缘、综合护套、内钢带铠装、聚氯乙烯外套信号电缆

敷设在土壤及槽、管中能承受较大的外力

PYAVH29

聚乙烯绝缘、综合护套、内钢带铠装、耐寒聚氯乙烯外护套信号电缆

同上,适用于寒冷地区

2.1.2综合护套综合扭绞信号电缆的型号如表2所示:

表2

型号

名称

敷设条件

规格

PZYAV

聚乙烯绝缘、综合扭绞、综合护套、聚氯乙烯外护套信号电缆

敷设在槽、管中能承受一般的机械外力

4(1×4)

6(3×2)

8(4×2)

9(4×2+1)

12(3×4)

PZYAVH

聚乙烯绝缘、综合扭绞、综合护套、耐寒聚氯乙烯外护套信号电缆

同上,适用于寒冷地区

14(3×4+2)

16(4×4)

19(4×4+3)

21(4×4+5)

24(5×4+1×2+2)

PZYAV29

聚乙烯绝缘、综合扭绞、综合护套、内钢带铠装、聚氯乙烯外护套信号电缆

敷设在土壤及槽、管中能承受较大的机械外力

28(7×4)

30(7×4+2)

33(7×4×5)

37(7×4+3×2+3)

42(7×4+4×2+6)

PZYAVH29

聚乙烯绝缘、综合扭绞、综合护套、内钢带铠装、耐寒聚氯乙烯外护套信号电缆

同上,适用于寒冷地区

44(7×4+4×2+8)

48(12×4)

52(12×4+4)

56(14×4)

61(14×4+5)

2.2铝护套信号电缆

2.2.1铝护套普通型信号电缆型号如表3如示:

 

表3

型号

名称

敷设条件

规格

PYLV

聚乙烯绝缘、铝护套、聚氯乙烯外护套信号电缆

敷设在土壤及槽、管中能承受一般的机械外力

3、4、5、7、9、12、

14、16、19、21、24、

PYLVH

聚乙烯绝缘、铝护套、耐寒聚氯乙烯外护套信号电缆

同上,适用于寒冷地区

27、30、33、37、45、

44、48、52、56、61

PYLV22

聚乙烯绝缘、铝护套、钢带铠装二级外护层、聚氯乙烯外护套信号电缆

敷设在土壤及槽、管中能承受较大的机械外力

PYLVH22

聚乙烯绝缘、铝护套、钢带铠装二级外护层、耐寒聚氯乙烯外护套信号电缆

同上,适用于寒冷地区

2.2.2铝护套综合扭绞信号电缆的型号如表4所示:

表4

型号

名称

敷设条件

格规

PZYLV

聚乙烯绝缘、综合扭绞、铝护套、聚氯乙烯外护套信号电缆

敷设在土壤及槽、管中能承受一般的机械外力

4(1×4)

6(3×2)

8(4×2)

9(4×2+11)

12(3×4)

PZYLVH

聚乙烯绝缘、综合扭绞、铝护套、耐寒聚氯乙烯外护套信号电缆

同上,适用于寒冷地区

14(3×4+2)

16(4×4)

19(4×4+3)

21(4×4+5)

24(5×4+1×2+2)

PZYLV22

聚乙烯绝缘、综合扭绞、铝护套、钢带铠装二级外护层、聚氯乙烯外护套信号电缆

敷设在土壤及槽、管中能承受较大的机械外力

28(7×4)

30(7×4+2)

33(7×4+5)

37(7×4+3×2+3)

42(7×4+4×2+6)

PZYLVH22

聚乙烯绝缘、综合扭绞、铝护套、钢带铠装二级外护层、耐寒聚氯乙烯外护套信号电缆

同上,适用于寒冷地区

44(7×4+4×2+8)

48(12×4)

52(12×4+4)

56(14×4)

61(14×4+5)

2.3型号的编制原则及意义

以一机部的电缆型号编制为原则,并参考通信电缆的型号进行编制。

 

