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一个人便是嫁给一种人生林徽因Word文档格式.docx
《嫁给一个人便是嫁给一种人生林徽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嫁给一个人便是嫁给一种人生林徽因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得好的没她嫁得好,嫁得好的没她事业好,事业好的又没她出身好。
回望她的一生,即使是毫无瓜葛的我们,恐怕都忍不住羡慕嫉妒恨。
有人等,不稀奇,可是有没有等你10年、20年,无怨无悔的人?
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做到了。
有人娶,很常见,可是有没有不计较过去,包容你如大海的人?
陪伴她一生,携手相将的梁思成做到了。
被人爱,不稀罕,可是有没有为了你不顾一切,千夫所指亦无畏的人?
浪漫多情的徐志摩做到了。
一生足够传奇和绚烂,一生足够争议与锋芒。
聚拢得来胡适、徐志摩、沈从文、朱光潜、萧乾等一大批优质才子,也引得来冰心、陆小曼、张幼仪的明嘲暗讽。
众说纷纭的八卦,漫天飞舞的桃色绯闻,让人们对这个留住了时光之美的女子,停留在最浅显的认识。
美女的名衔,才女的称呼,不过都是人云亦云。
也许,那个有点自恋,有点可爱,有点聪慧,有点瑕疵,但始终站在保护中国古建筑文物第一线的女子,才更接近她真实的样子。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最具诗意的城市。
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司马总长,擅诗文,与当时很多社会名流,诸如梁启超、徐志摩,皆为挚友。
叔叔林觉民,是黄花岗起义中的知名烈士,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缠绵悱恻的爱情绝唱《与妻书》。
江南几千年来厚重的人文水土滋润以及家族血脉相传的诗情画意生就了一个空谷幽兰一般的林徽因。
典型的双子座女子,又骄傲又敏感,又亲切又凌厉。
5岁,由姑母启蒙,识字、读书,8岁迁居上海,12岁转居北京,入读培华女子学校。
虽为父亲侧室所生,却是林长民最为宠爱的孩子。
1920年,林徽因16岁,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身份赴欧洲访问考察,决定携林徽因前往。
他告诫女儿:
“第一,多观览诸国事物增长见识;
第二,领悟我的胸次怀抱;
第三,离去家庭琐碎生活,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在女儿的成长教育上,如此目光长远,良苦用心,委实不是每个父亲都能做得到。
可以说,林徽因的传奇,离不开父亲的赏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一个成功的人,往往离不开家庭的“财产”,精神的或物质的。
而一个悲剧人物的诞生,刨根问底,也回避不了家族的“贫瘠”。
孩子的眼睛里,没有好坏,父母是唯一的信仰,一切行为,都从模仿而来。
在这场烙印着模仿痕迹的成长里,林徽因从未让人失望。
16岁,跟着父亲游历欧洲,丝毫没有小女孩的胆怯,与人侃侃而谈,出口便是不俗的见解。
流利的英文,标致的样貌,淡雅的气质,几乎人人都对她赞不绝口。
长大后,学贯东西,古今交融,就读美国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专攻美术与建筑。
术业有专攻,并不稀奇,难得的是,在各个领域,她都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写诗作赋,她不比冰心差,一首《人间四月天》旷古绝今;
;
说文论道,她从不模棱两可,令萧乾忍不住感叹她过人的艺术悟性;
治理建筑学,她是梁思成最默契的同行者,表面上是他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
文洁若说,林徽因是中国文艺复兴时期一位脱颖而出的多才多艺之人,诚然如是。
自古才女难寻,才女中的美女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她的身边,从来不缺男人。
高晓松说,民国的女神里,陆小曼的party上,聚集了海归艺术家,而太太的客厅——林徽因的沙龙上,聚集了海归大学者。
众人簇拥,男人力捧,她像是《可可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莫妮卡一样,令女人们发狂吃醋,比如,冰心就写了著名的《太太的客厅》,对她明夸暗骂。
力捧也好,嫉妒也罢,时光总会带走所有,流言传来传去最终成为传奇。
一生绕不开三个男人。
最初的心动给了徐志摩。
1921年11月,考入伦敦圣玛丽学院的林徽因认识了25岁留学伦敦的徐志摩。
上个世纪的伦敦,雾里看花,醉生梦死。
水碧天蓝的剑桥学院,波光星辉的康桥风月,足够让人怦然心动,邂逅爱情。
徐志摩被林徽因淡雅的外表,敏捷的才思,明朗的个性所打动,一见即倾心。
于是他倾尽所有才华,谱写绝世诗歌疯狂追求着林徽因。
是啊,在这个浪漫繁芜的梦境里,如若不相信爱情,还能相信什么?
