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中文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370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中文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中文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中文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中文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中文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中文_精品文档.doc

《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中文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中文_精品文档.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教学法流派介绍中文_精品文档.doc

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

时间:

18世纪末

代表人物:

[德]奥伦多夫

语言学理论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

心理学理论基础:

官能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

记忆、思考、概括……

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古典法,旧式法、阅读法、普鲁士法(thePrussianMethod)等。

它是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

历史地位:

v“外语教学中历史最长与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左焕琪,2002);

v该教学法在替代了改变了拉丁语的统治地位之后几乎统治了欧洲外语教学长达数百年之久,于十九世纪达到全盛时期,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间“统治了整个欧洲”(Richards&Rodgers,2000);

v语法翻译法“创建了在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的理论,成为外语教学史上最早的一个教学法体系。

它的出现为建立外语教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鲁宗干,2001)。

主要特点:

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教学过程:

[1]复习:

默写单词;背诵课文段落。

[2]教授新词:

在黑板上列出本课单词、音标及母语解释,并逐字讲解。

学生跟教师朗读单词。

[3]讲授句法、语法:

讲解句法、语法意义及相关规则,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相关词汇,学生按规则进行转换等。

[4]讲解课文:

教师逐句念课文,逐句讲解并要求学生能记住。

[5]巩固新课:

学生跟教师逐句朗读课文。

教师依课文提问,学生按课文回答。

通过翻译练习巩固新知识。

[6]布置作业:

拼写单词;语法填空;背诵课文。

优点

A.强调语言的准确性。

B.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

C.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比较高。

D.便利易行,容易测试学生,班级易于管理。

缺点:

A.过分注重书面翻译,忽视口语教学,使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形成了较大的缺陷

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总结:

语法翻译法作为一种古老的教学法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并没到“废弃”的地步。

在坚持它的长处的基础上,包括交际法在内的一切符合本国教学情境的教学法的长处,摒弃其不足,使之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

直接法DirectMethod

名称:

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国家:

西欧法国德国

提出者:

菲埃拖(V.W.Vietor)德国

代表人物:

贝力子(M.Berlitz)德国古安(F.Gouin)法国

典型教材:

《基础英语》艾克斯利(C.E.Eckersley)

定义:

就是一种旨在单词和短语同事物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意义重新还原为形象具体的现实。

相关理论基础

语言学基础:

1.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不存在完全等值关系(uncle)

2.语音学

3.儿童语言发展研究

心理学基础:

联想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

特点:

1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斥母语,排除翻译。

2不先学习语法规则,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

3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

4句本位原则

5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局限:

1过分强调了幼儿学习母语的规律,而对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认识不足,对课堂教学的现实考虑不够;

2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3偏重经验,对人的主动学习强调不够;忽视对语法规则的掌握。

4对教师的言语技能要求过高。

 

训练方法:

1.实物法2.动作启发法(表演法)3.情景再现4.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5.词语拓展法

体现了以下基本教学原则:

1.掌握目的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目的语交际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

3.加强目的语学习环境,加大目的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

4.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5.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6.加强直观性原则

影响

1.它的出现打破了语法翻译法独霸天下的局面,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2.丰富了人们对第二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对以后的听说法、视听法、自觉实践法乃至功能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开经验派教学法的先河。

20

自觉实践法

自觉实践法,有时也叫“自觉积极法”自觉”就是以语言理论知识为指导,以理解为前提,从自觉到直觉。

“实践”就是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形成外语实践能力,即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自觉实践法”是一种主张在自觉掌握一定语言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大量言语实践活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自觉实践法的基础

心理学基础:

别利亚耶夫的外语教学心理学理论。

认为目的语学习过程就是用目的语思维的过程,只有在学习者内部中运用目的语,做到用目的语思维,才能培养自动的言语熟巧和语感,达到直觉掌握目的语的程度。

而用目的语思维及自动的言语熟巧及语感,只有在大量的目的语言语实践中才能实现,也就是说直觉的掌握是从自觉的实践中获得的。

语言学基础:

谢尔巴关于区分语言、言语、言语活动的学说。

并根据这一学说将第二语言教学分为语言教学、言语教学和言语活动教学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

自觉实践法的特点:

自觉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功能、情景、题材相结合的原则口语领先原则以句型为基础的原则综合性原则考虑母语原则

直接法与自觉实践法相对比

相同点:

通过大量语言实践培养听说读写技能;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认为句子是言语的单位,在句子的基础上学习单词和语法;

不同点

直接法(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感知,形成自动的习惯;教学中排除母语;重视语音教学,强调语音、语调、)语速的规范。

自觉实践法(强调学习者要自觉掌握语法理论知识;初级阶段不排除有限度地使用学生母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综合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u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u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u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u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

u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

u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u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u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u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u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评价

自觉实践法是一个科学的综合性教学体系,它继承了语法一翻译法(强调自觉掌握语言规则的主张)和直接法(通过大量语言实践培养听说读写技能)的合理内核,克服了二者的片面和极端之处,而且积极吸取其它教学法流派的长处,如:

美国听说法中的句型练习、法国视听法中的情景设置、英国交际法中的交际性原则以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等,注重用理论研究新成果丰富充实自己,从而使自身不断发展,走向成熟。

改用自觉实践法之后,前苏联的外语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普遍的提高,成为更为全面、成熟、更为综合性的教学法。

认知法

认知教学法,又称认知-符号法,或认知-符号学习理论,是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创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

认知法的理论基础

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3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理论;4贝尔的两种“学习”理论

n以学习者为中心自学为主: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

n理解基础上进行学与练:

强化外语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

n听说读写全面训练:

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

n利用母语、对错误进行有分析的指导:

利用母语进行与外语的对比分析,严格使用母语或中介语

n运用电教手段营造教学情境:

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对认知法的评价

认知法的贡献:

1.最大的贡献是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2.对其他教学方法进行了批判性继承,把认知心理学、当代语言学引入对外语言教学使之更加科学。

认知法的不足:

1.创立时间较短,对其中的一些理论如何运用到实践还比较模糊。

2.较多地运用在教本国人学外语上,缺乏用认知法教外国人学外语的实践,因此尚需在理论和实践上加以探索

视听法

定义:

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感知与视觉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十世纪50年代,听说法和直接法都暴露出了一些弊病,法国人在两种教学法的基础上运用的一种短期速成教学法。

首创于法国圣克卢高等师范学院,所以也叫“圣克卢法”。

代表人物:

古布里纳、古根汉。

理论基础

1、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2、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刺激,反应和强化形成语言习惯。

完形心理学强调完整的感知事物,通过具体情景或图像使词语组成一个整体,一种完整的结构形式,从而达到整体结构感知。

所以视听法也叫“整体结构法”。

视听法特点

1、视觉感知与听觉感知相结合。

2、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3、整体结构感知。

(视听法通过一组组图像和一段段完整的对话,使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在对话中被整体感知,以词汇语法为例,先通过图像整体感知,从语段和句子开始进行教学,教学顺序是:

成段对话---句子---单词---语素)

4、先口语教学后书面语教学。

视听法的教学过程

感知-->理解和记忆-->练习-->运用。

对视听法的评价

1、长处

1)将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语言学习的感觉器官,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2)创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2、不足

1)过分强调语言材料的整体模仿学习,难以用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和把握外语学习,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2)忽视了阅读训练,单纯通过听说来学习,影响了学习者理解和应用语言的精确度。

3)忽视了情景同话语结构的配合,难以满足学习者实际的交际需要。

应对策略:

v各教学法相结合(这个是指各教学法在坚持自己的主要原则,保持自己的主要特色的同时,克服片面性,吸取对立面教学法的优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课堂上单一的视听法往往都忽略了阅读训练,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巧妙地将视听法和阅读法相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弥补视听法单一忽略阅读的缺点,使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听说读写能力都能同时提高。

v课型和各课型之间教学内容相同步

视听法所对应的对外汉语教学法基本原则

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指导下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

3、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视听法的应用性

1.广泛适用于口语课和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