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论自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40092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机干预论自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危机干预论自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危机干预论自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危机干预论自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危机干预论自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机干预论自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危机干预论自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机干预论自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危机干预论自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般而言,普通人无法忍受长期失衡状态和压力,他必会以不同方法及应变以使自己再度获得平衡状态。

无数研究指出,一个人由危机出现到恢复平衡大概是六至八个星期时间。

基于此,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把握此时限,以协助来访者度过难关。

(三)危机的评估

危机是包罗万象的、连续的和动态进展的,通过对求助者的应付能力、所遭受的个人威胁以及是否失去能动性的评估,能了解其过去和现在的危机状况,判断危机干预工作者所要采取的行动类型。

1.评估的重要性:

确定危机的严重程度;

确定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状态--求助者情绪能动性或无能动性的水平;

确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应付机制、支持系统或对求助者而言切实可行的其他资源;

确定求助者致死的水平(对自我或他人的伤害危险性)

2.评估的主要方面

(1)评价危机的严重程度(求助者的主观认识和工作人员的客观判断)

(2)评估求助者目前的情绪状态(危机的持续时间和目前求助者的情绪承受程度或应付能力)

(3)评估替代解决方法、应付机制、支持系统和其他资源(工作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有:

求助者现在采取何种行动或选择能恢复到危机前的自状态?

求助者真正采纳的行动是什么?

有哪些构、社会团休、职业或个人能给予其支持?

谁愿意关心和帮助求助者?

在求助者康复过程中有哪些经济、社交、职业和个人方面的障碍或问题?

二、危机干预

(一)危机干预的概念

危机干预是指采取某些措施来干预或改善危机情景,以防止伤害处于危机情景中的个人及其周围的人们。

危机干预又称危机调停,是以急诊访问或劝导的形式,改善那些有自杀念头或正在实施自杀行为的人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各种条件,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世界上最早的自杀求助热线是1960年在美国洛杉矶出现的生命热线。

其功能主要是通过电话对那些打算自杀的人在临死前进行情绪疏导,挽救生命。

发达国家目前都设有“危机干预网络”,由危机干预热线和警方、消防队、急救中心、精神病院、社区组织等组成。

一旦遇到自杀事件,这些人将采取统一的行动,最大程度挽救生命。

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拟定,自2003年3月1日起,开通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提供的24小时“800”免费热线电话服务,且在网上进行有关自杀问题的义务咨询。

(二)危机干预的内容

一般分为两类:

(1)有关社会生活中的危机干预,包括离家出走,抑郁状态和冲动行为,妇女遭受暴力,吸毒,酗酒以及自伤自杀等.

(2)涉及精神医学临床的危机干预,包括必须紧急处置的精神科急症,如精神紊乱、意识障碍导致的各种行为危机和急性药物中毒等。

(三)危机干预的目标

1.帮助来访者解决危机.

2.恢复功能和平衡.

3.重新掌握应变能力.

(四)危机干预的原则:

1.引导危机面临者及时、有效地接受帮助

2.帮助危机面临者有所作为地对待危机事件

3.向危机面临者提供必要的信息

4.不要责备他人,以防止危机面临者责备他人,不去承担责任,采取消极回避的方式。

三、危机干预六步法:

定义问题、保证求助者的安全、提供支持、检查替代解决方法、做出计划、获得承诺。

倾听:

以投情、真诚、尊重、不偏不倚和关心的态度进行倾听、观察、理解和做出反应。

包括:

定义问题、保证求助者的安全、提供支持。

﹙一﹚定义问题:

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探索和定义问题。

使用积极倾听技术、包括使用开放式问题。

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

行动:

根据求助者的需要和可利用的环境支持,采取非指导性的、合作的或指导性的干预方式。

检查替代解决方法、制订计划、获得承诺。

﹙二﹚保证求助者安全

评估对求助者躯体和心理安全的致死性、危险程度、失去能动性的情况或严重性。

评估求助者的内部事件及围绕求助者的情景,如果必要的话,保证求助者知道代替冲动和自我毁灭行动的解决方法。

(三)提供支持

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工作者是可靠的支持者。

通过语言、声调和躯体语言向求助者表达,危机干预工作者是以关心的、积极的、接受的不偏不倚的和个人的态度来处理危机事件。

(四)检查替代解决方法

帮助求助者探索他可以利用的解决方法。

促使求助着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可利用的应付方式,发掘积极的思维方式。

﹙五﹚制订计划

帮助求助者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发现另外的资源和提供应付方式,确定求助者理解的、自有的行动步骤。

(六)得到承诺

帮助求助者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求助者自己的、从实现的角度看是可以完成的或是可以接受的。

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

有成就的危机干预工作者的特征:

1.生活经验.2.专业技巧.3.镇静.4.精力.5.创造性与灵活性.6.快速的心理反应.7.其他特征.

