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师采分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232334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检验师采分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医学检验师采分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医学检验师采分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医学检验师采分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医学检验师采分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检验师采分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

《医学检验师采分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检验师采分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检验师采分点必背Word文件下载.docx

>

1.69mmol/L为TG升高。

采分点25:

三酰甘油升高可见于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痛风、梗阻性黄疸、甲状腺功能低下、胰腺炎等。

采分点26:

HDL是体积最小的脂蛋白,其主要的脂质是磷脂。

采分点27:

HDL-C降低可见于垒焦传染、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等。

采分点28:

LDL的主要载脂蛋白为ApoB100(约占蛋白的95%)。

采分点29:

由于LDL-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所以最多用于判断是否存在患CHD的危险性,也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靶标。

采分点30:

血清Lp(a)浓度主要由基因控制,不受性别、年龄、体重、适度体查锻炼和降胆固醇药物的影响。

多数认为坤(a)升高和CHD有关,Llp(a)浓度是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采分点31:

载脂蛋白AI的主要功能有:

组成HDL并维持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激活LCAT,再催化胆固醇酯化;

作为HDL受体的配体。

采分点32:

由肝脏和小肠合成,是组织液中浓度最高的载脂蛋白是ApoAI,其在血浆中半寿期为45d。

采分点33:

载脂蛋白B有ApoB-48和ApoBl00两种,前者主要存于乳糜微粒中,后者存在LDL中。

采分点34:

LDL含量最大的蛋白是ApoB。

采分点35:

ApoA和ApoB都有抗原性,因此可以利用抗原、抗体的免疫学原理方法来测定,曾用过放射免疫扩散、放射免疫等方法,现已改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可以直接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操作。

采分点36:

1970年WHO建议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6型,此法分型缺点是过于复杂。

栗分点37:

目前从临床上,可将高脂血症简单分为四类。

采分点38:

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增加的脂蛋白是LDL。

采分点39:

V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清外观为奶油表层,下层浑浊、低下。

采分点40:

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ApoAI、ApoB和Lp(a)的不精密度和不准确度均应≤±

5%。

第四章血浆蛋白质检查采分点1:

前清蛋白(PA)的半衰期很短,仅约12h,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不良和肝功能不全有较高的敏感性。

采分点2:

清蛋白(Alb)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总蛋白的40%一60%。

采分点3:

α1一酸性糖蛋白(AAG)的测定目前主要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指标,AAG异常增高见于风湿病、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

采分点4:

AAG降低见于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等。

采分点5:

一般认为αl一抗胰蛋白酶(AAT)的主要功能是对抗由中性粒细胞吞噬作月时释放的溶酶体蛋白水解酶,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采分点必记-46-al一抗胰蛋白酶缺陷,也可引起肝细胞的损害而致肝硬化,炎症及外科手术后血清浓度可增加。

采分点6:

低血浆AAT可见于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采分点7:

结合珠蛋白又名触珠蛋白,为一种糖蛋白,主要在肝合成,它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结合珠蛋白在血浆中与游离的血红蛋白结合。

采分点8:

a2一巨球蛋白(α2-MG或AMG)是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蛋白质,其特性是能与多种分子和离子结合,特别是它与不少蛋白水解酶结合,而影响这些酶的活性,起到有选择地保持某些蛋白酶活性的作用,这在免疫应用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采分点9:

铜蓝蛋白(CER)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在感染、创伤和肿瘤时增高。

增高亦见于半数以上的肝癌、胆石症、肿瘤引起的胆道阻塞、妊娠后3个月及口服避孕药者。

采分点10:

血浆中转铁蛋白可用于贫血的诊断和对治疗的监测。

果分点11:

转铁蛋白(TRF)是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质,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

TRF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半寿期为7d。

血浆中浓度fβ2一微球蛋白(BMG)升高可见于肾功能衰竭、炎症及肿瘤,但临床主要应用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损伤。

特别用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监测。

采分点13:

C反应蛋白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细胞合成,电泳分布β区带。

血清总蛋白测定一般采用双缩脲比色法,它是目前首先推荐的蛋白质定量方法。

测定血清总蛋白的方法中,双缩脲比色法的原理是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二价铜离子(Cu2+)作用生成蓝紫色的化合物,这种颜色反应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经与同样处理的蛋白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蛋白质含量。

