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9727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文档格式.docx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文档格式.docx

2、燃烧匙中放较多红磷是为了使瓶内氧气充分消耗掉

3、红磷燃烧,黄色火焰,大量白烟

4、熄灭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大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1/5

用边介绍实验步骤边提出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观察是边记录边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分析能力

【提问】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

【归纳】

1、装置不严密

2、红磷量少,不能充分耗尽瓶内的氧气

3、空气没有冷却

【讲解】空气的成分

猜想、讨论

记录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增强记忆

二、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多种物质

纯净物:

一种物质

举例说明

空气自然水泥浆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加强理解

【小结】

1、空气的组成

2、物质的分类

【练习】课本P281、3

口答练习

巩固知识

【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练习

板书设计

课题1、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

其他气体和杂质

78%

21%

0.03%

0.94%

二、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第二课时)

5、知识技能

(1)知道物理性质的概念,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6、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观察图示,分析讨论,知道空气的重要性,养成环保意识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物理性质的概念

(2)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

【复习提问】

1、空气的成分

2、课本P25讨论题

【归纳小结】

1、氮气不能支持燃烧

2、氮气不溶于水

3、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口答

讨论

知道氮气的性质

复习巩固

引入新课

通过讨论引出物理性质的概念

【讲解】一、物理性质

【提问】氮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过度】空气中除了氮气还有其他成分,他们各有用途

知道物理性质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

【口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阅读教材,观察图示,小结口答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看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

用途:

1、潜水、医疗

2、炼钢、气焊

3、化工生产

4、宇宙航行

2、氮气

3、稀有气体

用途

1、化工原料(硝酸、化肥)

2、保护气(焊接金属、充入灯泡、食品防腐)

3、医疗、麻醉

4、超导材料

性质

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

1、保护气(焊接金属、充灯泡)

2、各种用途的电光源

3、激光技术

4、制造低温环境(氦)

5、医疗麻醉(氙)

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用途,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的原因

有害气体

烟尘

2、空气污染的危害

3、保护空气

关注环境、分析讨论

观察图示,结合生活讨论回答

1、损坏人体

2、影响作物生长

3、破坏生态平衡

例如:

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

酸雨

讨论、分析、回答

1、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2、使用清洁能源

3、积极植树造林

了解无锡的空气质量日报

关注环境

保护环境

养成环保意识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布置作业】完成指导手册课题1

1、氧气

3、稀有气体

物理性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

教学后记:

1、本课题通过正确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地分析实验现象、原理。

2、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时,要将正反两方面的实例结合起来,既要让学生看到人类污染空气造成的危害,又要让学生看到治理空气污染成功的一面。

课题2、氧气

(2个课时)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3)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

(4)了解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概念,并能对已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5)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能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6)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7)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对已知反应的共性的归纳总结中,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采用探究式的教学,给学生较大的思考、讨论空间,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3、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教学难点

1、仪器:

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等。

2、药品:

木炭、硫粉、红磷、细铁丝、石灰水、氧气。

3、其它:

火柴

第一个课时:

【问题引入】空气的成分按体积算,最多的是()其次是(),还有()和()等,我们是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成分的?

为什么一定要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空气中存在着氧气?

而不是用肉眼去看?

氧气是无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这又是氧气的什么性质?

回答:

(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思考得出结论:

氧气是看不见的。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讨论】出示一瓶氧气①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②想一想,氧气有味吗?

③氧气溶于水吗?

提问:

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

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

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①无色、气体,②无味,③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

靠腮呼吸。

氧气来自水中。

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板书】一、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3.不易溶于水。

4.液态、固态均为淡色。

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强化记忆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

(1)实验2-2:

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2)实验2-3:

硫在氧气里燃烧。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填写课文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加深对氧气化学性质的理解。

【问题讨论】木条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问题讨论】这种带刺激性气味是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

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各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防止硫燃烧后生成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进行环保教育。

【演示实验】实验2-4:

铝箔的燃烧。

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

【问题讨论】在做铝箔燃烧的实验时,为什么要在瓶底放一些细沙或水?