虽然其时,徐志摩早已有发妻张幼仪,并育有一子。
然而,他还是无从拒绝地沦陷了。
包办婚姻以及张幼仪并不浪漫的性格,令他对这段婚姻极度排斥。
他认定了林徽因,哪怕要和张幼仪离婚也在所不惜。
伤害也好,狠心也罢,他已经义无反顾。
为了他爱的女子,他甘愿背负骂名,辜负另一个女子的深情。
张幼仪最终成全了徐志摩,然而,他的女神,却没有成全他。
徐志摩浪漫英俊,英国恬谧得足以让人心生错乱,一切,仿佛都满足了一个少女对爱情的所有想象。
然而,爱情,终究不是想象,脚踏实地的了解,日复一日的相处,是爱情得以永生的唯一秘诀。
徐志摩不是有多爱林徽因,他只是爱上想象中的爱情,想象中的女子。
他把爱情想得盛大而隆重,然而爱情最可贵之处是经得起似水流年与平凡无一个活在想象中的诗人,撞到一个理智清醒的美人,尽管有火花,也终将陨落。
万花丛中过的林徽因,愿意陪着他偶尔做做梦,却不愿意嫁给她,一梦不醒。
聪明的林徽因一早就明白:
嫁给一个人,便是嫁给一种人生。
诗人的浪漫固然好,但只可远观,就像一道红烧肉,偶尔尝尝可以,吃多了难免有点腻。
一个女人的归宿,仍是要回归现实:
票子要有,名声要有,感觉要有,对方的理解包容要有,长辈的关照要有,脚踏实地的保护要有。
票子、名声,林徽因从来都不缺。
一个风花雪月,虚无缥缈,离婚再娶的诗人和一个脚踏实地,温厚宽容,名门望族的建筑学家,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
一个认定了前儿媳,一夜暴富的土豪徐申如和一个发起“戊戌变法”,极具社会责任感,风度翩翩的贵族人士梁启超,你会选择哪一个成为你未来的公公?
一个充满了变数的人生和一个从容安稳的人生,你又会选择哪一个?
答案,还有必要反复斟酌吗?
对待爱情,女人可以很感性,然而对待婚姻,女人必须以性感的姿态,理性起来。
唯有如此,只能如此,才能过得安好。
一直以来她的选择只有梁思成。
年幼时,世家之交,青梅竹马。
年少时,又共同留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攻克相同专业。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感情,早已生根萌芽,日渐深厚,远非萍水相逢的徐志摩可以比拟。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温哥华举行了婚礼众星捧月,最终,月亮追随了那颗默默守护着她的不起眼的恒星,抛弃了刹那灿烂的流星。
梁思成曾问林徽因:
”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她浅浅笑答:
”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来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这个问题,梁思成真的只问了一次,此后很多年,他都不再为她曾经桃花满身而纠结,往事重重,随风而逝,留下的只有现世安稳的甜妥。
结婚27年,他们彼此信任扶持了27年。
蜜月期,由梁启超安排,他们一起旅欧,把所有精力放在观摩意大利、希腊、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建筑名胜上,他们一起拍照、绘画、记录、翻阅典籍,不是为了纪念旅途,而是想要为中国的建筑艺术做些贡献。
结婚十年,抗战爆发,全家南渡逃亡。
她和梁思成辗转走过半壁中国,考察绘制了百余处古建筑。
五台山佛光寺、赵州大石桥,应县木塔……太多太多现在映入人们眼中的建筑风物,都是因为他们的据理力争和积极宣传才得以保存至今。
逃难中,林徽因肺病复发。