新生儿血清总蛋白可比成人低5~8g/L。

血清总蛋白浓度明显升高是因为血液浓缩,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出现严重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等现。

采分意18:

溴甲酚绿法(BCG法)中,溴甲酚绿是一种阴离子染料,在pH4.2的缓冲液中,与清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溶液由未结合前的黄色变成蓝绿鱼,在628nm波长的吸光度与清蛋白浓度成正比,经与同样处理的蛋白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清蛋白的含量。

临床中,球蛋白浓度增高多见于炎症、免疫系统疾病和肿瘤。

球蛋白浓度降低见于血液稀释、严重的营养不良、胃肠道疾病等。

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反映了清蛋白与球蛋白浓度变化的关系。

正常A/G比值为1~2/1。

当A/G比值<

1时,称比值倒置,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特征之一采分点22: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目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最常用的电泳技术,按其泳动速度可将血清蛋白质分为五条区带,从正极到负极依次为清蛋白和αl、α2、β、γ—球蛋白,通过染色和光密度扫描可计算出各区带蛋白质占总蛋白的百分含量,是了解血清蛋白质全貌的有价值的方法。

点23:

肾病型可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图形表现为Alb降低,α2和β升高。

采分点24:

肝硬化型可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图形表现为Alb降低,β和γ增高,可出现β和γ难以分离而连接在一起的“β—γ"

桥。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包括:

(αl一抗胰蛋白酶、αl一酸性糖蛋白、结合球蛋白、铜蓝蛋白、C4.C3、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等。

其血浆浓度在炎症、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瘤等情况下显著上升。

采分点26: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前清蛋白、清蛋白和转铁蛋白的血浆浓度在炎症、创伤、心肌梗死、感染、肿瘤等情况下相应低下。

C反应蛋白是一种主要的急性反应期的指示蛋白,其在组织损伤后6~8h就可上升,上升幅度可达正常值的20~500倍,在致病因素消除后其可很快恢复正常。

第五章:

诊断酶学采点1:

血浆特异性酶主要是指在血浆中发挥作用的酶。

属于这一类性质的酶有胆碱酯酶、铜氧化酶、脂蛋白脂肪酶。

分泌酶指来源于外分泌腺的酶,包括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等。

代谢酶指存在于细胞内,参与细胞内新陈代谢的酶,这一类酶临床应用较多,如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等,它们在肝病、心脏病时可能出现变化。

采分点4:

大多数酶无性别差异,只有少数酶如肌酸激酶(CK)和γ一谷氨酰转移酶(GGT)存在明显差异。

采点5:

血清酶的生理变异和年龄有关,有些酶在进入老年期也可能有变化,如ALP和GGT到老年时可能有轻度升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采分点必记-47-采分点6:

不少酶在儿童期和成人时活性不同,变化最明显的酶是和骨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的碱性磷酸酶。

妊娠时有许多生理变化,也可出现一些酶升高,如妊娠时丛尘升高,如妊娠时ALP升高,分娩时可能有CK、CK–BB、LD升高。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连续监测法。

这种办法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可以测酶反应的初速度,其结果比固定时间法准确,在高浓度标本尤为明显。

酶活性测定方法中,通过测定酶反应开始至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或底物浓度总变化量来求出酶活力的方法是平衡法。

米氏方程是反映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方程式。

同一个酶有几种底物时,则对每一种底物各有一特定的Km值,其中Km值最小的底物一般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或天然底物。

乳酸脱氢酶(LD)、苹果酸脱氢酶(MD)主要以NAD+或NAD为辅酶。

葡萄糖氧化酶、尿酸酶、甘油氧化酶、胆固醇氧化酶等工具酶分别用于葡萄糖、尿酸、甘油、胆固醇的测定,可使相应底物被氧化,生成H202。

使成对的色度原显色指示反应检测H202时,必须有两个色素共同存在,再通过氧化物酶(POD)的催化下生成色素,如酚和4一氨基安替比林作用,生成红色色素。

酶活性的大小通常以酶单位数表示。

国际单位的含义是:

在实验规定的条件下(温度、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时),在1min内催化1μmol底物发生反应的所需的酶量作为1个酶活力国际单位(U)。

采分点16j.同工酶是一个包括有多种能催化相同生化反应的酶族,在这一族中虽然都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但各个同工酶在理化性质上有差异。