四、自杀预防概说

(一)现状

自杀率是一个国家人群心理卫生状况的重要参照指数。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12/10万就是高自杀率的国家,而中国目前的自杀率是23/10万。

在中国,据推算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至少有200万人自杀未遂。

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是第5位最重要的死亡原因。

在15至34岁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9%。

自杀成为青少年(包括大学生)第一死亡因素,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柳叶刀》是英国一家著名的医学杂志,去年11月30日刊登在此刊上的一篇由费立鹏、杨功焕等完成的《中国自杀的危险因素:

一项全国性病例对照的心理解剖研究》一文,首次对中国自杀的特征进行了概括。

文章把中国自杀者的特征概括为:

84%生活在乡村;

35%从来没有上过学;

62%服用农药或鼠药死亡;

55%有血缘关系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

63%有精神障碍;

25%有过自杀未遂史;

仅7%看过精神卫生专家。

文章认为中国自杀死亡者的特征与西方国家有相当大的不同。

在中国,自杀的危险因素相互之间有协同效应,抑郁程度高,有自杀未遂史,死亡当时急性应激强度大,生命质量低,慢性心理压力大,死前两天有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以及生活在一个家人或熟人曾有自杀行为的环境中,是中国主要的危险因素。

文章指出,自杀的危险性随着暴露危险因素的数目增多而显著增加,暴露上述1个危险因素或不暴露危险因素的265例中没有一个死于自杀,而暴露上述2-3个危险因素者中30%、暴露上述6个或更多危险因素者中,有96%死于自杀。

费立鹏博士这个在中国生活了18年之久的加拿大人,从生活习惯到思维方式,基本上被汉化了。

尽管普通话依然带着浓浓的“外国腔”,但费立鹏的表述却相当“中国”。

他说,预防自杀,就要开展自杀死亡的心理解剖研究,共调查了923例自杀和754例其他死亡案例,还收集了一万多个自杀未遂病例。

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平均年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23人。

这是北京回龙观医院这份最新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

首先,从个人角度看,大学生自杀是对生命的自我毁灭,是一个没有改正机会的错误。

而一个已经成年、且饱受父母抚育之爱、深得国家培养之恩,并在自己历经十余年艰苦奋斗后,好不容易取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完全不懂珍惜、不思回报,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亲人带来的伤害、对学校形成的影响、对社会造成的损失,断然弃世而去,这不论是因为心理的原因还是因为社会的原因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是怎样一种邪恶的力量,把年轻的生命推向了黑暗的坟墓?

我们又做错了什么,以及从今天开始,应该做些什么?

请记住,当年轻的生命不在时,无论你在其身上寄予了多少美好的希望,他们也都将如暴风雨中被吹落的花朵,只能落地成泥土,不能再生为果实,因为死亡是生活的彻底毁灭!

其次,从家庭的角度看,自杀行为严重破坏家庭幸福并影响生活质量。

自杀或自杀未遂者,会对其家人和周围的人造成巨大的影响。

一个自杀者,尤其当他是独生子女时,对于他的家人还有亲戚朋友,可能就会是全部,就是百分之百。

一个人自杀身亡,对家庭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内心冲击和生活巨变,家人常常背负着内疚、自责和羞耻感,这成为他们漫长人生路途的心理包袱,使他们举步艰难。

再次,从学校的角度看,社会期望学校教育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应该使人幸福而不是痛苦。

发生学生自杀事件,学校不仅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做好善后处理工作,还牵扯领导精力,影响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影响学校的稳定,影响事业的发展,而且学校的声誉也受损。

最后,从社会的角度看,尽管自杀是一种个体行为,但自杀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水平。

国际上的研究表明:

自杀者95%以上都有精神疾病。

而在中国,大多数精神卫生工作者所持的观点是,自杀并不主要是精神卫生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在中国精神病及社会压力都可能成为自杀的主因,大部分情况下,自杀是两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此外,处理自杀事件不仅要大量消耗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而且也影响社会的稳定。

总之,自杀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卫生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研究这个问题,以期减少和控制大学生自杀,这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维护教育的声誉、提高学生的素质不仅具有理论探索的意义同时具有实践指导的意义。

(二)自杀概念及分类

1.自杀概念:

自杀是指任何旨在结束自己生命的有计划的行动---王登峰。

2.在意识清醒情况下,个体故意损害甚至毁灭自己生命的主动或被动的行为---肖水源。

什么样的人会自杀呢?

