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232243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9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铝合金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铝合金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铝合金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铝合金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铝合金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铝合金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铝合金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铝合金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铝合金复习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

铝合金的防护性是首要:

阳极氧化和聚合物涂层是两种最常用的保护手段。

 

3、铝合金表面技术:

(1)表面机械预处理(机械抛光或扫纹等)

(2)化学预处理或化学处理(化学转化或化学镀等)

•(3)电化学处理(阳极氧化或电镀等)

•(4)物理处理(喷涂、搪瓷珐琅化及其物理表面技术改性)

4、铝阳极氧化膜的特性

(1)耐蚀性:

可有效保护铝基体不受腐蚀,阳极氧化膜显然自然形成的氧化膜性能更好,膜厚和封孔质量直接影响使用性能。

(2)硬度和耐磨性:

硬度比铝基体高得多,基体的硬度为HV100,普通阳极氧化膜的硬度约为HV300,而硬质氧化膜可达HV500。

耐磨性与硬度的关系是一致的。

(3)装饰性:

可保护抛光表面的金属光泽,阳极氧化膜还可以染色和着色,获得和保持丰富多彩的外观。

(4)有机涂层和电镀层附着性:

可有效提高表面层的附着力和耐蚀性。

(5)电绝缘性:

率阳极氧化膜是高电阻的绝缘膜。

击穿电压大于30V/μm,特殊的可达200V/μm。

(6)透明性:

铝的纯度越高,阳极氧化膜的透明度越高。

(7)功能性:

氧化膜呈多孔性,在微孔中沉积功能性颗粒,可得到各种功能性材料:

如电磁、催化、传感和分离等功能。

5、铝阳极氧化膜有两大类:

壁垒型膜:

用于电解质电容器;

多孔型膜:

使用面宽。

6、铝的其他表面处理技术:

阳极氧化、化学转化处理、喷涂、电泳、电镀、化学镀、表面搪瓷化

第二章

1、磨光操作要求

(1)磨料种类和粒度的选择:

根据工件材料的软硬程度、表面状况和质量要求等选用;

表面越硬或越粗糙则用较硬及较粗的磨料。

(2)磨光应分多步操作,工件压向磨轮的压力要适度。

(3)新磨轮在黏结磨料前应预先刮削使之平衡后才能粘结磨料。

(4)定期更换新磨料。

(5)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金材料。

(6)选择适当的磨轮转速,一般控制在10~14m/s。

(7)磨光效果取决于磨料、磨轮的刚性和轮子的旋转速度、工件与磨轮的接触压力等因素,以及实践经验和熟练技巧等。

1、磨料的选用

●磨光用的磨料:

人造金刚砂和刚玉、金刚砂和硅藻土等。

●其中人造金刚砂、金刚砂和硅藻土较好。

人造刚玉的韧度较小,粒子的棱面较多且尖锐,适于磨削较硬的表面如硬铝。

3、磨光、抛光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常见问题:

“烧焦”印

●原因

(1)磨光轮、磨料和抛光剂的选择不当;

(2)抛光用力不当;

(3)磨触时间过长;

(4)磨触过热。

●解决办法

(1)在稀碱溶液中进行轻微的碱蚀;

(2)用温和的酸浸蚀:

如铬酸-硫酸溶液,或者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加温后使用;

(3)3wt%Na2CO3和2wt%Na3PO4,溶液在40~50℃温度下处理,时间为5min,严重的可延长至10~15min;

●经上述处理清洗并干燥后,应立即用精抛轮或镜面抛光轮重新抛光。

【补充:

预处理的目的:

(1)提高良好的表观条件和表面精饰质量。

(2)提高产品品级。

(3)减少焊接的影响。

(4)产生装饰效果。

(5)获得干净表面。

●磨光的目的:

去除工件表面的毛刺、划痕、腐蚀斑点、砂眼、气孔等表观缺陷。

●抛光一般是在磨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清除工件表面上的细微不平,使其具有更高的光泽,直到达到镜面光泽。

●抛光过程与磨光的区别:

磨光的工件表面不存在显著的金属磨耗。

●抛光也可分几步进行,分为初抛、精抛和镜面抛光。

●工件的初抛可认为是磨光的操作。

第三章

1、化学预处理可有效的去除表面油脂、污染物和自然氧化膜等,使铝材获得润湿、均匀清洁的表面。

2、脱脂是铝材化学预处理的第一道工序,目的是清除铝表面的油脂和灰尘等污染物,使后道碱洗比较均匀,提高阳极氧化膜的质量

铝材的脱脂可分为三种:

酸性脱脂、碱性脱脂和有机溶剂脱脂

酸性脱脂机理:

在以H2SO4、H3PO4和HNO3为基的酸性脱脂溶液中,油脂会发生水解反应,生产甘油和相应的高级脂肪酸,在溶液中添加少量的润湿剂和乳化剂,则有利于油脂的软化、游离、溶解和乳化,明显提高脱脂效果。

碱性脱脂机理:

碱与油脂发生皂化反应,生成可溶性的肥皂,用皂化反应来消除油脂与铝材表面的结合,达到脱脂的目的。

皂化反应:

是油脂(主要是硬脂酸类)与碱性物质一起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肥皂和甘油。

酸性脱脂与碱性脱脂区别:

●碱性脱脂的最大问题是溶液需要加温,使生成成本提高和生产控制难度增加。

脱脂温度一般为45~65℃,生产过程中会下降,需要不断的加热。

酸性脱脂是铝材(尤其是铝型材)脱脂的主体工艺:

在常温下进行,生产控制容易且成本较低,替代了传统的碱性脱脂。

●碱性脱脂剂的浓度范围相对于酸性的要窄得多,须控制浓度变化。

使用的碱液的浓度较低;

碱性太强的脱脂可能会引起铝材表面的不均匀浸蚀(因为清洁的表面浸蚀较快,有油脂处浸蚀较慢),使表面出现清洗斑痕。

3、碱洗也称碱蚀洗或碱浸蚀。

工艺过程主要是是强碱性NaOH,目的是去除表面的赃物,彻底去除铝表面的自然氧化膜,显露出纯净的金属基体,为后续的表面处理主工序做好准备。

适当的延长碱洗时间还能使铝材表面趋于平整均匀,消除铝材表面轻微的粗糙痕迹,获得没有强烈反光的均匀柔和的漫反射表面(即砂面)。

●碱洗过程首先是自然氧化膜的溶解,自然氧化膜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

碱洗影响铝材的碱洗速度和碱洗表面质量;

工艺影响因素:

游离NaOH浓度和溶液中Al3+含量,槽液温度和处理时间。

●碱洗速度随NaOH浓度增大而增大;

●碱洗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4、碱洗缺陷及对策

●碱洗的三大缺陷:

外观粗糙、斑点、流痕。

●其中很大部分缺陷是由原始铝材所致。

(1)外观粗糙

●是碱洗法生产砂面铝材时常见问题,常是由原始铝材存在组织缺陷(粗晶或金属间化合物沉淀粒子大)引起;

提高原始铝材的内在组织质量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引起外观粗糙的原因:

●A:

挤压用的铝棒原始晶粒尺寸大。

●B:

铝棒加热温度偏高或挤压速度太快。

●C:

采用的挤压机吨位偏小。

●D:

挤压后淬火不足。

●E:

碱洗速度太快。

对策措施:

选用晶粒度复合国家标准的挤压铝棒;

控制好挤压制品的出口温度;

加强挤压后的淬火;

合理控制碱洗速度等。

(2)斑点

●斑点是铝材表面处理的致命缺陷:

中断后续工序或报废回炉处理。

●形成原因:

A:

熔炼铸棒时加入回收铝的比例太高。

●Al2O3熔点高达2050℃,熔炼时不熔化,仅是破碎;

碱洗过程中的浸蚀导致雪花状腐蚀斑点。

对策:

控制阳极氧化膜的回收铝的比例,应小于10%;

熔体的精炼除渣,铸造前熔体静止约25min和熔体过滤等。

B:

水中氯离子含量高。

●当铝材的材质品质较差,而所用水的氯离子含量也较高时,碱洗或碱洗前后水洗都会显露出腐蚀斑点。

对策:

改善原始铝材的材质;

采用复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

改用硝酸或硝酸加硫酸除灰;

在水槽镍加入1~5g/LHNO3也可有效抑制氯离子的腐蚀影响。

C:

大气腐蚀。

●铝材在沿海大气环境中放置约3天、腐蚀性气氛熔炼炉旁、阴雨天气等其表面常有腐蚀斑痕或斑点形成。

缩短原始铝材转入阳极氧化的周期时间;

