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270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14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docx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docx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

高校发展规划制定参考资料

1.战略规划:

高等学校发展的关键2

2.美英高校规划工作概况及文献资料简介11

3.英国高等学校战略规划指南16

4.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的中长期发展战略30

5.以规划引领学校发展——上海交通大学2005-2010年发展规划剖析38

6.发展规划编制应力避五个误区45

7.弗莱克斯纳的一流大学观47

8.多校区大学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及分析框架55

9.美国研究型大学运行机制探悉61

10.大学如何协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65

11.我国大学治理面临的问题及改善75

12.管理制度创新推进科技创新85

13.我国研究型大学学院管理体制建设的若干思考88

14.中国科学决策机制的弊端到底在哪里?

92

15.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初探94

16.研究型大学如何开展突破性创新99

17.高水平大学建设与科技创新体系109

18.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软环境117

19.制定学术战略--助推大学发展128

战略规划:

高等学校发展的关键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蔡克勇

在现代社会里,制订一个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符合自身实际的战略规划,对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陈至立同志在2002年教育部举办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曾强调指出:

“时代要求大学校长要具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国际视野和前沿意识,善于进行科学的定位和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善于协调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善于动员和配置各种资源。

”周济同志到教育部工作后,在各种场合的多次讲话中,也反复要求各学校要关注“两大问题”: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建设这样的学校”;要制订“三个规划”:

“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

一、正确的战略规划能够推动学校“起飞”

制订发展战略和规划,是科学管理的首要职能。

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回答三个问题:

“学校现在怎么样?

”“学校是怎样发展过来的?

”“学校要发展到哪里去?

制订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目的就在于:

使学校从自身的条件出发,沿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人的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方向发展,并且能够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说到底,是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之道。

有人曾从管理科学的角度列出这样一个公式:

管理效能=发展目标X工作效率。

也就是说,目标正确与否,对学校的发展来讲是决定性的因素。

回顾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我们也可以看到,世界上那些发展成为一流的学校,都得益于有一个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战略和规划。

“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的战略思想,使洪堡大学成为当时高等学校的楷模。

近代大学产生之后,在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下,人们都认为大学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

到了l9世纪初,科学逐渐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体系。

当时出任普鲁士教育部长的威廉·冯·洪堡,站在时代的潮头,感受到了新的历史时期对高等学校的要求,在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教学同科学研究相统一”的战略思想,并按照这个思想于1810年创办了洪堡大学,即柏林大学。

这个战略思想也成了德国大学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并逐渐影响到全世界。

办学模式的转变,改变哈佛大学的命运。

1636年哈佛大学成立,1638年开学时只有几名学生。

主要任务是培训传教士。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至美国独立年前的1775年也只有40名毕业生。

1869年埃利奥特就任校长。

他是一位化学家,学术成就不高,但有战略眼光,高瞻远瞩,行政能力极强。

他观察当时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后,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正在从一个松懈的农村组织,向城市化和工业化方向转变。

他准确把握了美国社会的这一转型时期对人才的需求,确定以德国洪堡大学为模式,将哈佛大学的重心实行“两个转移”:

即由宗教性的学科,转移到非宗教性的,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从大学本科教育,转移到研究院教育,并于1872年建立研究生部。

他鼓励进行开放性的创新研究,培养人才的目标是未来都市化和工业化社会的领导人物。

埃利奥特的这一办学模式的战略转变,虽然遭到传统势力的强烈反对,但却得到波士顿富商的大力支持和竭诚捐助,使其转型改革得以实施。

40年后埃利奥特从校长岗位上退休时,哈佛的教授从50多人增至6OO多人,哈佛大学成为美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而他也成为美国教育界的领袖。

“威斯康星思想”使威斯康星大学成为一流大学。

20世纪初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里斯·范海斯提出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即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改革方案),被称为是使威斯康星大学由一所普通的赠地学院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秘密武器”。

所谓“威斯康星思想”,其实质就是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战略和规划,主要内容有两项:

一是帮助州政府,包括起草法律,提供咨询,在政府里兼职,请官员担任教授,等等;二是帮助本州公民在全州各个领域开展技术推广和函授教育,把整个州作为大学校园。

范海斯校长的名言是:

“鞋子上沾满牛粪的教授是更好的教授。

”人们评论说:

威斯康星大学对于农民来说就像猪圈和农舍一样近在咫尺;对于工人来说,就像他们的工会大厅一样可以随时出入;对于制造商来说,大学的实验室随时为其开放。

威斯康星大学成了“任何人可以学习任何东西的地方。

”威斯康星大学对于本州人民的作用就如同人的头脑对人的手、脚和眼的作用。

在威斯康星大学的帮助下,威斯康星的经济特别是农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美国的“牛奶场”。

与此同时,学校也获得迅速发展,如畜牧学科、生物学科、细菌学科等都达到美国甚至世界的先进水平。

威斯康星大学的这项战略改革,是同当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高等学校扩展职能——为社会服务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这是范海斯校长远见卓识的表现。

“三个发展战略”使麻省理工学院跻身于世界一流。

创建于1861年的麻省理工学院,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都是一所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技术学院。

它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大学,主要得益于三位校长根据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分别制订了三个正确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开始萧条,麻省理工学院也陷入危机,以至哈佛大学又重提兼并之事。

