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汇报材料文档格式.docx
《全省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汇报材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省接受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汇报材料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中“一个门槛、两项评估内容、一个公众满意度”的要求,我省90个县全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到国家规定
我省就中小学办学基本标准制定有13项指标,包括学校的生均用地面积、生均绿化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寄宿制学校生均宿舍使用面积、高一级学历教师比例、生机比、生均图书册数、校园络系统、数学科学教学仪器设施配备、音体美专用器材配备、教学多媒体、食堂卫生、安全保障。
经评估检查,全省90个县辖区内所有义务教育段学校13项指标均达到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要求。
义务教育校际间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国家标准
根据《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我省对各县小学、初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等8项指标的综合差异系数进行测算,得出全省90个县小学综合差异系数在-之间,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在-之间。
中小学综合差异系数均低于国家标准。
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到国家要求
根据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文件精神,我省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进行适当调整,删除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指标,增加了“建立扶持困难家庭学生机制”、“有与城乡建设规划匹配的城乡教育布局规划”、“建立扶持民办学校机制”、“建立帮助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城乡互助制度”、“学校管理水平”5项指标。
省级督查组对各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评估,先后召开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座谈会360个,并实地考察了1000多所学校。
评估结果是,90个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得分均在分之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
公众满意度在85%以上
我省委托xx省教育评估院对全省90个县的公众满意度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的内容包括:
县域内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与择校情况、民众对学校办学条件满意度情况、民众对本地师资水平的满意度情况、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努力程度及被认可程度等。
调查样本数量按照常住人口的%确定,其中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约占5%、教师代表约占15%、学生家长约占65%,其它群众约占15%。
调查方式主要通过上调查和现场调查两种方式进行,其中上样本数占85%,现场调查样本数占15%。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90个县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均在85%以上,且90个县均没有发生作为“一票否决”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违纪违规行为。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做法
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是我省教育工作一直追求的重要目标;
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我省各地始终坚守的教育理想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我省各地历经持续不断的积极探索,艰苦努力,走出了一条富有创新精神和浓郁xx气息的教育发展道路。
谋划在先,行动在前,积极缩小教育发展差距
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起步比较早。
本世纪初,省委、省政府就开始筹划推动教育均衡。
XX年9月,我省召开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让所有农村孩子念上书、念好书。
同年,省政府正式颁布《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
随后,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努力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教育差距,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XX以来,我省不断强化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积极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工作。
XX年,在全国率先实行免收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
XX年,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将全省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各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XX年春季开始,在全国率先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
XX年春季开始,又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住宿费。
XX年,省政府确定了11个相对薄弱的县作为基础教育重点县以提高我省基础教育的底部,要求重点县根据学校布局规划,以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着力点,制定为期2年的基础教育提升计划,重点是明确相对薄弱学校整改的内容、项目、措施及完成时间,并定期对11个县进行重点督促、重点帮扶。
2.持续实施教育对口支援工程,缩小区域间教育差距。
XX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山海协作”战略部署,我省启动教育对口支援工程,动员大中城市、发达地区以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教育。
先后于XX年、XX年、XX年启动实施三轮省内教育对口支援工程。
建立并完善结对帮扶关系,全省54个发达地区累计向29个欠发达地区提供援助资金28463万元,帮助援建校舍万平方米,捐赠图书资料万册,捐赠教学仪器设备41676台,学校间建立结对关系1000多个,结对帮扶贫困学生13880人,双方互派教师18631人。
3.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缩小城乡间教育差距。
从XX年开始,我省实施一系列工程,大大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一是从XX年开始,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投入26亿元,对全省285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食堂和宿舍实施改造,使农村中小学每一位寄宿生都拥有了3平方米宿舍面积和1平方米的食堂面积。
二是从XX年开始,用2年时间,实施农村小规模学校调整改造工程,投入亿元,调整、改造农村学校784所。
三是从XX年开始,用2年时间,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宿舍维修改造工程,投入亿元,完成维修改造工程项目1056个,维修改造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使教师集体宿舍普遍达到了结构安全、功能配套的要求。
XX年开始,实行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平均每人每月补助240元;
XX年又在此基础上建立特岗津贴制度,实施对象为偏远地区学校教师,平均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
