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现新闻 怎样表现新闻文档格式.docx
《怎样发现新闻 怎样表现新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发现新闻 怎样表现新闻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具体地说,
所谓“新闻用事实说话”,就是
迅速地(时效性)
用典型的(有选择的——能充分说明新闻主题的)
新闻事实(真实性——不仅要求现象的真实,而且要求本质的真实)
向广大读者(受众面——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受众面)
说话(以最能为读者接受的方式,表达作者所希望读者接受的立场)。
2.2.何谓“新闻事实”
2.2.1.哪些事实是新闻事实——该写什么
所谓“新闻”,定义是“新近发生事实的变动”;
而所谓“新闻事实”,包括:
新近发生的事实、新近发现的事实、新近变动的事实、新近消失的事实、新近萌芽的事实,这些事实必须是反映本质的事实,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
2.2.1.1.写稿最关键的是选材,写作技巧尚在其次。
写得不够好,编辑还有修改余地;
选材不当,纵然妙笔生花,也没有见报价值。
即便见了报,也没人看,或者给读者上当受骗的感觉。
2.2.1.2.什么样的事情是有报道价值的:
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要求,但总体来说,最重要的因素是有新闻价值。
所谓新闻价值,包括如下因素:
事实的重要性(影响力)、时新性(时效)、接近性、显著性、异常性,以及知识性、趣味性、人情味等等。
此外还要注意所报道事实的宣传价值,即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政策,是否符合本行业、本单位发展的需要。
2.2.1.3.怎么判断某一事件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
最关键的是要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来作出估量和判断。
具体而言:
2.2.1.3.1.此事在本单位及本行业的影响如何
2.2.1.3.2.此事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新政策的关系如何
2.2.1.3.3.此事能否引起公众对其普遍性的思考
2.2.1.3.4.此事是否有特色,能否引起公众关注
2.2.1.3.5.此事是否有人情味、趣味性
2.2.2.哪些不算“新闻事实”——不该写什么
2.2.2.1.日常工作不是新闻,日常工作中包含的信息才是新闻。
稿件报道日常工作的时候,需要突出其中包含的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表现本单位工作,需要着眼全局,从某个(某些)具体的典型的事例来反映全局:
注意选取合适的角度,从具体的事例写起,从生动的事例切入,从有故事性的话题写起,使稿件有吸引力、有可读性。
【案例1】
这里有两条稿件,都是有关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第一条是宏观的动态,第二条是典型的事例。
宏观动态一般发一条即可(全国性媒体发全国性动态,全省性媒体发全省性动态,如果一家省报发了一连串某市某县某校举行“三下乡”出征仪式的动态,就很难引起人家的兴趣,反不如反映“三下乡”开展中发生的各种典型人典型事为好。
如同本案例之二。
1、题目:
黑龙江30万大学生开展暑期生“三下乡”活动
新华社哈尔滨7月18日电2006黑龙江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今日举行出征仪式,30余万名大学生将奔赴农村基层,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科技兴农、支教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文艺演出、法律援助等活动。
(本段实际只传递了两个有效信息:
“三下乡”出征日期、有多少人参加,其余要么是废话套话,要么与下文内容重复——王注)
据悉,今年黑龙江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是“青春建功新农村,共建和谐黑龙江”。
围绕这个主题,这个省动员组建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服务团410支,分为新农村政策宣讲服务团、荣辱观宣讲服务团、科技兴农服务团、支教服务团、医疗卫生服务团、博士生和硕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等类型的团体。
实践活动将重点实施“百校助百村”,组织全省各大中专院校100支社会实践服务团重点联系100个村作为社会实践服务基地,促进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化。
(本文不如以“百校助百村”为题,也比一般化地报道出征动态更有效果——王注)
2、题目:
“三下乡”打出品牌(主题)
鞍山一高校5年支援百余乡镇(副题)
新华社沈阳7月18日电队旗飘扬,行囊厚重,莘莘学子整装出发。
18日上午,鞍山科技大学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出征,300余名大学生组成的17个团队分赴周边十几个农村支农支教。
这是鞍山科技大学第8次派出暑期“三下乡”队伍。
仅近5年来,鞍山科技大学的服务团队就支援了109个乡镇,举办各类讲座培训村民11000余名,使大学生“三下乡”在当地农村打出了品牌。
(品牌的内容应有所反映——王注)
共青团鞍山科技大学团委副书记顾海川介绍,鞍山科技大学“三下乡”团队由一些实用性强的专业院系和大学生社团的学生组成,在深入农村、企业,对村民群众进行科技咨询,家用电器和农机维修、法律咨询、义务家教、环保宣传等服务的同时,多数团队都带着自己的课题,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查研究。