由于同工酶的分布有明显的组织差异或细胞内的定位不同,使其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意义。

因为存在组织差异,所以可根据其变化来推测受损的组织或器官,如CK一MB活性增高对判断心肌梗死有意义。

血清肌酸激酶(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

正常人体中CK共有三种同工酶。

采分点20:

CK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

心肌梗死发生后2—4h此酶即开始升高,12—48b达最高峰值,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在2—4天降至正常水平。

乳酸脱氢酶(LD)在人体中,以心、肾、骨骼肌含量最丰富。

LD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H)构成的四聚体,形成5种同工醵,即LDl(H4)、LD2(H3M)、LD3(H2N2)、LD4(HM3)、LD5(M4)。

采分点23:

LD形成5种同工酶中,以LD1为主,主要在心肌,可占总酶的50%,也可存在于红细胞内。

采分点24:

LD形成的同工酶中,以LD3为主,存在于肝、脾。

血清LD同工酶目前常用电泳法测定,由于具体方法差异,各学者报告的结果出入较大,但在成年人存在着如下规律:

LD2>

LD1>

LD3>

LD4>

LD5,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报告,部分正常儿童血中LD1可大于LD2。

血清LD活性增高主要见于心肌梗死、肝病、肺梗死、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的辅助诊断。

同时,某些肿瘤转移后所致的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中LD活性往往也升高。

采分点27:

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存在于体内多种器官和组织中,含量最高的是心脏。

采分点28: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存在于人体内多种器官和组织中,含量最高的是肝。

成人ALT的正常值为<

40U。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ALT阳性率为80~100%,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出现黄疸前2—3周即有转氨酶的明显升高,高可达500U以上,多为ALT>

AST。

采分点31:

ALT在肝细胞中含量较多,在判定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时,ALT表现为轻度增高(100一200U),或属正常范围,且AST>

ALT。

门冬氨酸和α一酮戊二酸在AST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和L一谷氨酸。

采分点33:

ALP广泛存在各器官组织中,各器官ALP的理化性质都有区别。

其含量以肝最多。

采分点34:

新生儿ALP略高于成年人,以后逐渐增高,在1—5岁有一次高峰,可达成人上限2..5~5倍。

血清ALP活性升高见于骨Paget病、胆道梗阻、.恶性肿瘤骨转移或肝转移、维生素D缺乏症、骨软化、成骨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骨折愈合期。

采分点36:

人体各器官中γ一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含量以肾脏最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采分点必记-48-采分点37:

GGT主要用于诊断肝胆疾病,原发性肝癌、胰腺癌和乏特壶腹癌时,血清GGT活性显著升高,特别在诊断恶性肿瘤患者有无肝转移和肝癌术后有无复发时,阳性率可达90%。

采点38新生儿AMY缺乏,满月后才出现此酶,逐步升高,约在5岁时达到成人水平。

分点39:

淀粉酶主要由唾液腺和胰腺分泌,可通过肾小球滤过。

流行性腮腺炎,特别是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的AMY显著增高。

采点40:

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病穿孔及吗啡注射后等均可见血清AMY增高,但常低于500U。

采分点41:

临床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测定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指标。

前列腺癌,特别是有转移时,血清ACP可明显升高,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更有意义。

采分点:

CK分子是由M和B两种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

在细胞质内存在三种CK同工酶:

即CK-BB.CK-MB、CK-MM采分点43:

人体器官和组织中,骨骼肌和心肌里CK-MM占优势;

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中。

第六章体液紊乱及其检查采点1:

人体水的来源包括:

饮水约1200ml,食物中含水约1000ml,代谢产生水约300ml,共约2500ml。

水的主要排出途径是肾脏排尿。

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钠。

正常情况下,体内钠约50%分布于细胞外液。

钾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之一,其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只有2%在细胞外液。

血浆中阳离子有Na+、K+、Ca2+、Mg2+,其中以Na+含量最高,约占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体液的分布和转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细胞内液阴离子以磷酸盐和蛋白质为主。

阴离子隙(AG)是指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即正常人血清Na+.K+之和与HC03-、CI-之和的差值为AG值。