四是从XX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实施全省中小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工程。
目前,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塑胶跑道覆盖率为71%,计划到XX年,全省中小学校塑胶跑道覆盖率不低于90%;
XX年实现全省中小学校塑胶跑道基本全覆盖。
此外,还在全省推进实施了中小学校园安全工程、中小学校实验室和专用教室建设工程、校园饮水质量提升工程等,进而全面提高了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均衡化程度。
完善政策,加大资助,确保特殊教育群体平等就学
如果说“起步早”体现了xx对教育均衡发展的超前认识,那么“全纳入”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则展现出xx教育极具包容性的胸怀。
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外来务工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就学政策,努力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在xx享有均等入学的机会。
1.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xx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是全国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流入地之一。
解决好这个群体子女就学问题,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XX年,我省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政府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的原则;
XX年,免除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借读费;
XX年,设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专项资金。
目前,在我省接受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总量达万人,占全省义务教育段在校生的%,其中万人为外省务工人员子女。
2.切实保障残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XX年,出台《xx省残疾人保障条例》,将残疾人教育纳入全民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发展评价考核体系。
XX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规定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普通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0倍以上拨付。
XX年,又出台《xx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进一步明确我省特殊教育的发展目标和举措。
从XX年以来,已累计投入省级资金亿元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
目前,我省已建有特殊教育学校84所,形成了“盲教育以省为主、聋教育以市为主、培智教育以县为主”的特殊教育中小学布局体系,和“轻度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集中教育、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的特殊教育关爱体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
3.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除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免除农村寄宿生住宿费政策外,全省还实施了两大工程:
一是实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XX年将资助面扩大至农村人均纯收入1500以下、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子女;
XX年又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X元以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子女纳入资助范围。
二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
从XX年开始,当时最低标准是每生每年200元;
XX年起,将最低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350元;
XX年,将最低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750元;
今年起又将最低标准提高至每生每年1000元。
从XX年到XX年,全省累计投入爱心营养餐资金亿元,其中省级投入亿元,让352万人次中小学生吃上了“爱心营养餐”。
受益学生比例占到同期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6%。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改革一直是xx教育工作的主旋律。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推进改革,用改革创新,解决推进均衡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
1.创新办学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从XX年开始,及时总结并推广“名校集团化”、“城乡互助共同体”、乡村中心校带动等旨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带动作用的办学模式,实行名校带弱校、带新校,城镇学校带动帮助农村学校,有效地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目前,仅杭州市就建有教育集团200多个,城区优质教育基本上做到了全覆盖率。
原经济欠发达的衢州柯城区率先开展“一校两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实践,实现了“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上名校”的目标。
2.创新教师培训与交流模式,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XX至XX年,我省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高强度培训农村骨干教师,每期集中培训2个月,实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双导师制,三年累计投入亿元,完成了对万余名农村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
为促进教师培训专业化、制度化,XX年,又在全国率先建立专业教师培训制度,给教师培训科目、培训地点、培训导师选择的权力;
规定各地按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5%,学校公用经费的10%提取培训经费;
5年1个周期,满足教师不少于360学时的专业发展培训。
近几年,每年省级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资金都在1亿元以上。
着眼于从根本上均衡配置教育资源,XX年,启动实施公办初中和小学教师校长交流制度,规定在同一学校校长任职满10年、教师任教满12年都须交流,交流随迁人事关系,其中骨干教师在县域范围内交流,每年交流比例不低于15%。
XX年,全省中小学有11732名校长教师参加交流,其中骨干教师2091人。
3.创新育人模式,推进农村学校小班化教育。
近年来,随着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以及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省农村出现了一批自然小班学校。
为此,我们顺势而为,在自然小班学校推进小班化教育。
XX年,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构建学校小班化教育管理体系、开发学校小班化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学校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学校小班化教育评价体系、培育小班化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五个方面,在全省农村中小学校推进小班化教育。
目前,全省已有50%的农村自然小班学校全面开展小班化教育实验。
严格管理,完善评价,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以毅然决然的精神推进“阳光招生”,坚决破解择校难题。
