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陈列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8553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陈列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陈列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陈列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陈列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陈列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陈列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陈列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陈列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陈列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一节收藏………………………………………………………………………51

一、意义………………………………………………………………………51

二、收藏品种…………………………………………………………………51

三、藏品库区…………………………………………………………………52

第三节科学研究交流…………………………………………………………52

一、意义…………………………………………………………………………52

二、研究方式和手段……………………………………………………………53

三、学术报告厅………………………………………………………………53

第四部分综合服务…………………………………………………53

一、服务内容……………………………………………………………………53

二、服务形式…………………………………………………………………54

第一部分总论

一、概述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新馆建设受到安徽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入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安徽861行动计划”。

作为安徽省的重要文化工程之一,它是填补安徽省缺乏大型、一流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空白的重要举措。

2004年3月,经安徽省编办批准,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正式成立,同时加挂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科学研究所两块牌子。

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区——安徽文化博物园区内,园区占地面积300亩,区内拟建设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新馆、安徽省美术馆等各类省一级文化设施,园区北接合肥市著名风景区——天鹅湖,与合肥市新的政务行政中心隔湖相望,南临合肥市奥体中心,此地段现为合肥市上佳的文化、旅游、休闲之地。

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26495平方米,其中,基本陈列部分建筑面积16902平方米,建筑工程投资1.62亿元。

二、建馆目标

新馆确定的建设目标是: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要建成集博物展示、科普教育、科技交流、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文化场所,达到在世界具有较高知名度、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古生物专题博物馆的目标,需要有一流的功能定位、一流的展示内容、一流的展示手段、一流的运营方式开展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新馆的建设。

三、新馆建设指导思想: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

围绕“自然和谐、科学发展”的主题。

以“宇宙→地球→生物→人类→和谐”为展示主线,揭示自然界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牢固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四、展示理念

坚持“三个面向、三个需求、四个统一”的展示理念。

就是要面向当代,面向青少年,面向社会公众。

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社会及其发展的需求,满足青少年对地球科学知识的需求,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休闲的需求。

就是要坚持展示内容与展示形式的统一,坚持静态展示与动态互动参与的统一,坚持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坚持完整系统与突出重点的统一。

五、观众群定位

以社会公众为主体,以青少年和相关业务管理人员为侧重点,兼顾科学研究人员需求。

六、展示内容定位

展示与自然历史有关的各类古生物及少量现生动物、植物生态、形态、进化、分类、遗传等特征;

展出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矿物、岩石等标本;

展示安徽省国土资源状况。

七、展示形式定位

以主题单元展示为主,并灵活运用学科分类展示法、古生态环境复原展示法,以及互动参与展项。

通过标本实物和部分精品的展示,结合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声、光、电、物、景有机结合,再现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生活形态、生活环境,揭示自然界的丰富多彩,生物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发展的关系,以及生物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适应性。

同时要注意展示风格的相互协调,及其与建筑物设计形式的相互适应。

八、展示特色定位

以突出展示古生物化石为特色,兼顾其它地球科学知识的展示;

以突出安徽本地区地学内容为特色,兼顾国内外地学内容的展示。

九、功能目标定位

1、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发挥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第二课堂”的优势,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的求知欲,向青少年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2、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介绍我国我省资源现状和生态环境形势,教育观众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培养观众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操。

3、地质古生物标本收藏中心

发挥博物馆作为国家标本主要收藏机构的作用,广泛征集、收藏各类古生物化石及其它典型的地质标本,重点征集、收藏安徽省有特色的古生物化石标本。

4、安徽古生物科研中心

充分利用博物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及相关研究资料,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与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研究和科技交流工作,达到以研究提高收藏质量,以收藏促进研究水平,以研究更好的服务展览的目的。

5、安徽国土资源展示中心

以社会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围绕“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展示安徽国土资源现状,倡导集约、节约、高效、持续利用国土资源的科学意识,普及保护资源环境、防灾减灾的科学常识,弘扬尊重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精神,宣传安徽省国土资源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

6、社会公众休闲娱乐场所

利用博物馆独特的陈列艺术形式以及文化内涵,通过有观赏性的标本展示和有趣味性的互动参与项目。

使得社会公众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能陶冶个人情操,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丰富休闲娱乐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十、服务方式

利用基本陈列展示、临时展览和4D科普影院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和青少年进行科技知识教育;

有选择性开放馆藏标本部分修复、处理、鉴定场地,让观众近距离了解标本的处理过程,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第二部分展示与教育