坚持不懈的“三下乡”活动给鞍山科技大学带来了丰硕成果,近5年来,这所大学已经派出93支服务团队,近1700名学生,共支援了109个乡镇、45个企业,仅维修农机、家电就达2300台(套),提供义务家教达62000学时,捐赠物品价值15万元。
(这些是“三下乡”活动给乡下带来的成果,还应谈谈“给鞍山科技大学带来”的成果。
而不能仅止于鞍山科技大学侯副校长的一席话——王注)
鞍山科技大学副校长侯锡林说,“三下乡”活动不仅要成为服务百姓,锻炼学子的舞台,也应当成为联系高校和农村的纽带。
高校只有长期服务农村,才能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三个问题,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新闻的体裁与题材
3.1.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鲜、简明、生动、深刻。
3.1.1.新鲜:
从本质上说,报道内容如果是为读者所还不了解的,就是新鲜的。
3.1.2.简明:
简明扼要,以短文为主,突出信息,消息的写法。
报纸对消息字数的要求:
一二百字的简讯(常见),四五百字的常规消息(常见),近千字的长消息(较少)。
3.1.3.生动:
3.1.3.1.“新闻因人而生动”——要把镜头(笔触)对准人。
3.1.3.2.“新闻因矛盾而生动”——要在矛盾集中处展现新闻。
媒体宣传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但对正面宣传要全面理解。
“以正面宣传为主”不是通篇表扬稿,“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也不等于“仅以正面信息引导人”。
这样做对信息环境闭塞、文化水平和认知能力较低的人会发生作用,而对信息环境开放、素质较高的受众则很难产生“劝服作用”,对他们需要讲“两面理”,既要有正面信息也要有负面信息,在对正反信息的剖析中讲清道理。
否则,往往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读者反倒从你提供信息的对立面去判断。
现在媒体上许多所谓“正面宣传”是一些常态性的东西,而更能引起读者关注的倒是那些非常态性的东西。
总之,要学会在矛盾冲突处寻找故事;
在有情节处找故事;
在有人情味的地方找故事;
见人之所皆见,思人之所未思。
【案例2】
题目:
13岁女生考上科大少年班(主题)
老师呼吁不要给“神童”太大压力(副题)
本报讯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复试中,来自安徽天长市的13岁女生王安简被顺利录取,成为今年科大少年班录取的年龄最小的考生,一时间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班主任陈卿告诉记者,王安简跟考上少年班的其他孩子一样,聪明、活泼。
但是,毕竟王安简只有13岁,根据以往的经验,年龄偏小的学生入学后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能否承受少年班激烈的竞争以及学习和生活压力。
针对连日来各种媒体对这位“小神童”故事的大量报道,他希望宣传单位不要对王安简进行过多的炒作。
“少年班里个个都是尖子生,分数已经成为过去,必须让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请不要给他们太大压力!
”
据悉,王安简小学只学了4年,初中和高中各读了两年。
5岁时她进入父亲所在的油田子弟学校就读,四年级下学期学校被撤并,小安简便在暑假里将所有的小学课程自学完,因成绩优异被天长市丙辉中学破格接收。
初中和高中阶段她再次表现出超常的接收能力,连续两次跳级,并多次在各种竞赛中获得奖项,被老师们一致评价为“品学兼优,智力超群”。
然而,成功等于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用她自己的话说:
“好成绩并不是光靠聪明就能取得的。
”高中班主任张友兵老师评价说:
“一路走来,没有勤奋和努力,小安简也不会在这场录取比例达79:
1的少年班考试中脱颖而出。
”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王安简的父母希望她能忘记过去的荣誉,像她的名字那样,在少年班里平平安安成长,简简单单做人。
陈卿老师介绍,今年少年班录取了来自全国11个省份40名考生,其中,安徽、江苏、湖北、四川以及东北的考生和被录取的学生相对较多。
据了解,少年班招生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包括数学、物理、英语,面试包括心理测试和非智力因素测试。
通过综合考试的考生最终确定被录取对象。
在中科大少年班招生史上,年龄最低的入学学生为11岁。
(炒作“小神童”,年年总被一些媒体作为高考后的新闻点,这个“点”也确能引人看,但它却是蕴含了错误倾向的新闻点,本文在报道科大少年班近况的同时,重点呼吁各界不要给少年班学生太大压力,让他们保持平常心,这才是真正的新闻点——王注)
3.1.4.深刻:
小中见大,从典型看一般,从基层写全局。
3.1.4.1.从典型看一般:
现在的媒体宣传普遍存在两种偏向:
动态多、典型少;
认为典型=好人好事=表扬稿。
报道典型要有新闻意识:
从大量典型经验中选择中最容易为读者接受的报道角度;
正确预见典型报道在指导工作中所能产生的意义作用,并在新闻报道中有意识地加以突出。
3.1.4.2.从基层写全局:
有两种稿件:
动态稿与深度稿;
相应也有两种采访方法:
突击式采访与蹲点式采访。
突击式采访主要用于事件性新闻,而蹲点式采访的作用则是:
认识社会、积累素材、发现问题、提炼题目。
3.1.4.3.小中见大:
从小事情中寻找大意义:
着眼全局,立足具体;
抓住矛盾集中的“热点”,剖析解决问题的“难点”,将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与大背景相联系,就成为“重点”。
3.2.表现新闻应注意避免哪些问题——从宏观层面看不该怎么写。
现在有不少稿件往往只报道孤立的、单个的事实,而没有把它放在大的背景下、与旁的事实联系起来作报道。
在别人已经对某一题材做过报道的情况下,要怎样挖掘新的报道思路呢?