带阳极氧化的原始铝材放置在环境干燥、空气良好的位置;

对长时间放置会阴雨天,可对原始铝材进行适当的遮盖处理等。

D:

挤压“热斑”。

●铝材与出料台的导热良好的石墨辊相接触,因局部冷速不同,导致铝材内有析出相(Mg2Si相,温度范围400~250℃)形成,呈现间隔状斑点。

控制挤压出料台的运行速度(应大于铝的挤出速度);

采用导热效果差的其他耐热材料替代石墨辊;

借枪风冷淬火力度;

快速将挤压出口铝材降至250℃以下。

(3)流痕

●碱洗工艺条件和操作不当造成碱洗流痕缺陷:

碱洗速度太快和转移速度太慢。

●防止措施

加快转移。

降低碱洗槽液温度。

降低槽液中的NaOH浓度。

铝材装料过密,应适当减少。

4、除灰:

●挂灰组成:

主要是不溶于碱洗槽液的Cu、Fe、Si等金属间化合物及其碱洗产物。

●除灰的目的:

去除表面挂灰,防止后道阳极氧化槽液的污染,提高氧化膜质量。

碱洗过程中挂灰不与碱液发生反应,可采用酸液溶解除去。

常用的酸是HNO3,或H2SO4等,可有效防止雪花状斑点腐蚀。

5、长寿命碱洗添加剂作用原理:

借助络合剂与铝形成可溶性的稳定络合物,以抑制NaAlO2的水解,使Al3+的临界沉淀浓度提高到120~140g/L。

6、硝酸除灰

●传统的硝酸除灰为采用10~25wt%HNO3在常温下浸渍1~3min。

●抛光后的表面可采用更高浓度的HNO3溶液除灰(25~50%),有利于除去表面附着的金属Cu。

●铝在中尽管有钝化保护,特别是在较高温度下,总是有微小的腐蚀发生,且在浓度为30%时腐蚀最大。

●腐蚀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硝酸除灰后必须水洗干净,否则将会增加阳极氧化膜的制备时间;

此外带入氧化槽的重金属离子使阳极氧化过程的失光程度更严重。

7、氟化物砂面处理是利用氟离子使铝材表面产生高度均匀、高密度点腐蚀的一种酸性浸蚀工艺。

【在浸蚀过程中,F-首先与铝表面的自然氧化膜发生反应,随即与铝基体发生反应,生成的氟铝络合物具有一定的粘度,粘附在铝表面并填平挤压纹沟底,使铝基体与酸腐蚀液完全隔离,从而使反应速度急剧下降,也实现了消除挤压痕和平整表面的目的。

第四章

1、化学抛光:

通过控制铝材表面选择性的溶解,使表面微观凸出部分比凹洼部分优先溶解,达到表面平整和光亮的目的。

铝在化学抛光过程中发生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酸性):

(1)阳极过程:

铝表面形成的多孔固体膜后,铝成为局部电池的阳极而被溶解(腐蚀);

(2)阴极过程:

去极化剂在阴极区发生还原反应,析出H2。

2、电化学抛光,又称电解抛光:

铝材为阳极,不溶性金属为阴极,在电解抛光液中采用直流电进行电解的过程。

原理与化学抛光相似,依靠选择性溶解表面凸出部分而达到平整光滑,不同的是有外加电流作用,处理时间较短。

3、化学抛光和电化学抛光与机械抛光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设备简单,工艺参数易调控,节省成本等以及表面更光亮;

(2)可处理大型零部件或大批量的小型零部件,以及复杂形状的工件;

(3)表面更洁净,无残留的机械抛光粉尘,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4)化学抛光的表面镜面反射率更高,金属质感也较好,表面不会形成粉“霜”。

●共同点:

抛光机理相同

●不同点:

电化学抛光在处理过程中施加了电流,化学抛光使用的是化学氧化剂。

5、化学抛光缺陷及对策(以磷酸-硫酸-硝酸工艺为例)

(1)光亮度不足:

铝材的成分影响、硝酸的含量影响等采用高纯铝、控制硝酸的浓度,抛光前的铝材要干燥。

(2)白色附着物:

铝溶解过多,需控制其在槽液中的含量调整槽液中的溶铝量到正常范围。

(3)表面粗糙:

硝酸含量过高,反应过于剧烈;

或Cu含量过高应严格控制硝酸含量;

提高材质内部质量、减少添加剂量等。

(4)转移性腐蚀:

化学抛光后转移到水洗过程中迟缓造成;

应迅速转移至水中进行清洗。

(5)点腐蚀:

绿箭表面气体累积形成气穴而产生;

或因硝酸或Cu含量偏低造成。

应合理装料,增加工件倾斜度,加强搅拌使气体逸出。

清洗表面干净;

控制硝酸含量等。

6、电化学抛光缺陷及对策(以磷酸-硫酸-铬酸工艺为例)

(1)电灼伤:

导电借助面积不足、接触不良、工件通电电压上升过快、电流密度瞬间过大等,意工件与电夹具接触良好、接触面积满足大电流需要,施加电压升压不宜过快等。

(2)暗斑:

电流密度过低、电力线局部分布不均匀等,装料量不宜过多、避免电力线分布不到的死角区等。

(3)气体条纹:

气体逸出造成

装料时使工件的每个面倾斜,装饰面垂直放置且朝向阴极、避免气体聚集等。

(4)冰晶状附着物:

槽液中溶铝量太高或者磷酸含量高而形成磷酸铝沉淀。

降低槽液中的溶铝量、或降低磷酸含量等。

第七章阳极氧化工艺

第六章铝阳极氧化和阳极氧化膜

1、铝阳极氧化膜

(1)壁垒型:

也叫屏蔽型或阻挡层氧化膜,紧靠金属表面,致密无孔、薄,厚度取决于氧化电压,不超过0.1μm,主要用于电解电容器。

阻挡层:

指多孔型氧化膜的多孔层与金属铝分隔的,具有壁垒膜性质和生成规律的氧化层。

(2)多孔型:

由两层氧化膜组成,底层是阻挡层,与壁垒膜结构相同的致密无孔的薄氧化物层,厚度与电压有关;

主体部分是多孔层结构,其厚度取决于通过的电量。

2、阳极氧化的反应过程(课本92页两图分析)

●氧化反应:

铝作为阳极在通电过程中市区电子成为三价铝离子,价升高,带负电的阴离子迁移到阳极表面失去电子放电的过程。

●氧化膜的形成:

形成的铝离子与溶液中的氧化学结合生成氧化物。

●氧化反应的最终结果取决于电解质的本质、反应产物的性质、工艺操作条件(电流、电压、槽液温度和处理时间)等。

3、多孔型阳极氧化膜的微孔:

有规律的垂直于表面的孔型结构,孔径一般小于20nm。

单元胞:

是非晶态多孔型阳极氧化膜的最小结构单位,中心是一个圆孔,直通孔底的呈扇形的阻挡层;

孔壁为较致密的呈六方结构的铝氧化物。

(通过壁厚和腐蚀程度分析阳极氧化膜模型)

4、多孔型氧化膜的微孔形成(P98)

5、多孔型氧化膜的厚度、结构和成分

(1)阻挡层的厚度:

取决于外加氧化电压,与氧化时间无关成膜率或成膜比δb/Va:

与电解质溶液本质有关,约为1.3nm/V;

壁垒型氧化膜的成膜率大于多孔型氧化膜的阻挡层的成膜率。

●总厚度=多孔层+阻挡层

●总厚度与电流密度和氧化时间的乘积(即通过的电量)成正比

(2)多孔型氧化膜的单元胞的尺寸2R、孔径2r和孔数、阻挡层厚度δb:

取决于外加电压;

膜孔数N随电压上升而下降,且仅取决于外加电压;

孔隙率随电压上升而下降;

单元胞尺寸大、孔径大,单位面积的孔数和孔隙率降低。

(3)阻挡层的成分:

致密无孔的非晶态氧化物。

其中可能夹杂结晶态会微晶态的γ΄-Al2O3或γ-Al2O3颗粒;

前者的结晶度低于后者。

阻挡层的结构:

双层结构

外层:

含有溶液阴离子

内层:

基本上由纯氧化铝组成

6、生长机理(了解)

第七章阳极氧化工艺

1、铝硫酸阳极氧化:

以铝为阳极置于硫酸电解液中,利用电解作用,使铝表面形成阳极氧化膜的过程。

2、铝硫酸阳极氧化工艺规范:

容器的清洗、电解液的配制、成分与温度控制,操作规范等

3、硫酸阳极氧化的工艺影响有哪些?