所有的人(企图自杀的人中,女人多于男人)。

自杀会给家人带来什么影响?

(罪恶感、惭愧感、自责;

来自社会的轻蔑,经济问题,忧虑而且会发生类似事情。

4.自杀的高危人群:

①老人(体衰、丧偶).②青年、大学生(完美主义,理想与现实不匹配,异性关系不顺).③女性(婚姻不如意,丈夫有外遇)

5.自杀分类:

(1).按动机分类:

利他型自杀失意型自杀自负型自杀

(2).按性质分类:

仿自杀决意自杀

(3).按自杀结果分类:

企图自杀未遂自杀成功的自杀

(4).按发展过程分类:

冲动型自杀理智型自杀

(5).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把自杀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利己主义自杀。

即在极端个人主义支配下,个体脱离社会,远离集体,空虚孤独,丧失社会目标而自杀。

第二,利他主义自杀。

这往往是个人利益服从于某种集体利益所促成,如老人或病人为了不给亲属增加负担而自杀。

第三,反常自杀。

它主要发生在社会大变动时期或经济危机时期,个人丧失对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无法解决,或因社会变动而造成个人沉沦。

第四,宿命论自杀。

这是集体强加于个人的过多规定与束缚造成的,个人感到前途黯淡,压抑过大,因此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按照这些类型对当前青少年轻生现象归类,便会发现,他们大部分属于第一种和第四种,二者中又以宿命论自杀为最多。

(三)自杀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1)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竞争激烈;

(2)预测的天灾人祸、家庭纠纷;

(3)成长环境不良、压力过重。

2.社会环境原因:

(1)经济变动、环境改变;

(2)季节;

(3)宗教。

3.精神病理学原因:

(1)抑郁症;

(2)精神分裂症。

4.个人心理的原因:

(1)性格扭曲;

(2)人际关系扭曲.

5.中国每年都有大量人自杀或自杀未遂,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曹先生介绍了自杀的主要八大危险因素:

①抑郁程度重、②有自杀未遂史、③死亡当时急性应激强度大、④生命质量低、⑤慢性心理压力大、⑥死前两天有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⑦有血缘关系的人有过自杀行为、⑧朋友或熟人有自杀行为.

很多大学生似乎特别容易产生自杀的动机,并且大学越大,越有声望,自杀的人越多。

自杀率在大的大学里比在社区学院或其他地方院校中要高。

在学校中对学业期望过高,社交方面的障碍造成的紧张以及在职业选择方面与自我价值的冲突等,使他们不能继续适应大学生活,满足他们对生活情境的期望。

在美国,每年有大约一万个大学生有自杀的企图,而每年就有一千多人“成功”。

在大学,开学与学期结束时,自杀的人最多。

女性有自杀企图的是男性的3倍,但男性“成功”的多。

其中一半以上是服药,1/3是自伤,其他人(大多数是男性)采用其他方法,如上吊或开枪自杀。

学生在心境(mood)和行为上的改变是可能自杀的一个重要征兆。

特别表现为学生的抑郁和退缩,自我评价的明显降低,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变(肮脏)。

这同时伴随着明显的对学习兴趣的丧失。

他们经常不去上课而独居家中。

这种痛苦经常会向别人诉说。

大多数准备自杀的学生都留有遗嘱---王登锋《临床心理学》

(四)自杀前的预兆

1.把自己想死的念头对周围的人诉说或在日记、绘画中表现出来。

2.情绪性格明显反常,焦虑不安,或无故哭泣。

3.抑郁状态,食欲不好,失眠。

4.回避与人接触,与集体不融洽或过分注意别人。

5.行为明显改变,对生活麻木且冷漠的人,自杀前像突然变了一个人,敏感又热情。

6.无故送东西、送礼物给亲人或同学,无来由地向他人道谢或致歉。

7.上课无故缺席,迟到早退,成绩骤降。

在自杀研究者中的“3P”(Perceptible,Predictable,andPreventable),即可知觉、可预见、可预防,要求对任何自杀的线索都很敏感。

