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自评报告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0116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学专业自评报告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闻学专业自评报告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闻学专业自评报告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闻学专业自评报告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闻学专业自评报告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学专业自评报告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闻学专业自评报告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学专业自评报告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学专业自评报告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年龄层次、职称结构合理。

10名专任教师分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暨南大学、河南大学等全国重点知名院校。

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目前,新闻系建有摄影实验室、摄像实验室、非线型编辑实验室、电子排版实验室、语音训练室、300平米演播厅,另有自办的系报、电视台,充分保证了新闻学专业学生在校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多年来,新闻学专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方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为基础,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优个性”为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教学条件建设,稳步扩大办学规模,积极充实办学内涵,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该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科水平、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等方面稳步发展,各方面均已达到了新闻学本科专业的办学要求。

二、专业建设情况

(一)专业定位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办学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新闻学专业的定位是立足周口,面向全省,辐射全国,服务于传媒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系统、扎实的新闻基本理论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文化与专业素养,熟悉我国新闻与宣传政策法规,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在新闻、出版、宣传、文化传媒等部门从事记者、编辑、策划、文字、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力图把新闻学专业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特色,且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

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组织教学和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

2009版的培养方案在经历了三年的实践检验之后,证明大多数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是符合传媒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的,专家反馈意见也倾向肯定。

但随着传媒产业的飞速发展,几年前制定的培养方案也很难适应现在的人才需求状况,因此重新修订培养方案以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今年初提到了教学日程里。

新闻学专业在制定新的培养方案过程中,依据我校和系里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专业发展规划,多次组织本系骨干教师及外聘专家进行市场调查,反复调研、科学论证,坚持以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善于自主学习、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为基本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成长需要,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新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

培养规格达标,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均达到20%以上,符合科学合理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两个版本的培养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除极个别课程由于某些原因临时做过调整以外(均有教务部门批准的调课申请),其余各个学期均严格按照培养计划进行,开课计划、课程表归档保存完好。

(二)师资队伍

1、生师比:

2011年,新闻学学生人数70,教师人数9,生师比是8:

1;

2012年,新闻学学生人91,教师人数9,生师比是10:

2013年,新闻学学生人数100,教师人数10,生师比10:

1。

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十分重要,新闻学专业的教师除了担任本专业的课程之外,还担任另外两个专业的基础课和选修课,充分发挥特长,优势互补,为三个专业的本科教学提供足够的师资保障。

又根据新闻学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请媒体人士进课堂,突出实践性,丰富课程教学,使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达到服务学生的教学目的。

2、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状况:

目前新闻学现有本科学生339人,专任教师10人,全部获得教师资格证,符合岗位资格教师比例是100%;

双师4人,其中硕士10人,达到100%比例,副教授2人,占本专业教师20%,35岁及以下教师8人,教师中有1名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2名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1名新闻采编人员,1名摄影师,1名礼仪主持人。

教师平均年龄32岁,年龄层次、教师梯队、职称结构合理。

从学历层次来说,目前新闻学专业所有教师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具有硕士学位的年轻教师均计划近年考博,继续提升学历。

本专业教师毕业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学院、西北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学科背景大都是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学缘结构合理,90%来源于外省高校。

同时在师资队伍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梯队,并且以年轻化为主。

另外还有从业界外聘的实践型教师,对电视、报纸等传媒行业的业务都十分熟悉,能将媒体经验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近三年来,教务处进行的学生评教显示,新闻学专业全部教师评教成绩均在92分以上,说明学生对新闻教师教学工作较为满意。

3、师德建设与师德水平:

以本院创建“规范、严谨、民主、求实”之院为载体,以“爱与责任”、“敬业、爱岗、奉献”、“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核心,本专业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要求专业教师脚踏实地、教学严谨、求真务实,做事善始善终,不但要有高度责任心,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格,使本专业教师在思想素质、道德修养、为人师表、服务水平等方面有明显提高。

通过多次的业务理论学习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上下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并且培养了一批师德标兵,把本专业的师德水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4、师资培养措施及执行

在提升学历层次方面:

本专业通过引进、培养、培训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鼓励教师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参加各类业务性培训、进修或访学,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努力建设一只政治业务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董玉芝、王小燕分别于2008年、2009年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进修学习;

2013年借用暑假时间,本专业由专业带头人董玉芝带队,曹健敏、韩璐、李婷婷参加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新闻培训班进行业务培训。

2013年11月,本专业的王小燕、董玉芝参加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2013年全国新闻学年会,了解国内新闻学专业发展的现状,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学历,刘运来、韩璐、李婷婷等年轻教师正积极准备考博,通过这些努力,新闻系的师资学历和业务层次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提升业务水平方面:

教学方面:

每年有计划的组织教师进行听评课活动,把查找不足,交流经验作为听评课的重点;

并把一些教改研究项目、精品课程项目融入到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要具备新的教学方法,突出新闻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实用人才的培养理念;

“传媒人士进课堂”也是新闻学专业近年来为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而采取的措施,请媒体中有资历、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士,发挥媒体人的特长,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例如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新闻摄影、新闻评论、电视摄像等,请媒体人士打段进入进入课堂授课,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也弥补了教师在实践方面的不足。

在科研方面:

由于我系加大奖励措施,以全面鼓励,突出精品为原则,并出台了新闻系科研奖励办法,对超科研工作量的教师和申报省部级项目,发表级别较高的核心期刊论文,给予适当奖励;

所以,鼓励本专业教师积极做课题,认真写论文。

2010-2013年间,本专业教师发表论文二十多篇,申报立项省市社科联课题十几项,王小燕、董玉芝申报立项教育厅课题2项,王小燕申报立项文化厅课题1项,董玉芝申报立项201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2011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1项、2012年河南省政府招标决策课题1项并结项。

曹健敏申报立项2013年河南省政府招标决策课题1项。

从2010年来,本专业承担省部级项目4项,人均发表论文超过3篇。

2012年申报的校级“传媒发展研究所”获批,学术质量和水平大幅度提升。

本专业有计划的举办学术讲座,定期开展系列学术活动,请来新闻学的知名专家中国人民大学责任教授陈力丹等人来我系讲学,为本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拓展了视野。

另外,本专业还要求每人制定个人科研计划等,激发新闻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2011年以来,我系在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以老带新,师生共同参与科研的氛围,年轻老师不断增强自己的科研水平,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网络传播、新媒体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对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方面:

本专业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使教师在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娴熟地驾驭课堂教学,熟悉并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有系统的培养方案。

采用“以老带新”的“结对子”方法,年轻教师由指定的老教师帮带,一对一的从教案的写作、课堂教学的方法、课后辅导的重点等进行指导,着重从提高教师的实施高效教学能力,新课程理念水平,信息技术能力,教科研能力等方面优化教师的能力结构;

普遍提高教师运用先进教育理论,进行教学反思,探索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推出一些教学能手,教坛新秀。

培养具有先进教育思想,掌握一定教研方法,具有较高水平的像毛德胜、曹健敏等校级青年教科研骨干。

谌利老师在2010年校级教学大奖赛中获二等奖,曹健敏2013年申报立项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1项,50%以上的教师每年发表核心论文1篇以上。

5、打造专业教学团队。

在新闻学专业带头人组织下,2013年申报成功了以本专业为依托的传媒发展研究所。

打造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团队,使大家教学目标明确,科学研究有方向。

通过学科专业带头人和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和研究方向,制定不同的教研提升方案,发挥本专业的优势,通过《新闻写作》和《新闻学概论》两门精品课程和《新闻采访》、《新闻摄影》等三门网络课程,凝聚科研团队,不断提高本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

新闻学专业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外引内育”。

大力引进人才,同时注重内容培养,提出自我升级策略,来充实师资力量。

另一方面,本专业的教师“结对子”,整合资源,各取所需,优势互补。

通过这些形式逐渐提升本专业的师资力量。

王小燕副教授一直担任《新闻学概论》课程,副教授董玉芝担任《新闻写作》、《新闻评论》课程,外聘教师延百亮担任《新闻摄影》等,本专业同时还从媒体外聘部分教师,周口电视台的赵大钢、周口日报的刘彦章长期担任《新闻写作》课,30%以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由教授、副教授讲授;

所有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且有指导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

并且近三年各学期的学生评估成绩≥90分,且没有评估不合格教师。

另外,本专业还准备引进一些高职称,有媒体工作经验的教师,进一步强化新闻专业师资力量。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1、实验室建设与利用

目前,新闻系基本教学设施建设飞速发展,每年新增的教学科研仪器的递增速度均在10%以上。

截止到2012年8月,总设备价值共计697.48万元。

新闻系现有12个多媒体教室,300平米演播厅,8个专业语音训练室,40套非线性编辑系统,48套电脑特效制作实验系统,2个摄影摄像实验室,内有30部摄像机和75部照相机;

这些设施完全能够保证新闻学专业学生的日常教学实践。

本专业还另有自办的系报《新传学人》报,为学生的校内实践和实训提供了充足的平台。

除此以外,新闻学专业的实习可充分利用河南科技报社、中原铁路报社、小樱桃动漫集团、濮阳人民广播电台、周口电视台、周口日报社、川汇区宣传部等十二家专业实习基地,以保证学生毕业实习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详细列表如下:

新闻系实验室汇总表

序号

名称

面积

数量

容纳

学生数

面向专业

备注

1

演播厅

300m2

150

新闻、播音、编导

 

2

电脑特效实验室

400m2

50

50套系统

3

非线性编辑实验室

40

新闻、编导

40套系统

4

摄影(摄像)实验室

分组使用

新闻、编导、播音

25台摄像机75台照相机

5

电子排版实验室

400m2

新闻学

6

音频实验室

共800m2

每组15人

合计

共10个实验室,共计2300平方米

新闻系校内实训场所汇总表

周口师范学院宣传部

周口师范学院广播站

新闻系电视台

新闻系报社

共4个实训场所

以上这些实验场所主要满足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性课程、实践实训、及校内实习等实验教学开展的场所,利用率高,场地宽敞、环境优美、设备完善,能充分满足本科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2、实习场所的建设与利用

我们不仅有校内实训基地,如校广播站、校报、新闻系电视台、新闻系系报,同时我们又积极联系了十几家专业实习基地,基本能够满足学生校外毕业实习的需求。

新闻系实习基地汇总表

地址

周口电视台

周口市周口市荷花南路3号

商水电视台

商水县备战路南段

濮阳人民广播电台

濮阳市中原东路52号

河南小樱桃动漫集团有限公司

郑州市高新区翠竹街6号国家动漫产业基地15层

河南尚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郑州北环路经三路鑫苑金融广场

河南电视台驻焦作记者站

焦作市市政大厦15层1502

7

周口市川汇区委宣传部

周口市中州路北段川汇区行政新区综合办公楼

8

众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周口市七一路东段

9

河南科技报社

郑州市花园路59号邮政大厦19层

10

中原铁路报社

郑州市陇海中路24号

11

周口日报社

周口市周口大道中段6号周口报业大厦

12

漯河日报社

漯河市淞江新区新闻大厦

表格中所显示的12个实习场所与我系的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完全能满足本专业学生校内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基本要求。

3、图书资料。

新闻与传媒学院有图书资料室,靳素芳老师专门负责,管理规范,借换书籍都有详细的记录,有稳定的经费支持;

专业图书资料品种齐全,使用效果好,利用效率高。

4、教学经费。

新闻学专业于2012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研室,奖励2万元用于专业建设。

另外,新闻与传媒学院按照教师人数每年人均拨款500元,用于教研室建设和外出学术交流。

这些经费使用合理,全部用于专业建设。

5、网络教学。

目前,新闻学专业有《新闻写作》和《新闻学概论》两门校级精品课程,《新闻采访》、《新闻摄影》、《马克思新闻论著选读》三门网络优秀课程,根据新闻学专业特点,优秀课程已达到30%,运行良好,学生利用率较高,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

由于新闻学专业的课程特征,对案例的分析和实践的应用性较强,再加上教师的年轻化,对多媒体技术掌握较好,因此,本专业的教学课程全部都利用多媒体技术授课,达到所开设课程比例的100%,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很满意。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1、教学建设

教学大纲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与要求,我系专门成立了以各专业骨干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大纲编写委员会”,新闻学专业也根据教师所授课程分解教学大纲编写任务,负责编写本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并装订成册,为人才培养提供配套教学文件,同时也是各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今后不论是哪位教师上课都应以此作为教学依据。

因此,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技能课程教学大纲全部完善,且格式规范。

内容方面突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贯穿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教学内容研究与改革的成果能够及时地反映到教学大纲中来,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同时,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合理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

各科教案、教学日志、听课记录等规范齐全,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教材建设及选用:

本专业对教材的选用一直较为稳定,基本沿续国内名校的一些教材来作为参考,向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权威教材,也在努力突破和创新,马丽、曹健敏正在参编十二五规划教材。

同时也在研讨根据本校本层次新闻学专业的特征和学生的特点编写的一些本专业适用的教材。

这是今后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目前也有初步计划和意向,完成某门课程的教材编写,但尚需时日。

教改立项:

三年来在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方面比往年有了较大提升。

首先,教改课题《如何在新闻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推广价值,因此荣获2012年度校级教改项目二等奖。

另外,在教学研究方面,本专业青年教师围绕前沿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申报了各级科研项目,也发表了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其中有不同级别的教改论文,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教研水平大有提高。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教改科研工作是高等学校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与教学的关系非常紧密,一直是我们专业工作的重点之一。

为提高教学改革成果质量,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在配合学校分配制度改革时,系里对超科研工作量的部分进行奖励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政策。

