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41190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经济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经济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经济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经济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经济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docx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3纸币的发行量与商品的价格成正比。

4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商品价格成反比。

5其他因素,如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国家政策、消费心理、民俗习惯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这些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间接的,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稳定物价控制通货膨胀的一般性政策措施。

1.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产品价值量。

2.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

3.管控好纸币发行量,稳定币值。

(控制货币流动性,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

4.疏通商品流通渠道,降低商品流通成本。

5.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打击恶意操控物价以及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基本原理

 

2、说明:

①商品价值量有两种表示方法,即用货币表示或用劳动时间表示,如果题中出现生产某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即可视为商品的价值量。

②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假设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X%,单位商品价值量则降低x%,其计算公式为:

原价/(1+X%)=现价。

3、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已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需求定律:

价格上涨,需求减少;

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需求量随价格反向变动。

与此相对应,供给定律:

价格上升,供给增加;

价格下降,供给减少。

供给量随价格同向变动。

2.需求弹性:

指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相比之下,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对价格变动反应不灵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对价格变动反应更灵敏。

如下图:

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①互为替代品:

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成正比(即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

反之亦然。

)图示:

互补商品:

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比。

图示: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产量。

这一原理可简单概括为8个字:

价格下降,产量减少;

价格上升,产量增加。

所以这一关系即前述供给定律。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2.区分不同的消费类型和心理

3.恩格尔系数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生产决定消费。

(2)主要因素:

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消费随当前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二者成同向变动的趋势。

(消费随收入增长的幅度是复杂的,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进一步增长,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增幅会递减,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增幅会强劲。

②收入预期影响消费。

未来收入预期乐观,消费欲望则强;

反之则弱。

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整体消费水平,

(3)主观因素:

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支增税,抑制总需求。

货币政策:

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刺激消费;

从紧的货币政策上调两率,抑制消费。

②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均影响居民的消费。

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

正确的消费观念(原则):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以上消费观念也可转化为消费行为。

2.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

(1)提高生产力水平,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2)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后顾之忧,增强消费信心。

(4)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5)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稳定物价,刺激消费。

(6)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关于消费的内容可以联系第4课: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①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见上面

2、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怎么办)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大力发展生产力

1.发展生产的必要性:

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生产决定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③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发展生产的措施要求: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

③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④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4.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增加税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5.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区分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2、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3、劳动者就业的意义和措施

4、劳动者合法权益及维权措施

二者最大的区别:

股份有限公司能够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股集资

2、.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1.利润与成本:

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公式:

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利润和成本之间的比率叫做利润率,是用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

利润率=利润/生产成本*100%

2.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措施

⑴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⑵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

⑶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⑷通过兼并、联合、破产,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⑸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

⑺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激发职工的积极性。

⑻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⑼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⑽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和科学的组织机构,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化。

以上十条,以前四条为基本,后六条辅之,可根据题意和材料有针对性选用,如果设问限定“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知识,则只用前四条。

3、劳动者就业的意义和措施

1.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就业能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不断再生产。

③就业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就业的措施:

党和政府:

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沟通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咨询指导服务。

④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劳动者:

①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

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5、劳动者合法权益及维权措施

维权措施:

①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协调劳动关系

②劳动者:

基础:

自觉履行劳动义务;

依据: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采取合法途径维权

③企业: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劳动合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1、储蓄存款和利率计算

2、我国的货币政策

3、商业银行的业务

4、各种投资方式的比较

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

本金、存息和利息率水平。

公式:

利息=本金×

利率×

存款期限

在计算复利时,注意第二年的本金等于第一年的本金+利息

如:

1000元存一年再存一年,年利率为3%

第1年利息=10000*3%*1=300第二年利息=(10000+300)*3%*1=309

所得利息为300+309=609

由中国人民银行(央行)制定和实施:

1、紧缩性货币政策:

包括:

上调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

主要应对:

有利于遏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过快等

②、扩张性货币政策:

下调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

通货紧缩、经济衰退

存款准备金:

是指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存款准备金率:

是指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

存款业务(基础业务)、 贷款 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和结算业务

股票:

高风险、高收益、不返还、可买卖

②债券:

稳健的投资,到期还本付息

③保险:

规避风险

④储蓄:

便捷的投资注意:

风险和收益能正比,风险越高,收益越高。

(三)收入与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

2、各种分配方式的区分

3、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及区分

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①按劳分配。

是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导地位。

②按生产要素分配。

包括按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分配。

2.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1).根本措施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

(3).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两个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具体措施:

①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注:

1、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

初次分配后国民收入形成国家、企业和个人收入三部分:

国家财政收入;

企业税后利润;

职工劳动报酬。

再分配是初次分配基础上国民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进行宏业管理和调节,如支农补贴,财政转移支付,社会保障,个人所得税等形式。

3.兼顾效率与公平

(1)关系: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

(2)措施:

①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

即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1、财政的作用

2、我国的财政政策

3、税收

1.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主要发挥着三个方面的作用。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在经济增长滞缓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增发国债,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给经济降温。

3.税率

税收的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目前在我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是考试的重点,也是计算题的重要考点之一。

1.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由于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这样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意义)

我国增值税的基本税率是17%。

营改增以后增值税率有较大变化,且有起征点,应根据题中说明去做。

增值税计算公式:

销项税—进项税

2.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意义)。

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一个恒定的税率。

例如劳动报酬所得,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适用20%的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即按征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先规定一个起征点,起额部分按相应等级计征。

我国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税率由3%—45%,共7级,是典型的超额累进税率。

违反税法的4种行为: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偷税:

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骗税:

特指骗取国家出口退税和税收减免

第四单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弊端

2、市场秩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4、宏观调控

1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

(1)优点: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市场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源高效利用。

(2)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固有弊端。

2如何维护和规范市场秩序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④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科学宏观调控

4、科学的宏观调控

(1)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手段

经济手段:

①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如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如政府投资,财政补贴)政策;

②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利率、信贷等,影响社会总需求;

③收入分配政策;

④产业政策;

⑤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包括年度计划,五年规划,总体战略(如西部大开发战略)。

法律手段:

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影响和调节宏观经济。

行政手段:

通过采取具有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调节宏观经济。

3.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要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要加强科学的宏观调控,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科学发展观

1.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要求:

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

2.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

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六个统筹略)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高频考点,在近年来的高考中被广泛应用于¬

¬

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考题中,凡是试题材料涉及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内容的,答题时都要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措施、意义或启示。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重要性: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①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②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③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④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这一要点共有五层含义:

1.转方式的主攻方向;

2.推动发展的主足点;

3.经济发展的动力;

4.“新四化”道路;

5.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本国策,长远大计。

①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②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以上4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再加几条,可以作为发展宏观经济的措施,如怎样促进国家、地区或省市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7、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8、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注:

如果设问限定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回答,则只用前4条,如果没有限定,则应依据材料选用,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标题必须进答案。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

2、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影响:

积极影响:

它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极影响:

①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必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4.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5.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主更生的原则。

6.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