【总结】引导学生对上述实验进行小结,得出氧气有哪些性质?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化学性质活泼。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课堂练习】课本32页习题1、2、3

学生练习

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作业】课本32页习题4

课题二.氧气

一、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态和固态时变为淡蓝色

二、化学性质

1、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

2、硫在氧气中燃烧:

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3、铝箔氧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燃烧剧烈。

4、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性质活泼。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碳、硫、磷、铝在氧气中燃烧有哪些实验现象?

写出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思考、回答。

复习旧知

【问题讨论】以上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

【板书】一、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问题讨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和限联系?

【课堂练习】下列变化哪个是物理变化?

哪个是化学变化?

1、矿石粉碎2、酒精挥发3、铁生锈4、水结成冰5、食物腐烂6、燃烧。

学生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加深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理解。

【问题讨论】碳、硫、磷、铁、镁、铝在氧气里燃烧,反应物、生成物种类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归纳】1、化合反应概念2、氧化反应概念。

【讲解】缓慢氧化反应概念及有关知识。

静听、思考。

【小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合反应、缓慢氧化等概念。

【课堂练习】课本32-33页习题6。

【作业】课本33页习题5。

三、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四、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五、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六、缓慢氧化

在讲解氧气的性质时,运用演示实验的授课方式,让一部分学生上台配合实验,参与实验有,可以使学生较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也使课堂气氛更生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题3制取氧气

课题数:

2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制取氧气的两种方法: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高锰酸钾。

(2)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和作用。

(3)掌握分解反应的概念。

(4)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3)催化剂概念。

(4)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问题引入】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

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讲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问题】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

为什么?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

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演示实验2-5过氧化氢分解。

让学生上台参与、配合实验。

引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实 验 编 号

现   象

原   因

(1)

(2)

(3)

【小结】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实验】演示实验2-6

【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通过认真分析实验的发生、发展和条件,找出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结】得出催化剂概念。

【板书】二、催化剂:

课本35页。

【板书】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

(1)加热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水+氧气

催化剂:

催化作用:

课本35页

(2)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以上反应和化合反应有何不同?

【小结】得出分解反应概念。

【课堂练习一】

(见附1)做练习一、加深理解。

【总结】

【作业】课本40页习题1、2。

【复习】1、什么叫做分解反应?

2、写出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分解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板书】1、反应原理。

【问题】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

答:

实验室制氧气需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酒精灯。

【问题】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选用哪些仪器?

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选用的仪器有水槽、集气瓶、玻璃片。

【板书】2.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略重或密度比空气略大)

【问题】给试管中固体加热应如何操作?

【问题】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

【问题】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操作?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后炸裂试管。

(2)试管夹应夹持试管中上部。

(3)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

(4)先均匀加热,再将火焰固定在约品处加热。

用排水法收集完毕时,应先从水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后炸裂试管。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接近瓶底。

【问题】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问题】如何检验氧气?

【板书】3.操作要求4.验满方法5.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中检验。

【边演示边讲解】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小黑板】课堂练习二(见附2)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学习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要求;

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

理解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这两个反应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几种不同物质的反应。

它与化合反应不同,化合反应是几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小黑板】随堂检测(见附3)

附1:

课堂练习一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称量3.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A)纯净的过氧化氢(B)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纯净的二氧化锰

附2:

课堂练习二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倾斜(D)略向上倾斜6.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7.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C)蜡烛燃烧(D)粗盐提纯8.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用主要仪器名称是:

、、、、、。

9.实验室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作物有。

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有。

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氯酸钾分解中它是,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

附3:

随堂检测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A)加热氯酸钾(B)加热高锰酸钾(C)分离液态空气(D)加热二氧化锰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A)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使生成物质量增加(C)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减慢化学反应速率3.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加热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采用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真实、客观地看到实验过程,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