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能力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8326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主创新能力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自主创新能力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自主创新能力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自主创新能力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自主创新能力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主创新能力Word下载.docx

《自主创新能力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创新能力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主创新能力Word下载.docx

〃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国民的〃创新素质〃如何,因为创新的基根就是创造力,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国民的〃创造力素质〃如何。

国民的〃创新素质〃包括:

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多数国民的创新素质尚处于低下状态,具体表现为创造力意识微弱-----缺泛主动意识、只能被动接受新生事物;

创造力人格特征不足-----不敢冒险、不愿想象;

创造力知识淡薄-----缺少学习创造力知识的机会;

思维固化-----只习惯于逻辑思维和聚合思维;

创造力技能单一-----无法满足创造的需要;

创造力运用实效不佳-----企业及个人拥有的发明专利与发达国家相差太大、创造力产业的实力不显等。

这样的国民〃创新素质〃是无法达到〃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的。

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对国民〃创新素质〃的要求。

所以说,全面提升国民的〃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可以通过改造旧的教育模式、加大社会创造力培训的投入及力度、举办各类创造力活动、提高创造力者的各种待遇等途径来实现。

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之作铺垫的土壤。

可眼下我国的〃创造力环境〃实在是不敢恭维:

学校的〃记忆力教育〃模式;

社会的剽窃、走后门、认人为亲、假冒伪劣、诚信缺失等陋习;

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影响——中庸之道和师道尊严;

家长以我为主的独裁和溺爱;

各电视媒体花样翻新而且自感良好的〃智力节目〃;

同事间对冒尖创造者的冷嘲热讽;

领导者对思维活跃者的压制;

创新教育的神秘化、虚设化等等,这些现象都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环境〃应该是这样的:

在学校推广创造力教育模式;

在社会倡导诚实劳动、公平竞争、大力鼓励创新、积极保护创新成果免遭非法侵害;

号召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创新的东西进行〃扬弃〃;

动员各媒体改变观念,积极宣传创新信息及刊播创新报道和节目;

把创新教育通俗化、实用化。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国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强,人们将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傲。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但是,为了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成功,我们就必须按照创新环境的要求去做、去努力地做好。

不然的话,创新型国家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就会因为缺泛合适的土壤而无法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关健。

经过国家和国民的共同努力,在完成前述三个基本任务之后,我们又将面临着如何才能多出创新成果和如何才能保证创新成果不受非法侵害的二个实际性问题。

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创新人员个人或集体的创新积极性问题。

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甚至是扼杀人们创新积极性的不良现象:

学术文艺界的剽窃成风、产业界的假冒伪劣猖獗、知识产权的法律执行力度低下;

创新成果的奖励制度不完善、不规范;

创新成果的申报程序复杂、手续麻烦;

创新成果的转让和产业化的难度相当的大等等。

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创新事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创新人才缺泛、创新成果不足的严重后果。

要想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就必须要针对我国现实当中的不足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改进和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政策、制度,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促进机制。

这当中应该包括: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的建设;

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执行力度;

大幅度提高假冒伪劣案件的违法成本;

建全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和标准;

加大对创新成果交流和产业化工作的宣传、中介的投入等等。

建立〃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健所在。

因为,没有良好的保护和鼓励机制,就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就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基础是:

(一)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二)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三)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四)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五)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果,〃创新型国家〃也就〃实力空虚〃了,也就〃名存实亡经过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新一轮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在稳步回升发展中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日益突出,特别是依托自然资源的高能耗、高污染、技术含量低下的产业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

达到60%,2030年达到72%。

同时有关研究显示:

我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约6%,但消耗的能源占世界17%,而德国GDP与我国相当,其消耗的能源只占世界的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央在2006年1月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总体目标是:

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09年9月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经部研究室主任马名杰博士、企业所贾涛博士等参加了瑞典创新署(Vinnova)举办的创新体系的学术交流活动,参加这次活动成员主要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机构代表和部分企业的代表。

12月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主题为"

瑞典创新体系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的学术午餐会,主讲人正是马名杰。

据他介绍,瑞典在创新体制、政策等方面有值得我国借鉴的一些做法。

瑞典是一个只有926万人口和45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北欧国家,而人均GDP高达53000美元,列世界第九位。

19世纪末,瑞典还是欧洲最为贫穷的国家之一,富裕的伦敦市民常常为饥寒交迫的瑞典人募捐,为什么现在的瑞典能成为"

世界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社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经部研究室副主任田杰棠认为:

1.瑞典天然气、石油等自然资源比较缺乏,这可能是促使他们创新的重要因素。

2.瑞典比较重视国民教育,在这方面投入较多,这也告诉我们要创新,光从科技入手,不改革教育体制还是不够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贾涛也认为瑞典的教育在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瑞典有50多所百年大学,全国民众受教育程度和人员素质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

他说,"

瑞典过去的很多传统产业,包括造纸、钢铁、纺织等行业,已经完全升级,主要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形成了以大企业为龙头、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零部件等,而且公司人员少创造价值高。

在政府创新投入方面,瑞典非常重视资金的使用效果,政府投入创新的资金有一定限制,也就是说,政府资金只占创新项目的一部分,其余需要企业和相关组织或私人来投入,这样更能激发创新动力。

田杰棠认为,瑞典创新体系也存在几个缺陷:

首先,瑞典大企业占了很大部分,小企业虽然数量多,但是没有发挥创新的作用。

受到当时新兴经济--美国硅谷经济模式发展的影响,瑞典从2000年开始重视小企业的创新机制建设,2004瑞典出台了《创新型瑞典方案》,2005年做了一些有关小企业创新细节的政策文件。

瑞典创新能力研发能力比较高,合作创新在世界来讲比较靠前,企业间竞争程度不够;

第二、瑞典创新体系里面研究机构比较少,主要是大学和企业做的比较好,目前科研机构创新机制还处于培育阶段,希望更好地发挥科研机构的创新作用;

第三,瑞典政府在创新中的作用,从创新体系到政策,欧盟、北欧对他们评价并不是很高。

马名杰说:

瑞典的中小企业创新也遇到和我们同样的问题和困惑。

他归纳了以下几点:

1.小企业融资难;

2.小企业设立容易,成为跨国企业困难。

全国50家大的跨国公司,都是在1970年前成立的。

3.小企业走向国际并不容易。

国内市场小,走向国际的压力更大。

我国早在1985年开始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1999年高等教育体制和科研机构改革,这使得有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和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但随之而来也带来新问题:

毕业生失业率上升、资源分配更加不平衡、人才流失、缺乏创新型领军人物等。

马名杰认为这些改革目标都应该重新审视,应该促使大学、科研机构进一步的开放合作,发挥合作创新的力量。

他说:

瑞典产学研机构合作越来越活跃,这有助于创新的技术、知识流动相对顺畅,实体组织多参与其中是一大特色。

同时,瑞典国际开放程度高,知识、人才、产品很多来源于国外。

2006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

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田杰棠说,在创新体系中市场机制有时容易引发"

趋利现象"

,他认为,从宏观上来讲,创新是摆在一个特别重要的位置,但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从事些商业项目投资要比创新风险要小而且获取利润要多,比如说现在中国很多企业投资房地产。

这就出现政府希望创新,企业不重视,这是我们下一步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瑞典更体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大企业主导产业研发,20家公司执行的研发占全部企业部门的70%。

而瑞典大学主导基础和应用研究。

政府研究也主要由大学承担,并倾向于支持大学兼并研究机构,科研机构作用相对较小。

2005-2008年瑞典政府新增政府科技研发投入23亿瑞典克朗,在世界经济论坛2006-2007年度全球最具竞争力国家的排名中,瑞典位居第三。

我国创新体系建设值得关注的经验,马名杰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条:

1.我国从财税政策鼓励创新种类很多、范围也很广。

2.兴办各类创新服务机构的积极性高,从中央到地方兴办的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也特别多。

3.跟进国外新型扶持创新方式也很快,借鉴了国外很多创新组织方式。

同时他特别强调:

合作创新是必然趋势,实施难度却很大。

从当前看国内国际上一个创新趋势就是合作创新,这就包括科研机构、企业、大学之间的合作,也包括企业之间的合作。

这在中国难度很大,在世界上难度也很大。

瑞典创新体系在合作创新方面是一个很大的亮点。

2009年1月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拥有无可匹敌的商业成熟度和竞争力,瑞典排在德国之后,位列第三。

全球创新指数"

寻求通过评估制度和政策、基础设施、商业和市场复杂度以及人的技能,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广泛创新潜力。

比如研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每年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以及获得专利和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

中国全球排名第37位,印度排名第41位;

在包括电信在内的基础设施方面,中国排名第48位,远远高于印度的第76位。

在全球竞争力方面,中国排名第五。

然而,在人的技能方面,印度全球排名第28位,超过了中国的第38位。

就政府和私营部门的总研发经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而言,瑞典在经合组织各成员国中居于领先地位。