可以:
对立统一反向立题目,追踪演变纵向拓题目,触类旁通横向找题目,寻因溯源深度挖题目。
3.3.常见新闻体裁之一——消息
3.3.1.消息的结构: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
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3.3.2.标题:
即确定内容、定好题目。
“题好一半文”,做好标题更多的是编辑的责任,但作者要吸引编辑目光,首先要定好标题。
标题写作四原则:
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突出新闻主要事实;
写作要准确、简洁、新颖、有文采;
体现立场。
导语是新闻的浓缩、概括和提炼,标题则是导语的再浓缩、再概括和再提炼。
3.3.3.导语:
“导语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新华社对新闻导语曾提出过三项要求:
新闻的高潮应该放在前面,而不是放在后面;
开头几句话,就要把主要意思写出,使读者不能不看下去;
在第一段里就用生动的语言把读者抓住。
导语的形式:
概括式导语(直接交代几个W)、新闻式导语(突新闻中最重要的事实)、引语式导语(直接引用新闻主人公最关键最生动最能表现其特色的讲话)、对比式导语(在交代主要新闻事实的同时,也把另一个重要性与前者相近、或意思与前者相反的新闻事件也同时写入,作为对比。
导语要突出最实质的内容(何人、何事、何时、何地);
导语尚短:
一般以100字为限。
美联社的要求是35个英文字(1970年代),后来降至25个英文字(1980年代)。
迟发新闻的导语补救:
新由头、软导语。
3.3.4.怎样写好消息的主体
写出特色:
越具体越易写出与他人不同的特色,越具体越易生动。
由小见大,从具体写出一般,从特色反映整体。
基层的凡人小事、成功的管理措施、有典型意义的工作经验、围绕中心工作克服某项困难所采取的办法,都是采用率较高的稿件。
主题集中:
一般一篇稿件只需要也只能表现一个主题。
表达方式:
多用事实,少用概括;
多用叙述,少用描写和议论。
切口宜小:
切入口越小越容易具体,越容易出特色。
怎样运用老事实:
老事实,新角度;
新由头,老背景;
老事实,新发现。
3.3.6.怎样写消息的背景:
不一定每篇都有,但背景一定要能对新闻主体起衬托作用,背景写作宜简明扼要。
【案例3】
为防考生上当受骗 黑龙江省公布全省高校名单
本报讯眼下正值高校招生录取的紧张阶段,为防止考生上当受骗,方便他们选择和接受相应层次、类别的高等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厅于近日公布了本省高等教育学校(机构)名单。
(本段为导语,以最简洁的语言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诸要素报道出来——王注)
据了解,往年同期,个别院校为招揽学生进行不实宣传,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考生急于就学的心理进行招生诈骗,使得考生权益受到侵害。
为防止此类事件,今年黑龙江省首次公布全省高校名单,一方面便于考生和家长查询、核对,另一方面便于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高校的管理。
(本段为背景,简要说明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王注)
截至2006年7月6日,黑龙江省共有普通本科院校25所,高职(专科)院校40所,独立学院9所,成人高校28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科研院所8所,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62所(详细名单略)。
(本段为新闻主体,详说新闻事实内容——王注)
黑龙江省教育厅特别提醒参加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以及各界人士,在报考、选择志愿和报到时注意查询此名单。
(本段为结尾,也可视作新闻主体的第二层内容——王注)
3.4.常见新闻体裁之二——通讯