3技术要求

3.1线芯

3.1.1电缆为铜导电线芯,其芯径为1.0mm。

3.1.2导电线芯应符合JB647–77《圆铜线》TR型软圆铜单线标准。

3.2导电线芯绝缘采用高压聚乙烯,熔融指数为0.3,其标称厚度为0.6mm,厚度允许偏差为±0.1mm。

3.3普通线芯的绞合及识别方式

3.3.1绝缘线芯应绞合,绞合时相邻两层的绞合方向相反,最外层的绞合方向为右向。

各层间允许疏绕棉纱或其它纤维村料。

3.3.2芯数为7芯及以上的电缆,每一层应有红、绿两根芯线做为标志线,且不同于同层中的其它芯线的颜色。

芯数少于7芯的电缆应以红色线一根做为标志线,且不同于其它芯线的颜色。

3.4综合扭绞线芯的绞合及识别方式

3.4.1各规格电缆中的四线组或对绞组,均以四根或两根不同颜色的芯线以左向绞合。

绞合节距应不大于300mm。

四线组外应疏绕不同颜色的塑料丝,四线组A端线序,电缆A端组序见附图。

3.4.2除四芯电缆外,其它规格的电缆方向外层均为右向,相邻层彼此相反,同层相邻四线组应有不同的节距,每层允许疏绕棉纱线或其它纤维村料,缆芯上包复塑料带。

3.5综合护套的内垫层、护套

3.5.1综合护套为纵包0.2mm铝带,双面粘结标称0.07mm厚聚乙烯薄膜的复合带,搭缝重迭量不小于5mm,搭缝重迭处采用热风焊接,复合带外面挤包聚乙烯护套。

3.5.2综合护套各组成部分的粘结强度要求:

复合带的剥离强度不小于0.5kgf/cm

复合带搭缝处粘结强度不小于1.5kgf/cm

复合带与聚乙烯护套粘结强度不小于1.5kgf/cm

3.5.3综合护套与钢带之间包一层或两层高压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塑料带,或挤包一层塑料,其厚度为1.5mm,厚度允许偏差为±20%。

3.6铝护套的隔热层、护套

3.6.1缆芯外绕包一层聚酯薄膜带一层聚乙烯带及四层1号皱纹纸做为隔热层或不低于上述标准的其它村料的隔热层。

3.6.2铝护套的厚度如表5。

表5

电缆芯数

6~61

铝护套厚度mm

1.3~1.7

铝护套的厚度允许偏差为±20%。

3.7铠装、外护套

3.7.1综合护套的铠装

铠装结构的电缆内垫层与外护套之间应间隙绕包两层予涂沥青或镀锌(锡)钢带或具有不低于上述标准的其它材料的防腐层钢带。

3.7.2铝护套的铠装

3.7.2.1内衬层为沥青两层塑料带(2×0.23mm的聚氯乙烯带)、三层油纸、沥青。

3.7.2.2铠装为间隙绕包两层予涂沥青或镀锌(锡)钢带或具有不低于上述标准的其它材料的防腐层钢带。

3.7.2.3外被层为沥青,一层电缆纸。

3.7.3钢带厚度

钢带厚度根据屏蔽系数及机械强度的要求而定,厚度如表6。

表6

电缆芯数

3~9

12、14

16~61

钢带厚度mm

0.1~0.2

0.3

0.5

3.4.7电缆外护套应采用SG22–73《电缆工业用软聚氯乙烯塑料》中普通护套级聚氯乙烯塑料,耐寒护套采用耐寒护套级聚氯乙烯塑料。

电缆的塑料外护套标称厚度应符合表7规定。

 

表7

护套前直径mm

标称厚度mm

允许偏差%

20.0及以下

2.0

±20

20以上

2.5

3.8普通型电缆的电气特性如表8所示:

表8

序号

电气性能

测试频率(KHZ)

单位

标准

长度

(m)

换算公式

1

导线直流电阻20℃时不大于

23.5

2

芯线绝缘电阻不小于

直流

M

500

1000

3

任一线芯对连接到地的其它线芯之间的电容20℃时不大于

F

0.15

4

耐压

芯线间及芯线与钢带间

0.05

V/2分钟

1000

制造长度

3.9综合扭绞电缆的电气特性如表9所示:

表9

序号

电气性能

测试频率(KHZ)

单位

标准

长度(m)

换算公式

1

导线直流电阻20℃时,不大于

23.5

1000

2

工作对导线直流电阻差20℃时不大于

直流

环阻的2%

制造长度

3

芯线绝缘电阻不小于

M

3000

1000

四线组工作电容20℃时不大于

0.8~1.0

F

0.05

4

对绞组工作电容20℃时不大于

0.07

1000

任一线芯对连接到地的其它线芯间的电容20℃时不大于

直流

0.1

5

耐压

耐压芯线间

0.05

V/2分钟

1000

制造长度

芯线与地间

1800

 

四线组电容耦合系数,长度为L米时应不大于表10规定:

表10

电容耦合系数PF

系数名称

在任何线路间

每根电缆所有测量平均值

最大值

K1

每个四线组实线路之间

100

330

K9~K12

相邻四线组实线路之间

120

230

E1、E2

实线路对地之间

330

1300

4试验方法

4.1关于绝缘护套、外观、电气特性等试验方法参照一机部,邮电部的有关标准。

4.2充气试验

4.2.1电缆在出厂前应进行充气试验,综合护套充气试验的气压为2kg/cm2保持2小时压力不得降低。

4.2.2电缆在出厂前应进行充气试验,铝护套电缆内充入压力不小于4kg/cm2的干燥空气一直进行到另一端读数达到为止,气压稳定6小时,压力不得降低。

5交货长度

交货长度根据特殊要求,经过协商允许以任意长度交货。

交货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