然而,要预先识别出有自杀危险的人却不容易。

因此,自杀研究者要对任何可能的自杀线索都保持敏感。

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言语线索和行为线索。

言语线索中主要是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死亡。

比较隐讳的包括询问人寿保险政策,以及捐赠遗体的程序,或谈论死后的生活等。

一般地说,以下两个方面的信息是很重要的:

①喜好谈论应激或压力;

②明显减少与其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交流。

另外,以下的行为线索也很重要,包括:

①退缩和独处益加明显;

②送出自己很珍贵的东西;

③出现失眠并且很持久;

④食欲不振;

⑤16岁前的男孩失去父亲(死亡或分离);

⑥年轻的女孩有着自恋的母亲和软弱的父亲;

⑦工作或学习成绩下降;

⑧酗酒或吸毒的出现;

⑨发现过去有过自杀意念;

⑩自卑感和羞耻感等。

(五)对自杀的认识

1.几种错误认识

(1).自杀是突发的,无规律可循;

(2).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

(3).情绪好转后,自杀企图就没有了;

(4).一般人不会有自杀念头;

(5).对有自杀倾向的人不要谈论自杀;

(6).青少年自杀多为学习问题。

2.正确认识

1.自杀是有规律可循的。

注意捕捉预兆则可有效防范自杀,一般三阶段:

a自杀意念形成阶段,b内心生死矛盾冲突阶段,c自杀行为选择阶段。

2.谈论自杀的人也会自杀。

谈论自杀也是自杀前的一种预兆、一种求救信号。

80%的人自杀前向他人发过这类信号。

3.即使情绪好转,自杀危险一般在意念产生后三个月内仍然存在;

4.一般人也会有自杀念头。

椐国外的某调查资料,30%-50%的学生有过一次或多次自杀意念。

我国周达生1990年的调查指出,大学生中12%的人有过自杀意念。

5.对有自杀危险的人应及时进行危机干预,使其得到充分的宣泄和疏导。

6.青少年自杀不仅仅是学习问题,父母感情、个人感情因素往往是他们自杀的重要原因。

7.有自杀企图的人经常会有孤独感、自卑感以及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被排斥感并伴随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失去自尊,以及羞耻感和失去所爱等。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

(l).倒霉(haplessness)命运似乎专门与他们作对。

一系列消极事件连续发生,而且似乎不可避免。

这些事件可能都是偶发的,但却使个体产生倒霉感,包括受伤、丢失钱物、工作失败等。

(2).无助(helplessness)处于孤独和个人困难之中时,无助感一般会相继而生。

人们认为无法帮助自己的观念会削弱自尊感、个人价值感,以及自信心等有效心理机能,并因而出现抑郁。

(3).绝望(hoplessness)绝望是终止生命的信号,如果一个人经受了一系列的坏运气,并伴有无助和绝望,那么其自杀的危险就很高。

特别是当人们表现出以上三种情感时,自杀就很可能出现。

五、自杀的预防

(一)预防自杀的可能性

1.想要自杀的学生,从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到实施自杀之间要经过几天或几周的时间;

2.自杀的学生中大多数人有想死和期待得到帮助的矛盾心情;

3.想自杀的学生在采取行动之前,在考虑到自己的死将给至爱亲朋带来极大痛苦和震惊时,心理压力特别沉重,会有一些可观察到的反常表现。

(二)预防自杀的措施

1.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自杀预防知识的宣传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宣传和对学生管理干部的宣传)。

2.对新入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中了解学生的自杀意念,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

3.提供生命线或热线电话之类的电话服务,随时为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提供及时的服务。

(三)自杀的自救

1.平时注意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密度并具异质性的支持系统,学会和他人交流与沟通,(即:

会聆听也会倾诉)。

2.培养参与体育运动或文娱活动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它有助于不良情绪的释放和宣泄。

3.提高自我觉察力,一旦发现产生自杀意念,便及时实施自我救助(如,转移注意、避开刺激物等)。

4.必要时可向心理辅导等专业人士咨询或寻求帮助。

(四)儿童、青少年自杀预防策略

1.相信你的怀疑,青少年可能自杀。

告诉处于危机状态的儿童、青少年你很担心他们,然后倾听他们所说的。

2.直接地提问,包括青少年是否正在考虑自杀,如果这样,是否有自杀计划。

4.不要对青少年所告诉你的表现出震惊。

不要与他们辩论自杀是对还是错,或问他们你自己是否称职。

不要承诺保持自杀企图的秘密。

5.如果你认为自杀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应让人守护着。

6.如果有必要,可以从经历丰富的咨询者、治疗师或其他能够作出反应的成年人那里获得帮助。

7.确保他们的安全,通知对青少年负责的合适的成年人,积极地与他们呆在一起关注着他们。

8.使青少年确信他们的自杀企图是真正紧急的,这种紧急状况迟早将会过去。

建议他们不要期盼这种紧急状况马上消失。

而且如有必要要告诉他们,解决的办法是一步一步、一天一天进行的;