通讯的结构:
珠(典型事例)与线(主题),寻珠穿线。
通讯要围绕主题展现典型事件,以典型事件为主干,以情节、细节为表现,以概括为辅助、为过渡。
议论和抒情可有但不可多,点到即止,片言居要,让读者自己去感悟。
3.4.1.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要写出此人的个性、思想、风格。
要从具体生动的典型事件入手,通过具体的场景、细节,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尤其是直接引语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切忌没有故事、没有场景和细节、没有他所说的话,而光靠作者的想当然来反映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切忌高大全,没有人情味,使人敬而远之甚至望而生畏。
3.4.2.事件通讯(工作通讯):
也要通过人的活动、人的思想来展现事件(工作)进程,切忌“见物(事)不见人”。
3.4.3.风貌通讯:
着重描绘社会变化、时代风尚及风土人情的报道,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发展变化的新气象、新面貌,可以报道重要的建筑工程、展览会等内容,还可以介绍旅游风光、名胜古迹、他乡风土等。
其形式还可细分为见闻、巡礼、侧记、散记、纪行、掠影、游记、印象记等等。
写好风貌通讯,要注意通过选取典型事实反映事物全貌;
选准角度,重点写“变”:
通过写人来展示风貌,并在展示风貌中展示人的风采。
风貌通讯不仅仅只展示成就,也可以关注生态变迁、生活状态等,使风貌通讯主题更深刻、更具时代感。
3.4.4.小通讯(包括新闻故事、新闻特写、新闻速写、新闻花絮等):
新闻速写是借鉴绘画中速写的方法,用快速捕捉和简笔勾勒的手法迅速描绘出事物或人物的主要特征的新闻报道体裁。
新闻花絮则是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一些趣闻,其所选择的大都是一些细节性事件,篇幅通常很短,但内容既有信息价值又有审美价值,以小见大,风趣幽默,言简意赅,往往对新闻事件主体的报道起侧面烘托的作用,有助于帮助人们加深对新闻事件的理解。
【案例4】
(以下两则新闻报道,反映的都是今年湖北实行高招公开的情况,第一篇稿件的体裁是特写,第二篇的体裁是消息,两篇各有千秋,前者更具现场感,后者则有更多的面上信息——王注)
在“神秘禁地”感受阳光
7月14日20时整,在“2006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现场”,来自武汉的16岁考生梅洁轻点鼠标,湖北第一批录取院校正式开档,20分钟后,3万多名考生的电子档案投向全国158所高校。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庄严时刻。
长期被视为“神秘禁地”的高招录取现场,首次迎来了考生、教师和家长代表,幸运的梅洁亲眼见证了3万多考生的命运跃上新的起点。
为了让普通群众感受高校招生网上录取工作,湖北省招办随机抽取了7名考生代表、两名高中教师代表和3名家长代表,请他们参观录取现场,与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
来自黄冈高中的教师代表陈绍荣每到一处都会提出尖锐问题,“录取快结束时高校再追加计划点名招生,你们能不能控制?
”“高校对考生有选择权,你们有什么手段监督他们保证公正?
”“怎么杜绝录低分、退高分的现象?
对这些过去曾被当作“机密”的问题,现场工作人员一一作出了详细解释和回答,陈老师不住地点头称是。
陈老师从教27年,今年又有61名学生过了重点线。
参观结束时,他感慨地说:
“过去录取时我是担心、操心、揪心,现在耳闻目睹了招生录取工作的改革成果,我感受到,政策透明让人开心,现场操作让人放心,录取结果让人舒心。
来自武汉的考生家长丁新原以为今天只是来“走走形式”,连自己女儿的考号都没带。
当她找到报名号请工作人员查询到女儿的档案“已经投档”时,眼眶都湿润了,连连感叹:
“没想到这是真的!
”而在“网上答疑小组”,当她发现曾与自己在网上对话的“巩平”不是一个人,而是十几个工作人员共同的名字时,直呼“太神奇了!