为了给她治病,梁思成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承担起一个职业护士的职责,亲自给她打针,输液,蒸煮器皿,烹饪饭菜。
李庄月亮田,空气常年湿冷,为了不让她受冻,他常常于深夜中,亲自照看火炉。
她心情不好,饭吃得少,他想尽办法哄她多吃一些。
每一味药,每一餐饭,他都先替她试试甜咸与冷热。
她时常发脾气,他总是温柔地笑笑,从不埋怨。
照顾她的那些年,他诚心诚意,不问艰辛,直至自己也感染了肺病。
一个不管前任还是现任,都极尽珍惜的女子,却并非想象中完美。
抛却才女与美女的光环,日常生活中的她,是一个脾气极为暴躁的女子。
又如林黛玉一般体弱多病,多疑自恋,牙尖嘴利,奚落起人来,不留余地,犀利毒舌。
说白了,是个文艺范儿的呛口小辣椒,相处起来多少有点不舒服。
再者,年轻不懂事的岁月里,林徽因也不能免俗地有着一些小小的虚荣心。
喜欢若无其事地炫耀:
你看,就是有这么多人喜欢我。
1924年,徐志摩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电报,信中,林徽因娇嗔地说她在异乡愁绪满怀,唯有他的一声“平安”,能让她心宽。
徐志摩收到信,心潮澎湃,不能忘却旧情,急匆匆赶到邮局回电,颤抖的手写出颤抖的情电,却被发电报的工作人员一盆冷水泼到心灰意冷。
“先生,你没打重吧,刚才有位先生也发了封同样的电报。
一样的内容,一样的收件人。
是的,一封电报,林徽因同时发给了不同的追求自己的人。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群发,求安慰。
此事,当不是杜撰。
徐志摩后来写了纪实诗《拿回吧,劳驾,先生》,陈学勇在《莲灯诗梦——林徽因》中提及了此事,陆小曼也曾同篆刻大家陈巨来闲话此中陈年旧事。
林徽因解释说,这只是她的一个玩笑。
其实是一个满足少女虚荣心的玩笑:
明明不喜欢,却还贪恋别人看自己时仰望的目光。
这样的林徽因,连喜欢她的我,也不能不承认,真的矫情。
所以后来,看到各大论坛的扒皮帖子里说林徽因是一个咄咄逼人的“作女”。
有点相信了,她是典型的文艺与现实模式自由切换的奇女子,这样的女子有个通病,那就是看起来温婉,但实际都有点锋芒。
后来,徐志摩去世,她遣梁思成拿回一片飞机残骸挂在卧室里永久祭奠。
雷厉风行,大胆直接处,和她一贯娇柔婉约的形象大相径庭。
然而,诸如此般,他在欣赏她卓绝才华的同时,也欣然接受
了她所有的缺点。
婚后,林徽因的追求者依然不断。
一度,她在梁思成和金岳霖之间,左右为难。
她坦诚地告诉梁思成,自己可能同时爱上了两个人。
他听了,一夜沉默,而后诚挚地回答她:
“你
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金岳霖,我会祝你们永远幸福。
”
没有诘问,没有责难,对她,他从来只有理解与包容。
她的眼泪,簌簌而落:
“你是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会用我一生来偿还。
”
一生,有多久,对林徽因来说,只有短短的五十年。
而在这五十年里,她所有的情深意重,都给了那个叫作梁思成的男子。
战争时期,过度的通货膨胀令物价飞涨,曾经华庭贵室的王子公主,早已泯然众人,成为一对贫贱夫妻。
为了维持生计,她不得不走很远的路,去云南大学教英文补习课,一个月所得,只有40元法币。
后来他们迁到李庄村月亮田,家中一片破败,为了让梁思成得以专心钻研《营造法式》,她放下自己的事业,牺牲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忙于家务。
长年的颠沛流离,使得她的病最终无药可医,卧床不起,而她仍坚持着在被子上致力于建筑学的研究。
儿子梁从诫问她:
“如果四川沦陷,怎么办?
”,她平静地答道:
“中国读书人不是还有一条老路吗?