第一节意义

展示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展示教育是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主要手段,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展示来实现的,教育又是展示的重要目的。

通过展示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可以提供在校学生课外教育的“第二课堂”,可以作为社会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

展示教育的实现形式主要包括基本展示和临时展览二大部分,基本展示是博物馆展示教育的核心,临时展览、影视教育、数字化博物馆等是对博物馆展示教育形式的补充与拓展。

第二节基本展示

基本展示是博物馆实现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是最能代表博物馆特色的展示形式。

基本展示应力求为观众营造轻松活泼的科普教育情境,强调以科技知识的展示和互动参与的形式让观众进入科学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之中。

一、主题思想

以“天、地、生、人、和”为展示主线,即对天体、地球、生命、人类、和谐发展等几大体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共生关系的系统展示,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公众提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识,进一步树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二、基本展示方案大纲

以“天、地、生、人、和”为展示主线,在三个楼层设置6个主题单元——展厅,每个展厅既具有相对的独立展示主题,但它们主题之间又具有连贯性,同时每个展厅的主题应都服从和服务于“自然和谐、科学发展”的展示总主题。

第三节展厅安排

馆内按参观的主要流线设置6个基本陈列展厅(见下表),分别为第一单元序厅,第二单元地球厅,第三单元生命演化厅,第四单元恐龙厅,第五单元矿物岩石厅,第六单元资源与环境厅。

六个展示单元全部安排在展馆的1—2层,仅有恐龙厅的互动参与区放在北楼三层回廊处。

单元

展厅

位置及

面积(M2)

主题

说明

1

序厅

南一楼东300

宇宙——人类的向往

该厅以“宇宙——人类的向往”为主题,介绍有关天体宇宙的科学知识,让人们了解地球、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2

地球厅

北一楼东497

地球——生命的摇篮

该厅以“地球——生命的摇篮”为主题,突出表现地球形成、构造、演化的过程,以及地球在发展过程中与生命起源和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3

生命演化厅

北一楼西1500

生命之旅

该厅以“生命之旅”为主题,按生命进化的时间顺序,说明生物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多细胞生物又逐步改善机制而发展,是经历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

4

恐龙厅

北二楼西1478

北三楼西

528

恐龙的

世界

该厅以“恐龙的世界”为主题,分专题单元展区贯穿恐龙生存、进化、演变、灭绝的历史,并重点结合互动参与的形式,在互动区设计一些与各类恐龙比身高、比体重、比速度等展项;

展出一些可触摸的恐龙大腿骨、恐龙蛋、恐龙足印;

模拟恐龙发掘、装架现场,让观众零距离接触恐龙。

5

矿物岩石厅

南一楼西600

精美的

石头

该厅以“精美的石头”为主题,介绍矿物岩石的分类、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的基本知识,展示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美丽可爱的各种矿物岩石。

分观赏石和宝玉石两个展区展出。

6

资源与环境厅

南二楼西1205

美丽富饶的安徽

该厅以“富饶美丽的安徽”为主题,,展示安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测绘成果等国土资源状况,以及安徽地质遗迹、地质灾害等地质环境的情况。

展厅位置剖析图

第一单元序厅展示内容方案

一、展厅概述

本展厅以“宇宙——人类的向往”为主题,介绍有关天体宇宙的科学知识,让人们了解地球、人在天体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地球、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二、展厅位置

本展厅位于南楼东一层入口处,面积300平方米,层高9米,此区域是各类参观人员集中分散的场所,空间应高大开阔。

三、主要展项:

1、馆标:

在序厅显著位置放置能反映安徽地质古生物特色及博物馆特点的馆标。

2、LED电子大屏幕:

悬挂大厅正面上方,屏幕尺寸3米×

4.5米,用于播放欢迎词、展厅介绍、即时信息及代表性影像。

3、前言介绍:

可请省内名家撰写。

内容包括介绍安徽省情,安徽省地质古生物的特点,建立安徽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目的、意义及历史简介。

4、导览系统:

分别采用眼到(导)——导览指示牌,手到(导)——多媒体触摸屏,口到(导)——语音智能导览机器人的方式。

用于博物馆内参观引导,向观众介绍馆的概况、展厅分布内容、开放情况等信息。

5、拱形天穹:

大厅顶部,营造出深邃遥远的宇宙空间景象,标注重要的星团、星座的位置、名称,可考虑示意标注流传甚广的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双鱼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魔羯座,水瓶座等12星座,提高观众的观赏兴趣。

6、地球模型:

中央上方用巨型、悬浮、旋转的,采用内投影或外投影技术可显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特征,寓意地球是运行在浩瀚宇宙间普通的,也是目前唯一发现生命的行星。

7、标志性浮雕(东面墙壁):

提取各地史时期的代表性地质事件(地球演化、生物进化)进行抽象表达。

8、文字展板、图片:

介绍有关宇宙、太阳系等的科学知识。

9、主要展出标本:

(1)展出2件大型具有镇馆之宝性质的标本。

(2)陨石:

展出二件陨落于安徽的天外来客——陨石,一件是1977年陨落于亳州的陨石,另一件是1994年陨落于庐江的石陨石。

(3)三极石:

中国科大捐赠采自地球两极的南极石和北极石,以及地球最高峰的喜玛拉雅山石。

(4)“生物钟”化石:

展出能反映昼夜更替、地球公转时间以及气候变化的古生物化石,如有横纵截面的珊瑚、叠层石等。

第二单元地球厅展示内容方案

展厅以“地球——生命的摇篮”为主题,突出表现地球形成、构造、演化的过程,进而揭示地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生命起源和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厅位于北楼东一层,面积约497平方米,大厅前半部分层高6米,后半部分层高2.6米。

三、展厅设计思路

首先以地球的活动为主线,介绍在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地球产生的“沧海桑田”变化以及形成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特征。

具体内容如:

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的运动状态,内外动力学在地球上表现——横向:

板块运动,纵向:

火山喷发、地震等。

其次介绍地球发展和生命起源及演化过程,以及相关的古生态、古环境变化特征,揭示生命与生态、环境的关联作用,强调地球生命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进一步提醒人们要爱护和保护“地球——生命的摇篮”。

四、主要展示内容

(一)地球的起源

1、知识点

A、地球的起源

B、星云说:

2、主要展示形式

(1)展板展示:

采用文字说明、精美图片介绍知识点;

(2)多媒体演示:

地球形成的星云学说;

(3)地球演化时钟:

表示地球形成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时间点。

(二)地球简介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大小

C、地球的密度

D、地球的质量

E、地球的化学成分

2、展示形式

从太空看地球。

(三)地球层圈结构

A、地球的圈层

B、地壳

C、地幔

D、地核

E、大气圈

F、水圈

G、生物圈

采用文字说明、图片介绍知识点;

(2)地球截面模型:

模型直径2米,直观形象表示地球内外圈层构造;

(3)安徽南北截面模型:

采用1:

50万比例尺,制作三维立体模型,包括安徽省从南到北的三大地质构造单元内容,以及安徽重要地表圈层的内容。

(四)内动力地质作用

A、内动力地质作用

B、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C、岩浆作用、侵入作用、侵入岩、火山作用、火山岩

D、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等。

E、构造运动

F、地震

(2)大别山造山带运动模型:

以实物运动模型的形式,反映安徽省在国内外著名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成因、演化过程。

(3)火山喷发模拟景观:

采用声、光、电、物、景有机结合的形式,还原火山喷发的壮观场景,同时配合介绍火山机构、火山相等知识。

(4)采用展品组系统展出岩浆作用形成的各类岩浆岩标本:

(5)采用展品组系统展出变质作用形成的各类变质岩标本:

(五)外动力地质作用

A、外动力地质作用

B、地质营力

C、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D、风化作用

E、剥蚀作用

F、搬运作用

G、沉积作用

H、成岩作用

I、沉积岩构造

(2)模拟石灰岩溶洞:

按照安徽皖南著名溶洞实景复制,模拟溶洞世界;

(3)采用展品组,系统展示沉积岩标本:

(4)展品组展示沉积构造标本:

(六)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

(1)展板:

用文字、图表、图片形式说明生命起源

(2)模拟米勒和尤里实验:

制作放电实验装置,模拟在大气中放电,合成一系列氨基酸和有机化合物的过程,验证地球早期生命有机物合成的可能性。

(七)安徽的早期生命

在地球早期生命的演化史中,安徽省有三个世界级化石的宝库,它们为地球早期生命的研究提供了珍贵化石材料,其中包括:

距今8-10亿年间的“淮南生物群”、距今6亿年左右的“蓝田生物群”和距今约5.4亿年早寒武世的“西递海绵动物群”。

(1)标本展示:

按生物群系列进行系统展示

(2)复原景观箱:

选取生物群中有代表性的化石标本进行复原,模拟当时生态景观。

(七)安徽地史演变

A、安徽地质构造:

B、安徽地层:

C、安徽岩浆岩:

2、表现形式

时空隧道:

用时光追索的方式,让人们从现今一直向远古走去,使人们了解安徽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

第三单元生命演化厅展示内容方案

展厅以“生命之旅”为主题,说明生物是在原始海洋中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多细胞生物又逐步改善机制而发展,是经历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

展厅位于北楼西一层,面积约1500平方米,该厅层高均为6米。

延续地球厅内地球早期生命出现,按地球上生物的时间演变顺序,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这一生物演化序列进行展示。

设置古生代展区、中生代展区、新生代展区等三个展区。

另外设置单勇先生捐赠古生物化石专题展区,宣传单先生捐赠安徽古生物化石的善举。

四、主要展项内容

前言:

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出单勇捐赠安徽省古生物化石的善举

(一)古生物基础知识

(1)生物的演化与化石形成

化石的定义,

(2)化石的种类和保存

a.化石的种类:

b.化石的保存条件:

c.化石保存方式:

采用文字说明、图表、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

(2)实物标本展示:

展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二)古生代展区

1、设计思路

本展区以“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与无脊椎动物的繁荣”为主题,以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为主线,主要展示以雪球事件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钙质壳体的起源、动植物向陆地迁移、陆地植物的第一次繁盛、重要的成煤期、气候分带和植物地理分区、脊椎动物鱼类→登陆(大量繁盛)→演化两栖类→演化爬行类及晚古生代陆生植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三足鼎立等重大生物事件,描绘古生代生物演化的历史。

2、无脊椎动物

(1)知识点:

A、“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B、钙质壳体的起源

C、珊瑚的演化及四射珊瑚的繁衍和灭绝

D、腕足动物的发展

E、菊石类的演化及缝合线的演变

F、蜓类的演化

(2)展示形式

A、展板:

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形式介绍知识点;

B、化石标本展品组:

三叶虫类、鹦鹉螺类、腕足类、笔石、珊瑚类、菊石类、蜓类、有孔虫、苔藓类等;

C、模拟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复原景观图。

3、脊椎动物

A、脊椎动物的起源与鱼形动物的发展

B、羊膜卵的产生

(2)展出形式

A、展板:

无颌类、原始有颌类鱼形动物、硬骨鱼类化石等;

4、植物

A、陆生植物的大发展

B、全球成煤期的出现

C、植物的地理分区:

鳞木、封印木、芦木、树蕨、子蕨及大羽羊齿等古生代植物化石;

C、制作大型石炭——二叠丛林沼泽复原场景图;

(三)中生代展区

中生代展区主要展示内容以海生无脊椎菊石类、笔石类、珊瑚类、双壳类的繁盛。

陆生昆虫等极兴盛和以硬骨鱼为代表的鱼类发展过程,脊椎动物爬行类从极为繁盛到灭绝的过程,鸟类和哺乳类的兴起,裸子植物的时代和中生代大量生物的绝灭等重大事件,描绘中生代生物演化的历史。

A、海生无脊椎的菊石类、箭石类、珊瑚类、双壳类的基本结构及中生代繁盛原因介绍。

B、海百合

(2)展出形式

菊石类、箭石类、珊瑚类、双壳类、海百合等

C、制作大型中生代海生无脊椎动物复原场景图。

3、植物(裸子植物)

A、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的时代

B、裸子植物特征

C、裸子植物的分类

D、三叠纪直至早白垩世陆生植物以裸子植物的苏铁、松柏、银杏的优势,真蕨类→三叠纪极盛→侏罗纪繁盛

(2)展出形式:

苏铁类植物、松柏类植物、银杏类植物、真蕨类植物等;

C、制作大型中生代裸子植物景观区。

4、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

A、中生代早期的鱼

B、中生代晚期的鱼

C、两栖类在中生代的衰落:

狼鳍鱼、北票鲟、满洲龟、蛙类、蝾螈等;

C、以多媒体的形式介绍鱼类和两栖类的繁衍演化过程。

5、脊椎动物(爬行类)

A、中生代称之为爬行类时代,

B、龟鳖类

C、陆栖爬行类

D、海生爬行类:

E、飞生爬行类:

F、陆生昆虫类极盛期:

G、哺乳动物的兴起:

展出中生代各类爬行类化石;

C、制作鱼龙化石墙;

D、利用多媒体、灯箱等形式系统介绍爬行类繁衍演化的过程;

6、鸟类

A、鸟类

B、鸟特征

C、最早出现的鸟

D、带羽毛的恐龙

E、鸟类的起源

F、鸟类飞行起源及假说:

G、早期鸟类主要类型

(2)展出形式:

采用文字说明、图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