XX年12月,我省发布了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择校令”,向全社会公开承诺,坚决制止任何形式的择校乱收费。
明确择校乱收费行为一经查实,退费不退人,让违规学校既赔夫人又折兵。
有赖于全社会的监督和利益链条的根本斩断,原本一度比较严重的择校乱收费行为得到了坚决彻底的治理。
XX年,包括杭州、宁波在内的全省90个县中已有88个对社会公开宣布全面实现了零择校。
2.落实减负增效,推进素质教育。
从XX年开始,提出并持之以恒地落实减负“六项严格”和“六大制度”建设任务,并选择在28个县开展“轻负高质”试点。
从XX年开始,又突出抓降低小学低年级教学要求、严格控制小学及中学跨校组织检测、实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小升初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文化性考试。
还从XX年开始,在全省陆续建立起篮球、乒乓球、足球、游泳四大联赛制度和艺术展演制度、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检测通报制度。
目前,在xx,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人们对减负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认识越来越高,不少地方和学校已取得了明显成绩。
3.推行增值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XX年开始,在全省启动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和谐业绩考核。
XX年开始,在全省启动开展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
从XX年开始,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以四年级学生和九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
同时鼓励各地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
努力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持续发展。
夯实基础,提升品质,推进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永远且没有终点的过程。
在教育机会和办学条件基本保障后,均衡发展的重心不再只是学校规模和受教育者的扩展,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同等受教育权的实现,是对教育内涵、教育质量的关注。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我省不断有意识地提高各项工作标准,努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向着高水平发展。
1.建立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从XX年起,先后投入6亿余元,实施两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补齐了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终端设备配备不足、络建设落后、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欠缺等短板。
XX年,制定全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重点进行了“三通两平台”建设。
目前,我省已建成了由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参与,以服务全省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应用为主旨的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
XX年底,90%以上的中小学校实现了千兆到校、百兆到教室;
全省中小学校多媒体班套比达到1∶1,计算机生机比达到∶1。
2.提升学校建设标准,全面开展新一轮标准化学校建设。
XX年,着眼于发展高水平义务教育,我省自我加压,重新修订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把教师职称、学历和学校信息化要求等内涵建设指标列入《基准标准》。
目前,全省已有3660所中小学校通过新一轮标准化学校建设评定,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的%。
3.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
最好的教育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适合学生的教育,只有在被教育者、教育者的不断选择中才能发现、才能实现。
秉持选择性教育思想,我省近几年多形式多层次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
今年3月,又对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作出进一步布置,鼓励中小学校开发开设拓展性课程,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实行更广泛的个性化教育。
4.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从XX年开始,我省投入亿元,实施了两轮“书香校园工程”,不仅为农村中小学校和欠发达地区城镇中小学校配送了近1500万册图书,还建立了数字图书络阅读平台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校校建有图书馆的目标。
XX年,全面布置开展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今年,又进一步对“美丽校园”创建活动作出规划指导,要求各中小学重点加强教室、图书暨阅览室、寝室、实验室、食堂的环境文化建设,争取用3年时间,在全省完成中小学“美丽校园”建设任务。
还要求已完成“美丽校园”建设的学校,围绕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和学校制度、精神文化,着手规划建设“快乐校园”。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我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均衡发展水平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师队伍水平、学校管理水平、教育质量水平、政府教育保障水平,都还有程度不同的差距。
在边远地区以及人口密集流入大的地区,让学生就近读好书的压力还很大。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对此,我们将会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不断探索解决。
切实加大教育投入
尽管当前经济增长放缓,各级财政压力增大,但在xx教育投入不仅不会减,还将依法不断增加。
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同时加强省级统筹,强化问责机制,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法定增长。
同时,着力“抬高底部”,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加快改善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填平补齐薄弱环节,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积极推进教师合理流动
目前,我省已经完成义务教育教师校长流动的“制度性变革”,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进行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的探索。
完善编制、招聘、培养、使用政策,促进教师流动更合理,教师管理更规范,教师队伍更具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重点是以课程改革带动教材改革、课堂改革、学校机构和管理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进而进一步增强学校以致整个义务教育的发展活力。
着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在办学条件已获得明显改善的今天,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将把加强学校管理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
一方面,以章程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今年先在三分之一公办中小学校完成章程制定任务。
另一方面,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校园管理。
先打造“美丽校园”,继而打造“快乐校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