(1)硫酸浓度的影响:

影响氧化膜阻挡层厚度、电解液的导电性、对氧化膜的溶解作用、氧化膜的耐蚀性及后续的封孔质量等

(2)槽液温度的影响:

槽液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获得的氧化膜种类减少,膜变软但较光亮;

(3)槽液温度较高,生成的氧化膜外层膜孔径和孔锥度趋于增大,造成封孔难度大,也易起封孔“粉霜”。

较高槽液温度得到的氧化膜容易染色,但难保持颜色深浅的一致性,一般染色膜的氧化温度为20~25℃;

降低彩页温度获得的氧化膜硬度高、耐磨性好,但在养护过程中维持同样电流密度所需电压较高,普通膜采用18~22℃。

(4)氧化电压的影响:

电压决定氧化膜的孔径大小:

低压——孔径小、孔数多,高压——孔径大、孔数少,在一定范围内高压有利于生成致密、均匀的氧化膜。

在恒定电压下,电流密度随氧化时间延长而下降。

维持一定电流所需的电压越高,则氧化过程所释放的热量就越多,不利于氧化膜性能稳定。

(5)氧化电流的影响:

氧化电流直接影响生产效率:

高电流生产效率高。

高电流需要电容量大的电容器,膜厚度波动大,易引起工件“烧伤”。

(6)槽液搅拌的影响:

为了使阳极氧化槽液温度和浓度均匀,特别是采用较大电流时,膜-槽液界面上产生大量热量,搅拌使界面温度降低。

(7)氧化时间的影响:

根据:

电解液浓度、槽液温度、电流密度、氧化膜厚度和性能要求等。

恒流下氧化,在一定时间内氧化膜厚度的增长与时间成正比。

4、硫酸溶液中铝离子和杂质的影响

主要是影响氧化膜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光亮度和槽液导电性等

(1)铝离子:

含量在1~10g/L内是有利的,大于10g/L将造成影响。

电流随铝离子浓度增大而减小;

染色难度增大;

铝含量较高时有不溶性的铝盐沉积于铝材工件表面、槽壁和热交换器上,影响产品外观和热交换效率。

来源:

氧化过程中形成的氧化膜约1/3被硫酸溶解。

(2)阳离子Fe、MN、Cu和Ni等:

●Fe:

有害杂质,主要来源于硫酸和铝材。

当Fe含量超过25~50μg/g时导致氧化膜出现很多问题:

如光亮度下降、膜软松等。

●Mn:

影响与Fe相似,但没有Fe显著。

●Cu和Ni:

主要来源于合金化的铝材,它们影响相似,当含量超过100μg/g时,氧化膜耐蚀性降低。

(3)阴离子磷酸根、硝酸根、氯离子等:

●磷酸根:

化学抛光后水洗不足导致;

含量很少时(ppm级)影响不大,含量多时主要危害是磷酸根被氧化膜吸附,而在水合封孔时释放出来,超过5μg/g时将会对封孔质量产生危害。

●硝酸根:

主要来源于前道工序后水洗不足和槽液商品硫酸。

当含量超过30μg/g时对光亮度不利,过高还会使槽液溶解能力增强不利于成膜。

●氯离子:

主要来源于使用的水,自来水中氯离子含量较高。

当Cl-和F-超过50μg/g时氧化膜产生腐蚀斑点。

5、膜厚及其均匀性控制(分析题)

(1)氧化膜厚度控制:

在一定的氧化时间内,氧化膜的生长厚度与通过的电量成正比,与电压没有直接关系,故氧化处理时应采用恒电流和时间控制。

(2)氧化膜均匀性控制:

均匀性主要是影响产品的着色和封孔问题。

改善氧化槽液的循环方式,使槽液温度和浓度均匀。

控制槽液的温度和浓度波动范围。

控制好每挂氧化表面积。

●D:

增大阴极面积。

6、氧化膜的缺陷和防止办法

2.简述硫酸、铬酸、磷酸、草酸硼酸和碱性等电解液的阳极氧化工艺特点和氧化膜性质差异。

铝硫酸阳极氧化:

(工艺参照作业)

电流:

DC、AC广泛应用的是直流阳极氧化,成本低、氧化膜性能好;