考生家长陈佑林参观完现场感慨地说:
“现在我真正体会到‘分数够了谁都不用找,分数不够找谁都没用’这句话实打实的分量。
来自恩施市太阳河乡的土家族姑娘陈丽兴奋得双颊绯红,她激动地说:
“今天我一直觉得像做梦一样,因为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到这么神圣的大场面,这是我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15日是陈丽19岁的生日,她说:
“见证招生录取‘阳光工程’,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请考生代表现场启动高招录取投档程序
本报讯7月14日20时整,安静的湖北省高招录取现场内,来自湖北省实验中学的考生梅洁轻按鼠标,包括梅洁自己档案在内的30878份档案投向了158所高校,整个湖北省第一批重点院校考生投档程序就此启动。
梅洁的妈妈及其他10位考生、家长、教师代表见证了这一国内高招录取中富有创新意义的一刻。
经过随机筛选,12位考生、家长和教师代表14日晚进入了湖北省高招录取现场。
梅洁今年考取了656分,她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
启动程序后,梅洁又在现场输入了自己的准考证号,查询录取轨迹。
屏幕上显示,她的录取状态已由“自由可投”变为“已经投档”。
现场看着女儿的操作,梅洁的妈妈蔡女士激动得眼圈都湿润了。
刚刚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的她高兴地说:
“真没想到,能在录取现场见证女儿多年梦想的实现!
随后,12位代表在工作人员带领下,依次进入了招录现场的综合组、信息网络组、录检组和网上答疑组,参观了高校招生计划调整、网上录取审核、新生录取名册打印、审核等录取工作的全过程,与招录人员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和交流。
来自黄冈中学的考生左圆表示,来之前感觉是忐忑、好奇,看了井然有序的现场后感觉非常神圣。
网上录取技术很先进、程序非常严密,让人放心。
湖北省招办主任张金元介绍,请考生、家长及教师代表来到高招录取现场,启动投档程序、参观招录过程,就是接受考生和社会的监督,增加招录工作透明度。
湖北省高招录取工作今年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公布一切可以公开的信息,确保政策面前人人平等、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3.4.5.专访:
专访是针对一些专门问题或事件,对有关人物进行访问的文体,由于专访的不断发展,目前它有演变为通讯之外的独立文体的趋势。
专访是一种纪实性报道,其特点是一个“专”字:
专门人物,专门事件,专门问题。
相应地,专访包括三种基本类型:
人物专访——新闻人物的专访、事件专访——对重大事件的专访、问题专访——对热点问题的专访。
3.4.6.述评:
述评是指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对事实发生的背景、原因、结果、影响等进行叙述与评说的新闻报道体裁。
由于纯新闻报道不能满足受众对新闻事件发生的现象和背景的多层次需求,需要记者本人或采访相关人士对被关注的新闻事件发表看法,帮助受众理解新闻事件。
在述评报道中,新闻事实是第一位的,叙事方法是就事论理,叙事方式是夹叙夹议,以叙为主。
它可以跳出事实,直接说话(主观性强),而其他的解释性报道则不能(客观性强)。
3.4.7.来信:
包括读者来信和记者来信,它们主要是反映问题的但又不仅仅是反映问题的,一般来信一篇只反映一个问题,对所反映问题着重谈现象及后果,而对深层次原因则点到即止,对问题的深层次揭示是深度报道的任务。
3.4.8.点评:
点评是对热门新闻事件用“事+议”的方式进行深度挖掘的报道方式。
可以是一事一议,也可以是一事几议,还可以是几事一议。
与述评不同的是,述评在一篇文章中夹叙夹议,总体篇幅较长;
点评在一组文章中有叙有议,叙议分开,单篇篇幅较短。
对新闻事实的反映,述评需要完整、清晰,点评则只要能说明观点就行了,甚至可以撷取其中一个片段、细节来反映。
用解释、分析、预测的办法,把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说清楚,揭示其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作用影响、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方式。
深度报道是纸质媒体面对电视媒体挑战而发展起来的报道形式,它还可细分为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连续性报道、专题性报道等。
写作深度报道时需要注意:
在选题上,选择重大题材、确立重大主题、拨动社会敏感神经;
在角度上,挖掘独特视角,独家报道、独家视点、独家分析、独家背景、独家人物;
在背景上,发现幕后新闻,增强社会舆论监督功能;
在语言上,既有直接叙述,也有主观议论,通常夹叙夹议、边述边评,但也不宜过分表现作者的主观意识,更不能用议论代替事实。
深度报道在时间方面,既要说明现在又要追溯过去,还要预测未来;
在地点方面,既要报道现场情况,又要兼顾新闻事件的空间延伸;
在人物方面,既要反映当事人、目击者,又要反映直接间接的相关人员;
在事件方面,既要撷取典型的、关键性的材料,又要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