这时,物理学家康普顿接任院长。

康普顿是研究电子学的,认识到科学越发达,科学和工程就日益一体化。

工程师不能只为当前服务,还必须适应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要求。

为此,培养的人才要掌握现代科学基础。

于是,决定建立同建筑学院、工学院具有同等地位的理学院,加强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等基础学科的建设,后来又设立了研究院,使该校成为理工结合的研究性大学。

这一战略决策为麻省理工学院后来承担研制雷达等高新军事技术奠定了基础,这也是麻省理工学院“起飞”的关键。

正如康普顿院长在1945年年度报告中所说:

“在五年大战期间,学院根据战时合同的规定花的钱,相当于过去80年的正常办学开支。

”“二战”结束后,根据战争推动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的新形势对人才提出的新需求,于1947年由副院长基利安领导制订新的战略规划,经过将近两年的研究,提出了要培养人们能从“两个焦点”(即自然科学焦点和人文社会科学焦点)看事物的办学理念。

1948年秋,基利安接替康普顿就任院长,开始实施这个报告,决定创办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使麻省理工学院成为理工科院校改革和发展的楷模。

已经极负盛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到了20世纪80年代,又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大工程教育”的新概念,变革教育思想,实施“工程集成教学,培养具有集成知识、系统方法和工程实践的人才”,带动世界高等工程教育进人一个新的阶段。

斯坦福大学的起飞得益于创办科技园区。

直到20世纪40年代,斯坦福大学仍然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

而40年代末50年代初,富于想象力的井雷德里克·土库曼,根据了刚刚兴起的科学技术与产业一体化的趋势,相继提出:

现代工业发展最主要的资源是人而不是物;高技术、创业精神和技术创新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大学应当成为研究与发展的中心,而不是学术的象牙塔;主张那些智力与技术密集的现代工业应该充分利用大学智力密集的优势,紧靠大学建立科学园区。

正是根据这种战略思想,土库曼于1951年领导创办了闻名于世的硅谷科技园区。

正如有人所说:

斯坦福带动了硅谷电子工业的起飞,而硅谷造就了斯坦福大学的辉煌。

打造世界顶尖商学院的经验:

跟踪CEO想法。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原来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院。

康纳德·杰克布斯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任院长后,提出“及时了解CEO的想法,及时满足企业的需求”的战略思想。

为了实现这两个“及时”,他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

把学员(大多是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当顾客来服务,用最快的速度提供最新最有用的知识;最早倡导“合作学习”,让不同学科的学生在一起分析问题,共同学习;营造科研教学氛围,吸引刚毕业的优秀博士生,让他们承担最重要的课程,给他们发展空间,形成良好的群体;加强社会调查和实践,让学员及时了解CEO的想法。

这些战略措施的实行,使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近年来常常名列哈佛大学管理学院之前。

北京大学并非我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学府。

它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蔡元培校长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并根据这个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改革的战略举措,例如:

加强学科之间的关系,强调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引导学生去研究学术,等等。

这些思想和举措,与正在兴起的民主革命,高举“民主”和“科学”的两大旗帜的时代潮流,是相适应的。

当时已是北大著名教授的胡适,后来继任北大校长,也基本上沿袭了蔡元培的办学理念,使北大得以继续发展。

清华大学从一所出国留学预备学校发展成为著名的大学,也是得益于几位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正确的发展战略。

梅贻琦当校长时,提出并实施了“聘请大师”、“中西交汇”的发展战略。

蒋南翔任校长期间,提出并实现“真刀真枪作设计”、“在战斗中成长”的办学思想和发展战略,培养了一批社会精英。

王大中任校长期间,使清华大学实现了工、理、文、艺术和医科的大综合,为清华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二十多年来,一些原来基础差不多的学校,后来差距被拉大了。

究其根本原因,大都在于领导者是否根据经济社会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及本校的条件,制订出一个既切合实际又鼓舞人心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二、推动学校“起飞”之战略规划的启示

总结上述学校成功的发展范例,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是制订战略规划要多些宏观的思维。

教育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

一定社会的教育必须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前者既要适应后者的要求,又要受它的制约。

一句话,社会的状况是教育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

上述那些大学的发展历程,都有若干个“起飞点”。

这个“起飞点”就是制订并实施了符合当时“生态环境”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那么,21世纪的“教育生态”是怎么样的呢?

1998年,曾任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三位总统的美联储主常,外号“经济总统”的格林斯潘应邀在华盛顿对高等学校领导人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提出2l世纪有三大力量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

知识爆炸、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市场。

他还特别阐述了“概念经济”(即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得一个国家的财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民的智力强弱、读写能力、创造力和设计创新能力所决定,而自然资源和生产能力所占的比例已经变小。

格林斯潘的这些观点是被普遍接受的。

美国教育委员会主席专门撰文具体阐述上述这些因素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

对于我国教育来讲,除上述因素之外,还要受到我国国情的影响。

我国主要国情是什么?

其一,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70%以上。

其二,我国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地域差异非常之大。

其三,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其四,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以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

这就是我国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国内外生态环境。

我们的教育必须与这种生态环境相适应。

因此,我们每一所学校在制订发展规划时都必须以宏观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