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2596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16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

200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教案大全

目录

专题一、必修1—5册文言文复习………………………………………………002

专题二、新闻阅读与实践………………………………………………………019

专题三、经典阅读………………………………………………………………028

专题四、现代文阅读……………………………………………………………037

专题五、古诗鉴赏——边塞征战诗……………………………………………043

专题六、语言运用之简明、连贯、得体………………………………………050

专题七、作文教学………………………………………………………………079

学期教学总结……………………………………………………………………089

专题一:

必修1—5册文言文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温习文本,积累文言文的常见词语、句式,提高学生用课本知识学习课外文言

文本、解决课外文言知识的能力。

2、归纳学习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着眼于名篇名句

[教学设想]

1、讲练结合,配合一定的习题,特别是高考习题。

2、原则上一册一周(包括习题处理),有的文本从简。

估计15课时。

3、提要式指导,避免吵冷饭。

[教学内容与步骤]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

《兰》《赤》《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游褒》

一、利用“对文”知识

1、《兰》是骈体文,可利用其“对文”特点。

如: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做一样;把……看做相等)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

2、《赤》是赋文,也可利用其“对文”特点,课后有这方面习题,要掌握其方法。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一般文言文中也有“对文”现象

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二、触类旁通,理解记忆。

1、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暂:

形旁“日”,时间短暂,片刻,一时。

“暂得于己”:

一时感到快乐。

暑假学过《搜神记·紫玉传》,吴王夫差的小女紫玉和书生韩重生死如一的故事: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

乌既高飞,罗将奈何?

悲结生疾,没命黄垆。

命之不造,冤如之何!

羽族之长,名为凤凰。

一日失雄,三年感伤。

虽有众鸟,不为匹双。

身远心近,何当暂忘。

(何时才把你来片刻忘记。

何时能忘你片刻)

2、曾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殊故山殊可过。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死。

由字形可知。

又:

殊死的战斗。

——差异,不同。

“殊途同归”、“悬殊”。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特别,出众:

“殊荣”,“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

——很,甚:

故山殊可过——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

曰:

“日食饮得无衰乎?

”曰:

“恃粥耳。

”曰: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也。

”太后曰:

“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稍解。

4、矫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把弯的东西弄直。

——矫正,纠正:

矫枉过正。

枉,弯曲。

——举起,扬起: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矫命、矫诏、矫制。

5、危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高:

危楼高百尺

——危险:

危言耸听

——正直,端正:

古人席地而坐,高就意味着端正、紧张:

项王拔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跽谓长跪)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唐浮屠始舍于址:

基址,地基——山脚。

且可通过语法确定“舍”为动词。

三、强记

1、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骤得:

屡次得到,一直拥有。

2、骤——马奔跑——疾行,迅速(暴风骤雨)——?

屡次,多次?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翻译为“享受”“享有”,是临时意义。

4、相与

——交往,相处,彼此来往。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兰》(今有:

这个人是很难相与的)

——共同,一起,结着伴儿。

山气夕阳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

相与为一

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2008年上海卷,唐•李翱《杨烈妇传》(今有:

大家相与议论)

“相与”的两个意思告诉我们:

“与”有相处、同等意思。

相处、交往,帮助,结交:

始而相与,久而相信,终而相亲。

《吕氏春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

连词“同”“和”“跟”: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能是夫。

臣请入,与之同命。

赞许:

吾与点也。

《论语》其与能几何也?

《烛之武退秦师》

放在句末作语气词。

子非三闾大夫与?

其可怪也与!

《师说》

四、作业

(一)《兰亭集序》句子翻译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答案:

即使没有盛大的管弦合奏,只是饮酒赋诗,也完全可以畅叙人们幽深的情怀。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由,竟像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叹息哀伤一番,不过在内心却弄不明白这缘由。

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

(二)《赤壁赋》翻译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答案:

(歌声)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落泪。

知道不能长期拥有(眼前的美景),只得在悲凉的秋风中托寄袅袅的箫音。

如果从事物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竟然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

(三)《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翻译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2、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3、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答案:

你正在温习经书(准备应试),我不敢打扰你,就(独自)去山中(游玩)。

此时我独自静坐,僮仆已休息了,我常常回忆往日时光:

(我们)携手赋诗,漫步狭窄的小路边,伫立在清澈的流水旁。

(四)《游褒禅山记》翻译

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幽深的洞穴,进去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尽了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我吗?

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五)翻译《玉堂闲话》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

京都人甚慕之。

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

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

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

“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

”道士作色叱之。

坐客闻之,或曰:

“贤郎远来,何妨一见?

”道士颦蹙移时,乃曰:

“但令入来。

”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伛偻,趋前而拜。

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曰:

“小儿愚騃,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

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斥于村墅间耳。

”坐客愈更神之。

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

“伛偻者即其父也。

”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六)《兰》默写10分

1、是日也,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2、写出文中谈“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七)《赤》默写12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不绝如缕。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固一世之雄也。

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

答案:

"歌窈窕之章"歌窈窕之章浩浩乎如凭虚御风羽化而登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七)《游褒禅山记》默写

1、盖余所至,,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2夫,;,。

而世之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3、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而在己为有悔;,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答案: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奇伟、瑰怪、非常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于人为可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必修二文言文重点句子检测(以测试牵引复习)

(一)《召公谏厉王弭谤》翻译

1、厉王虐,国人谤王。

2、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

3、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公开指责厉王。

百姓有口,好象土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富就从这里出来。

如果堵住百姓的口,那赞许的人能有多呢?

(二)《鸿门宴》翻译

1、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3、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

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军中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取乐(的东西),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4、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5、会其怒,不敢献。

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

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到厕所去,乘机招呼樊哙一起出去。

正逢他发怒,没有敢献给他。

沛公逃身后,(张良估计)他已经从小路回到军营了。

张良这时进去道歉……

(三)曹操诗翻译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你们是我心中长久的思念)。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高山不辞土石才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壮阔。

(四)布置作业

上海2008年高考文言文卷16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

“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

”侃日:

“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

“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成功的。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