硫酸交流阳极氧化电流效率低,氧化膜耐蚀性差、硬度低。

铬酸氧化膜比硫酸氧化膜和草酸氧化薄得多,一般只有2~5μm,能保持零部件的原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膜层质软,弹性好,耐磨性不如硫酸氧化膜。

颜色有灰白色到深灰色,膜层不透明,孔隙率较低,染色难,可不作封孔就可直接使用。

用于航空航天铝材零部件的表面处理。

草酸对氧化膜的溶解性小,氧化膜的孔隙率低,膜层耐蚀性、耐磨性和电绝缘性比硫酸好。

但草酸氧化成本高,约为硫酸的3~5倍;

草酸在阴极上被还原为羟基乙酸,阳极上被氧化成

,使电解液稳定性较差;

草酸氧化膜的色泽易随工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产品容易产生色差。

应用于制作电气绝缘保护层、日用品的表面装饰等;

作为硫酸电解液添加剂,宽化氧化温度和利于制备厚膜。

早期是用于铝材电镀的一种预处理工艺:

354g/L,32℃,1.3A/dm2,10min

磷酸膜孔隙率较大,磷酸膜具有较强的防水性,阻止黏剂因水合作用而老化。

第八章铝的硬质阳极氧化

1.铝的硬质阳极氧化技术:

是以阳极氧化膜的硬度和耐磨性作为首要性能目标的阳极氧化技术,除了明显提高氧化膜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以外,同时也提高了耐蚀性、耐热性和电绝缘性等。

2、硫酸硬质阳极氧化工艺参数的影响

●氧化膜的形成过程存在两个过程:

生成和溶解

●成膜率和性能的影响因素:

合金的化学成分、状态,氧化工艺参数(电解液类型、浓度、外加电压、电流、温度、时间等)

●与普通膜比较:

硫酸浓度和温度较低、电压和电流密度较高。

第十一章铝阳极氧化膜的染色

1、氧化膜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进行染色处理?

(1)铝在硫酸溶液中得到的阳极氧化膜无色而多孔

(2)氧化膜应具备一定的厚度,应大于7um

(3)氧化膜应具有一定的松孔和吸附性

(4)氧化膜层应完整、均匀,不应有划伤、沙眼、点腐蚀等缺陷

(5)氧化膜本身具有合适的颜色,且没有金相结构的差别,如晶粒大小不一或严重偏析等。

2、简述有机涂料和无机涂料的染色机理。

(1)有机染料的染色基于物质的吸附理论,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

分子或离子以静电力方式的吸附。

氧化膜的组成是非晶态的氧化铝,内层靠近铝基体的为致密的阻挡层,上面生长着呈喇叭状向外开张的多孔型结构,呈现出优良的物理吸附性能,当染料分子进入膜孔时,就被吸附在孔壁上。

化学吸附:

以化学力方式的吸附。

此时有机染料分子与氧化铝发生了化学反应,由于化学结合而存在于膜孔中。

这种吸附有以下几种:

氧化膜与染料分子上的磺基形成共价键;

氧化膜与染料分子上的酚基形成氢键;

氧化膜与染料分子生成络合物。

(2)无极染料染色机理:

染色时将氧化后的工件按照一定的次序先浸渍在一种无机盐溶液中,再依次浸入另一种无机盐溶液中,使这些无机物在膜孔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有色化合物,填塞氧化膜孔隙封住,因而使膜层现颜色。

3、有机染料染色工艺的流程与规范。

工艺流程:

前处理-阳极氧化-清洗-氨水中和或其他处理-清洗-染色-清洗-封孔处理-烘干

规范

4、有机染色工艺中染色液的杂质影响及其控制。

(1)硫酸钠的影响:

硫酸钠降低染色速率,这种影响随染料离子中硫磺基团的增加而增加,特别是金属络合物染料。

(2)氯化钠的影响:

引起电蚀点(白点)的主要原因。

电蚀点被阴极电流所抑制。

(3)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染色无影响,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加入铝黑MLW中会减慢染色,故除油剂中不适宜添加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某些阴离子对染色不利。

(4)三价铝离子的影响:

少量Al3+对许多染液无影响,除非达到500~1000ug/g,此时可能造成变色,如蓝色变成带红等。

(5)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6)阴离子的影响。

(7)细菌作用对染色的影响:

细菌在染液中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