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教育数学复习三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2606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教育数学复习三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教育数学复习三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教育数学复习三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教育数学复习三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教育数学复习三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教育数学复习三Word格式.docx

《人教版小学教育数学复习三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教育数学复习三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教育数学复习三Word格式.docx

*复式统计表: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

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产值项目

镇别

总产值

亿元

农业产值

亿元

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百分数

合计

15.2

4.43

29.1%

石桥镇

7.2

1.78

24.7%

横街镇

3.6

1.09

30.3%

三埠镇

2.8

0.94

33.6%

绿溪镇

1.6

0.62

38.8%

3】制作步骤:

搜集数据

整理数据:

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设计草表:

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正式制表:

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填空。

1、我们学过的常用统计形式有()和()。

2、一般情况下,数据整理时较常用的方法是画()字。

3、条形统计图用()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上的()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4、能清楚地反映出各种数量的多少的统计图是(),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图是()。

二统计图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1】分类

条形统计图:

通常有纵向统计图和横向统计图两种。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

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

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是表示多少个单位(数量)。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深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4)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折线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并注明数量。

扇形统计图: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制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便于对数量的多少直接进行比较

折线统计图

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并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便于反映数量发展变化的趋势

扇形统计图

以一个圆的面积表示事物的总体,以相应的扇形面积表示各有关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数

便于呈现总体与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①绘制统计图时,要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可以选用()统计图。

②要制出能反映三个或三个以上项目以及关系的统计表,

应制成()统计表。

③为了给病人描绘体温变化情况应选择()统计图。

三)概率

又称机会率或机率、可能性.

1】中位数

定义:

中位数是指将统计总体当中的各个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处于变量数列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就称为中位数.

作用和特点:

※反映了一组数的一般情况。

从中位数的定义可知,所研究的数据中有一半小于中位数,一半大于中位数。

 

※中位数的优缺点:

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的影响,有时用它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中位数不受其数据分布两端数据的影响,因此中位数缺乏灵敏性,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

计算方法:

1.求中位数,首先要先进行数据的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计算中位数的序号,分数据为奇数与偶数两种来求。

(排序时,相同的数字不能省略)

2.如果总数个数是奇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的那个数

3.如果总数个数是偶数的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取中间那两个数的平均数

例:

2、3、4、5、6、7中位数:

(4+5)/2=4.5

是从小到大,或者从大到小,不是随意乱排。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水平。

2】众数

 一般来说,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

1,2,3,3,4的众数是3。

  但是,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个数出现次数都是最多的,那么这几个数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例如:

1,2,2,3,3,4的众数是2和3。

  还有,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1,2,3,4,5没有众数。

特点:

  ※众数是样本观测值在频数分布表中频数最多的那一组的组中值,主要应用于大面积普查研究之中。

  ※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相应的次数。

※一组数据中的众数不止一个,

如数据2、3、-1、2、1、3中,2、3都出现了两次,它们都是这组数据中的众数。

※是一组数据中占比例最多的那个数。

  

根据单项数列求众数,不需要任何计算,可以直接从分配数列中找出出现次数或频率最大的一组标志值,就是所求的众数。

3】平均数。

①平均数定义

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②平均数的优点。

反映一组数的总体情况比中位数、众数更为可靠、稳定.

③平均数的缺点。

※平均数需要整批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人计算,因此,在数据有个别缺失的情况下,则无法准确计算。

特别是当一组数量较大的数据,其计算的工作量也较大。

※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从而使人对平均数产生怀疑。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许多竞赛场合下对评委亮分后的成绩分数,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尔后再计算平均数的一种考虑。

平均数的计算: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

中位数、众数、平均数三者的适用范围不同:

1.平均数的计算中要用到每一个数据,因而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2.中位数是一组数据的中间量,代表了中等水平。

3.众数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四)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4、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在进行判断。

确定了一个点,除了知道方向,还要知道距离。

5、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

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四方向的——司南。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先找出数对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然后在列数与行数相交处描点。

表示为:

(列数,行数)

竖为列;

横为行。

列在前,行在后。

五)时间:

(一)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

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年当中1、3、5、7、8、10、12这7个月是31天,4、6、9、11这4个月是30天。

3】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平年与闰年大月、小月天数是相同的,只有二月,闰年比平年多一天。

4】季度:

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季,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有9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

6】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

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

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

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二)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

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必须加上大概的时间段词语(如凌晨、早上、上午、下午、晚上)

2】24时计时法:

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时间段得词语。

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比如:

午3日→3+12=15时

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16时等于16-12=下午4时。

4】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比如:

10:

00开始营业,22:

00结束营业,

营业时间为:

22:

00—10:

00=12(小时)

5】常用的时间单位有:

年、月、日、时、分、秒。

时间单位进率:

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天(日)=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钟

六)简易方程

一,等式

1】定义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等式。

2】形式:

把相等的两个数(或字母表示的数)用等号连接起来。

等式的性质:

1: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若a=b那么a+c=b+c或a-c=b-c

2:

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若a=b那么有a·

c=b·

c或a÷

c=b÷

c(c≠0)

二,方程和方程的解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例如:

100+x=260

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2】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100+x=260那么x=160;

160就是方程的解

三,解方程

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有分母先去分母

(2)有括号就去括号

(3)需要移项就进行移项(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求得未知数的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