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记录及教学评价资料.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3172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工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记录及教学评价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加工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记录及教学评价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加工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记录及教学评价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加工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记录及教学评价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加工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记录及教学评价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工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记录及教学评价资料.doc

《加工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记录及教学评价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工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记录及教学评价资料.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工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记录及教学评价资料.doc

四方机车车辆高级技工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成果

加工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记录及教学评价资料

一、加工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记录

三、教学评价资料

加工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施方案

随着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调整升级,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较好的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为能更好的做好服务地方企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将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在学校实行“理实交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特制定加工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精神,始终坚持“办特色专业、创名牌学校、育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敬业爱生、启智育人”的教风、“勤学善思、尊师自信”的学风、“文明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建设。

紧紧围绕“理实交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方大中型企业,在校企合作合作办学、加工中心课程体系、教材建设、资源库建设、实训室共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快建设,大规模培养适应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改革目标

1.深化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是技工教育培养模式的最重大改革,是连接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才的重要通道。

目前,校企合作工作仅停留在协议、组班、顶岗实习等方面工作,通过改革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作,在“五共同”(即:

共同组织招生招工、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确定课程内容、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互为学生评价企业)实施教学方面和企业进行深度交流和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2.建立岗位职业能力为特征的课程体系

坚持能力为本,大力推进教学过程改革,积极实施“理实交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坚持立足市场,建立以加工中心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开放性办学模式取代传统封闭式办学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加工中心专业课程体系。

3.加强校本教材建设

在建立加工中心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组织编写校本教材,教材编写应以企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岗位工作项目为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放式,并有利于“一体化”教学的开展,邀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指导和编写。

4.校企合作共建实训车间

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岗位要求,结合以加工中心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加快实训条件的完善,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企业赠送设备、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等形式,共建具有地方企业特色的实训车间,为一体化教学实施提供场景化教学环境。

5.加强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为配合加工中心课程体系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化、数字化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建设相应的配套课件和工作页。

三、改革路径

(一)立足按需办学,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为平台的课程体系

坚持需求第一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培养技能人才围着市场转、跟着企业走、贴近岗位学必须充分体现在课程体系中,近几年通过与南车股份、南车有限等企业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专门列入校本课题开发。

1.开展市场调研确定加工中心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依据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结合现有专业建设,组织市场调研。

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企业的实际用工需求,将采集到的各个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集中整理、分析,剔除重复内容,精选典型性工作任务;在确保“适用、够用”的基础上,兼顾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特点,最终形成集典型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于一体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依据典型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加工中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组织编制各专业培养方案。

在《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和《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讨论、研究、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构建课程体系,制定专业培养方案。

先将工作项目转换为教学项目,再将教学项目整合成课程内容。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在整合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编制教学进度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组织专家讨论评审。

3.分析课程内容确定课程标准

依据专业培养方案,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将课程内容编写成课程标准。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企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国家职业标准要求,明确课程具体任务、内容及要求。

根据课程内容及要求,组成教学项目内容及要求,合理配置教学资源。

将教学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并对任务进行分解,确定各任务内容及课时。

根据实施过程考核的原则,制定教学项目的过程考核评价表,明确课程中教学项目的考核权重,建立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聘请课程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对课程标准认证、评审。

根据专家意见再次修改、完善课程标准,最终形成可实施的项目化的课程标准。

4.编制校本教材确定教学试点

根据专家组评审后的课程标准,编制校本教材编写进度计划,经专家组审核后开始编写校本教材,具体分为两个阶段——编写大纲及样章形成阶段、校本教材编写阶段。

经专家、企业人员、主审对教材的初审、评审,修改完善后,选择相应的专业和班级开展教学试点。

(二)立足服务就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是技工教育培养模式的最大改革,是连接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才的重要通道。

