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小学数学学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小学数学学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小学数学学科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由此可见,在数学教案中,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案合理的进行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数学课堂,使课堂越来越生动、越来越精彩。
我就信息技术与数学教案的整合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
所谓“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其核心就是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的教案中去,在教案实践中利用技术手段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充实教案容量,丰富教案内容,运用教案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
整合,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案手段与传统的教案手段想叠加,不是仅仅使用几张幻灯片,用一用事物投影,而是将信息技术真正的为教案服务。
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交互化;
学习环境的时代化,全球化。
1.内容、方法和技术三位一体的整合。
教案内容是主体,教案方法是关键,信息技术是保障。
只有理顺了三者关系,才能科学、合理、有效地整合。
研究数学学科的特点,遵循教案目标和要求,运用科学的教案法,合理地设计教案过程,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并使之服务于教案活动,实现课堂教案目标化、科学化、信息化,也就实现了课堂教案的高效化。
2.教师与学生双向整合。
课堂教案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向整合过程。
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探索、发现、利用和创新。
数学课上,不仅教师要针对内容特点与媒体特性来获取信息,精心设计教案,实现传播教案信息的任务;
而且还要选择恰当的教育教案方法,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学习方法。
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生动活泼的教案氛围,使课堂教案效率达到最大有效值。
3.外部操作与内部思维并重。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案,我们教师既要注意加强引导学生的外部操作活动,又要分析其内部的思维活动,掌握其学习心理。
学生接受信息、感应信息、理解信息、处理信息,无一不是依靠思维的参与。
因此在教案中教师应周密地组织学生的视听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合理演示,又要善于运用语言恰如其分地讲解,才能使学生形成概念,提高认识,使其观察力和思维力得到同步发展。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案中的合理运用。
1.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激发了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我在教案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内容,丰富学生学习时的情感体验,创设了主动学习的情境。
例如:
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以往我们出示一些教具,如扇子、红领巾、三角板等,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
学生难以建立准确的表象,也就难以建立正确的概念。
学习兴趣不高,效果一般。
现在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闯关的形式组织教案过程,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有角,然后出示该物体的形象,再让学生找出这些角,同时局部放大,让学生观察。
在学生有了大量感知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和渐变的视觉效果,抽象出角的几何形状,揭示角的定义。
这样由形象到表象到概念都有具体形象的过渡,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而言,降低了认知的难度,从而保持并促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获得较好的教案效果。
又如:
在教案《圆的认识》时,上课开始,就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小猴、小兔、小狗、小熊四个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在比赛没结束时让学生猜一下,最后谁得第一?
为什么?
有的学生猜小狗得第一(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
)老师又问:
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猜它得第一呢?
聪明的学生会说:
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
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
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
这样引入新课,既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又渗透了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就很容易被激活,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索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众多教案实践表明,现代信息技术教案的吸引性、综合性和效果性使它产生较强的教案魅力,能吸引学生、给学生以愉悦的美的享受,它所形成的教案美能使学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地学习。
2.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案内容的整合,丰富了教案素材,使学生乐学。
整合教材资源,提炼学习内容,是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这种整合的教案资源凝聚了教师的思考和智慧,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案中,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只能反映事物变化的结果或活动一瞬间。
假如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把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展现出来,让学习素材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既可突破难点,又可化抽象为具体。
例如我在教案“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案中如何画角是本节课一个重要内容。
以往教师用传统的教案方法在黑板上画,学生看,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
其二,画图时,教师的身体会遮挡部分学生的视线等等。
如果利用多媒体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
首先利用电脑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
演示前,教师提出“注意观察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电脑演示步骤。
由于是电脑来画,学生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
然后教师再在黑板上画角,进一步明确画角的步骤,渗透角的形成,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
这样的教案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了解知识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不仅掌握了画角的方法,而且数学课堂也是动静交融,充满了勃勃生机。
3.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案方法的整合,提高课堂教案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并不意味着排斥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
相反,整合学习方法的目的正是对传统学习方法的一种传承和创新。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意味着在传统的教案过程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教案任务。
这种整合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在教案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教案内容、教案过程结合起来,有机统一在一个时空平台上,借以更好地完成教案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案模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是对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例如我在教案《圆的面积》一节课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现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再拼组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过程,变抽象为具体,把数学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转化过程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此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由于学生直观的观察了圆转化成长方形之间的过程,比较容易理解圆的面积公式,也领悟了“圆的半径决定圆的面积大小”这一规律。
这样有效的整合解决了以往教案中传统教具不能达到的效果。
可见用多媒体演示诱发了学习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4.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案知识的整合,,强化了学习效果。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效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方法的掌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能力;
“反馈”是教案过程的重要环节。
反馈的及时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极大影响。
特别是练习过程中,反馈的及时性决定练习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某一结论的正确与否反馈越及时,学习者对于这一问题的记忆越深刻。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及时反馈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一个老师面对六、七十个学生,很难对每个学生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反馈。
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采用一人一机,人机对话的形式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习的效果。
例如:
“1.5×
0.8=”学生如果输入错误答案,计算机就会及时做出判断,并给出相应提示,再次显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和正确的计算都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再则,计算机可以在出现错误提示后,随即出同类型题目,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完全正确。
这样的练习反馈对于计算方法、计算能力,概念理解程度,规律运用等的检验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判断、选择、连线、输入式交互等多种形式也对保持促进学生兴趣起到积极作用。
5.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案,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
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
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案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教案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
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案的融合。
如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案更富启发性的教案情
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案;
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案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案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
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案结构:
在课程整合的教案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认识,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案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
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案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
理想的教案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案与传统教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案设计。
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
在进行教案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案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案,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案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案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
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案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案改革的最佳方案。
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案整合的实验过程中的一些肤浅认识。
我深深体会到: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案中的广泛运用以及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深入,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案方法正在产生深刻地变革,它把教育从单一传授知识功能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给我们的数学教案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无限延伸、形成脉络,并成为课堂教案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促使着我们的课堂教案发生质的变化,较大限度地提高了教案效率和教案质量。
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方式方法,为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