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0年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3715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0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0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0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0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0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0年Word文件下载.docx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0年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0年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0年Word文件下载.docx

A.高尔顿B.格塞尔C.冯特D.阿特金森

8.条件反射是________现象?

A.心理现象B.生理现象C.心理现象D.本能现象

9.道德情感的发展一般经历三种水平:

______、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道德情感B.理性的道德情感

C.客观的道德情感D.主观的道德情感

10.智慧技能的学习包括:

辨别、具体概念、______、规则、高级规则。

A.普遍概念B.特殊概念C.定义性概念D.一般规则

11.陈述性知识学习包括表征学习、______、命题学习。

A.规则学习B.概念学习C.技能学习D.知识学习

12.按记忆过程中感觉到记忆效果而划分,智力结构的类型可分为______。

A.分析型、综合型与分析综合型;

B.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

C.艺术型、思维型和中间型;

D.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13.高中生思维发展的总特点是思维能力迅速发展,_______已经处于优势地位。

A.抽象逻辑思维能力B.具体形象思维能力

C.创造性逻辑思维能力D.辨证思维能力

14.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或受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是_______。

A.直接强化B.消极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

15.真正掌握_______是从小学时期开始的,在此之前,儿童一般只有口头言语的经验。

A.书面言语B.口头言语C.肢体言语D.内部言语

三、名词解释

1.遗传

2.环境决定论

3.接受学习

4.符号表征学习

5.自我同一性

四、简答题

1.婴儿的游戏具有哪些特点?

2.简述成熟决定论的观点。

3.横断研究设计及其优缺点。

4.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五、论述题

1.简述华生的行为主义发展观。

2.试述奥苏伯尔认知结构-同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评价。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卷

(一)参考答案

1.普莱尔

2.小阿尔波特

3.生物前提

4.采取决定

5.有意注意发展

6.有意注意发展

7.出现自卑感

8.良好的早期教育

9.苛勒

10.对内调控

1.A

2.B

3.A

4.C

5.A

6.B

7.B

8.C

9.A

10.C

11.B

12.B

13.A

14.D

15.A

1、遗传是指亲代的某种特征通过基因在子代再表现的现象。

2、环境决定论:

环境决定的发展观。

否认遗传的作用,并且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华生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3、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

4、符号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符号表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vocabularylearning),即学习单词代表什么。

5、自我同一性:

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本质、信念和一生的前后一致和比较完善的意识。

1、婴儿的游戏具有以下特点:

(1)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加。

从早期的模仿性游戏到后期的创造性成份较多,且创造出许多内容的游戏

(2)独立性显著增加。

从早期需要承认不断地提醒和指导到后期的独自从事游戏活动,游戏的主题、方式都是自己确定,很少需要成人的帮助

(3)计划性逐渐加强。

从早期的游戏活动时计划性非常差,游戏进行常依玩具的变化而变化,游戏无主题,内容不确定到后期的自己确定主题,常能在游戏前事先分配角色。

(4)组织形式日益复杂。

从前期的独自一人进行游戏,到后来多人参与,游戏组织更复杂,出现分工协作形式,且游戏时间也渐增长。

(5)内容更加丰富。

早期游戏内容非常单调。

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内容更加丰富,常能反应成人的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

2、关于成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1880--1961)提出了著名的成熟决定论。

他主张:

①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

成熟和学习。

其中成熟更为重要。

②心理发展是一个按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与学习的关系较少。

③心理发展主要由成熟决定。

当发育没有达到成熟水平时,学习或训练不起任何作用。

他的上述观点得到了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的支持。

3、横断研究是在同一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的研究范式。

横断研究中,样本可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环境,通过研究,对与年龄或生理成熟度有关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得出变化和差异的规律。

横断研究设计的优缺点有以下几点:

优点:

①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

②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

③省钱省时省力;

④因在同一时间对被试的心理进行测量和评价,可以避免研究结果受社会文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缺点:

①缺乏系统连续性;

②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③取样程序较为复杂;

④年龄因素和同辈团体作用相混淆,与年龄有关的变化混淆在因出生于不同年代而遭遇不同的社会或政治条件而产生的差异中。

4、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有明显的区别:

(1)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其输入与输出的内容相同;

程序性知识是活动的,其输入与输出不同。

(2)从储存来看,前者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来储存;

后者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储存。

(3)从激活与提取来看,前者提取速度慢,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

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

(4)从学习与遗忘速度来看,前者学习速度快,遗忘也快;

后者学习速度慢,遗忘速度也慢。

(5)从测量角度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

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

1、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的主要观点有:

(1)环境决定的发展观。

(2)关于情绪的发展,华生认为新生儿的怕、怒和爱是天生的情绪反应,但后天由于受到与环境的作用,经过条件反射,不断发展。

(3)人格的发展方面,华生认为人格是人的各种习惯系统的产物,是动作的总和,它是后天形成的。

人格的形成与个人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可以影响和支配人的行为。

2、认知—同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①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是指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而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不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

按有意义学习的复杂程度,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分成三种类型:

代表性(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②奥苏伯尔认为同化理论的核心是:

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

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

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同化。

具体而言,新旧知识的意义同化存在三种不同的作用机制:

下位关系(又称类属关系);

上位关系(又称总括关系);

组合关系(又称并列关系)。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卷

(二)

1、加涅学习结果分为:

言语信息、______、认知策略、______、态度。

2、______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研究的心理学家。

3、华生认为,人格是______的产物,是动作的总和,它是后天形成的。

4、反射分为两种,他们是______和______。

5、德国心理学家彪勒认为,动物行为发展经过三个层次:

______、训练阶段、______。

6、1912年,M.韦特海默发表了论文《似动的实验研究》,标志着______学派的兴起。

7、人类能辨别的声音频率范围为______赫兹。

8、元记忆知识主要包括有关记忆知识、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和______。

9、______是超常儿童成长的催化剂。

10、按有意义学习的复杂程度,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分成三种类型:

______、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1.元认知的训练法包括:

言语化训练法、(他人提问训练法)和(自我提问训练法)。

12.______已经成为初中生的主要记忆手段。

(意义识记)

13.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学习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策略、__精加工策略____和__组织策略

14.林崇德的品德系统结构观点包括:

品德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关系系统、品德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活动的关系系统、(品德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活动的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系统)

1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客体永久性出现在______时期。

(感觉运动阶段)

16.联想主义心理学家J.S.密尔提出了“心理化学说”和4条联想律即:

类似律、(接近律)、多次律和(不可分律)。

17.按有意义学习的复杂程度,奥苏伯尔将有意义学习分成三种类型:

18.智慧技能的学习包括:

辨别、具体概念、_定义性概念_____、规则、高级规则

1.托马斯、切斯等人根据气质九维度标准,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分为_______。

A.3类B.4类C.5类D.2类

2.加里培林认为,知识经验的内化要经历五个阶段,其中第五个阶段是_______。

A.动作定向阶段B.物质化活动的阶段

C.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D.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3._______是原始的、本能的、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部分。

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遵守“快乐原则”。

A.超我B.自我C.本我D.忘我

4.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______原则。

A.快乐B.现实C.完美D.守恒

5.个体身高的增长存在着两个高峰期,一个是1岁左右,一般身高增加50%以上;

第二个生长高峰在______,这一阶段身高增长异常迅速。

A.幼儿期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大学阶段

6.根据艾斯沃斯的依恋类型划分,______是良好、积极的依恋。

A.安全型依恋B.矛盾型依恋C.回避型依恋D.一般型依恋

7.按高级神经活动中哪种信号系统占优势而划分,智力结构的差异可分为______。

C.艺术型、思维型、和中间型;

8.命题学习分为非概括性命题和______。

A.归纳命题B.演绎命题C.概括性命题D.推理命题

9.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______。

A.环境B.他人C.个人意志D.文化和社会因素

10.成熟决定论是由______提出的。

11.智力落后的分类有哪些______。

A.初级、中级、高级;

B.一般、轻度、重度;

C.轻度、中度、重度;

D.慢性、一般、急性;

12.首先提出联想一词,被认为是联想主义心理学先驱的是______。

A.哈特利B密尔C洛克D培因

13.“海因茨偷药”两难故事法是______提出来的。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罗杰斯D.苛勒

14.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遵循______顺序的。

A.个别B.普遍C.自然D.从简单到复杂

15.高中生思维发展的总特点是思维能力迅速发展,______已经处于优势地位。

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心理发展的标志?

(D)

A.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及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B.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各种机能由于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

C.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D.心理活动不受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

17..品德不良的青少年的转化过程大体上要经历醒悟、______和自新三个阶段。

(B)

A.同化B.转变C.后悔D.顿悟

18..最早对个别差异进行科学研究的是______。

(A)

A.高尔顿B.华生C.弗洛伊德D.维果茨基

1、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发现学习

3、概念形成

4、动机

5、平衡

6.技能

7.正态分布

8.罗森塔尔效应

9.横断研究

1、教师的角色包括哪几种。

2、简述韦纳提出的三个归因维度。

3、简述品德和道德的关系。

4、简述陈述性知识同化的基本条件。

5.在个体心理发展上,教育与心理发展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6.高中生性意识发展的特点。

7.简述印刻与学习的区别。

1、关于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心理学史上有哪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2简述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以及对此理论的评价。

3.试述心理学中的先天-教养争议(nature-nurturecontroversy)。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卷

(二)参考答案

1、智慧技能;

动作技能

2、荣格

3、人的各种习惯系统

4、无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5、本能阶段;

智力阶段

6、格式塔

7、20-20000

8、有关记忆策略的知识

9、良好的早期教育

10、代表性(符号)学习

1、A

2、D

3、C

4、B

5、C

6、A

7、C

8、C

9、D

10、B

11、C

12、C

13、A

14、B

15、A

1、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在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心理发展特别迅速。

同时,在关键期内,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成为敏感期。

2、、发现学习是指在主体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对现实能动的反映及发现创造,从而建构起一定的经验结构而实现的。

3、、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由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叫概念形成。

4、、动机是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这种行为,并使这种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5、、平衡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决定因素。

