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基本流程.docx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学基本流程.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流程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结合我市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创景激学——知能生成——应用内化——总结反思”四环教学流程,与各位同行商榷!
创景激学
“学习始于问题”、“动力源于兴趣”!
我们要结合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学生实际经验和学校实际,从物理与生活的结合点、物理与社会的结合点、物理实验、新旧知识的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入手,创设真实的、主题鲜明的、具有发展性、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激励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
知能生成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能力、情感提升的过程,在知能构建中我们要以问题为中心,围绕科学的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积极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经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探究实践,学习科学的探究、思维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提高科学素养,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实际学习过程中的“生成”,积极发挥我们促进、组织、引导的作用,让知能构建过程成为一个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亲历为载体、以思维推进螺旋上升为标志的生成性过程。
下面提供两个学习生成途径,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讨论合作
将学习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
然后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几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形成由一系列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小问题组成的学习过程。
在问题提出后,在教师或学生的主持下,让几个同学为一小组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若能自己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再提交小组、全班进一步讨论解决,使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思考——讨论——总结的循环过程。
(二)科学探究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收集证据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实践中,探究学习过程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各要素之间均可结合教材相互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思维程序。
下面仅仅介绍一种“思维探究模式”:
在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探索过程中,可采取如下的程序:
提出问题——搜寻事实——归纳分析——建立模型或假说——检验模型或假说。
操作说明
⑴提出问题:
师、生或师生一起提出本节课的主要研究问题。
⑵搜寻实事:
针对问题的内容,让学生寻找与之有关的大量实例。
可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去寻找,如观察周围的现象、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实验、回忆有关的事实经验或查阅有关的资料等等。
⑶归纳分析:
让学生分析他们所搜集到的大量的实例,找到它们的共性内容或特点。
⑷建立模型或假说:
根据这些共性的内容、特点,让学生提出假说或建立模型。
⑸检验模型或假说:
让学生运用各种手段(设计实验、寻找其它实例等)去检验自己的假说、模型的科学合理性,并最终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应用内化
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本身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再理解、再巩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强化习题设计和习题教学的意识。
一要保证训练时间,一般学生独立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10分钟,要注意侧重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使学生按时、独立、紧张、有序的思维活动。
二要精心组题,选题要“小”、“精”、“活”,要注意梯度、变式,要突出应用,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三要重视评析,要多渠道收集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强化评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评出方法、评出思维、评出规律、评出士气,评析方式要多渠道发挥教师、学生的作用,并积极鼓励学生建立“错题档案”。
四要把我们的要求要和示范有机结合起来,要做学生的楷模,要亲身示范,要引导、指导,确保方法、能力和规范同步提高。
总结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小结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
我们可以通过总结概括、分析比较、预习引导、首尾呼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小结、学会反思沉淀,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思维规律、情感态度等方面做好小结。
并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反思,让学生发现知识的薄弱环节,以及在以往学习中忽略的东西,促使学生沉淀积累思维、方法,促使学生吸取失败的教训,改进学习。
流程、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就象探究七要素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教学实际进行有选择的渗透和有机的循环,以上四个环节在一堂课也可以形成多个相互渗透、融合地循环。
再者,预习是学生高效学习的有力保障,我们教学中也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总之“教无定法”依然是我们遵循的原则,“有效高效”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