随时可提供帮助;

无论什么时候,自杀企图变得强烈时,以直接的方式请求帮助是很有必要的。

9.假定一个积极的并且具权威性的角色用于保护处于危机状态的儿童青少年。

他们可能需要一种这样的指导性的行动,能使他们充分地得到支持者的关怀从而恢复他们的自我责任感。

10.当处于危机状态的儿童青少年已明显地解决了高危危机后,仍应密切地监视他们。

我们已知道许多人在似乎已恢复、坚强起来后突然自杀。

曾记得有抑郁症的想自杀的求助者一旦他们获得精力时,他们可能决定自杀。

帮助处于危机状态的儿童、青少年的人必须总是持积极的态度,并且密切地关注他们,直到危险性已肯定消失。

着手帮助想自杀的儿童、青少年的危机工作者、咨询人员以及其他成年人应特别注意自杀的线索。

诚恳地、关心地、富有同情心地、令人信赖地帮助求助者重新获得希望,帮助他们认识那些通常对他们有效的可行的选择。

危机工作者必须准备提供简单的、清楚的、适当的转诊治疗资源。

求助者可能需要获取危机转诊治疗中心的电话号码,或者需要住在一个整晚有人观察的安全地方。

因此,如果危机工作者对于求助者是有效的,那么一整套转诊治疗资源是很有必要的。

(五)自杀干预的策略

当临床心理专业人员第一次与有自杀念头的人接触时,应注意以下的干预程序。

这种干预程序是由弗雷德里克(C.J.Frederick)在1973年首先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C.J.Frederick,1973,1976(1981).

1.倾听。

任何一个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人,他最迫切的需要就是有人能倾听他所传达出的信息。

对有自杀可能的人的指责只会阻碍有效的交流。

专业人员应努力去了解有自杀可能的人潜在的情感。

2.对处于危机中的人的思想和情感进行评估。

对任何自杀的想法都要认真对待。

如果处于危机中的人已对自杀做了详细的计划,那么自杀的可能性要比仅仅想到自杀时大得多。

在做出自杀行动之前,他们既可能表现得很安静,也可能表现得情绪激动。

如果既处于明显的抑郁之中,又伴有焦躁不安,这时出现自杀的危险性最大。

3.接受所有的抱怨和情感。

对处于危机中的人的任何抱怨都不应轻视或忽视,因为这可能对他们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处于危机中的人可能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谈到他们的不满或抱怨,但内心却有着剧烈的情感波动。

4.不要担心直接问及自杀。

处于情绪危机中的人可能会隐约涉及自杀问题。

但却不一定明确提出来。

根据过去的经验,在适当的时候直接询问这一问题并不会产生不良的结果。

但一般应在会谈进展顺利时再询问这一问题,因为当与处于危机中的人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后再问这一问题效果会更好。

处于危机中的人一般也比较喜欢被直接问及自杀的问题,并能公开地对此进行讨论。

5.要特别注意那些很快"

反悔"

的人。

处于危机中的人经常会因为讲出了自杀的念头而感到放松,并且容易错误地以为危机已过。

然而问题往往会再次出现,这时的自杀预防工作就更为重要。

6.做他们的辩护者。

处于危机中的人,他们的生活中需要有坚定、具体的指导者。

这时,治者要向他们传达这样的信息:

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已处于控制之中,并且治疗者会尽全力阻止病人自杀。

这样可以让病人有力量感。

7.充分利用合适的资源。

每一个体都既有内部资源(个人的、心理的),又有外部资源(环境中的,家庭、朋友的)。

心理资源包括理性化、合理化,以及对精神痛苦的领悟能力等。

如果这些资源缺乏,问题就很严重,必须有外界的支持和帮助。

8.采取具体的行动。

要让病人了解你已做好了必要的安排,例如在必要时安排病人住院或接受心理治疗等。

对一个处于危机中的人来说,如果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