6、技能是指操作技能,它以行为方式的形式为人所掌握。

7正态分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分布呈正态分布。

这种分布的规律是靠近均数分布的频数最多,离开均数越远,分布的数据越少,左右两侧基本对称,这种中间多、两侧逐渐减少的基本对称的分布,称为正态分布。

8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如果教师根据对某一学生的了解而形成一定的期望,就会使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发生符合这一期望的变化。

9横断研究是在同一评价时间内,对不同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比较各个年龄的学生在所观察或实验的某种心理活动上的差异,作为这种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依据的研究范式。

1、教师的角色具体包括

(1)教书的角色

教学的设计者;

教学的执行者;

教学过程的监控者。

(2)育人的角色

言传育人者;

身教育人者。

(3)管理的角色

学生集体的领导者;

纪律的监督和维护者

(4)代理的角色

(5)研究的角色

知识的学习者;

教育的研究者。

2、韦纳从内外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划分归因为:

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可控制性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它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作用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个性;

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3、品德与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联系上来说,个人品德的内容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表现,个人品德的发生、发展与道德一样都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从区别上看,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制约,它不是以个人的存在、个人品德的好坏为转移;

品德的发生、发展有赖于某一个体的存在。

道德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

品德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4、陈述性知识同化的条件可以概括为:

(1)“能学”-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

(2)“该学”-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反映人类的认识成果;

(3)“愿学”-学生必须具有获得材料意义的学习动机。

5个体心理发展上,教育与心理发展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教育决定着个体心理的发展。

因为,教育总是不断向个体提出新的要求,总在指导个体的心理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本身还必须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实际出发,即要从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出发,才能实现它的主导作用。

6高中生性意识发展的特点:

高中生第二特征的发展已经非常明显,他们的身高和体型已经接近成人,他们的性意识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

(1)身心发展不平衡。

高中生的生理发育已经接近成熟,但是其心理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

对突然的身体变化在心理上还不太适应。

(2)对自身发育的喜悦和烦恼。

高中生的体型接近成人。

一方面,导致他们体验到成长的喜悦,因此更加注重对自己的修饰打扮;

另一方面,也导致高中生体验到成长的烦恼,特别是当自己身体发育不完善,如身材矮小等等,这种烦恼更加明显。

(3)对异性产生了兴趣。

随着性意识的发展,他们逐渐对异性产生了兴趣,出现了要与异性实际接触的心理需要。

这种需要表现在两种方式:

第一,相互显示,即在自己喜欢的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引起对方的注意。

第二是感情隐蔽,即在自己喜欢的异性面前交流情感时,常以非常隐晦的、含蓄的、试探的方式进行。

7.洛伦兹提出印刻与学习有四点不同:

第一,印刻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

即印刻不是由被印刻的客体与食物联系在一起而使小鸡跟着它的;

学习则是如此。

第二,印刻是不可逆的。

即小鸡一旦印刻在某个客体上,例如对人印刻,就会跟着人走,而且不会再对其他物种产生印刻。

而学习则不会这样。

第三,印刻可能形成得非常快,有时只要一次尝试就形成了。

而大多数学习则需要多次尝试。

第四,印刻只会在早期的“关键期”内发生,而大多数学习可以在任何时期内发生。

1、关于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心理学史上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遗传决定论

该理论主张,个体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个体的智力和品格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被决定了,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能延缓或加速这些先天遗传能力的实现,而不能改变它。

代表人物有: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和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彪勒

(二)环境决定论

该理论又被称为机械决定论。

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

(三)调和论

调和论又称为共同决定论,实际上是把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看成是两个等同的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和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斯特恩

(四)辨证唯物论的观点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上,遗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遗传只提供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不决定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而环境和教育则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2、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组成。

前者是人们追求成功和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如自我满足、自豪)的倾向性;

后者是人们避免失败和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如羞耻、屈辱)的倾向性。

两者相互冲突。

个体可同时拥有这两种动机,但其水平不一定相等。

关于阿特金森的理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都有。

阿特金森想方设法加强成就动机的可测量性以及其理论的预测性,这是可取并值得借鉴的。

但从学习实际来看,影响学习行为的动机是多种多样而且非常复杂的。

阿特金森开始只根据个性因素预测,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这就必然影响其预测的准确性。

后来,阿特金森虽然认识到了环境因素对动机的影响,但环境因素怎样和个性因素结合起来影响动机,阿氏的理论并没有回答,因此他的理论尚须进一步完善。

3、先天-教养争议:

个体的发展是在出生之前就由遗传和生物因素预先决定的,还是受后天经验和环境因素决定的?

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异常激烈,由此形成了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等不同结论。

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都因片面强调遗传或环境的作用而越来越多地受到学者的批评。

当代研究者对这一问题持折衷的观点,他们认为,遗传和环境的作用不是绝对的,会因所讨论的具体发展方面的不同而不同。

遗传与环境互相作用和影响,共同决定着个体的发展,对于不同的心理因素,它们所起作用的比例是不同。

他们提醒我们不要过多地去考虑遗传和环境的对立,而应更多地去考虑二者是如何交织在一起促进个体的发展变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