瑞典民间组织成为创新服务平台和政策平台,政府并没有研发税收鼓励政策,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也正在调研中。

田杰棠认为:

瑞典民间组织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这一块做的还不够,无论是法律地位、政府资助、税收政策都是不太理想的。

包括我们的科技中介、产学研机构生存也都比较困难,甚至这些机构还要承担一定的税务,这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一定限制。

瑞典创新体系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新的转变,越来越重视合作创新,马名杰总结为八个方面:

1.从政府到企业高度重视创新。

以瑞典钢铁企业为例,由720家钢铁企业等组成的TripleSteelix组织合作创新,让钢铁企业的产品更具有知识含量。

2.企业观念更开放,渴求新知识。

10年前瑞典企业不接受人员流动,现在认为其可以带来新知识。

3.大学孵化器的作用不是培育企业家,而是帮助研究人员建立创新联系。

4.研究机构组成合作网络。

一个机构影响力不足,企业希望找大的有名气的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合作。

5.政府创新计划把资助当做投资,为产品增加价值,政府也通过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6.区域经济政策:

从支持地方平衡发展到支持创新和增长。

区域发展补贴"

更名为"

区域投资扶持"

7.以产业集群为依托发展区域创新体系。

8.促进合作成为创新政策的核心。

从世界范围来看,创新正在国际化,创新的重心开始东移(中国)和南移(印度)。

发展中国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知识源泉和目的地。

包括企业研发、学术研究、高等教育、高技术劳动力都有国际流动趋势,这对原来的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形成了挑战。

合作正是推动国际创新重心转移的重要力量。

重视合作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促进各创新经济体、科研机构间的深入合作,这也是自主创新的含义

  从创新源泉看,创新可以分为引进吸收后的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并不是什么都要由我们自己研究、发明和开发。

自主创新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要加强原始创新,要在各个生产领域内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重大的技术发明;

二是要突出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三是要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编辑本段自主创新的类型

  创新可以说大体有三种主要类型,就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自主创新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即二次创新)。

  自主创新能力就是拥有自主创新的能力

编辑本段其它

 含义 什么是自主创新?

简单地讲,自主创新有这样几个关键的要素:

一是属于自己的;

二是创造出来的;

三是新的东西。

怎么样才能算属于自己,只有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根据什么创造,根据市场需求;

为什么能获取利益,因为是新的,是别人没有的,同时又是市场需要的,是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

  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novation,它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

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个,更新。

第二,创造新的东西。

第三,改变。

那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它的形成是在20世纪的事情。

由一个学经济学、学管理学,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他在1912年,第一次把创新引入了经济领域。

换句话说,从经济的角度他提出了创新,他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生产函数,实现生产要素的从未有过的组合。

他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的五个方面。

  一个产品创新,就是生产一种新的产品,要采取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工艺创新,要开辟市场,市场开辟,市场开拓创新。

要采用新的生产要素,要素创新。

第五,制度、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制度的创新,他提出了五个方面。

美国另外还有个管理大师,学经济学管理的,大家非常熟悉,这个人叫德鲁克。

他第一次在20世纪50年代,上一个世纪的50年代,把创新引进管理领域,有了管理创新。

他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

现在“创新”两个字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比如我们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分配创新。

  《建议》指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判断,是对未来五年乃至今后较长时间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出的根本性战略部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

但总的来看,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十一五”时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主要体现在:

一是国外技术储备急于获得新市场,这为我们发挥后发优势,进行必要的技术引进和主动选择创造了条件,使我国的自主创新有可能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并支付较低的成本;

二是国内人才和科技储备已有相当基础,企业的研发能力有了明显增强,这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三是巨大的内需市场将提供创新的广阔空间;

四是我国公共财政实力大大增强;

五是激励创新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建立,对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大,按要素参与分配已成为重要的分配原则,国家在税收、折旧、财政和投资等方面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

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

要大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

要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

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

要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强有力的创新激励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制度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增强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12大措施  1.政府加大科学投入,特别是基础科学以及航天、生物、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投入。

  2.政府应大力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全球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

  3.政府采购时,要首先考虑采购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5.大力改善科技人员的待遇,用高薪吸引优秀人才。

  6.对自主创新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7.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

  8.企业设立专项科研开发资金,按一定的产值比例,投入资金进行科技创新。

  9.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金变为技术、技术变为资金、资金变为更高层次技术的良性循环。

  10.建立高科技创业资金,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宽裕的发展环境。

  11.引进国外高科技人才。

  12.改变目前应试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

  为什么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强有力的创新激励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制度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