校企合作最显著的特点是把教学过程与实习实训完全相融,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以企业为主体,能够基本满足企业对人才的直接需求;校企合作最大的难点是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的改革创新,实行开门办学、工学交替、校中有厂、厂中有校;校企合作最主要的落脚点是学生高质量就业,提升师资能力,把教学人员推向市场、推向企业,增强需与求、学与用的内涵。

以东风悦达冠名班为典型案例,积极推行学校与企业实现“五共同”培养现代技能人才。

1.共同组织招生招工

校企双方共同策划招生与招工一体的宣传方案,学校充分宣传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企业宣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对学生的吸引力。

校企双方共同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招生与招工互动相融,不断深化专业建设改革。

2.共同制定培养目标

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以企业为主体,校企双方依据培养目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坚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同时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突出岗位工艺。

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学生能力的复合性和系统性,工学结合、定岗工作的时间和内容均编入教学计划。

3.共同确定课程内容

订单班将企业的生产工艺、工作项目和岗位任务作为教师必教、学生必学的硬性要求,课,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研发校本教材,形成合作成果。

4.共同实施教学过程

订单班的教学必须坚持理论教学联系生产实际,技能教学连接生产工艺,职业素质培养符合企业文化,大力推行融知识、技能、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的教学。

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岗位实践活动,参与企业工艺革新、设备改造。

合作过程中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应完成一定的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师与师傅角色的转换。

根据培养需要,企业可在学校建立名人工作室,实行产学研结合。

5.共同互为学生评价

教学评价由企业、学校、技能鉴定部门等共同参与,采用过程性考核与能力素质综合评价的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生产任务进课堂或学生到企业定岗实习等方式进行评价。

坚持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生产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职业能力考核与学习成绩评价相结合、企业评价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训车间,创造一体化教学条件

根据人社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融通合一,全面推进一体化教学。

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适用够用,将教学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实验相结合,大力实施一体化教学,完善一体化教学场所,完善工厂化学习场所,完善学习型工厂场所,创造条件实施一体化教学。

在现有一体化实习实训室的基础上,结合加工中心专业课程体系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在与南车股份、南车有限校企合作资源优势、人才优势,通过邀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完善实训条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经历和积累工作经验的环境。

(四)加强加工中心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为配合加工中心课程体系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化、数字化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建设《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技术》、《数控机床维护常识》等网络课程。

(五)积极探索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适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职业理想、心理和身体素质、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均衡发展与提高,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考核评价的原则应遵循: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原则;坚持规范、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学校倡导学习成绩考核过程化,对学生评价多元化。

我校面向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构建了学生、教师、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课业评价、顶岗实习评价、企业过程实习评价和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四部分组成。

依据岗位职业标准,制定课业考核评价标准。

将项目考核贯穿课业评价,分为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占项目考核的80%,教师综合评价占20%。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并对考核项目进行抽检,反馈抽检结果,完成相应的综合评价报告。

顶岗实习和企业过程实习考核参照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由企业专家或一线技术人员参与评价,及时反馈达标情况,针对未达标点提出学习改进意见。

五、结束语

技工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内容,都应随着产业、企业的需求而变化,都应随着市场对技能劳动者素质的需求而变化,都应随着地方经济发展的直接需求而变化。

只有以变应变,技工教育事业发展才能成为常青树、不老松,只有通过深度校企合作,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着重在订单培养、“五共同”上寻求新突破,努力建立校企互动、合作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使我校的汽车维修专业朝着更专业化、规范化、技能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记录

1.2012年7月根据学校统一布置,开始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2012年8月,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调研。

3.2012年12月,召开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参加人有: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青岛理工大学等企业专家和技术专家,就调研报告等方面进行了研讨。

4.2013年3月,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就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5.2013年10月,带领部分学生到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参观目的一是实地了解生产流程,二是体验企业文化。

6.2013年10—12月,专业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实施情况,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7.2014年3月,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行论证。

 

教学评价资料

1.平日考核册

2.学生自评和互评表

3.教师记分册(一体化)

4.项目教学教师综合评价报告

5.部分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