教学改革的主要做法归纳如下:

(1)根据新闻学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

“厚基础”和“重实践”的关系一直是新闻学教学中着重关注的问题。

教师们普遍认为:

厚基础,不等于上多少基础理论课,而在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的能力;

上手快,不意味着掌握实际操作的皮毛,应培养洞察力、感受力、创造力和整体把握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真正适应传媒业的飞速发展和人才使用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把发现式教学穿插到案例法教学中,还要充分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模拟媒体场景教学方法、鼓励式教学方法等激发其创作热情。

经常性的把学生学习成果和创作作品进行展示、展播,激发学生把知识变成成果,学生们会在这些成果的展示中,使自信心、荣誉感得到加强。

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更有利于创造性和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2)建立开放式的训练模式,验证理论教学效果。

学生除经常参与校内各类大型活动的采编工作,还参与了周口师范学院校报的采编工作。

尤其是新闻系报的设立,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提升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意识到理论基础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开展“传媒人士进课堂”的教学活动。

为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我们采用“传媒人士进课堂”的方法,聘请在业界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高职称的编辑制作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师,与我们的教师共同承担专业课程,收到很好效果。

目前,已被我们请进课堂的人士有中央级、省级、市级的编辑记者、制作总监、编导等。

考虑到这些人员有各自的固定工作,我们分两种方式进行聘请授课。

一种是能够有充足时间进行一学期授课任务的人员,直接聘请承担一门课程的讲授任务;

另一种是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合理调整,与本专业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的授课任务,重点是实践教学部分内容,且每学期的课时量不得低于32课时。

这些做法保证了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同时也兼顾了实践性,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4)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媒体深度合作,培养人才。

目前正与周口日报、周口电视台合作完成。

周口日报的刘彦章记者给我们长期代课,并且带毕业生的毕业论文;

周口电视台优秀的记者、制作人员进入新闻系教室、实验室、演播厅进行教学;

另一方面周口电视台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有些栏目如《乡村服务社》、《一帮到底》等人员严重缺乏,甚至影响到节目的正常播出,他们多次来我系招聘主持人、记者和摄像、制作等工作人员,被招聘过去的学生能力普遍受到栏目组的好评。

现在很多节目从策划、撰稿、主持、外采、拍摄、制作这一条龙的制作程序基本上都是由我系学生承担,不仅锻炼了学生能力,也在用人单位逐渐打造了新闻传媒学院的品牌。

3、考试改革。

根据本专业的课程特点,有些课程实践性强,在总成绩中提高实践分数的比例。

另外,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平时成绩占30%。

4、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新闻学专业一贯重视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始终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为指导,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均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学三个平台组成。

具有基础课、专业课、艺术课兼顾,专业方向明确,注重实际技能培养的特点。

总结来讲,新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根据专业发展需要,设置了部分与之相关的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涉及文学、美学、新闻学、传播学、舆论学等各方面,开设了足够数量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个性的需求。

(2)从明确专业方向出发,新闻学专业围绕“报刊新闻学”和“电视网络新闻学”两个方向进行设置课程;

如《核对与编务》、《图片后期处理》、《报纸副刊设计》针对“报刊新闻学”方向开设;

《电视新闻专题制作》、《非线性编辑》、《电视策划》、《网络传播》等针对“电视网络新闻学”这些围绕具体方向的课程设置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3)大量开设技能培养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最终实现应用型培养目标做基础。

(4)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的专业见习、专业考察、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时间总计在30周以上。

总之,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经过多次论证,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5.实践教学

实验教学:

新闻学专业实验教学单独设置的课程不多,有《新闻摄影》《微机编报》、《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网络新闻采编》5门。

这些实验课程大多正常开设过,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

其余实验课大多都是与理论讲授穿插进行,如技能性较强的新闻采访、新闻编辑等课程,均属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效果良好。

实习实训:

新闻学专业充分利用我院的校内外相关实验室和设备、实习实训基地和场所,加大实践实训力度。

首先,采用开放式的训练模式,使学生从一入校到毕业,大学四年实践不中断、实训不中断。

新闻系先后与《河南科技报》、《中原铁道报》、《周口日报》、周口电视台、川汇区宣传部、北京大道文化传媒公司、众誉文化传媒公司等传媒机构建立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保证了学生经受正规的专业实习训练。

其次,自办校内媒体,延伸课堂教学。

除校宣传部管辖的校广播站以外,还自办有电视台、报纸、大学生艺术团等。

系报《新传学人》也已出版印刷11期,不少学生参与新闻采访和编辑排版,使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社会实践:

本专业学生积极响应我院号召,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均利用暑假的有利时机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几年来先后进行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