AG正常参考值为8~16mmol/L.平均12mmol/L。

影响肾脏排钾的主要因素是醛固酮。

脱水类型中,高渗性脱水以水丧失为主,电解质丢失较少,多见于饮水不足。

等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的丢失。

血浆Na+浓度为130~150mmol/L或CI-与HC03-浓度之和为120~140mmol/L,但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正常。

低渗性脱水以电解质丢失为主,因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低于正常,所以叫低渗性脱水。

病因多见于丢失体液时,只给补充水而不补充电解质造成。

采点14:

水肿时细胞外液量(主要是组织液)增多,而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一般当增加的体液量超过体重的10%以上时,可出现水肿临床表现。

引起水肿常见的原因有血浆蛋白浓度降低,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水和电解质排泄障碍等。

血浆钠浓度降低,<

130mmol/L称为低钠血症。

人体全身总钾量约为50mmol/kg。

女性由于脂肪较多,体钾总量相对较少,约总钾量的98%分布于细胞内。

人体内钾的主要排出途径是经肾以尿钾形式排出。

肾排钾对维持钾的平衡起主要作用。

体液酸碱平衡的改变也影响肾脏对钾的排泌,酸中毒时,尿钾增多;

碱中毒时,尿钾减少。

酸碱平衡主要是通过增加或减少肾小管细胞内钾转运池对肾脏排钾功能产生影响。

调节钾进入或逸出细胞膜的枢纽是血浆HC03-。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低于3.5mmol/L。

低钾血症临床常见的病因有钾撮入不足、钾丢失或排出增多、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

血清钾高于5.5mmol/L以上,称为高血钾症。

高血钾症临床常见的病因有钾输入过多、钾排泄障碍。

钾测定结果明显受溶血的干扰,因为红细胞中钾比血浆钾高二十几倍,故样品严格防止溶血。

钾钠氯测定方法中,目前所有离子检测最为简便准确的是离子选择电极法。

钾钠的测定方法有火焰光度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冠醚法和酶法。

机体通过血液中的缓冲体系、细胞内外的离子交换、肺的呼吸及肾脏的排酸保碱功能等多种调节机制对酸碱平衡进行调节,使血液pH值稳定在7.35~7.45之间。

正常人情况下,进入血液的02大部分进入红细胞与Hb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02)的形式存在,并由肺部往组织进行运送,只有极少量以物理溶解形式在血液中存在。

运输02和C02的主要物质是Hb。

采分点30:

1L血浆仅能溶解022.3ml,而97%~98%的02与Hb分子可逆性结合而运输,每克Hb能结合021.34ml。

果分点31:

血液中Hb02量与Hb总量(包括Hb和Hb02)之比称为血氧饱和度。

若以P02值为横坐标,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作图,求得血液中Hb02的02解离曲线,称为Hb02解离曲线。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采分点必记-49-采分点32:

影响氧运输的因素主要有PH、温度、2,3一二磷酸甘油酸。

动脉血中C02含量比静脉血低,二者之差为2..17mmol/L。

血液pH代表血液的酸碱度,pH<

7.35为酸血症,pH>

7.45为碱血症。

血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HC03-/H2C03缓冲系统,此系统的比值为20:

1。

正常人动脉全血中二氧化碳总量的参考值范围是24—32mmol/L,平均28mmol/L。

AB指血中HC03-的真实含量,其参考值范围是22~27mmol/L。

采分点37:

全血缓冲总碱指所有能起缓冲作用的阴离子的总和,其参考值为45~54mmoL/L采分点38: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45mrnHg以上为高碳酸血症,常见于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

采分点39:

动脉血氧分压(Pa02)低于70~60mmHg为中度缺氧。

动脉血氧分压(Pa02)低于60mmHg盘重度缺氧。

采分点41:

Sa02受Hb质和量的影响,<

80%表示严重缺氧。

采分点42:

如果血浆的HC03-/H2C03比值<

20/1,pH值有低于正常下限(7.35)的倾向或<

7.35,称为酸中毒。

采分点43:

由于血浆的HC03/H2C03比值>

20/1,pH值高于正常上限(7.45)称为碱中毒。

采分点44:

由于肺部病变,排出的C02减少,使C02潴留于体内,PC02升高,H2C03浓度增加,血液pH值有降低趋势,严重时,pH<

7.35,这种因呼吸原因引起的酸中毒称为呼吸性酸中毒。

采分点45:

由于碱性物质进入体内过多或生成过多,或酸性物质产生过少而排出过多,引起血浆HC03-浓度升高,使血浆pH有升高趋势,称为代谢性碱中毒。

采分点46:

由于大过度换气,C02排出过多;

使血浆PC02降低,血浆[HC03-/H2C03]>

20/1,pH有升高趋势,这一现象既为呼吸性碱中毒。

采分点47:

血气分析的血液标本宜在30min之内检测,否则,会因为全血中有活性的RBC代谢,不断地消耗02,并产生C02,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第七章钙、磷、镁代谢与微量元素采分点1:

钙盐和磷酸盐是人体含量最高的无机盐,约99%的钙和86%以上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血浆钙可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镁一半以上沉积在骨中。

钙在十二指肠吸收,是在活性维生素D3调节下的主动吸收。

肠管的pH可明显地影响钙的吸收,偏碱时减少钙的吸收,偏酸时促进吸收。

食物中草酸和植酸可以和钙形成不溶性盐,影响吸收。

肾是镁排泄的主要途径。

磷主要由肾排泄,其排出量约占总排出量的70%。

钙、磷的吸收、排泄,血液中钙、磷的浓度,机体各组织对钙、磷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都是在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活性维生素D的调节下进行的。

维持血钙正常水平最重要的调节因素是甲状旁腺激素,它有升高血钙、降低血磷和酸化血液等作用。

降钙素是由甲状腺胞旁细胞合成、分泌,其主要功能是降低血钙和血磷。

在肝和肾的作用下,维生素D3转变成1α,25—(OH)2—D3.其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比维生素D3强10~15倍。

血钙中非扩散钙是指与蛋白质(主要是清蛋白)结合的钙,约占血浆总钙的40%。

测定血钙的方法中较普遍应用的是络合滴定法,其优点是操作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用血量少,准确性符合要求。

正常血清总钙参考值为2.25—2.75mmol/L。

血清钙升高时,高血钙症比较少见,可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产生过多的甲状旁腺素,多见于甲状旁腺腺瘤,X线检查可见于骨质疏松等情况。

血清钙降低可见于杀.新生儿低血钙症,这是新生儿期常见惊厥原因之一,多发生在生后l周内。

红细胞中主要含有机磷,血浆中磷1/4为无机磷。

由于小肠磷减低、肾排磷增加、磷向细胞内转移等原因可引起血清无机磷减低。

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缺乏、肾小管病变。

镁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是细胞内含量仅次于钾的阳离子。

血清镁以游离镁,镁盐及和蛋白结合镁三种形式存在,其中血清铁约占55%。

血镁减低可见于镁摄入量不足,如禁食、坚生慢性腹泻、消化吸收不良,还可见于尿排镁量过多,如肾功能不全多尿期,服用利尿剂等情况。

体内约50%—70%种类的酶中含微量元素或以微量元素离子做激活剂。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采分点必记-38-采分点26:

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包括因子I、因子V、因子Ⅷ、因子Ⅺ皿。

内源凝血途径是由FⅫ被激活到FⅨa一Ⅷa—Ca2+一PF3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外源凝血途径是从TF释放到TF-FⅦ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血液凝血机制中,共同凝血途径是指由FX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Ⅲ(AT—III)上,其抗凝作用占生理抗凝作用的70%。

80。

体液抗凝作用中,AT一Ⅲ是肝素依赖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分子中有肝素结合位点和凝血酶结合位点。

体液抗凝作用中,抗凝血酶Ⅲ的抗凝机制是肝素可与AT一Ⅲ结合,引起AT一Ⅲ的构型发生改变,暴露出活性中心,后者能够与丝氨酸蛋白酶以1:

1的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使凝血酶失去活性。

体液抗凝作用中,蛋白C系统包括蛋白C、蛋白S、血栓调节蛋白(TM)及活化蛋白C抑制物。

体液抗凝作用中,PC和PS均由肝脏合成.是依赖维生素K的抗凝物质。

TM则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活化蛋白C(APC)在PS的辅助下,形成FPS一APC一磷脂复合物,该复合物可灭活FVa、FⅧa;

抑制FXa与血小板膜磷脂的结合;

激活纤溶系统;

增强AT一Ⅲ与凝血酶的结合。

纤溶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