咱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南渡逃亡前,是她治疗的最佳时机。
医生严重警告她,她仍然义无反顾陪着梁思成辗转奔波。
她认为,兵荒马乱的年代,一家人能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走的那天,她病着,为免他担心,她始终没说。
一路逃亡,她操心着他的事业,关心着他的安危,直到自己完全病倒。
但,由始至终,她从未抱怨半句。
如果,这都不是爱?
什么是呢?
而对金岳霖,她从来无意拿他做备胎。
在这场“三人行”的情感遭遇里,林徽因是坦诚的,梁思成是真挚的,金岳霖是绅士的。
当年,她将梁思成的话告知金岳霖,金岳霖听了之后,了解梁思成的深爱与真诚,主动退出,再不纠缠。
只是,心有所系,一辈子,梁家搬到哪儿,他就住到哪儿。
三个人,成了终身的好朋友。
后来林徽因与梁思成相继过世,梁从诫一直和金岳霖一起生活,亲切地称呼他为“金爸”。
这样坦荡深厚的情谊,穿越了半个世纪的时光,读起来,仍然让人顿生温暖。
金岳霖终身未娶,固然有林徽因的缘故,也有其他因缘际会。
只是,一直到耄耋之年,他仍然对她难以忘怀。
记着林徽因的生日,念着林徽因的种种。
金岳霖从未说过要等林徽因一辈子,也没说过要爱她一辈子,他只是简单地、执着地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他心爱的女子。
那样缄默,那样无坚不摧。
或许,真正的爱情,从来都是缄默的、沉稳的,不夸张的,不虚浮的。
关心着你的粮食和蔬菜,惦念着你的生活和健康,守候着你的春暖与花开。
不打扰,不炫耀,不逼迫,不怨恨只是,静静地,静静地,让年华老去。
眼眶有点酸,心中有些感动。
林徽因曾说: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可是,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云淡风轻呢?
然而,她做到了,生命的最后几年,她在满目落寞中固守终穷,执着理想九死未悔。
一生,五十年,她设计了福州东街文艺剧场,设计了吉林西站,挽救了景泰蓝传统工艺,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以及八宝山革命公
墓的设计……
谁能说她不是扬眉女子呢?
她身边的朋友,说她不是不让须眉,而是简直让须眉汗颜。
她的女儿说她不只是美女,更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学家。
她从来不依赖着男人而活,这是她和那个时代大多数女子最为不同的一点。
她接受得了光怪陆离的喧嚣生活,绕得开男男女女的欲望纠葛,同时也扛得住不折不扣的艰辛岁月,守得住最初最美的理想。
人生总有输赢,赢时,她能君临天下,输时,她能卷土重来。
她不是什么所谓的“绿茶婊”,那太看低她。
她是真正的绿茶,在晦暗的年代,繁芜的尘世中,开出了独特的雅致。
只是,那些躲不掉的花边新闻,那些绕不开的情事,将她渲染成了民国时代最具粉红色意义的女子。
如果,活得优雅潇洒,一生被人珍重激赏,也算一种“婊气”,那我,也宁可沾染点这样的“婊气”。
1955年4月1日,她在疾病中离世。
梁思成心如刀割,用她生前经常用的小图板,为她设计墓碑的样式,墓碑上镌刻着:
建筑师林徽因之墓。
八个字,镌刻的是他一生的懂得。
追悼会上的挽联,金岳霖亲笔书写: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十四个字,挥洒的是他一生的深爱。
纵然,才华馥比仙,美名满天下。
但这世间,真正懂她的,
珍惜她的,仍是这两个男子。
她去世后,梁思成从不谈起她。
金岳霖逝世前一年,面对采访,只说:
“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他们不愿去评述,
不能去评述,也许,只是因为林徽因是他们心底最深处的女子,一生被收藏,免人惊,免人扰。
人生,那样短,爱,那样长。
想起朋友说:
女人,要选择温厚的男子。
从前,不懂,现在懂了。
我们都一样,选择什么样的人,便也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
林徽因最聪明的地方,是在每一个节点,都选择得恰当好处。
作者介绍:
林宛央-她不像烟花绚烂,也不像鸟儿会飞翔,不过是宛在水中央的一尾鱼,渴望自由自在。
不做傻白甜,和矫情说拜拜,她只想和你说点真心话。
代表作《若你懂我该有多好》《让他/她的温暖路过你的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